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CI接口芯片9080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银春梅[1](2019)在《基于PCI的1553B总线通信接口卡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MIL-STD-1553B总线是一种实时性好、可靠性高、使用灵活的数据总线,在各种航空航天综合电子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在研制1553B总线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对系统和节点的功能、参数、可靠性进行严格测试,因此功能完备、使用方便的1553B总线测试设备必不可少。1553B总线测试设备的基本构成部件是1553B通信接口控制卡,根据使用环境要求,可以设计为单板结构、USB接口的独立模块或者基于台式PC机或便携式计算机的嵌入式板卡等多种形式。本文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设计了一款应用于工控机平台、符合PCI接口规范、具有BC/RT/MT多种功能模式的1553B通信接口卡。本文首先系统研究了1553B总线协议的相关内容,包括:编码格式、字格式、消息传输机制、硬件特性等,并对1553B专用接口电路BU-61580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其软硬件设计特点;接着对PCI总线进行了研究分析,掌握了PCI接口板卡在PC机下的基本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该1553B通信接口卡的总体设计方案,以集成化接口电路BU-61580和PCI9054为核心,采用CPLD逻辑电路,实现PCI桥接芯片与1553B总线接口电路的逻辑控制,以简化1553B通信接口卡的硬件设计,提高产品可靠性;之后进行了电路板的原理图设计和PCB板设计。硬件设计完成后,进行驱动程序与应用程序的设计。对Windows操作系统内核结构以及WDM设备驱动程序原理进行研究,深入剖析了 WDM驱动程序模型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理,从驱动程序的初始化、中断处理、硬件操作以及应用程序接口等多方面,详细分析了PCI通信卡驱动程序的开发过程;设计了 MFC框架下的应用程序,完成了BU-61580芯片的初始化和数据读写例程,编写了动态链接库,里面封装了底层驱动程序。最后对设计的PCI-1553B通信接口卡进行了系统调试和功能测试,实验表明,1553B接口卡运行功能正常,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本文的创新点是,接口卡硬件采用集成化接口电路设计,保证了实时性和高可靠性,设计也更为简化;软件上,动态链接库的设计极大方便了用户的二次开发,安全性更强;将BC/RT/MT多功能集成于一体,使用也更为灵活。目前,该1553B通信控制卡已基于工控机平台,构成地测单元,应用于实际项目。
杨昉[2](2016)在《数字阵列雷达T/R组件通道测试方法与实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战场环境的日趋复杂,信息化、数字化是必然趋势。数字阵列雷达收发均以数字完成波束形成,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传统相控阵雷达相比,数字阵列雷达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数字T/R组件作为数字阵列雷达中信号收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指标包括通道性能对雷达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本课题设计的是一种数字阵列雷达T/R组件的通道测试系统,适用于数字阵列雷达接收通道的性能评估。本文重点介绍了测试系统硬件部分即数据采集板卡的设计与实现。数据采集板卡的作用是通过多路光纤接口接收待测设备发送的中频数据,对数据进行大容量缓存并通过cPCI总线将数据传输给上位机。本文对设计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测试系统的整体方案,讨论了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FPGA逻辑的设计与实现。在硬件设计上,板卡设计四路光纤输入,最高传输速率为2.5Gbps,使用多模光模块进行光电信号转换。采用4片128MB的DDR II存储芯片为每一路光纤数据提供大容量缓存。数据采集板卡与上位机通过cPCI总线互联,在cPCI接口控制上选择了Cypress公司的cPCI接口芯片CY7C09449完成cPCI总线的数据通信。然后本文重点介绍采集板卡的FPGA逻辑设计实现上。在FPGA开发方案上,采用了基于Nios II系统的SOPC设计方案。根据片上系统开发灵活性的特点,将FPGA的开发划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在硬件部分中,将光纤数据的采集和缓存等高速处理的逻辑封装为可连接在片内的高速互联总线外设,因而可以被软核处理器控制;软件部分运行在Nios II处理器上,完成较复杂的主控逻辑,包括数据流的控制以及与上位机的通信功能。最后,对数据采集板的外部存储器读写、光纤数据收发、数据缓存以及cPCI总线通信等主要功能进行验证,并与上位机进行联合调试,上位机软件能够正常控制完成数据采集工作,结果显示测试系统基本达到课题要求。
