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跖草论文_徐丽,艾志福,曾令峰,朱伶俐,陈钟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鸭跖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鸭跖草,本草纲目,华南地区,生物量,淡竹叶,卢龙县,耐热性。

鸭跖草论文文献综述

徐丽,艾志福,曾令峰,朱伶俐,陈钟文[1](2019)在《鸭跖草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化学成分。方法鸭跖草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银杏内酯A(1)、银杏内酯B(2)、(3S,5R,6S,7E)-3,5,6-thriydroxy-7-megastigmen-9-one(3)、金松双黄酮(4)、木犀草素(5)、山柰酚(6)、3-醛基吲哚(7)、对羟基苯甲醛(8)、丁香醛(9)、香草乙酮(10)、原儿茶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棕榈酸(13)、β-谷甾醇(14)、豆甾醇(15)。结论化合物1~4、8~10、13为首次从鸭跖草属及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07期)

Muhammad,Haroon[2](2019)在《鸭跖草对干旱胁迫的变异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鸭跖草是鸭跖草科一年生夏季杂草。其发生较重对作物造成严重损害。目前,一些除草剂不能对其进行有效防除。由此可见,鸭跖草的化学防除难度较大。鉴于此,更好了解鸭跖草生态学及使用替代控制措施对解决其抗性问题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鸭跖草对干旱胁迫的形态、生理及分子响应机制。通过干旱胁迫明确不同鸭跖草生物型的耐旱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对水分胁迫的生长及产种数响应。水分胁迫是抑制植物生长及产种数的重要环境因素。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中包括植物表型变化。在该实验中,对不同含水量及不同胁迫持续时间下的株高及叶片数进行曲线拟合。水的含量由田间含水量(FC)的100%,80%,60%,40%和20%组成。结果表明,100%FC时,株高(85.58 cm)和叶数(92.96)达到最大,其次是80%FC,株高及叶片数随FC的增加而降低,20%FC时,株高(20.83 cm)和叶片(21.87)最小,其次是40%FC。同样地,100%和80%FC时,鸭跖草茎、叶、根、植株生物量及种子达到最大,但在20%和40%FC中呈现下降趋势。水持续时间的研究包括在100%的田间持水量后的2、3、4和6天的间隔。水分持续时间与鸭跖草生长呈负相关,随着胁迫持续时间的减少,植株高度,叶片数,生物量和产种数增加,反之亦然。结果表明,鸭跖草的生长和产量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水分胁迫显着抑制其生长和产量。因此,适当的种植系统水管理有利于鸭跖草的防控2.不同鸭跖草生物型对干旱胁迫的生长、生物量分配和叶绿素荧光响应比较。植物通过不断调节其生长及光合作用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生长和光合作用响应主要通过连接多个环境信号来实现。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和生理过程的不利环境条件。不同生物型鸭跖草干旱胁迫处理后对其光系统II进行检测,本研究包括3个鸭跖草生物型(JL-1-1,LN-8和HB-9-1)。用100%田间持水量(对照)和60%田间持水量处理这些生物型并干旱胁迫持续10天。在干旱胁迫下,与对照相比,叁种生物型的植物生长、生物量分配和叶绿素荧光系数显着降低。在干旱胁迫下,鸭跖草生物型JL-1-1表现出比LN-8和HB-9-1更高的光合能力。本研究揭示了不同鸭跖草生物型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存活和竞争机制,为鸭跖草种群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3.不同鸭跖草生物型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基因表达研究。鸭跖草是作物田主要杂草之一,但关于其干旱适应机制的研究较少。我们以5个鸭跖草生物型为研究对象,对其干旱适应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干旱胁迫相关基因(DRS1,EREB和HRB1)的表达在一些生物型中上调,而在其他生物型中表达下调。因此,5种生物型都可以通过调节自身水平衡以消耗更少的水分以维持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态。该结果干旱适应表明鸭跖草干旱适应性强。杂草科学家应该寻求更有效的管理策略对鸭跖草进行防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杨娟,于海燕,李香菊,董金皋[3](2019)在《不同地理种群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对莠去津的耐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鸭跖草是我国常见杂草,目前已成为农田难除杂草之一。生产实践中,莠去津对玉米田鸭跖草的防效已有所降低。2016-2017年,为了探讨鸭跖草不同地理种群对莠去津的耐受性,采用莠去津单剂量甄别方法,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江苏、浙江、湖北和贵州8个省份采集46个鸭跖草种群,进行了其对莠去津的耐受性初筛试验。在此基础上,选择7个不同地理来源的代表性种群,研究其对莠去津的敏感性差异,结果显示:种群JS-10、HB-3和HB-6对莠去津敏感,GR_(50)分别为122.21、153.27 g/hm~2和158.13 g/hm~2;种群JL-13、HLJ-2、JL-7和JL-1对莠去津耐受性相对较强,GR_(50)分别为273.98、277.29、374.68 g/hm~2和379.57 g/hm~2。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鸭跖草对莠去津的耐受水平存在差异,从地理分布上呈由南向北耐受水平增加的趋势。各地理种群对莠去津的耐受性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莠去津的使用年限、使用剂量和使用频度相关。(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1期)

