缝合带论文-欧小强,王奭,李永亮,刘志强,郑宗溪

缝合带论文-欧小强,王奭,李永亮,刘志强,郑宗溪

导读:本文包含了缝合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板块缝合带,地应力,铁路隧道,最大主应力

缝合带论文文献综述

欧小强,王奭,李永亮,刘志强,郑宗溪[1](2019)在《拉林铁路板块缝合带隧道地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板块缝合带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两大陆块的缝合区域,带区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川藏线拉林铁路几乎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高地应力问题十分突出,但目前针对板块缝合带隧道的地应力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采用空心包体法对拉林铁路沿线隧道进行了原位地应力测量,并与成兰、兰渝和锦屏等几个典型工程的地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拉林铁路沿线隧道埋深大,构造应力突出,总体表现为最大水平主应力>垂直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平均侧压系数(1.0~1.5)分布较为集中且处于较高水平;最大主应力量值大多在20~50MPa之间,最大主应力与埋深的梯度为0.033 7MPa/m,方向以北北西—北北东向为主。建议采用仰拱结构减小隧道墙脚处的应力集中现象。(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唐跃,翟庆国,胡培远,肖序常,王海涛[2](2019)在《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侏罗纪高镁安山质岩石对中特提斯洋演化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地区南北向分布了叁条分支蛇绿岩亚带,它们记录了该地区中特提斯洋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目前对于该地区洋盆俯冲消减动力学过程一直缺乏有效制约。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新近厘定的安山岩和闪长岩开展了系统的野外、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安山岩主要呈不整合覆盖于晚叁迭世沉积地层之上,或与侏罗纪俯冲增生杂岩和橄榄岩以断层接触,闪长岩主要呈岩脉体侵入于橄榄岩中。锆石U-Pb定年表明,安山岩和闪长岩均形成于中晚侏罗世(165~161Ma)。安山岩和闪长岩地球化学组成类似,它们大都具有高的MgO含量和Mg#值,这与高镁安山岩相类似。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出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特征,富集轻稀土(LREE)和Rb、Th、U、Pb等元素,亏损Ba和高场强元素(HFSE; Nb,Ta和Ti)。同时,样品还显示出较低的Ba/Th和较高的(La/Sm)N比值,以及负的锆石εHf(t)值和古老的锆石Hf模式年龄。这些特征表明这些高镁安山岩和闪长岩是大洋板片俯冲沉积物部分熔融的熔体交代地幔楔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和前人研究,认为这些岩石可能形成于靠近海沟的大陆边缘环境,是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中段北拉-拉弄分支洋盆初始俯冲消减的产物,该初始俯冲作用可能与安多微陆块和南羌塘地块碰撞导致的俯冲南向跃迁有关。(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瑞琪,王学良,刘海洋,孙娟娟,王新辉[3](2019)在《基于精细DEM的崩塌滑坡灾害识别及主控因素分析——以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加查—朗县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加查—朗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地形起伏度大,地质灾害分布密集。本文主要基于机载雷达获取的10 m精度影像数据,卫星遥感数据,以及高精度无人机航拍数据,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进行识别,并研究其主控因素。共计识别41处崩塌与92处滑坡,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崩塌、滑坡与各主控因素的相关性。对于识别的崩塌滑坡进行厚度识别,从而建立了灾害面积与体积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了在已知崩塌滑坡灾害面积的情况下,对灾害规模的估算。本文阐明了区内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情况,并研究了区域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滑坡主要发育在雅鲁藏布江南岸以及北岸坡体的中下部,而崩塌主要发生在北岸坡体的中上部。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是崩塌、滑坡的主控因素,崩塌主要集中在砾岩和花岗岩地区,而千枚岩地区多发育有滑坡灾害。研究区内的崩塌由坡度、坡向和高程共同控制,其中坡度为主控因素;滑坡主要受到断层的控制,坡度对滑坡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高程和坡向对滑坡的影响较小。滑坡主要以牵引型为主,且大多数滑坡滑动的方向大致垂直于断裂的走向;崩塌主要以滑移式为主,通过对岩体结构面的提取可以分析其结构面发育情况,从而分析结构面对崩塌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云鹏,牛晓露,杨经绥,李源,徐向珍[4](2019)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东波地幔橄榄岩体钻孔岩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波地幔橄榄岩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代表性超镁铁岩体,位于缝合带西段,面积超过400km2。为查明岩体成因,在岩体中实施了一口千米深的科学钻探(DSD-1)。除上部有约23m厚的第四系堆积物外,钻孔均钻进在地幔橄榄岩中,孔深1002.06m,岩心采取率96.62%。岩心编录结合显微镜下鉴定将岩心划分出44个岩性单元层,并进一步归并为上、下两套岩性:上部(23.1~340.17m)为含单辉方辉橄榄岩(斜方辉石含量为15~20%,单斜辉石含量不足5%);下部(340.17~1002.06m)为方辉橄榄岩(斜方辉石含量为10%~15%,几乎不含单斜辉石),其中发育薄层状纯橄岩和辉石岩以及辉绿岩脉。矿物学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揭示:①东波地幔橄榄岩以方辉橄榄岩为主,其次为含单辉方辉橄榄岩,它们均具有亏损的全岩地球化学及矿物成分组成,指示它们为经历过中高程度部分熔融后的地幔残余岩石;经历过富水流体(熔体)交代作用,表现为角闪石呈柱状交代斜方辉石;②纯橄岩和辉石岩以透镜状或薄层状脉体发育于方辉橄榄岩中,具有岩浆成因的矿物组成,见交代矿物角闪石,指示它们可能为交代成因;③辉绿岩脉兼具N-MORB和弧玄武岩的化学属性,以低SiO2、高MgO和高Al2O3含量为特征,具有与Western Lau Basin玄武岩一致的REE配分型式,形成于较为成熟的弧后盆地环境。东波地幔橄榄岩(及其中的纯橄岩、辉石岩和辉绿岩脉)在成因上与俯冲带关系密切,都受到了与俯冲带相关地质作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卢雨潇,杨经绥,董玉飞,熊发挥,陈晓坚[5](2019)在《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蓬湖蛇绿岩中的洋脊型二辉橄榄岩》一文中研究指出蓬湖蛇绿岩产于西藏藏北湖区的蓬湖西侧,属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白拉拉弄-依拉山亚带。该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晶岩和辉绿岩等组成。其中地幔橄榄岩由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组成。蓬湖二辉橄榄岩的橄榄石Fo值介于88.85~90.33之间、斜方辉石的Al2O3含量范围在4.26%~6.60%。与原始地幔相比,蓬湖二辉橄榄岩岩石有较高的MgO含量和较低的Al2O3、CaO和TiO2等易熔组分含量;稀土元素总量介于1.11×10-6~1.53×10-6之间,明显低于原始地幔值,配分模式为轻稀土轻微亏损。在原始地幔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蓬湖二辉橄榄岩显示Rb、Zr亏损,U、Ta、Sr强烈富集特征。蓬湖二辉橄榄岩的铂族元素总量介于22.9×10-9~27×10-9之间,PGEs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显示其为接近原始地幔的"平坦型"。以上特征与深海橄榄岩相似,指示它们可能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定量模拟估算表明,蓬湖二辉橄榄岩可能来源于地幔中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源区,系经历了约5%~10%的部分熔融残余。蓬湖堆晶岩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其中异剥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Mg#值介于86.92~89.93之间、橄榄石Fo平均值为84.45,明显不同于MOR型蛇绿岩堆晶岩。蓬湖堆晶岩的矿物组成、岩浆结晶顺序和矿物成分均与俯冲带上SSZ型蛇绿岩形成的堆晶岩类似。以上结果表明,蓬湖二辉橄榄岩形成于大洋脊环境,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源区经历了不超过10%部分熔融的残余,后期由于洋内俯冲作用经历了岩石-熔体反应,形成了SSZ型堆晶岩和含较高Cr#值尖晶石的方辉橄榄岩。(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金芳,李英杰,李红阳,董培培[6](2019)在《内蒙古贺根山缝合带后造山作用——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梅劳特乌拉蛇绿岩中的白音瑞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火山岩成因、构造环境与贺根山缝合带后造山作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白音瑞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主要为流纹岩,岩石具有较高SiO_2、K_2O和Na_2O+K_2O含量,以及较高Ga/Al值,相对贫CaO、MgO、Sr、Ba、Eu、Ti和P的特征。稀土元素含量较低,配分曲线为微弱右倾的海鸥式分布。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为A型流纹岩,形成于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为后造山A型花岗岩浆作用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该流纹岩的形成年龄为158.0±0.7Ma,表明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喷发于晚侏罗世,反映了贺根山缝合带晚侏罗世后造山A型花岗岩浆作用事件。结合二连-贺根山缝合带石炭纪蛇绿岩、石炭纪—二迭纪岛弧岩浆岩和中叁迭世—早白垩世后造山A型岩浆岩的时空分布与演化关系,认为二连-贺根山缝合带在中叁迭世—早白垩世经历了后造山伸展作用演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林文波,叶清,祝捷,王石,杨光伟[7](2019)在《首创会展城市缝合带——双线公园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深圳市国际会展中心设计,从会展与城市的需求出发,提出首层+8m标高公共休闲带这一线性空间模块,探讨将会展配套功能向外延伸、城市功能向内渗透的可能性,以期将会展中心对城市的侵入从过去的公共消极性转化为城市生活驱动器。在打造城市绿色系统枢纽基础上,探讨高复合公众生活、展会一体化、城市发展激活的景观设计,并以景观为核心,构建城市中不同标高的平行公共空间,打造多元双线公园。(本文来源于《建筑技艺》期刊2019年08期)