沙启迪[3](2015)在《基于FPGA的光纤通信数据传输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半实物仿真系统作为制导武器的主要试验和评估手段,其对数据量和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不断提高,现有的数据传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半实物仿真系统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旨在解决与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某半实物仿真合作项目中数据传输速率慢的问题,提出利用FPGA实时性强等特点实现光纤通信这种高速数据传输方式。本文提出的基于FPGA的光纤通信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广泛应用在国防军事和医疗卫生等领域。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讨论开放式系统互联(OSI,Open System Interconect)参考模型。提出包括物理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在内的光纤数据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光纤传输协议,确定光纤传输帧格式和数据编码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光纤通信数据传输系统总体方案。其次,规划光纤通信数据传输系统整体硬件方案,完成系统各部分原理图及PCB设计。在光纤数据收发卡中使用集成化的光电转换方案实现光纤传输模型的物理层连接,应用串并转换芯片(SERDES)完成数据的转换;在PCI板卡中,使用PCI总线协议专用转换芯片,将复杂PCI总线协议转换为易于处理和控制的本地总线协议;采取FPGA这种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完成对数据的编解码以及数据帧格式的定义,实现光纤传输模型中传输层和应用的功能,并利用FPGA完成对PCI总线协议专用转换芯片时序控制,实现对整个系统的逻辑控制。然后,完成系统逻辑控制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根据FPGA模块化的设计原则对系统软件进行模块划分,其中包括:本地总线协议控制模块、数据缓存模块、光纤收发控制模块以及数据编解码模块。各个模块协同工作,完成系统的逻辑控制。最后,搭建包括工控机、PCI板卡、光纤数据发送卡、光纤数据接收板卡以及测试PC在内的光纤通信数据传输系统测试平台,对系统内各个部分的功能进行测试,完成对系统性能指标的评估。
郭柳柳[4](2015)在《基于PCI9054通用测试台中长线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地面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远距离控制采编存储设备进入指定工作状态,同时,能够远距离可靠性地实时传输采编设备的数据及回读传输存储设备的数据。本文根据某航天测试任务的要求,对传输的可靠性进行调研和分析,最终设计一种以PXI仪器平台为主控设备,结合LVDS总线和光纤传输的优势实现地面主控设备和转接器之间的长线传输。同时,针对穿舱百米高速数据传输电缆网进行了测试验证,最终可靠地实现整个物理链路的数据传输。文中介绍了整个传输系统工作的总体结构图,并详细阐述了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硬件设计。设计将物理层数据传输系统分为LVDS+光纤传输和LVDS+双绞线传输两部分,针对不同电平之间的互联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设计,根据实际数据传输需求选择合适的耦合方式,并对百米多段传输电缆网的衰减和畸变进行了测试验证和理论计算对比,保证数据在最大传输率下能够稳定可靠地传输。同时,为缩短设计周期,简化设计人员前期工作量,采用PCI9054作为“桥接”芯片,设计出单次访问结合突发访问的数据传输模式,可靠快速地实现主控芯片FPGA和PCI接口的数据传输。为保证传输链路的可靠性,本文在物理链路层的设计上进行了分析和关键点设计,同时在数据链路层设计方面,阐述了FPGA内部逻辑控制设计思路。本文最后对PCI数据传输卡的PCI通信模块进行调试和仿真,并对系统开机出现的问题列出可能的导致原因。结合弹上采编存储设备构成闭环测试系统,主要针对长距离指令和数据的传输进行性能测试和验证,通过分解数据软件和绘图软件对传输到上位机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证实系统物理层硬件电路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宰辰熹,胡向阳[5](2014)在《阻性电子负载卡的设计及其在航空测试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阐述了采用PCI接口芯片和FPGA技术研制阻性电子负载卡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基于FPGA芯片控制逻辑的实现方法,总结了使用接口芯片开发PCI总线板卡的关键要点和开发驱动软件的步骤;通过在航空测试系统中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该PCI阻性电子负载卡的设计能够达到航空修理领域对电阻模拟的实时响应性、准确性的需求。
