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巨型艾美耳球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艾美,佐剂,免疫,柔嫩,分子,孢子,抗原。
巨型艾美耳球虫论文文献综述
郝飞飞,王天成,张黎,弥成龙,冯玉萍[1](2019)在《鸡巨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选育鸡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早熟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早熟选育法对E.maxima亲本株进行连续鸡体传代以获得早熟株,再分别将鸡E.maxima亲本株和早熟株孢子化卵囊以不同剂量口服接种14日龄无特定病原(SPF)雏鸡,测定E.maxima亲本株和早熟株的潜隐期、卵囊形态大小,并分析比较其致病性强弱和繁殖力高低。结果表明,成功选育出潜隐期为113 h的鸡E.maxima早熟株,其卵囊长和宽均显着小于亲本株卵囊。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组鸡接种E.maxima亲本株和早熟株孢子化卵囊后均无死亡现象;当鸡E.maxima亲本株和早熟株孢子化卵囊接种剂量为0.5×10~4~20.0×10~4个/羽时,等剂量下E.maxima早熟株组鸡的相对体质量增加率显着大于亲本株组;接种量在10.0×10~4~20.0×10~4个/羽时,等剂量下E.maxima早熟株组鸡的肠道病变记分显着低于亲本株组;随接种剂量的增加,E.maxima亲本株和早熟株组鸡的相对体质量增加率逐渐降低,临床症状逐渐加重。此外,相同接种剂量下,E.maxima早熟株组卵囊产量均显着低于亲本株组,前者卵囊产量是后者的60%~75%;但随接种剂量的增加,E.maxima亲本株和早熟株组单卵囊繁殖力均呈下降趋势。综上,选育的鸡E.maxima早熟株与亲本株相比,致病力减弱、繁殖能力降低,能够为球虫多价活疫苗提供E.maxima虫种,以进一步加强鸡球虫病的防治。(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范现成,马峋,张会军,唐欢,宋军科[2](2019)在《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实现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和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同时进行检测的双重PCR方法,基于2种艾美耳球虫各自的ITS-1基因筛选2对特异性引物,对制备的阳性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分别在约450bp和150bp处出现目的条带。对PCR反应中的退火温度、MgCl2浓度、DNA模板量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59℃、MgCl2浓度为2.5mmol/L、DNA模板量为2μL时,双重PCR扩增结果最佳。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重PCR对环形泰勒虫、羊巴贝斯虫、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虫的扩增结果均呈阴性,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成功建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双重PCR检测方法,为临床中鸡球虫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陈志,丁可欣,徐焘杰,陈欢,黄潇航[3](2019)在《分子佐剂eda对巨型艾美耳球虫亚单位疫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连接蛋白外域A(fibronectin extra domain A,eda)可以作为一种佐剂,而免疫相关蛋白1(IMPⅠ)是巨型艾美耳球虫中的一种免疫保护抗原。本试验将eda基因和EmIMPⅠ基因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VAXⅠ-eda-EmIMPⅠ和pVAXⅠ-EmIMPⅠ,对eda作为EmIMPⅠ的分子佐剂的功能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本实验室保存的含eda-EmIMPⅠ与EmIMPⅠ的载体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分别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Ⅰ中,构建质粒pVAXⅠ-eda-EmIMPⅠ和pVAXⅠ-EmIMPⅠ,然后将质粒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Trans1-T1中,大量提取质粒。将提取的质粒通过肌肉注射到鸡体内,进行免疫学试验,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ELISA检测中,eda佐剂组,IgG效价的D值最高,其抗体滴度为6 400,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多于其他组,IFN-γ细胞因子的提升最高。eda佐剂组在卵囊计数方面,减少卵囊排出量仅次于空白组。肠道病变计分中,eda佐剂组计分仅次于空白组,对肠道保护效果最好。从增重来看,eda佐剂组也是攻虫组当中增重最多的一组。所以,从各项检测结果来看,eda佐剂组有明显的优势,EmIMPⅠ组从检测结果上看差于eda佐剂组,说明含eda佐剂能使EmIMPⅠ增强其免疫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瑞琪,王天成,郑明学,白瑞,张黎[4](2019)在《鸡巨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免疫效果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使雏鸡获得良好免疫效果的最小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早熟株接种量,分别于4日龄对免疫攻毒组以不同剂量进行首免,11日龄以首免2倍剂量对二次免疫攻毒组鸡进行二免。