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乡土文化资源,点亮初中历史课堂

融入乡土文化资源,点亮初中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文化资源;教师;学生

传统的历史教学比较注重的是教科书的应用,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认识不够,丰富的、有教育意义的包括乡土文化资源在内的各种课程资源未被纳入教学的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也未能得到充分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视野更为广阔,提倡充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结合乡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讲解,更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笔者近年来正在主持“融入乡土文化,点亮历史课堂”这一县级课题研究,下面对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融入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能够体现主体的作用,关键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团队合作的精神。历史教学不仅仅需要依靠课堂的灌输,学生还需要通过实践探索获得新的知识,而乡土文化资源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探索能力,通过对本地区独特的历史、乡土文化进行教学,让乡土文化的丰富性弥补教材的不足,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历史课堂融入乡土文化资源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一些历史教师并没有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再加上教育部门对乡土历史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和家长都没有加大重视。根据我市相关调查统计,约半数以上初中学生没有对本地的历史进行了解,对学校所分发的《闽西历史》也没有进行翻看,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只停留在“应试”(教师只是根据市考纲划定的知识点进行教学)的程度上。很多学生对闽西的历史并不熟悉,如:闽西开发和古代文明:闽西的建置、客家人的由来及习俗、民居建筑;红土地上血与火的洗礼方面:土地革命时期红四军入闽、长征中的闽西子弟兵等。这些独特的乡土文化历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进行主动探索,因此必须将其融入历史教学当中。

三、历史课堂教学融入乡土文化资源的意义

1.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容易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资源,在进行历史事件讲解时,可以结合本地同一时期的历史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刻意安排授课的内容和方式,如带领学生参观各种历史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笔者所任教中学所在地姑田镇是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乡镇,如在讲到《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单元时,笔者结合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教学。早在1925年姑田就有秘密农民协会组织。1929年7月中央红军(红四军)进驻连城,部分官兵到姑田宣传红军宗旨,号召农民起来打土豪,没收地主财产,在下堡樟树坪(大坂山脚下)搭台召开群众大会,当场烧毁田屋契约,分没收来的衣服、猪肉。朱德上台讲话,讲穷人团结起来闹革命,号召青年参军,当场就有余声云等三十多名青年参加红军。同年还在上堡成立“中国红军政治部上堡革命委员会”。红四军还成立姑田赤卫队和上、中、下堡三个少年先锋队,他们搞宣传、联络、站岗、放哨等工作。1929-1934年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率领红军六次进驻姑田。1931年成立“姑田苏维埃政府”。1932年红军独立第九团进驻姑田。反动武装在中堡会合后,向红九团主阵地冲击,大刀会门徒在天后宫集结,分两路冲向大坂山(目前中学所在地)。当第一线1000多人离红九团主阵地只有六、七十米时,吴胜团长一声令下,红九团开枪反击,前面舞着大刀长矛的大刀会门徒当即十几人倒地,后面的吓得掉头就跑。有许多顽抗的硬冲向红九团阵地,与红军硬拼。此时,红九团吹起了反冲锋号,全面还击,一气追杀。这一仗打死打伤民团、大刀会徒160多人,俘获200多人,大获全胜。这就是连城有名的“姑田战斗”。1934年红军长征后,姑田人民坚持红旗不倒,配合开展游击战争,为革命事业做出积极贡献。除了进行讲解之外,笔者还通过照片和带学生到当地上堡村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2.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的历史资源有限,要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善于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对本地的事迹和遗址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举个例子,在进行古代史造纸术的改进及发明的讲述时,笔者结合姑田的古代史进行讲解。其中可以对姑田古代史的贡献进行介绍:明嘉靖年间,元甲人试用树皮造纸,未成功。明天启元年(1621),元甲蒋少林到邵武县禾坪向当地纸农学习造纸技术,掌握了手工造纸的蒸煮竹丝、天然漂白、打浆方法以及造纸、烘干等工艺全过程。崇祯二年(1629),蒋少林从邵武回来后,用毛竹加工成青丝,往山上漂白。经苦心琢磨,反复试验,终于试制成功天然漂白的纸张—元甲纸(即漂料纸)。从此,为姑田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姑田土纸生产,名扬海内外,是姑田的一颗璀璨明珠。清乾隆年间所产宣纸、玉版纸、贡纸、奏本纸、京练纸、贡榜纸堪称省内独一无二。姑田纸商云集,清乾隆年间就有纸庄商号50多家,姑田成了经济繁荣的集镇。姑田的文化发展,与纸业发展有密切关系。在长期的白料纸制作和贸易往来中,姑田人陶冶了情操,形成了写诗、写春联、习字、作画的风尚。通过到连史纸展馆(目前是姑田中学的德育教育基地)现场的参观以及教师的讲解,能让学生认识到姑田在连城宣纸的制作方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有助于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重要,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历史知识一方面具有时间严谨性,另一方面也具有趣味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要善于利用各种乡土文化资源,通过让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就能使枯燥的课堂充满乐趣。

如在进行古代史历史教学时,免不了对古代社会习俗进行讲解。因此,笔者结合姑田游大龙的民俗进行讲解。姑田镇游龙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下堡村邓屋。据考证邓屋八世祖邓应,明代人,出任潮州府检校,后定居潮州。其弟邓恭子孙到潮州探亲,在潮州看到游龙,龙体较小,兴叹不已,回来后进行仿制,于第二年元宵节间首次游龙。尔后,许多村庄也学习游龙。当时的龙,偏小偏短。后经几次改进,至乾隆年间,龙的高度、宽度已定型,制作样式业臻完美,相承沿袭至今。姑田大龙,历史悠久,被称为天下第一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每年元宵之夜,大龙出游,人山人海,无比壮观。1991年,大龙游于龙岩茶花节,轰动龙岩城。1992年省画报社的记者和摄影师,将姑田大龙照片刊登在福建画报上。1996年四川电视台转播了姑田游大龙实况。1999年元宵节,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以“天下第一龙”为主题,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播出,将姑田大龙的风采展现于九州大地。2012年元宵节,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派员验证并宣布:姑田游大龙以791.5米,打破了台湾2011年创造的204.53米世界最长游花车记录,姑田大龙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龙”。2015年应世界客系28届恳亲大会组委会邀请,姑田大龙赴台湾巡游展示,得到海内外客家宗亲及海外媒体的高度赞誉。

由于姑田人口比较集中在上、中、下堡村,学生在听完教师的讲课之后,不免会对其产生游大龙这么悠久的历史产生兴趣,在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到中堡村,感受一下当地扎龙、糊裱、抬龙的历史氛围。

4.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动探索历史相关知识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历史知识传递,不如传授学生探索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搜索历史的能力。新课改下,要求学生学习要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灵活手段激发学生的各个感官,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并将热情转化为探索的动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四、历史课堂融入乡土文化资源的注意点

结合乡土资源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如何加强对资源的利用,下文提出几点建议:1.学校领导要足够重视,鼓励教师结合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授课。2.与当地的文物单位合作,签订相关协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免费参观历史基地。

3.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当地资料进行查找,还必须懂得如何进行结合,考虑如何进行讲解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多变,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通过请相关的历史学者对某一个历史事件进行讲解来获得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另外,如果时间不允许,则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历史纪录片,让更多的学生对历史事件有准确的认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已不可取,教师必须将乡土文化资源有机地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历史更加贴近生活,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城县姑田中学366200)

标签:;  ;  ;  

融入乡土文化资源,点亮初中历史课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