王化宁[6](2010)在《集成电路测试仪的总线接口与驱动程序设计》文中指出近些年以来,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了保证所设计的集成电路的功能和性能参数符合要求,集成电路测试在产业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集成电路测试己经成为关系到集成电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技术,而测试设备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研究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和开发集成电路测试设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某集成电路厂家的要求,本团队承担并成功研制了一台可以测试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综合测试仪。本论文主要阐述了集成电路测试仪和计算机接口部分的电路设计,首先本文根据本项目中测试仪中各个模板的需求,给出了本地总线信号的定义,完成了本地总线的设计。在具体硬件电路实现部分,本文选用的是PLX公司的专用接口芯片PCI 9030,该芯片是一种目标设备接口芯片,本文利用该芯片完成了计算机PCI总线到本地总线的转换,这样我们可以不必深入了解复杂繁琐的PCI协议,只需要理解其中部分信号的意义和数据传输中信号的时序关系即可。本文还根据本项目测试仪的实际工作中的需求,设计了本项目中的中断,并对中断如何由测试仪各个模板产生,以及申请的方式、接口板部分对中断的处理、如何通过PCI 9030向计算机申请中断以及上层软件响应中断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在驱动程序设计方面,为了节省开发周期,使本测试仪能够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工作,本文主要是利用PLX公司的工具开发包SDK提供的内核驱动程序(.sys文件)和以此为基础的API函数库,实现了PCI接口卡的驱动;本文通过调试应用软件PLXMon对PCI 9030配置寄存器EEPROM进行编辑,实现了对PCI 9030的局部总线的控制信号的调节,最终提供出了符合测试仪时序要求的本地总线信号。本文所设计的PCI接口卡是整个项目的基础,通过与测试仪的联合调试,工作稳定,并经过了实际的现场调试,能够很好的实现计算机与测试仪的通信工作。目前本团队所设计的集成电路测试仪已经投入到实际使用中,受到厂家好评,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梁维[7](2009)在《PCI接口控制器的设计》文中指出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局部总线是微型计算机中处理器/存储器与外围控制部件、扩展卡之间的互连接口。PCI总线接口技术以其在数据传输方面的优异性能在计算机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论文结合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外部设备的项目开发要求,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PCI接口控制器。论文首先分析了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概要设计和子模块的划分,然后详细分析了各个子模块的功能及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PCI局部总线控制器都是在FPGA内编程实现的,并使用Verilog HDL硬件语言对其进行描述。本课题结合实际需求,选用价格低廉且资源充足的Altera公司的CycloneⅡ系列芯片,完成了PCI目标设备接口控制器的硬件实现。最后利用Altera公司的QuartusⅡ软件进行了硬件仿真,采用PCB板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论文重点分析了PCI接口控制器的硬件设计,解决了项目开发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伏成成[8](2008)在《基于PCI总线硬目标侵彻引信测试系统信号模拟器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引信的性能评估是通过实弹打靶试验来进行,这种方式能够真实反映出引信的作用效果。然而,引信实际应用的外部环境是千差万别的,很难通过单一实弹打靶试验来对其综合性能进行评估。有鉴于此,利用仿真计算机对硬目标侵彻引信进行半实物仿真测试的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以引信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对硬目标侵彻引信半实物仿真测试系统中的信号模拟器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信号模拟器基于PCI总线技术。由于PCI总线协议十分复杂,直接为它设计相匹配的数字逻辑控制电路难度很大。为此,在对接口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采用PLX公司的专用接口芯片PCI9054设计PCI接口电路。经反复调试,该接口电路能够顺利地完成数据传输,可以成功地实现PCI总线与外设的接口。本文采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作为信号模拟器的控制核心,并利用FPGA内部EAB(嵌入式阵列块)模块设计了FIFO(先进先出)缓存器,并且设计了D/A转换电路。使用专门的工具软件PROTEL DXP绘出硬件电路的设计原理图和PCB图,对硬件调试中存在的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解决办法。在驱动开发部分,论述了WDM模式的驱动开发过程。