一次或二次免疫后7 d或10 d用同源亲本株进行攻毒,检测免疫攻毒鸡相对增重率、卵囊减少率、病变记分减少率(RLS)和抗球虫指数(ACI)。结果显示,一次免疫剂量≥400个孢子化卵囊/只或两次免疫的一免剂量和二免剂量≥100个孢子化卵囊/只和200个孢子化卵囊/只时,各免疫攻毒鸡的相对增重率≥85%,RLS≥70%,卵囊减少率≥75%,相对保护率≥90%,ACI≥170,均达到良好免疫效果。故将E.maxima早熟株的一次免疫最小免疫剂量定为400个孢子化卵囊/只,两次免疫最小免疫剂量定为一免100个孢子化卵囊/只和二免200个孢子化卵囊/只。(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陈志,丁可欣,李元凯,陈欢,黄志坚[5](2018)在《分子佐剂chFc对巨型艾美耳球虫DNA疫苗在鸡上的免疫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鸡免疫球蛋白Ig G的Fc片段(chFc基因)和Em IMP1基因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VAX1-Em IMP1-chFc和p VAX1-Em IMP1,对chFc作为Em IMP1的分子佐剂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ELISA检测中,chFc佐剂组效价的D450值最高,其抗体效价为3 200;chFc佐剂组的第3次免疫血清中IL-4质量浓度显着提高(P<0.05),chFc佐剂组的IFN-γ质量浓度最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hFc组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都是最高的;chFc佐剂组卵囊排出量显着低于其他实验组;chFc佐剂组对肠道的保护效果显着优于其他实验组(P<0.05);chFc佐剂组增重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果表明,chFc佐剂组有明显的优势,Em IMP1组次之,说明chFc能增强Em IMP1的免疫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张雪松,赵雁萍,郑明学,白瑞,张黎[6](2018)在《巨型艾美耳球虫山西株对药物的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山西株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对常用抗球虫药(尼卡巴嗪、地克珠利、土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二硝托胺、马杜米星、癸氧喹酯、妥曲珠利、盐霉素)的敏感性,试验采用测定人工试验鸡的抗球虫指数(ACI)、病变记分减少率(RLS)、抗球虫活性百分比(POAA)和相对卵囊产量(ROP)四项指标的方法,综合评定该虫株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地克珠利、妥曲珠利、土霉素、二硝托胺、癸氧喹酯和盐霉素的ACI、RLS、POAA和ROP四项指标经试验测定均为阴性;尼卡巴嗪和磺胺间甲氧嘧啶只有POAA是阳性,ACI、RLS和ROP叁项指标为阴性;马杜米星只有RLS为阳性,ACI、POAA和ROP叁项指标为阴性,说明E.maxima山西株对这9种常用抗球虫药均敏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8期)
林倩,黄驹辉,唐牧之,江和基,黄志坚[7](2016)在《巨型艾美耳球虫IMP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映射蛋白1(IMP1)是一种从巨型艾美耳球虫中发现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本试验通过Em IMP1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以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后续深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及免疫学功能奠定基础.首先,从未孢子化的巨型艾美耳球虫新疆株卵囊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 DNA,PCR扩增Em IMP1基因片段.其次,将Em IMP1基因扩增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表达质粒p ET-28a-Em IMP1,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并进行表达;将纯化后的蛋白与等量弗氏佐剂乳化后皮下注射至2只新西兰大白兔体内,每隔2周免疫一次,一共免疫4次后取得的兔血清即为多克隆抗体.最后,用所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对纯化后的Em IMP1进行免疫印迹试验鉴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多克隆抗体的效价.结果表明,克隆出的Em IMP1基因的全长为1 140 bp,诱导出的蛋白大小为70 ku,且该蛋白在上清液和包涵体中均有存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结果显示,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结果表明该多克隆抗体具有高效价.因此,可通过原核表达蛋白Em IMP1免疫兔子制备特异性好且效价高的多克隆抗体.(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黄经纬[8](2016)在《巨型艾美耳球虫四种微线蛋白的免疫保护性及与鸡肠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鸡球虫病是由细胞内寄生的原虫——艾美耳属球虫(Eimeria)引起的全球性兽医卫生问题。鸡球虫病导致鸡群体重增长缓慢,料肉比降低和高死亡率,给养殖户收益和市场上的禽肉供给带来了巨大损害。