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研究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研究

一、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长坡,刘兴琛,李永赞,张健,亢敏霞,邱祖民[1](2021)在《聚丙烯酸酯材料改性技术概况》文中认为聚丙烯酸酯是一类由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为主要原料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候性能和耐酸碱性能,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被广泛用作皮革涂饰、建筑涂料和木材的成膜材料。但由于纯聚丙烯酸酯的抗菌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可通过化学改性和结构设计改善其性能。利用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酯得到的环氧丙烯酸酯兼具两者的优点,拥有良好的耐候性和热稳定性。目前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酯主要有三种方法:物理共混法、酯化改性法、接枝共聚法。聚氨酯一般由异氰酸酯和含活泼氢的化合物聚合而成,可分为聚酯型聚氨酯和聚醚型聚氨酯。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固化涂膜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油墨、涂料、胶粘剂等领域。聚氨酯改性的方法有:物理共混法、复合共聚法、核壳共聚法、互穿聚合物网络法。氟聚合物材料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如极低的表面能、优异的稳定性。将含氟基团引入丙烯酸酯乳液中,在固化成膜过程中,含氟基团会向膜表面富集,保护其内部结构,从而获得了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树脂。有机硅是一类无机有机高分子,可以用来连接无机物与有机物。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主要方法有:缩聚法、自由基聚合法、硅氢加成法、互穿网络法等。纳米材料的发展也对聚丙烯酸酯的改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纳米材料改性聚丙烯酸酯既可以弥补乳液本身的不足,也具有纳米粒子的优良特性,目前常用的纳米粒子主要有Zn O、Fe3O4、Al2O3、Ti O2等。本文介绍了采用环氧树脂、聚氨酯、有机氟、有机硅和纳米粒子对聚丙烯酸酯进行改性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近年来这些改性物质的结构特点、改性方法、改性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许晓敏[2](2021)在《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应用》文中指出涂料染色工艺简单,色谱齐全,可上染各类纤维,染色后无需进行水洗,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染色工艺。现阶段国内涂料染色粘合剂多为聚丙烯酸酯乳液,但聚丙烯酸酯乳液存在耐摩擦牢度差、高温发粘、低温发脆的缺点;聚硅氧烷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柔顺性,通过有机硅对聚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可以合成出粘结性好、成膜性佳的粘合剂。因此本课题以自制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制备出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并将合成的改性乳液作为粘合剂应用在棉织物的涂料染色中。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所示:第一部分是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为聚合反应单体,以乳液聚合的方式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乳液,所得乳液稳定性良好,单体转化率高。第二部分是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的制备及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的合成。本实验选择端环氧基聚硅氧烷与丙烯酸发生开环反应,合成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经红外光谱仪分析结果表明,端环氧基聚硅氧烷发生了环氧结构的开环反应,与丙烯酸发生了化学键合,合成了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本实验以自制的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为改性剂,对聚丙烯酸酯进行改性,通过设计核壳结构的粒子,合成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表明所制备的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好,凝胶率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仪、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对乳液微观结构、乳液粒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合成的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乳液平均粒径小,乳液粒径分布窄,根据TEM图可知,乳液颗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X射线原子能谱仪的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改性乳液成膜后表面硅元素含量较高,这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乳液在成膜过程中出现核-壳结构的转变。第三部分是将合成的改性乳液作为粘合剂应用在棉织物涂料染色中。实验主要探究粘合剂中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的用量、粘合剂用量、焙烘温度与时间等对涂料染色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涂料染色棉织物的手感柔软,干/湿摩擦牢度好,其中干摩擦牢度达4~5级,湿摩擦牢度为4级,最后将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与市售的阳离子粘合剂6218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性乳液粘合剂处理所得的涂料染色棉织物各项牢度指标与粘合剂6218相近,并且在织物手感上优于粘合剂6218,因此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胡月[3](2020)在《水性含氟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含氟丙烯酸酯树脂中氟单体的引入降低了树脂的表面能,有效解决了聚丙烯酸酯耐沾污性差、耐水性差的问题,采用水作溶剂,降低了乳液中有机溶剂挥发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的危害。