王丽媛[9](2008)在《基于FPGA的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满足外围设备之间、外围设备与主机之间高速数据传输,Intel公司于1991年提出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的概念,即周边器件互连。因为PCI总线具有极高的数据传输率,所以在数字图形、图像和语音处理以及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首先对PCI总线协议做了比较深刻的分析,从设计要求和PCI总线规范入手,采用TOP-DOWN设计方法完成了PCI总线接口从设备控制器FPGA设计的功能定义:包括功能规范、性能要求、系统环境、接口定义和功能描述。其次从简化设计、方便布局的角度考虑,完成了系统的模块划分。并结合设计利用SDRAM控制器来验证PCI接口电路的性能。然后通过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仿真、综合及硬件验证的描述介绍了用于FPGA功能验证的硬件电路系统的设计,验证系统方案的选择,并描述了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布局布线结果以及硬件验证的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通过编写测试激励程序完成了功能仿真,以及布局布线后的时序仿真,并设计了PCB实验板进行测试,证明所实现的PCI接口控制器完成了要求的功能。最后,介绍了利用驱动程序开发工具DDK软件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过程。完成系统设计及模块划分后,使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描述系统,并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徐振东[10](2007)在《基于CAN总线的可燃性气体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研制了基于CAN总线的可燃性气体监控系统。文中深入分析CAN网络结构,理解总线协议,对报文的传送及帧结构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可燃气体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工业现场智能节点的设计和上位机接口卡的设计。智能节点以微控制器AT89C52为核心,用CAN控制芯片SJA1000和CAN接口芯片组成CAN总线收发模块。监控系统中上位机接口卡采用了PCI接口方案。第一章介绍了燃气监控报警系统的发展概况,总结了现场总线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比较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和集散式控制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第二章对CAN总线进行了研究。CAN总线采用短帧结构,受干扰概率低;遵循ISO/OIS标准模型,其设计透明、执行灵活;主要分析了CAN总线的5种帧结构及报文的传送方式,并提出了一种基于CAN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第三章设计了监控系统的智能节点,主要包括软件、硬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由可燃气体传感器、模数转换、微控制器、只读存储器、CAN控制器、光偶和CAN收发器组成;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各芯片的初始化、数据报的收发及报文设计等。第四章采用PCI接口方式设计了监控系统的硬件接口卡,选择了一款适合的芯片,研究了PCI总线的地址、数据、控制信号和部分操作命令,设计了局部总线接口和只读存储器接口。对基于Window2000的PCI总线WDM驱动程序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开发环境,设计了驱动程序的基本模块。用SoftCE软件对驱动程序进行了调试,编写用户测试程序对驱动程序进行了测试。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今后的工作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二、PCI接口芯片9080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CI接口芯片9080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CI的1553B总线通信接口卡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数据总线发展及应用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2 总线协议分析与方案设计 |