陈佳宁[4](2019)在《鸭跖草》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天下午,我和妈妈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一丛野草。野草上开出一朵朵孤零零的小花。小花是蓝色的,那蓝色纯得像是从天上掉到草叶间的一角蓝天,又像是一只只轻盈的蓝蝴蝶停在碧绿的枝叶上。我好奇地伸手一摘,结果把它的根留在了土里。妈妈说:"你怎么没把根拔出来呢?没有根它是活不了的呀。"我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拿着它就往家里跑。进了门,找来一个瓶子装满水,把野草往里一放。野草孤零零、直挺挺地立在那里,有些寂寞的样子。(本文来源于《少先队小干部》期刊2019年Z1期)

徐玉芬,杨静,邓磊,郭微,刘萍[5](2018)在《应用Logistic方程测定4种鸭跖草科屋顶绿化植物的耐热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种鸭趾草科屋顶绿化植物为试验对象,设置8种不同的处理温度,采用电导率法,并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出4种植物在梯度高温处理下的细胞伤害率和高温半致死温度,评价其耐热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细胞伤害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呈"S"型曲线增长趋势,经显着性检验,符合Logistic方程,其耐热能力从小到大依次为假紫万年青毛叶变种(Belosynapsis ciliata var. vilosa)<假紫万年青(Belosynapsis ciliata)<牛轭草(Murdannia loriformis)<细竹篙草(Murdannia simplex).与屋顶绿化应用的其他科属植物的高温半致死温度比较,4种鸭跖草科植物的耐热性普遍较好,从耐热性的角度而言,4种鸭跖草科植物是潜在应用于屋顶绿化的优良种质,且在华南地区广泛应用成功的可能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溯[6](2018)在《夏秋之花:鸭跖草》一文中研究指出鸭跖草是一种开着蓝花的草本,又名露草、月草、碧蝉花。每年八月至十月,水边湿地里、山上的岩缝里,林下或者阳光暴晒下的荒地上,随处可觅。日本《万叶集》有一首和歌咏叹鸭跖草:"愿用月草花,染我白衣裳。哪怕朝露后,变色亦无妨。"哪怕月草花色短暂如朝露,无妨,我就是喜欢呀。唐宋时世人见有一种野花,中间花瓣带一点白色,好似将鼻头抹上白粉的楚国人,因此称之为"鼻斫草"。"斫"字后来又被讹传为"跖",于是将错就错,这种野草也被叫做(本文来源于《新青年(珍情)》期刊2018年08期)

刘景曾[7](2018)在《鸭跖草》一文中研究指出鸭跖草,又名鸡舌草、淡竹叶、竹叶菜、碧蝉花,一年生草本植物。《本草纲目》时珍曰:“竹叶菜处处平地有之。叁四月出苗,紫茎竹叶,嫩时可食。四五月开花,如蛾形,两叶如翅,碧色可爱。结角尖曲如鸟喙,实在角中,大如小豆。豆中有细子,灰黑而皱,状如蚕屎。”鸭跖草全身(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8-05-16)

王燕[8](2018)在《浅谈卢龙县玉米田鸭跖草的综防现状及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随着种子调运、农机跨区作业的普及和杂草防效不好等因素影响,卢龙县鸭跖草危害日益猖獗,玉米田危害尤为严重,已成为玉米生产过程中令农民头疼的问题。鸭跖草被当地农民称为"死不了草"。经调查当地春玉米苗前用除草剂防治鸭跖草难的原因,一是苗前除草剂应根据土壤有机质和质地确定用药量,多数选择用药量偏低;二是玉米苗前施药时期常常干旱少雨,刮大风,除草剂挥发飘移(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期刊2018年04期)