目前世界上得到普遍公认的鸡球虫种有七个,其中E.acervulina、E.nectrix、Emaxima和E.tenella最普发。鸡艾美耳球虫在鸡肠道内寄生的部位体现出高度的特异性,比较典型的有E.acervulina主要寄生于十二指肠,E.maxima主要寄生于空肠,E.tenella主要寄生于盲肠,而E.brunetti则主要寄生于直肠。已有研究指出E.tenella微线蛋白3 (EtMIC3)是决定E.tenella寄生于盲肠的关键分子,然而决定E.maxima寄生部位的关键分子尚未见报道。因此研究E.maxima与鸡空肠上皮细胞之间互作的分子机制有利于更深入的掌握E.maxima入侵的分子机制也有助于制定防控鸡球虫感染的策略。本研究鉴定了鸡空肠上皮细胞E.maxima子孢子结合蛋白,并选取四种E.maxima微线蛋白进行克隆、表达并评价其免疫保护力,旨在阐明决定E.maximE入侵部位特异性的关键分子,并为研发新型抗E.maxima疫苗筛选理想的候选抗原。1.巨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空肠上皮细胞结合蛋白的鉴定本研究旨在鉴定E.maxima子孢子空肠上皮细胞结合蛋白并分析其蛋白功能。应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收集E.maxima子孢子空肠上皮细胞结合蛋白,鸟枪测序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shotgunLC-MS/MS)对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共有35种unique peptide count ≥ 2的E.Emaxima子孢子蛋白被鉴定,其中包括入侵相关蛋白MIC2、MIC7和MIC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35种蛋白均被成功注释,其中22种(62.86%)蛋白被预测有结合活性,15种(42.86%)蛋白被预测有催化活性。这些蛋白可能参与E.maxima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以及宿主靶细胞的功能调节过程。本篇研究结果为我们进一步探明E.maxima和鸡空肠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基础,同时也为更好的阐释E.maxima致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2.巨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本章研究运用快速扩增 cDNA 末端(rapid-ampi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巨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3基因(EmMIC3)的完整ORF。分别从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方面评价重组MIC3蛋白(rEmMIC3)对E.maxima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并测定rEmMIC3免疫鸡的血清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rEmMIC3免疫组在空肠病变记分、OPG和相对增重方面均与各对照组的差异均显着(P<0.05),其ACI为186.02;被动免疫试验结果显示叁个不同稀释浓度的大鼠抗rEmMIC3血清免疫相比于各对照组均能够显着减轻空肠病变,减少卵囊排出并提高相对增重率(P<0.05),且试验组的ACI均高于于183。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表明rEmMIC3免疫鸡血清特异性抗体浓度在首免疫一周后得到显着提高,并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组特异性抗体浓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rEmMIC3免疫能够显着上调血清细胞因子IL-2与IL-4(P<0.05)。CCK-8试验结果表明rEmMIC3能够显着增强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效应(P<0.05)。综上结果表明EmMIC3基因免疫原性较好,能够诱导鸡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对E.maxima感染提供优秀的免疫保护力,可作为理想的E.maxima疫苗候选抗原。3.巨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本章应用PCR技术扩增第叁章鉴定的EmMIC2基因(FR718971.1),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MIC2和真核表达质粒pVAX1-MIC2。动物免疫保护试验被应用于评估rEmMIC2和pVAX1-MIC2对E.maxima感染的免疫保护力,同时检测了rEmMIC2和pVAX1-MIC2免疫鸡血清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空肠病变记分、OPG和相对增重等指标方面,rEmMIC2和pVAX1-MIC2组与各对照组差异均显着(P<0.05),rEmMIC2组和pVAX1-MIC2组的ACI均大于165。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表明rEmMIC2和pVAX1-MIC2均能在首次免疫一周后提高鸡体血清特异性抗体浓度,在加强免疫一周后特异性抗体水平达到最大值,并且均显着高于各对照组的特异性抗体水平(P<0.05)。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rEmMIC2和pVAX 1-MIC2免疫均能引起鸡体产生更高水平的IL-2、IL-10、IL-17、IFN-γ、TGF-β与IL-4,且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MTT试验结果显示rEmMIC2和pVAX1 -MIC2免疫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EmMIC2免疫能够诱导鸡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中等的免疫保护性,可作为理想的E.maxima疫苗候选抗原。