2.1 1553B总线协议分析 |
2.1.1 通信终端 |
2.1.2 编码格式 |
2.1.3 字格式 |
2.1.4 消息传输格式 |
2.1.5 时间参数规定 |
2.1.6 硬件特性分析 |
2.2 1553B总线协议实现 |
2.3 PCI总线协议分析 |
2.3.1 总线主要特点 |
2.3.2 总线信号定义 |
2.3.3 总线配置操作 |
2.4 PCI总线协议实现 |
2.5 总体方案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板卡接口硬件设计 |
3.1 PCI总线传输机制 |
3.1.1 内部寄存器 |
3.1.2 总线数据传输 |
3.2 PCI配置空间 |
3.2.1 配置寄存器 |
3.2.2 空间映射 |
3.3 1553B总线与PCI总线接口设计 |
3.3.1 PCI接口设计 |
3.3.2 1553 B总线接口设计 |
3.3.3 CPLD逻辑控制 |
3.4 PCI总线接口卡设计注意事项 |
3.5 本章小结 |
4 板卡软件分析与设计 |
4.1 驱动程序开发 |
4.1.1 操作系统架构 |
4.1.2 驱动程序框架 |
4.2 驱动程序实现 |
4.2.1 设备初始化 |
4.2.2 中断例程 |
4.2.3 硬件操作 |
4.2.4 IOCTL派遣例程 |
4.2.5 驱动程序与应用程序的通信 |
4.3 应用程序开发 |
4.3.1 应用软件实现 |
4.3.2 RT初始化与设置 |
4.3.3 RT数据配置 |
4.3.4 BC初始化和设置 |
4.3.5 BC消息配置 |
4.3.6 MT初始化与测试界面设置 |
4.3.7 动态链接库设计 |
4.4 驱动程序安装 |
4.5 本章小结 |
5 板卡测试与验证 |
5.1 调试环境描述 |
5.2 板卡的测试与验证 |
5.2.1 RT接收功能测试 |
5.2.2 RT发送功能测试 |
5.2.3 BC发送命令与数据测试 |
5.3 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
(2)数字阵列雷达T/R组件通道测试方法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状况 |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数字T/R组件通道测试系统方案设计 |
2.1 数字阵列雷达及T/R组件介绍 |
2.2 系统基本需求 |
2.3 测试系统技术指标 |
2.4 系统方案设计 |
2.5 性能指标测试方案 |
2.5.1 ADC动态参数测试方案 |
2.5.2 通道参数测试方案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的整体设计 |
3.2 光模块电路设计 |
3.3 FPGA相关电路设计 |
3.3.1 FPGA芯片选型 |
3.3.2 FPGA管脚区域划分 |
3.3.3 配置电路设计 |
3.4 DDR II存储器设计 |
3.5 cPCI接口设计 |
3.6 系统电源设计 |
3.6.1 电源需求分析 |
3.6.2 电源电路设计 |
3.7 板卡布局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FPGA逻辑设计与实现 |
4.1 SOPC系统开发概述 |
4.1.1 基于Nios II的SOPC系统的构成 |
4.1.2 Nios II处理器 |
4.1.3 Avalon总线 |
4.1.4 SOPC开发流程 |
4.2 系统的设计方案 |
4.3 收发模块设计实现 |
4.3.1 高速收发器的工作原理 |
4.3.2 ALTGXB配置 |
4.3.3 收发模块设计 |
4.4 缓存模块设计实现 |
4.4.1 DDR II控制器配置与使用 |
4.4.2 数据缓存模块逻辑设计 |
4.5 cPCI接口芯片的控制 |
4.5.1 CY7C09449与Avalon总线的连接 |
4.5.2 cPCI数据传输 |
4.6 应用程序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DDR II读写测试 |
5.2 光纤传输测试 |
5.3 数据缓存测试 |
5.4 cPCI传输测试 |
5.5 系统联调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3)基于FPGA的光纤通信数据传输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光纤通信发展概况 |
1.2.2 PCI总线发展概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光纤通信数据传输系统总体方案 |
2.1 数据通信模型研究 |
2.1.1 数据通信协议与层次 |
2.1.2 OSI参考模型 |
2.1.3 光纤数据传输模型 |
2.2 系统方案 |
2.2.1 PCI总线接口方案 |
2.2.2 光纤接口方案 |
2.2.3 逻辑控制及数据存储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光纤通信数据传输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整体硬件方案 |