张霞[9](2018)在《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中药黄酮类成分的体内外代谢研究以及鸭跖草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进入体内后在代谢酶的作用下发生结构性的改变,产生毒性或活性代谢物。其中肝脏是药物产生代谢物的主要器官,肝微粒体温孵模型是最常用的体外代谢体系。药物的体内代谢研究较全面地阐明药物的代谢途径,为临床药物治疗和毒副作用监测奠定了基础。中药鸭跖草化学成分复杂,主要用于风热感冒、高烧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和痈肿疔毒。但是《中国药典》2015年(一部)未收载鸭跖草的含量测定。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中药大蓟中主要黄酮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鉴别漆黄素、槐角苷和甘草苷单体成分分别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产物;识别鸭跖草化学成分及其多组分含量测定。第一部分中药大蓟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体内代谢研究目的:建立UHPLC-Q-TOF-MS/MS法分析中药材大蓟提取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大蓟提取物后,收集血浆、尿液和胆汁生物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首先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ESI源正离子模式监测,全扫描结合多重质量亏损(MMDF)和动态背景扣除(DBS),在线采集数据,采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筛选主要黄酮类化合物(柳穿鱼叶苷、蒙花苷和柳穿鱼黄素)可能的代谢物。根据代谢物的精确分子质量、元素组成、二级质谱图、相关的生物转化规律和母药化合物的裂解规律,推断中药大蓟提取物的可能代谢物。同时,引进Clog P值重要参数,以区分同分异构体。色谱柱Poroshell 120 EC-C_(18)(2.1×100mm,2.7μm),配有SecurityGuard~?UHPLC C_(18)预柱(Poroshell);流动相为水(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5μL。结果:本研究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识别了12种吸收组分,共鉴定了25种代谢物。实验发现水解反应是柳穿鱼叶苷和蒙花苷代谢的第一步,然后氧化和还原反应发生,但是未检测到柳穿鱼叶苷和蒙花苷的结合代谢物。实验总结了柳穿鱼黄素代谢途径,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葡萄糖醛酸化和葡萄糖结合反应。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分析大蓟提取物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物,为大蓟进一步的药理学和药物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中药材的体内代谢产物的分析。第二部分漆黄素的体内外代谢研究目的: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分析漆黄素单体成分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产物。方法:建立I相温孵体系:1.0 mg/mL肝微粒、3.3 mmol/L MgCl_2、1.3 mmol/Lβ-NADPH和100μmol/L漆黄素对照品溶液(甲醇占总体积的1%);建立II相温孵体系:1.0 mg/mL鼠肝微粒体、2 mmol/L UDPGA、8 mmol/L MgCl_2、25μg/mL丙甲菌素和100μmol/L漆黄素对照品溶液(甲醇占总体积的1%)。大鼠灌胃给予漆黄素混悬液后,分别收集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生物样品,体外I相代谢样品预处理采用液-液萃取方法,而体外II相体系和体内生物样品采用甲醇沉淀蛋白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结果:本研究采用UHPLC-Q-TOF-MS/MS方法共鉴定了漆黄素在大鼠肝微粒中14种代谢物,体内53种代谢物(11种I相代谢物和42种II相代谢物),其中,血中18种、尿液49种、胆汁34种和粪便34种代谢物。漆黄素的主要代谢途径为氧化、还原、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盐结合反应。实验发现氧化和丢失氧原子反应是发生甲基化、氢化、硫酸化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基础反应。结论:本研究采用UHPLC-Q-TOF-MS/MS方法鉴定漆黄素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物,结果显示UHPLC-Q-TOF-MS/MS是识别药物代谢物的强有力的工具,将会引导理解药物的生物转化,为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叁部分槐角苷的体内外代谢研究目的:采用UHPLC-Q-TOF-MS/MS方法分析槐角苷单体成分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方法:分别建立I相和II相温孵体系,大鼠灌胃给予槐角苷混悬液后,分别收集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生物样品。体外I相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方法进行前处理,体外II相和体内的生物样品前处理均采用甲醇沉淀蛋白的方法。色谱柱Poroshell 120 EC-C_(18)(2.1×100 mm,2.7μm),配有SecurityGuard~?UHPLC C_(18)预柱(Poroshell);流动相:水(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3μL。结果:本研究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基于在线数据采集和数据加载策略,在大鼠体内共鉴定了60种代谢物(I相代谢物22种和II相代谢物38种),其中在大鼠血浆中检测到10种代谢物,在尿液中发现了46种代谢物,在大鼠胆汁中识别了35种代谢物,在大鼠粪便中识别了25种代谢物。此外,在大鼠肝微粒体体系中发现4种代谢物(2种I相和2种II相代谢物)。槐角苷主要经历了结合反应,包括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谷胱甘肽结合、甘氨酸结合和乙酰化。而且在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生物样品中也检测到了氧化、还原和水解代谢物,但是在体外温孵体系中仅仅发现了氧化和水解I相代谢物。结论:本研究建立UHPLC-Q-TOF-MS/MS方法,结合多种数据加载技术识别槐角苷的体内外代谢产物,本研究将会更好的理解槐角苷的生物转化和代谢机制,将会为其进一步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奠定基础。第四部分甘草苷的体内外代谢研究目的: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对甘草苷单体成分的体内外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分别建立I相和II相温孵体系,大鼠灌胃给予甘草苷混悬液后,分别收集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生物样品。体外I相、II相和体内生物样品分别采用液-液萃取、甲醇沉淀蛋白和甲醇沉淀蛋白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在线采集数据,利用MetabolitePilot 1.5和PeakView 1.2数据加载软件得到代谢物的精确质量数、二级质谱以及母药甘草苷的裂解规律,推断可能的代谢物。色谱柱Poroshell 120 EC-C_(18)(2.1×100 mm,2.7μm),配有SecurityGuard~?UHPLC C_(18)预柱(Poroshell);流动相:水(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3μL。结果: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在大鼠体内共鉴定了56种代谢物(27种I相代谢物和29种II相代谢物),分别在大鼠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识别了20、54、48和37种代谢物。此外,在大鼠肝微粒温孵体系中共鉴定了15种代谢物(11种I相代谢物和4种II相代谢物)。甘草苷的主要代谢途径为氧化、还原、水解、甲基化、乙酰化、硫酸化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结论:应用UHPLC-Q-TOF-MS/MS方法分析甘草苷的体内外代谢物。实验结果为活性代谢物的筛选奠定基础,而且本研究展现了强有力的分析策略快速地筛选和识别传统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代谢物。第五部分鸭跖草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目的:建立UHPLC-Q-TOF-MS/MS法分析鉴定中药鸭跖草的化学成分,同时,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鸭跖草中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芦丁、芹菜素、原儿茶酸、香草酸、咖啡酸、阿魏酸、木犀草素、槲皮素和异鼠李素1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定性采用Poroshell 120 SB-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柱温25°C,以水(0.1%的甲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进样量1μL,采用正负离子模式同时监测。定量采用Wonda Cract ODS-2 C_(18)柱(150 mm×4.6 mm,5μm),柱温25°C,以水(0.1%的甲酸-2 mmol/L甲酸铵)-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10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负离子模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源喷射电压为-4 500 V,离子源温度为650°C。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到62种化学成分,其中22种化学成分已与相应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二级质谱进行比对,确认其化学结构,40种化学成分根据二级质谱进行推断。测定的13种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和浓度在测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加样回收率为98.64%~100.8%,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值分别小于1.04%和0.92%。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鸭跖草中1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为鸭跖草进一步的药代动力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潘冬梅,张巧萍,卢丽珠,洪顺福,李向荣[10](2018)在《鸭跖草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鸭跖草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静态饱和吸附量和解析率为指标,对3种大孔树脂(D101,NKA-9,AB-8)进行筛选,并以回收率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确立纯化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以VC为对照品,采用DPPH·法、邻苯叁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法分别测定鸭跖草总黄酮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O_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AB-8纯化鸭跖草总黄酮效果最好。最佳纯化工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1.482 mg·mL~(-1),淋洗pH为4,乙醇洗脱液体积分数为70%,洗脱流速为2 mL·min~(-1);鸭跖草总黄酮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效率与浓度呈正相关,清除DPPH·、O_2~-和·O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17 0,0.005 5,1.932 7 mg·mL~(-1),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弱于Vc,而对O_2~-的清除作用强于Vc,其中鸭跖草对O_2~-的清除能力最强。结论大孔树脂纯化鸭跖草总黄酮的效果显着,鸭跖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值得进一步开发。(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8年02期)