4.巨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本章应用PCR技术扩增第叁章鉴定的EmMIC7基因(FR718975),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MIC7和真核表达质粒pVAX1-MIC7。应用动物保护试验评价rEmMIC7和pVAX1-MIC7对E.maxima感染的免疫保护力,同时也测定了 rEmMIC7和pVAX1-MIC7免疫鸡的血清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rEmMIC7和pVAX1-MIC7免疫均能够显着减轻空肠病变记分、减少OPG并提高相对增重率(P<0.05)。rEmMIC7和pVAX1-MIC7组的ACI均大于167。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表明rEmMIC7和pVAX1-MIC7免疫一周后提高鸡体血清特异性抗体浓度,在加强免疫一周后特异性抗体浓度达到最大值,并且均显着高于各对照组(P<0.05)。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rEmMIC7和pVAXI-MIC7 免疫均能显着上调鸡体 IL-2、IL-10、IL-17、IFN-γ、TGF-β 与 IL-4 浓度(P<0.05)。MTT试验结果显示rEmMIC7和pVAX1-MIC7免疫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得到显着提高(P<0.05)。综上结果表明EmMIC7免疫能够诱导鸡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中等的免疫保护性,可作为理想的E.maxima疫苗候选抗原。5.巨型艾美耳球虫顶膜抗原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本章应用PCR技术扩增EmAMA1基因(FN813221.1),构建了串联EmAMA1基因功能域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EmAMA1FD和真核表达质粒pVAX1-EmAMA1FD。应用动物免疫保护试验评价rEmAMA1FD和pVAX1-EmAMA1FD的免疫保护力同时也检测了 rEmAMA1FD和pVAX1- EmAMA1FD免疫鸡的血清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rEmAMA1FD和pVAX1-EmAMA1FD免疫组在空肠病变记分、OPG和相对增重等方面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显着(P<0.05),rEmAMA1FD 免疫组的 ACI 为 176.68,pVAX1-EmAMA1FD免疫组的ACI为180.35。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表明rEmAMA1FD和pVAX1-EmAMA1FD免疫均能在首次免疫一周后提高鸡血清特异性抗体浓度,在整个采样期间试验组特异性抗体浓度均显着高于各对照组(P<0.05)。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rEmAMA1FD和pVAX1-EmAMA1FD免疫能够显着提高血清细胞因子引起鸡体产生显着高水平的IL-2、TGF-β与IL-4 (P<0.05)。CCK-8试验结果表明rEmAMA1FD能够显着增强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效应(P<0.05)。综上结果表明EmAMA1FD免疫原性较强,能够诱导鸡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对E.maxima感染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性,可作为理想的E.maxima疫苗候选抗原。6.重组MIC蛋白与鸡肠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本章旨在检测已获得的四种重组E.maxima微线蛋白与不同鸡肠段的结合能力。取无球虫鸡不同的肠段(十二指肠、空肠、盲肠和直肠)制备冰冻切片,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前述表达并纯化的四种重组E.maxima微线蛋白——rEmMIC3、rEmMIC2、rEmMIC7和rEmAMA1FD与不同鸡肠段的结合能力。试验结果显示rEmMIC3只与鸡空肠结合,与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均不结合,而rEmMIC2、rEmMIC7和rEmAMA1FD与各肠段均不结合。该结果提示仅鸡空肠上皮细胞上存在EmMIC3基因受体,EmMIC3可能是决定E.maxima侵入部位特异性的关键分子,在E.maxima入侵宿主靶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4-01)
李建梅,刘梅,戴亚斌,陶建平[9](2015)在《毒害与巨型及毒害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间在免疫方面的相互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黄羽肉鸡为实验动物,以死亡率、平均肠道病变记分、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相对卵囊产量、抗体水平等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了毒害艾美耳球虫与巨型艾美耳球虫(两者在裂殖生殖阶寄生部位相同)、毒害艾美耳球虫与柔嫩艾美耳球虫(两者在配子生殖阶段寄生部位相同)间在免疫上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毒害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混合免疫的保护效果比毒害艾美耳球虫单独免疫好,虽略低于巨型艾美耳球虫单独免疫,但仍具有免疫保护性;毒害艾美耳球虫和柔嫩艾美耳球虫混合免疫的保护效果比毒害艾美耳球虫单独免疫好,与柔嫩艾美耳球虫单独免疫相比