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约预设论文-王跃平

规约预设论文-王跃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规约预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规约隐涵,一般性会话隐涵,预设,非真值条件意义的归类

规约预设论文文献综述

王跃平[1](2014)在《规约隐涵、一般性会话隐涵与预设范畴的扩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考察规约隐涵、一般性会话隐涵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语句的非真值条件意义的再处理设想,即缩小"隐涵"范畴,扩展"语义预设"范畴。具体言之:解散隐涵集合体,只保留特殊会话隐涵,即"隐涵"等于"特殊会话隐涵";取消"规约隐涵"概念,把它归入语义预设(强规约隐涵归入典型语义预设,弱规约隐涵归入非典型语义预设);取消"一般性会话隐涵"概念,把它归入非典型语义预设。"预设"概念的外延扩展后,其分类系统则为:预设分为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语义预设再分为典型语义预设与非典型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再分为命题内容条件语用预设、预备性条件语用预设、真诚性条件语用预设和实质性条件语用预设。(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4年06期)

邱佳,王宏军[2](2011)在《语用预设与规约含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预设与规约含义形式上很相似,规约含义与预设一样都是由触发语触发,又区别于声言(assertion)。但是,二者主要的区别在于:与预设不同的是,规约含义不影响语境的真值。规约含义的特征在于:(1)规约含义是语言约定俗成的一部分,因此无法预测(unpredictability);(2)规约含义在任何语境中不变,因此无法取消(noncancelability);(3)规约含义依附在词汇上,因此可以和语句分离(detachability);(4)规约含义不必推导(non-calculability)。(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张玉上,黎倩[3](2010)在《言语交际中非规约性语用预设的操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话语的产生和话语的阐释。非规约性语用预设传递的是对交际中的一方来说至少是未知的,或者有争议而不能接受的非言语双方的共有知识。既然言语交际是交际双方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本文将试图结合语用预设的各个特征,从说话者和听话者两方面,分别对言语交际中非规约性语用预设的实际操作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黎倩[4](2010)在《言语交际中非规约性语用预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设的语用分析是指从“人对命题或语句的使用”中来考察或定义预设。就语用预设而言,“双方共知性”和“语境适应性”作为其两大特点已在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然而从语用预设的实现条件入手,以言语交际中的大量语料为分析蓝本,作者发现言语交际中的语用预设并非都具有双方共知性的特征。有些语用预设至少对交际中的一方来说是未知的,有争议的或不可接受的。这是语用预设在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超常操作现象。因此,为了便于研究且不混淆概念,本文将这类尚未实现双方共知的特殊预设命名为“非规约性语用预设”。非规约性语用预设对日常交际及语用预设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地解释清楚与非规约性语用预设相关的诸多问题,并且在言语交际中正确使用预设分析手段,那么语用预设研究将得到极大的拓展,语言研究的深度也将大大深入;同时,非规约性语用预设作为一种特殊的话语策略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顺利实现交际目的的重要手段。领会非规约性语用预设的本质并恰当运用这一语用策略,对于交际参与者来说是极其有利的。因此,本文对言语交际中的非规约性语用预设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本文以语用学当中两个成功交际的重要原则“合作原则”和“得体原则”为基础,在类型划分上另辟蹊径,提出“预设的合作原则”和“预设的得体原则”。在非规约性语用预设的实际操作和实现途径上,作者试图把规约性语用预设的各个特征和非规约性语用预设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分别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研究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如何借助这些特征对非规约性语用预设进行理解,推理和运用,以求能够补充发展从听话者的角度研究语用预设这一薄弱环节。作者认为:听话者在言语交际中并非总是被动的一方,听话者也可以利用语用预设的合适性和隐蔽性等特征,接用或更换说话者的语用预设信息,顺利实现交际目的或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非规约性语用预设在言语交际中具有多种语用功能,如信息功能包括添加、删减、凸显信息;行为功能包括隐含、诱导、转移、语用模糊行为,以及美学功能包括说理性、礼貌性、委婉性、诙谐性等等,并验证了这些功能在言语交际中的普遍适用性。总之,本文运用了语用学中的相关理论,深入探讨了非规约性语用预设的分类、操作、语用功能等问题。其研究内容对深入了解非规约性语用预设的性质及其隐性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对生动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也会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0-06-10)