鸭跖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鸭跖草是鸭跖草科一年生夏季杂草。其发生较重对作物造成严重损害。目前,一些除草剂不能对其进行有效防除。由此可见,鸭跖草的化学防除难度较大。鉴于此,更好了解鸭跖草生态学及使用替代控制措施对解决其抗性问题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鸭跖草对干旱胁迫的形态、生理及分子响应机制。通过干旱胁迫明确不同鸭跖草生物型的耐旱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对水分胁迫的生长及产种数响应。水分胁迫是抑制植物生长及产种数的重要环境因素。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中包括植物表型变化。在该实验中,对不同含水量及不同胁迫持续时间下的株高及叶片数进行曲线拟合。水的含量由田间含水量(FC)的100%,80%,60%,40%和20%组成。结果表明,100%FC时,株高(85.58 cm)和叶数(92.96)达到最大,其次是80%FC,株高及叶片数随FC的增加而降低,20%FC时,株高(20.83 cm)和叶片(21.87)最小,其次是40%FC。同样地,100%和80%FC时,鸭跖草茎、叶、根、植株生物量及种子达到最大,但在20%和40%FC中呈现下降趋势。水持续时间的研究包括在100%的田间持水量后的2、3、4和6天的间隔。水分持续时间与鸭跖草生长呈负相关,随着胁迫持续时间的减少,植株高度,叶片数,生物量和产种数增加,反之亦然。结果表明,鸭跖草的生长和产量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水分胁迫显着抑制其生长和产量。因此,适当的种植系统水管理有利于鸭跖草的防控2.不同鸭跖草生物型对干旱胁迫的生长、生物量分配和叶绿素荧光响应比较。植物通过不断调节其生长及光合作用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生长和光合作用响应主要通过连接多个环境信号来实现。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和生理过程的不利环境条件。不同生物型鸭跖草干旱胁迫处理后对其光系统II进行检测,本研究包括3个鸭跖草生物型(JL-1-1,LN-8和HB-9-1)。用100%田间持水量(对照)和60%田间持水量处理这些生物型并干旱胁迫持续10天。在干旱胁迫下,与对照相比,叁种生物型的植物生长、生物量分配和叶绿素荧光系数显着降低。在干旱胁迫下,鸭跖草生物型JL-1-1表现出比LN-8和HB-9-1更高的光合能力。本研究揭示了不同鸭跖草生物型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存活和竞争机制,为鸭跖草种群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3.不同鸭跖草生物型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基因表达研究。鸭跖草是作物田主要杂草之一,但关于其干旱适应机制的研究较少。我们以5个鸭跖草生物型为研究对象,对其干旱适应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干旱胁迫相关基因(DRS1,EREB和HRB1)的表达在一些生物型中上调,而在其他生物型中表达下调。因此,5种生物型都可以通过调节自身水平衡以消耗更少的水分以维持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态。该结果干旱适应表明鸭跖草干旱适应性强。杂草科学家应该寻求更有效的管理策略对鸭跖草进行防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鸭跖草论文参考文献