3.2 光纤接口电路 |
3.2.1 光电转换模块 |
3.2.2 串并转换模块 |
3.3 基于PCI9054 的PCI总线接口电路 |
3.3.1 PCI总线控制技术研究 |
3.3.2 PCI9054 及其寄存器配置 |
3.3.3 PCI总线接口电路 |
3.4 FPGA及其外围硬件电路 |
3.4.1 FPGA选型及配置方案 |
3.4.2 FPGA及其时钟电路设计 |
3.4.3 电源模块设计 |
3.4.4 存储单元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光纤通信数据传输系统控制逻辑设计 |
4.1 系统整体逻辑架构 |
4.2 光纤接口FPGA逻辑设计 |
4.2.1 光纤传输协议 |
4.2.2 光纤数据信号编码 |
4.2.3 FPGA逻辑设计 |
4.3 PCI9054 控制单元FPGA逻辑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验证及性能评估 |
5.1 PCI总线接口测试 |
5.2 光纤接口测试 |
5.3 整体测试及性能评估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4)基于PCI9054通用测试台中长线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长距离传输现状 |
1.3 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内容安排 |
2 长距离数据传输系统方案设计 |
2.1 光纤传输方案 |
2.1.1 光收发一体模块的选择 |
2.1.2 LVDS 数据转换器的选择 |
2.2. PCI 通信模块方案 |
2.2.1 PCI 接口电路方案选择 |
2.2.2 PCI9054 简介 |
3 数据传输系统硬件设计 |
3.1 硬件设计原理 |
3.1.1 光纤传输接口设计 |
3.1.2 数字量接口设计 |
3.1.3 PCI 接口设计 |
4 FPGA 内部逻辑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
4.1 FPGA 内部逻辑控制总体设计 |
4.1.1 通信协议 |
4.1.2 FPGA 状态机实现 |
4.2 数据切换控制模块 |
4.3 总线仲裁优化设计 |
4.4 通信链路可靠性设计 |
4.4.1 物理层链路通信可靠性 |
4.4.2 数据层链路通信可靠性 |
5 百米电缆网可靠性传输测试 |
5.1 百米传输硬件设计 |
5.2 双绞线传输衰减分析 |
5.3 信号的再生 |
5.4 系统传输误码率测试 |
6 PCI 板卡功能调试 |
6.1 PCI 接口硬件调试 |
6.2 PCI 接口通信调试仿真 |
7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阻性电子负载卡的设计及其在航空测试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硬件设计 |
1.1 PCI接口设计 |
1.2 串行EEPROM的配置 |
1.3 FPGA的周边电路设计 |
2 软件设计 |
2.1 基于FPGA的控制逻辑的设计 |
2.1.1 SPI控制逻辑的设计 |
2.1.2 FPGA芯片与接口芯片通讯逻辑的设计 |
2.2 驱动程序的开发 |
2.3 应用程序设计 |
3 设计中的关键要点 |
4 测试结果 |
5 结束语 |
(6)集成电路测试仪的总线接口与驱动程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集成电路测试仪概述 |
1.1.2 本项目集成电路测试仪的概述 |
1.2 仪器总线技术简介 |
1.2.1 外部总线 |
1.2.2 内部总线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本地总线设计 |
2.1 本地总线的需求分析 |
2.2 本地总线的定义和时序 |
2.2.1 总线定义 |
2.2.2 地址空间的分配 |
2.2.3 本地总线的时序 |
2.3 本地总线的中断设计 |
2.3.1 中断的基本概念 |
2.3.2 测试仪的中断设计 |
2.4 测试仪与计算机的通信 |
2.5 小结 |
第三章 PCI 的硬件设计 |
3.1 接口卡的硬件设计 |
3.1.1 PCI 接口 |
3.1.2 接口电路的电源设计 |
3.2 PCI 总线与本地总线转换电路设计 |
3.2.1 PCI 9030 的性能描述 |
3.2.2 PCI 9030 的信号定义 |
3.2.3 PCI 9030 的数据传输 |
3.2.4 PCI 9030 的寄存器配置 |
3.3 PCI 总线协议简介 |
3.3.1 PCI 总线信号 |
3.3.2 PCI 总线上的数据传输 |
3.3.3 PCI 总线的仲裁 |
3.3.4 PCI 配置空间的说明 |
3.4 本地总线接口的FPGA 逻辑设计 |
3.4.1 地址译码逻辑 |
3.4.2 中断逻辑设计 |
3.5 系统背板的硬件设计 |
3.6 小结 |
第四章 PCI 接口卡的软件设计 |
4.1 PCI 接口卡的软件总体设计 |
4.2 驱动程序的研究 |
4.2.1 Windows 系统下的驱动程序认识 |
4.2.2 通过SDK 开发PCI 驱动程序 |
4.2.3 中断寄存器的配置 |
4.3 小结 |
第五章 信号调试 |
5.1 原始信号 |
5.2 信号的调试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PCI接口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题目来源及意义 |