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巨型艾美耳球虫和柔嫩艾美耳球虫对毒害艾美耳球虫的免疫均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毒害艾美耳球虫对巨型艾美耳球虫的免疫有一定负面影响,而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免疫无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李梦辉,刘连瑞,涂浩,黄经纬,张振超[10](2015)在《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巨型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表达文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寻找可用于研制高效重组疫苗的抗原基因,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巨型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表达文库。[方法]首先从新鲜分离的巨型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中提取总RNA并分离纯化mRNA,用Clone MinerTMⅡ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巨型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初级文库,然后将cDNA从初级文库重组到p VAX1.0上,构建巨型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表达文库,最后用7个已知巨型艾美耳球虫基因的引物鉴定文库。[结果]构建的巨型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初级文库总容量为0.92×107CFU,插入片段平均大小为1.63 kb;表达文库总容量为2.32×107CFU,插入片段平均大小为1.64 kb。两种文库的阳性重组率均为100%。能用特异性引物从该表达文库扩增出7个已知的巨型艾美耳球虫基因。[结论]该文库质量高,代表性强,为进一步筛选免疫保护性抗原基因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巨型艾美耳球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实现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和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同时进行检测的双重PCR方法,基于2种艾美耳球虫各自的ITS-1基因筛选2对特异性引物,对制备的阳性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分别在约450bp和150bp处出现目的条带。对PCR反应中的退火温度、MgCl2浓度、DNA模板量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59℃、MgCl2浓度为2.5mmol/L、DNA模板量为2μL时,双重PCR扩增结果最佳。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重PCR对环形泰勒虫、羊巴贝斯虫、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虫的扩增结果均呈阴性,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成功建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双重PCR检测方法,为临床中鸡球虫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巨型艾美耳球虫论文参考文献
[1].郝飞飞,王天成,张黎,弥成龙,冯玉萍.鸡巨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9
[2].范现成,马峋,张会军,唐欢,宋军科.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动物医学进展.2019
[3].陈志,丁可欣,徐焘杰,陈欢,黄潇航.分子佐剂eda对巨型艾美耳球虫亚单位疫苗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9
[4].李瑞琪,王天成,郑明学,白瑞,张黎.鸡巨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免疫效果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19
[5].陈志,丁可欣,李元凯,陈欢,黄志坚.分子佐剂chFc对巨型艾美耳球虫DNA疫苗在鸡上的免疫效果的影响[J].中国兽医科学.2018
[6].张雪松,赵雁萍,郑明学,白瑞,张黎.巨型艾美耳球虫山西株对药物的敏感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
[7].林倩,黄驹辉,唐牧之,江和基,黄志坚.巨型艾美耳球虫IMP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黄经纬.巨型艾美耳球虫四种微线蛋白的免疫保护性及与鸡肠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D].南京农业大学.2016
[9].李建梅,刘梅,戴亚斌,陶建平.毒害与巨型及毒害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间在免疫方面的相互影响[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5
[10].李梦辉,刘连瑞,涂浩,黄经纬,张振超.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巨型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表达文库[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