刘一鸣,李叁忠,于胜尧,曹现志,周洁[8](2019)在《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周缘燕山期微地块聚合与增生造山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班公湖-怒江洋多岛弧盆体系的俯冲闭合过程对于研究青藏高原早期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羌南-保山地块与拉萨地块燕山期的岩浆岩、沉积序列以及变质变形特征,详细探讨了其与班公湖-怒江洋俯冲闭合过程的联系。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特提斯大洋的打开,羌南-保山地块、拉萨地块、聂荣微地块和嘉玉桥微地块均作为裂生微地块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出来,北拉萨地块是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弧后扩张裂解的产物,并随着大洋的南向俯冲,逐渐演变为增生型微地块。随着洋盆的闭合这些微地块作为残生微地块碰撞拼贴在一起,保留在造山带之中。班公湖-怒江洋在燕山期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多个微小地块的碰撞增生过程。该过程最早可能始于晚侏罗世,并主体于早白垩世末期-晚白垩世初期汇聚消亡,期间经历了纵向和横向的双重穿时性。印度-雅鲁藏布江洋的北向俯冲作用对于班公湖-怒江洋的汇聚消亡以及青藏高原现今主体构造格架形成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雯,姜素华,汪刚,曹伟,陆蕾蕾[9](2019)在《利用重力异常研究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构造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青藏高原内部一条极为重要的地质界线,是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的分界线,并保留着中、新特提斯洋演化的重要信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沿东西走向横亘于青藏高原中部,是青藏高原内部极为重要的构造带和地质界线之一,对于研究特提斯洋和青藏高原构造演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不少学者从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地球物理等多个方面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缝(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19)