[1].徐丽,艾志福,曾令峰,朱伶俐,陈钟文.鸭跖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成药.2019

[2].Muhammad,Haroon.鸭跖草对干旱胁迫的变异适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3].杨娟,于海燕,李香菊,董金皋.不同地理种群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L.对莠去津的耐受性[J].植物保护.2019

[4].陈佳宁.鸭跖草[J].少先队小干部.2019

[5].徐玉芬,杨静,邓磊,郭微,刘萍.应用Logistic方程测定4种鸭跖草科屋顶绿化植物的耐热性[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

[6].陈溯.夏秋之花:鸭跖草[J].新青年(珍情).2018

[7].刘景曾.鸭跖草[N].中国中医药报.2018

[8].王燕.浅谈卢龙县玉米田鸭跖草的综防现状及建议[J].河北农业.2018

[9].张霞.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中药黄酮类成分的体内外代谢研究以及鸭跖草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8

[10].潘冬梅,张巧萍,卢丽珠,洪顺福,李向荣.鸭跖草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8

论文知识图

鸭跖草-图7-61 鸭趾草叶下表皮鸭跖草-鸭跖草咪唑乙烟酸对不同叶龄鸭跖草丙...鸭跖草-图547-1 鸭跖草1.花枝 2.花 ...咪唑乙烟酸对不同叶龄鸭跖草叶...鸭跖草-图 547-2 鸭跖草叶下表皮表面...

标签:;  ;  ;  ;  ;  ;  ;  

鸭跖草论文_徐丽,艾志福,曾令峰,朱伶俐,陈钟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