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空气冷却系统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水‑空气冷却系统,包括风冷模块、水箱模块和水泵管路模块,风冷模块具有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端,水箱模块具有第二进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水泵管路模块具有第三进水端和第三出水端,被冷却设备模块具有第四进水端和第四出水端,第四出水端通过第一管路连通第一进水端,第一出水端通过第二管路连接第二进水端,第二出水端通过第三管路连接第三进水端,第三出水端通过第四管路连接第四进水端,水箱模块和风冷模块设置在水泵管路模块的上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空气冷却系统使用安全,便于维护,节省能源。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风冷模块、水箱模块和水泵管路模块,所述风冷模块具有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端,所述水箱模块具有第二进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水泵管路模块具有第三进水端和第三出水端,被冷却设备模块具有第四进水端和第四出水端,所述第四出水端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通过第二管路连接第二进水端,所述第二出水端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第三进水端,所述第三出水端通过第四管路连接所述第四进水端,所述水箱模块和所述风冷模块设置在所述水泵管路模块的上方。

设计方案

1.一种水-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风冷模块、水箱模块和水泵管路模块,所述风冷模块具有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端,所述水箱模块具有第二进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水泵管路模块具有第三进水端和第三出水端,被冷却设备模块具有第四进水端和第四出水端,所述第四出水端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通过第二管路连接第二进水端,所述第二出水端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第三进水端,所述第三出水端通过第四管路连接所述第四进水端,所述水箱模块和所述风冷模块设置在所述水泵管路模块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被冷却设备模块具有第一被冷却设备模块和第二被冷却设备模块,所述第四进水端具有第一子端和第二子端,所述第四出水端具有第三子端和第四子端,所述第一被冷却设备模块的进水端为第一子端,出水端为第三子端,所述第二被冷却设备模块的进水端为第二子端,出水端为第四子端,所述第一管路包括第一子管路和第二子管路,所述第一子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子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二子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子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四管路包括第三子管路和第四子管路,所述第三子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端,另一端连接第三出水端,所述第四子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端,另一端连接第三出水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风冷模块包括第一风冷冷却器和第二风冷冷却器,所述第一风冷冷却器和第二风冷冷却器并联,所述水箱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控器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与所述第一风冷冷却器、第二风冷冷却器的电源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泵管路模块包括水泵前总管、第一水泵管路、第二水泵管路和水泵后总管,所述水泵前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进水端,另一端连接第一水泵管路和第二水泵管路,所述水泵后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出水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管路和第二水泵管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水泵管路上设有主泵,所述第二水泵管路上设有备用泵。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泵管路模块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水泵前总管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箱模块连接接水管,所述接水管上设有浮球阀。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系统,具体涉及水-空气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空气冷却系统,均只有一套水泵及冷却风机系统,运行中任何一个驱动电机出现问题均会导致系统停止运行而影响被冷却设备运行;不能实现一个冷却设备为多台联动电机提供冷却水的功能,每台电机一个冷却系统,成本非常高;不能实现自动控制冷却水的流量,不能自动控制冷却风机的开启与闭合,浪费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水-空气冷却系统,克服上述缺陷,通过制造一种新式的水-空气冷却系统结构,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水-空气冷却系统,包括风冷模块、水箱模块和水泵管路模块,所述风冷模块具有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端,所述水箱模块具有第二进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水泵管路模块具有第三进水端和第三出水端,被冷却设备模块具有第四进水端和第四出水端,所述第四出水端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通过第二管路连接第二进水端,所述第二出水端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第三进水端,所述第三出水端通过第四管路连接所述第四进水端,所述水箱模块和所述风冷模块设置在所述水泵管路模块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空气冷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被冷却设备模块具有第一被冷却设备模块和第二被冷却设备模块,所述第四进水端具有第一子端和第二子端,所述第四出水端具有第三子端和第四子端,所述第一被冷却设备模块的进水端为第一子端,出水端为第三子端,所述第二被冷却设备模块的进水端为第二子端,出水端为第四子端,所述第一管路包括第一子管路和第二子管路,所述第一子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子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二子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子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四管路包括第三子管路和第四子管路,所述第三子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端,另一端连接第三出水端,所述第四子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端,另一端连接第三出水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空气冷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冷模块包括第一风冷冷却器和第二风冷冷却器,所述第一风冷冷却器和第二风冷冷却器并联,所述水箱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控器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与所述第一风冷冷却器、第二风冷冷却器的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空气冷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泵管路模块包括水泵前总管、第一水泵管路、第二水泵管路和水泵后总管,所述水泵前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进水端,另一端连接第一水泵管路和第二水泵管路,所述水泵后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出水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管路和第二水泵管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空气冷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泵管路上设有主泵,所述第二水泵管路上设有备用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空气冷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泵管路模块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水泵前总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空气冷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箱模块连接接水管,所述接水管上设有浮球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空气冷却系统的优点是:

1、冷却系统的水泵与冷却风机均至少有一套备用系统,在一台甚至几台驱动电机出现故障时,能够满足被冷却电机的最低运行要求,做到不停机检修;

2、对于现场有多台电机需要被冷却的情况,要能做到一套冷却系统为多台电机提供冷却水,节约用户成本,并能实现各自支路独立控制;

3、可以根据需求安装传感器,自动控制水泵的流量,控制冷却风机的开关,在低温季节不需要开冷却风机,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空气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1为风冷模块、11为第一进水端、12为第一出水端、13为第一风冷冷却器、14为第二风冷冷却器、2为水箱模块、21为第二进水端、22为第二出水端、23为温度传感器、24为温控器、25为接水管、26为浮球阀、3为水泵管路模块、31为第三进水端、32为第三出水端、33为水泵前总管、34为第一水泵管路、35为第二水泵管路、36为水泵后总管、37为过滤器、38为主泵、39为备用泵、4为被冷却设备模块、41为第一被冷却设备模块、411为第三子端、412为第一子端、42为第二被冷却设备模块、421为第四子端、422为第二子端、51为第一管路、511为第一子管路、512为第二子管路、52为第二管路、53为第三管路、54为第四管路、541为第三子管路、542为第四子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空气冷却系统,其包括:风冷模块1、水箱模块2和水泵管路模块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水-空气冷却系统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空气冷却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水-空气冷却系统,包括风冷模块1、水箱模块2和水泵管路模块3,风冷模块1和水箱模块2设置在水泵管路模块3的上方。

风冷模块1具有第一进水端11和第一出水端12,水箱模块2具有第二进水端21和第二出水端22,水泵管路模块3具有第三进水端31和第三出水端32,被冷却设备模块4具有第四进水端(未图示)和第四出水端(未图示),第四出水端通过第一管路51连通第一进水端11,第一出水端12通过第二管路52连接第二进水端21,第二出水端22通过第三管路53连接第三进水端31,第三出水端32通过第四管路54连接第四进水端。

被冷却设备模块4具有第一被冷却设备模块41和第二被冷却设备模块42,第四进水端具有第一子端412和第二子端422,第四出水端具有第三子端411和第四子端421,第一被冷却设备模块41的进水端为第一子端412,出水端为第三子端411,第二被冷却设备模块42的进水端为第二子端422,出水端为第四子端421,第一管路51包括第一子管路511和第二子管路512,第一子管路511的一端连接第三子端411,另一端连接第一进水端11,第二子管路512的一端连接第四子端421,另一端连接第一进水端11,第四管路54包括第三子管路541和第四子管路542,第三子管路541的一端连接第一子端412,另一端连接第三出水端32,第四子管路542的一端连接第二子端422,另一端连接第三出水端32。

风冷模块1至少包括第一风冷冷却器13和第二风冷冷却器14,第一风冷冷却器13和第二风冷冷却器14并联,以便于当一台风机出现故障时,系统仍然可以正常运转。水箱模块2包括温度传感器23和温控器24,温度传感器23与温控器24电性连接,温控器24与第一风冷冷却器13、第二风冷冷却器14的电源电性连接,当水温低于32℃时,通过温控器24断开风冷冷却器的电源,直接水冷,当水温高于32℃时,接通风扇电源,风冷冷却器开始工作。