刘海永,曾庆高,旺姆,陈国荣,焦文龙[10](2019)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聂尔错—拉果错地区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聂尔错和拉果错地区的火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旨在查明该区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聂尔错地区流纹岩及拉果错地区英安岩分别形成于112.5Ma和112.3Ma,与区域上大规模展布的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时代一致。全岩主量、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英安岩与流纹岩样品均属于钙碱性系列,且明显富集Th、U,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英安岩起源于增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而流纹岩是下地壳熔体经历广泛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研究认为,西藏中部早白垩世晚期大规模岩浆作用形成于碰撞后伸展背景,其深部动力学机制可能与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的板片断离有关。(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缝合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地区南北向分布了叁条分支蛇绿岩亚带,它们记录了该地区中特提斯洋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目前对于该地区洋盆俯冲消减动力学过程一直缺乏有效制约。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新近厘定的安山岩和闪长岩开展了系统的野外、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安山岩主要呈不整合覆盖于晚叁迭世沉积地层之上,或与侏罗纪俯冲增生杂岩和橄榄岩以断层接触,闪长岩主要呈岩脉体侵入于橄榄岩中。锆石U-Pb定年表明,安山岩和闪长岩均形成于中晚侏罗世(165~161Ma)。安山岩和闪长岩地球化学组成类似,它们大都具有高的MgO含量和Mg#值,这与高镁安山岩相类似。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出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特征,富集轻稀土(LREE)和Rb、Th、U、Pb等元素,亏损Ba和高场强元素(HFSE; Nb,Ta和Ti)。同时,样品还显示出较低的Ba/Th和较高的(La/Sm)N比值,以及负的锆石εHf(t)值和古老的锆石Hf模式年龄。这些特征表明这些高镁安山岩和闪长岩是大洋板片俯冲沉积物部分熔融的熔体交代地幔楔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和前人研究,认为这些岩石可能形成于靠近海沟的大陆边缘环境,是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中段北拉-拉弄分支洋盆初始俯冲消减的产物,该初始俯冲作用可能与安多微陆块和南羌塘地块碰撞导致的俯冲南向跃迁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缝合带论文参考文献

[1].欧小强,王奭,李永亮,刘志强,郑宗溪.拉林铁路板块缝合带隧道地应力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2].唐跃,翟庆国,胡培远,肖序常,王海涛.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侏罗纪高镁安山质岩石对中特提斯洋演化的制约[J].岩石学报.2019

[3].王瑞琪,王学良,刘海洋,孙娟娟,王新辉.基于精细DEM的崩塌滑坡灾害识别及主控因素分析——以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加查—朗县段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19

[4].王云鹏,牛晓露,杨经绥,李源,徐向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东波地幔橄榄岩体钻孔岩心研究[J].地质学报.2019

[5].卢雨潇,杨经绥,董玉飞,熊发挥,陈晓坚.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蓬湖蛇绿岩中的洋脊型二辉橄榄岩[J].地质学报.2019

[6].王金芳,李英杰,李红阳,董培培.内蒙古贺根山缝合带后造山作用——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制约[J].地质通报.2019

[7].林文波,叶清,祝捷,王石,杨光伟.首创会展城市缝合带——双线公园设计[J].建筑技艺.2019

[8].刘一鸣,李叁忠,于胜尧,曹现志,周洁.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周缘燕山期微地块聚合与增生造山过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9

[9].张雯,姜素华,汪刚,曹伟,陆蕾蕾.利用重力异常研究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构造特征[C].第二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10].刘海永,曾庆高,旺姆,陈国荣,焦文龙.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聂尔错—拉果错地区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通报.2019

标签:;  ;  ;  ;  

缝合带论文-欧小强,王奭,李永亮,刘志强,郑宗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