黎倩,张玉上[5](2010)在《言语交际中非规约性语用预设的语用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话语策略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顺利实现交际目的或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手段。非规约性语用预设正是在言语交际中经常被使用的话语策略之一。笔者将试图阐述非规约性语用预设在言语交际中的几种主要的语用功能:信息功能,行为功能和美学功能;以期能够进一步系统、全面、深入地完善语用预设的相关理论,并提高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对生动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也会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张思洁,张柏然[6](2008)在《哲学解释学之于译品样态的预设与规约》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翻译活动中,译者的前结构、语言等要素既使翻译理解成为可能,也对翻译理解具有规约作用。业已证明,译者的先有知识和传统对译文的生成样态具有定向预设作用,这反映了翻译活动的本然历史性;语言乃是作为此在的译者的存在方式,语言因素也必然对译文的生成式样具有显着规约作用,这反映了翻译活动的本然主体性。文学翻译是历史与当下、他者与自己、语言与存在等关系张力作用下的解释创作活动。(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08年04期)

王跃平[7](2007)在《试析虚拟性让步句的规约隐涵和预设》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性让步句“即使p,也q”,有假言虚让句和实言虚让句之分,实言虚让句有显性实言虚让句和隐性实言虚让句之别。假言虚让句的规约隐涵是“若非p,则更q”;预设是(1)“实际上不是(会)p”或“实际上很可能非p”或“实际上不可能p,”(2)“若p,则一般非q”。显性实言虚让句的规约隐涵是“若非P,则更q”;预设是(1)“实际上一般不会(是)p”或“实际上与p存在量的差别,”(2)“若p,则一般非q”。隐性实言虚让句的规约隐涵是“要是p,则仅仅q”;预设是(1)“p为真,”(2)“若p,则可以非q。”研究虚拟性让步句的隐涵和预设应重视相关概念的界定。(本文来源于《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王跃平[8](2007)在《语义预设与规约隐涵》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义预设有典型语义预设和非典型语义预设之分。“规约隐涵”,本质上是一个语义学概念,是无须借助语境参数就可直接从语句中析出的那些非真值条件意义。它可分为普通规约隐涵和特殊规约隐涵。普通规约隐涵又可分为级差隐涵和非级差隐涵。语义预设与规约隐涵具有交叉关系;特殊规约隐涵与非典型语义预设具有属种关系,与典型语义预设具有交叉关系;典型语义预设与规约隐涵具有交叉关系,与普通规约隐涵具有对立关系。厘清语义预设和规约隐涵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丰富和充实语用学、语义学的理论内涵,对于纠正目前存在的种种相关谬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陆丹云,祝良[9](2004)在《试析语用预设的非规约性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义学对于预设的研究主要依据句子内的命题关系 ,定义了预设的规约性意义 ,即不可辨性。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语义学所未能解释的非规约性预设 ,将预设的意义延伸到语篇中 ,试图反映预设行为和语境的关系 ,并将语用预设的功能纳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 ,揭示预设行为作为一种话语策略 ,在语篇的组织和经验的表达中所起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7期)

规约预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用预设与规约含义形式上很相似,规约含义与预设一样都是由触发语触发,又区别于声言(assertion)。但是,二者主要的区别在于:与预设不同的是,规约含义不影响语境的真值。规约含义的特征在于:(1)规约含义是语言约定俗成的一部分,因此无法预测(unpredictability);(2)规约含义在任何语境中不变,因此无法取消(noncancelability);(3)规约含义依附在词汇上,因此可以和语句分离(detachability);(4)规约含义不必推导(non-calculability)。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规约预设论文参考文献

[1].王跃平.规约隐涵、一般性会话隐涵与预设范畴的扩展[J].学海.2014

[2].邱佳,王宏军.语用预设与规约含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

[3].张玉上,黎倩.言语交际中非规约性语用预设的操作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

[4].黎倩.言语交际中非规约性语用预设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5].黎倩,张玉上.言语交际中非规约性语用预设的语用功能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

[6].张思洁,张柏然.哲学解释学之于译品样态的预设与规约[J].外语教学.2008

[7].王跃平.试析虚拟性让步句的规约隐涵和预设[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8].王跃平.语义预设与规约隐涵[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9].陆丹云,祝良.试析语用预设的非规约性功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

标签:;  ;  ;  ;  

规约预设论文-王跃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