水泵管路模块3包括水泵前总管33、第一水泵管路34、第二水泵管路35和水泵后总管36,水泵前总管33的一端连接第三进水端31,另一端连接第一水泵管路34和第二水泵管路35,水泵后总管36的一端连接第三出水端32,另一端连接第一水泵管路34和第二水泵管路35。第一水泵管路34上设有主泵38,第二水泵管路35上设有备用泵39。水泵实现一用一备,备用泵39在工作时相关支路的阀门处于常闭状态,当主泵38出现故障时,将主泵38支路上的阀门关闭,开启备用泵39支路上的阀门,再启动备用泵39,系统依然可以正常运转;水泵后总管36连接流量计(未图示)、压力表(未图示),温度表(未图示),然后通过分水器分水,实现一拖二或者一拖三的目的,可以按照要求在分水器上设置球阀,不用时关闭该支路。

水泵管路模块3还包括过滤器37,过滤器37设置在水泵前总管33上。

水箱模块2连接接水管25,接水管25上设有浮球阀26,当水位低于安全水位时,阀门打开,补水管路对水箱模块2补水。水箱模块2还设置液位计(未图示),显示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其中最低水位不低于水泵吸水口高度,最高水位与顶部距离不得小于100mm;

如果需要,可以将主管路上的蝶阀改成电磁阀,在水路上或被冷却设备上也设置温度传感器控制水路系统的流量,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可以节能降耗。

上述结构在使用时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先将被冷却设备模块4与水冷系统用G1.5”管道连接(也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将接口设计为法兰连接);

2、打开水冷系统出水球阀(未图示)和风冷模块1上的放气口(未图示),往水箱模块2注水口(未图示)注水,直至放气口有水流出为止;

3、关闭注水口,关闭风冷模块1上的放气口;

4、接通主泵38、备用泵39电源,测试主泵38、备用泵39与管道系统有无漏水点,观察流量计(未图示)的流量是否符合铭牌数值;

5、接通第一风冷冷却器13、第二风冷冷却器14的风机电源,测试风机是否正常运转(旋向和风向);

6、运转正常后,关闭电源,与主机一起运转。

7、水箱模块2上装有一个方便观察的温度传感器23,如果水温比较低的季节,可以关闭第一风冷冷却器13、第二风冷冷却器14的风机,只运行主泵38来冷却永磁电机;

8、在本设备不用时,需要关闭电源,将放水阀(未图示)打开,放空系统内的积水,避免在严寒季节冻坏管道系统;

9、如果观察到系统中压力表数值过大,可能系统中出现了堵塞(或阀门没有打开),可以打开主泵38和流量阀(未图示)的盖板,检查Y型过滤器37的滤芯是否已经堵塞,如果堵塞,及时更换滤芯。如果不是滤芯堵塞,需要检查单向阀(未图示)是否装反,流量调节阀(未图示)是否关死。

上述水-空气冷却系统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提到的种类。

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或目的之一在于:1、技术上实现了一用一备功能,满足现场不停机检修维护的需求,提高客户的生产效率;2、可以实现一台冷却器带多台被冷却设备的功能,节省用户采购成本40%,节省设备占地空间50%;3、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温度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达到自动控制驱动部件的开关,可以降低运行成本30%以上。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设计图

水-空气冷却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0294.8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35040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H02K 9/00

专利分类号:H02K9/00;H02K9/06;H02K9/19;F17D3/00

范畴分类:37A;35D;

申请人:无锡市明通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无锡市明通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4189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惠山经济开发区洛社配套区群胜路7号

发明人:张明洪;濮晓明;吴放明

第一发明人:张明洪

当前权利人:无锡市明通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印苏华

代理机构:32280

代理机构编号: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水-空气冷却系统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