1.3 PCI总线的体系结构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PCI总线技术简介 |
2.1 概述 |
2.2 PCI总线技术简介 |
2.2.1 PCI总线的特点 |
2.2.2 PCI总线的系统结构 |
2.3 PCI总线信号及总线命令 |
2.3.1 系统信号 |
2.3.2 地址和数据信号 |
2.3.3 接口控制信号 |
2.3.4 错误报告信号 |
2.3.5 总线命令 |
2.4 PCI配置空间 |
2.5 PCI总线传输协议 |
2.5.1 PCI总线的传输控制 |
2.5.2 PCI总线的地址空间 |
2.5.3 PCI总线的驱动与过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CI接口控制器的概要设计 |
3.1 PCI接口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
3.2 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概要设计 |
3.3 各子模块的功能及其设计思想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CI接口控制器的详细设计 |
4.1 锁存模块 |
4.2 译码模块 |
4.3 配置模块 |
4.3.1 命令寄存器 |
4.3.2 状态寄存器 |
4.3.3 基地址寄存器 |
4.4 FIFO缓冲器的实现 |
4.5 奇偶校验模块 |
4.6 重试计数模块 |
4.7 有限状态机模块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仿真及硬件验证 |
5.1 FPGA芯片的选择 |
5.2 内部存储器的实现 |
5.3 仿真结果 |
5.4 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5.4.1 硬件验证的电路设计 |
5.4.2 硬件验证的调试方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PCI总线硬目标侵彻引信测试系统信号模拟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硬目标侵彻引信测试和半实物仿真技术的发展状况 |
1.3 信号模拟器技术的发展状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信号模拟器接口总线综述 |
2.1 引言 |
2.2 计算机机总线发展综述 |
2.3 PCI局部总线的特点 |
2.4 PCI局部总线信号定义 |
2.5 PCI总线的配置空间 |
2.6 PCI总线操作 |
2.7 本章小结 |
3 基于PCI接口的信号模拟器数据传输解决方案设计 |
3.1 信号模拟器的PCI接口实现方案比较与选择 |
3.1.1 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方案 |
3.1.2 采用专用接口芯片方案 |
3.2 数据传输的PCI接口专用芯片选择 |
3.3 PCI数据传输专用芯片PCI9054介绍 |
3.3.1 PCI9054结构特点 |
3.3.2 PCI9054内部寄存器 |
3.3.3 PCI9054工作原理 |
3.3.4 PCI9054中断操作 |
3.4 本章小结 |
4 硬目标侵彻引信测试系统信号模拟器硬件设计 |
4.1 信号模拟器PCI接口数据传输电路设计 |
4.1.1 PCI接口数据传输电路的功能 |
4.1.2 PCI9054本地总线工作方式选择 |
4.1.3 PCI9054与PCI总线接口 |
4.1.4 PCI9054与EEPROM的接口 |
4.1.5 PCI9054与LOCAL总线接口 |
4.1.6 信号模拟器辅助电路设计 |
4.1.7 PCI9054寄存器的配置 |
4.2 信号模拟器逻辑控制模块设计 |
4.2.1 FPGA下载电路设计 |
4.2.2 板卡控制模块设计 |
4.3 信号模拟器外扩异步FIFO设计 |
4.3.1 FIFO设计难点 |
4.3.2 FIFO模块设计 |
4.3.3 FIFO关键时序路径 |
4.4 信号模拟器数模转换电路设计 |
4.5 数据传输中数模转换精度问题讨论 |
4.5.1 电路噪声产生的系统误差 |
4.5.2 量化产生的系统误差 |
4.5.3 D/A转换产生的系统误差 |
4.6 本章小结 |
5 引信测试系统信号模拟器PCB设计与驱动程序开发 |
5.1 硬件PCB板卡设计 |
5.1.1 PCI板卡走线和布局 |
5.1.2 电源的退耦 |
5.1.3 上拉和下拉电阻的运用 |
5.1.4 PCB板卡散热与抗干扰 |
5.2 硬件电路调试 |
5.3 引信测试系统信号模拟器驱动程序开发 |
5.3.1 驱动程序开发工具 |
5.3.2 PCI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FPGA的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计算机总线技术和应用 |
1.2.1 总线的基本概念 |
1.2.2 PCI 总线的发展 |
1.3 论文涉及的关键技术 |
1.3.1 EDA 技术及其优点 |
1.3.2 Top-Down 的设计方法 |
1.3.3 VHDL 语言编程技术 |
1.3.4 FPGA 和CPLD 技术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PCI 局部总线规范 |
2.1 PCI 总线的系统结构 |
2.2 PCI 总线的应用 |
2.3 PCI 总线的特点 |
2.3.1 衡量总线好坏的性能指标 |
2.3.2 PCI 总线的优点 |
2.4 PCI 总线信号定义 |
