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小规则大智慧——探讨体育游戏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

吴琼:小规则大智慧——探讨体育游戏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感受规则、理解规则。”与此同时随着“课程游戏化”的逐渐推进与深入研究中发现,体育游戏的核心不仅仅是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与动作技能的发展,更要重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如今幼儿园体育游戏已经成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中游戏规则是幼儿自主探索构建活动的有力保障,是发挥体育游戏核心价值的精髓所在。幼儿期是幼儿规则意识萌发和初步建立的重要阶段,而规则意识的培养也是有关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就幼儿的长远发展来讲,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体育游戏;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大人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缺乏规则的约束,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因此在开展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在玩“小兔蹦蹦跳”时会有幼儿告状有小朋友没有双脚跳;在玩“你追我赶”的时候又会有幼儿告状有小朋友抢先跑;在亲子活动“吹气球”中,家长为了帮孩子得到名次,不惜犯规破坏别人的气球,为幼儿做出不好的榜样示范等等。《指南》强调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鉴于以上现象的时常发生,笔者就“如何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培养规则意识”这一问题做了如下的尝试与探究。

一、要求提在前——引出规则

学前阶段的幼儿行动往往会受情绪的支配,且年龄越小,情绪性越突出,这是幼儿主要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常常表现为在游戏过程中为满足自己的情绪体验,幼儿出现行为失控而教师拢不住的现象。

由阻抗波特图能够看出,当电容取值增大时,Boost电路输出阻抗Zo波动峰值随之减小,系统逐渐进入稳定状态;引入虚拟电容虽未明显改善Zo的幅频特性,但改善了输出∠Zo的相频特性,有效地增大了系统的相角裕量。由奈奎斯特曲线能够看出,添加15 mF虚拟阻抗后点(-1,j0)位于奈奎斯特曲线外,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系统临界稳定时的虚拟电容值为12 mF。

笔者发现尤其在《你追我赶》《成双成对》《长龙跑》等关于“跑”的体育游戏中尤为显著。如果继续任凭幼儿在场地随处自由跑动,那么幼儿在不清楚要求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相互碰撞、相互干扰现象,甚至出现意外受伤事故。这时应合理地组织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对幼儿提出明确的游戏规则,比如游戏场地活动的范围、跑动的方向以及追赶的方式等,教师的示范过程中同样要以身作则,对每个环节提出的要求都要一致,加深幼儿对规则的印象,让幼儿在有章可循的玩法中接受规则的提醒,了解游戏中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幼儿找到规律也就不去违反规则了。因此,游戏前规则的引出不仅能培养幼儿的秩序感,还是保证体育游戏安全的前提。

二、儿歌趣味多——感知规则

在一日常规的实践中笔者发现游戏《木头人》备受幼儿青睐,每次说到“一不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时,幼儿的情绪都很兴奋,由此可见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幼儿喜欢的形式,如果将体育游戏与儿歌相结合会不会实现1+1>2的效应呢?

布鲁纳指出情景教学比任何教学形式都要来得直观、深刻。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情景化教学更具趣味性与可感性。尤其对于低龄段幼儿来讲,情景化教学在提升幼儿兴趣的同时又能够让幼儿迅速进入角色。大班体育游戏《金鸡独立》主要是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与提升腿部力量。规则很简单:要求幼儿像公鸡一样用单腿站立,并且能躲避黄鼠狼的追赶。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即使知道自己是要模仿公鸡,还是会经常性地忘记单腿站立的规则,幼儿的动作技能也就得不到发展。

三、标记处处见——理解规则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他提出学前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期,幼儿主要依靠表象建立符号功能,因此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决定着标记图示在体育活动中运用的优势。标记图示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很普遍,是幼儿熟悉并触手可及的事物,比如路边的指示标、公路上的斑马线等。但对于社会生活经验较少且规则意识薄弱的小班幼儿来说,游戏前的规则讲解只能辅助幼儿了解规则的存在,那么如何让孩子在自由自主游戏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游戏中的规则呢?笔者就小班体育游戏《毛毛虫变蝴蝶》做了如下的尝试。为使幼儿不到处乱爬乱撞,并且能安全地进行游戏,笔者利用泡沫垫作为“标记”:“今天,这儿就是毛毛虫宝宝的家,我们一起在家里面做游戏哦。”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都能自觉地在泡沫垫上活动,即使有不小心走出范围的又能很快地回到泡沫垫上,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口舌。这次活动中通过把抽象的空间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并用儿童化的语言抛给幼儿,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规则、遵守规则。

通过以上对悬杯运动分析可知,为了更好地设计悬杯式栽植机构的结构以及对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以v苗x=0为目标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提出了悬杯式栽植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四、情景巧妙设——体验规则

《老鹰捉小鸡》玩法虽简单,却最容易让幼儿失去兴趣产生游戏疲劳,于是笔者从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老鹰捉小鸡》入手,首先创编了儿歌:老鹰快快飞,小鸡快快跑,老鹰捉小鸡,妈妈保护好,紧紧抓前面,老鹰捉不到。这种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儿歌使游戏易懂易学。利用儿歌展现出游戏的规则,加深幼儿对规则的记忆,很自然地就做到遵守游戏的规则。

如果说幼儿游戏是一个“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那么游戏评价是以游戏结果为主要内容的环节。游戏评价强调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幼儿积极参与游戏评价的过程就是幼儿从他律的方式转变为学会自律的过程。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幼儿学会判别是非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能提醒幼儿对自身行为的约束,有效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每次体育游戏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幼儿分小组有秩序地收拾场地,并让幼儿自己来评比哪一组收拾的最棒。长此以往幼儿形成了一种整理收纳的习惯,让幼儿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评价游戏的根本目的是让幼儿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强化幼儿对规则的执行情况。在一次大班的体育游戏评价中,笔者和幼儿一起讨论规则的遵守情况,结果幼儿的评价丰富多彩,很多幼儿能勇敢地说出自己没有遵守规则的事实。由此可见,游戏评价能让幼儿意识到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学习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五、评价更可贵——强化规则

针对此现象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有关《鸡》的主题活动,通过社会活动了解“鸡”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再到根据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创编了“公鸡找妈妈”的故事情境,并制作了相关故事角色的头饰投放到表演区,将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整合,有了这样有趣的情境与氛围,幼儿的带入感增强,完整的情境设置将游戏规则与幼儿的角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方式,让幼儿有了良好的情绪体验,内化规则的同时就能自觉地去执行规则,使规则无形中就融于游戏。

体育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游戏规则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上的观点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巧妙地将其结合起来。总之,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教师制订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反复实践,并学会将规则意识迁移到日常生活当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卜凡一.浅析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报,2016(2):206-207.

[2]李宝茹.规则教育中大班幼儿行为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王淑娟.论幼儿教育整体观之多元智能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9):122-125.

[4]赵婷.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考试周刊,2015(99):190.

[5]祁岩.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学前教育研究,2013(11):69-71.

作者简介:

吴琼,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五汛镇中心幼儿园。

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与信用管理机构的合作,能更加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可以使客户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应收账款风险评估的整体效果发挥到最大,提高企业货款回收的效率及预防风险的能力。

标签:;  ;  ;  ;  ;  ;  

吴琼:小规则大智慧——探讨体育游戏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