2.5 PCI 总线基本操作 |
2.6 PCI 总线基本操作时序 |
2.6.1 总线读操作时序 |
2.6.2 总线写操作时序 |
2.6.3 配置空间读操作时序 |
2.6.4 配置空间写操作时序 |
2.7 小结 |
第三章 PCI 总线接口逻辑的设计 |
3.1 PCI 总线接口控制器的特性 |
3.2 PCI 接口控制器设计方案讨论及可行性分析 |
3.2.1 采用专用芯片设计 |
3.2.2 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 |
3.3 接口设计的简化 |
3.4 PCI总线的传输过程 |
3.5 PCI 总线接口控制器的设计 |
3.5.1 地址锁存及数据分离、命令锁存及字节选择信号分离 |
3.5.2 地址译码及命令译码 |
3.5.3 地址产生电路 |
3.5.4 总线配置模块电路 |
3.5.5 PCI 从设备状态机设计 |
3.6 SDRAM 控制器的设计 |
3.7 小结 |
第四章 PCI 总线接口控制器的仿真、综合及硬件系统设计 |
4.1 方案选择与系统概述 |
4.2 设计中使用的主要芯片 |
4.3 PCI 总线接口控制器的仿真 |
4.4 PCI 总线接口控制器的综合与实现 |
4.5 PCI 总线接口控制器的硬件设计与验证 |
4.5.1 系统板设计 |
4.5.2 PCI 接口卡设计 |
4.5.3 硬件验证的电路设计 |
4.5.4 硬件验证的调试方法 |
4.6 小结 |
第五章 驱动程序设计和板卡验证 |
5.1 驱动程序的设计 |
5.2 驱动程序的安装 |
5.3 板卡的硬件测试 |
5.3.1 调试步骤 |
5.3.2 调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
5.4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10)基于CAN总线的可燃性气体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燃气监控报警系统的发展概况 |
1.3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 |
1.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对DCS 的挑战和变革 |
1.5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CAN 总线 |
2.1 CAN 总线简介 |
2.2 CAN 的性能特点 |
2.3 CAN 节点的分层结构 |
2.4 报文传送及帧结构 |
2.5 错误类型和界定 |
2.6 位定时与同步 |
2.7 基于CAN 总线的FCS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第三章 CAN 总线智能节点的设计 |
3.1 CAN 智能测控节点的总体设计 |
3.2 微控制器与CAN 总线接口的设计 |
3.3 复位电路与看门狗电路 |
3.4 可燃性气体传感器的选择 |
3.5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第四章 监控系统接口卡的硬件设计 |
4.1 接口卡电路总体方案 |
4.2 PCI 总线概述 |
4.3 PCI 接口方案研究 |
4.4 PCI 9052 研究 |
4.5 PCI 9052 接口设计 |
4.6 监控系统接口卡的驱动程序设计与测试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四、PCI接口芯片9080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CI的1553B总线通信接口卡设计与实现[D]. 银春梅.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2]数字阵列雷达T/R组件通道测试方法与实现研究[D]. 杨昉.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3]基于FPGA的光纤通信数据传输技术研究[D]. 沙启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2)
- [4]基于PCI9054通用测试台中长线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郭柳柳. 中北大学, 2015(07)
- [5]阻性电子负载卡的设计及其在航空测试中的应用[J]. 宰辰熹,胡向阳.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4(07)
- [6]集成电路测试仪的总线接口与驱动程序设计[D]. 王化宁.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 [7]PCI接口控制器的设计[D]. 梁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2)
- [8]基于PCI总线硬目标侵彻引信测试系统信号模拟器的设计[D]. 伏成成. 南京理工大学, 2008(11)
- [9]基于FPGA的PCI总线接口控制器的设计[D]. 王丽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06)
- [10]基于CAN总线的可燃性气体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徐振东. 吉林大学,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