水性含氟丙烯酸酯树脂成为材料科学领域中的热点课题。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HA)为主要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为功能单体,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水性含氟丙烯酸酯乳液,探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引发剂用量对含氟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乳液的稳定性、粒径以及乳液膜的拉伸强度、硬度、水接触角、化学结构、热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及表征。结果表明:引发剂为0.7%时,合成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粒径较小且呈正态分布,常温下稳定性优异,得到的乳液膜水接触角为97.2°,属于疏水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良好。通过加入官能度不同的交联剂对含氟丙烯酸酯进行交联改性,从而提高乳液膜的力学性能。选用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二乙烯基苯(DVB)、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RA)五种交联剂,并探究了它们的种类及用量对含氟丙烯酸酯乳液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可交联基团数目的增多,乳液膜的热稳定性能和拉伸强度都得到了提高;在一定范围内,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可提高乳液膜的性能,其中以交联剂TMPTA用量为2wt.%时制备的乳液膜力学性能最好,与改性前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212.5%。通过加入有机硅对丙烯酸酯进行氟硅共聚改性,选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氧基硅烷(KH-570)、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4)、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三种不同的有机硅,并探究了有机硅用量对丙烯酸酯乳液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硅的加入可以显着提高乳液膜的疏水性,其中以硅烷VTEO用量为3wt.%时制备的乳液膜疏水性最佳,水接触角为138.5°,与改性前相比,水接触角提高了41.3°,吸水率为3.3%,耐水性良好。通过加入纳米SiO2对含氟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有机-无机复合改性,探究了纳米SiO2的用量对含氟丙烯酸酯乳液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的添加量为0.3wt.%时,制备的乳液膜疏水性、耐热稳定性良好。

王林[4](2020)在《多功能化核壳有机硅改性剂的合成及其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物理或化学改性的方法,赋予已有聚合物材料新的性能与功能,是目前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中,聚合物材料的增韧改性是一个重要方面。与刚性粒子、橡胶弹性体和热塑性弹性体相比,核壳聚合物将弹性体与刚性粒子的优点结合起来,可以获得“刚韧并存”的高性能材料。核壳有机硅改性剂具有优异的低温韧性,并且兼具良好的耐紫外老化性能和耐热性等优点,不但可以在提高塑料韧性的同时保持其刚性,而且可以利用有机硅的特殊性赋予材料特有的性能,获得性能优良的改性塑料。本论文采用乳液聚合的工艺,制备了聚丙烯酸酯为壳、有机硅为核的核壳结构有机硅改性剂,研究了有机硅改性剂在低噪音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以及免喷涂聚碳酸酯(PC)材料方面的新应用,通过优化其结构,引入特殊耐候基团,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改性剂,并将其应用于制备耐候高韧性PC材料和耐候阻燃聚氯乙烯(PVC)木塑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核壳有机硅改性剂在不同塑料中的应用,建立起有机硅改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扩展有机硅改性剂的应用,为开发新型的有机硅改性剂产品及改性塑料提供方案和思路。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有机硅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核层单体,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壳层单体,采用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poly(D4-MMA-BA))。优化合成工艺条件,研究有机硅单体比例和核壳单体比例对单体转化率、乳液粒径、形态、凝胶率、成膜性以及韧性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动态光散射粒径仪(DLS)和透射电镜(TEM)等进行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获得了目标产物。当D4与KH-570的比例为41.5:3.5,核层单体与壳层单体的比例为5:4时,所制得的乳液转化率高于98%,凝胶率低于0.5%,且乳液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韧性;热失重(TG)结果显示,poly(D4-MMA-BA)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起始热分解温度较高(>300℃),透射电镜显示所制备的乳胶粒子具有核壳结构,粒径约为150nm。(2)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核壳结构的有机硅改性剂,以核壳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硅酮树脂、聚乙烯蜡和乙撑双硬脂酰胺作为改性剂,制备了低噪音ABS材料。通过摩擦系数测试仪器和自主搭建设计的噪音测试方法,研究了润滑剂种类和用量对ABS材料摩擦噪音的影响。与其他改性剂相比,聚乙烯蜡可以提高材料的表面摩擦性能,减小动静摩擦系数差△F,减缓粘-滑现象的产生,改善摩擦噪音。当聚乙烯蜡用量为4%时,其摩擦噪音仅有58d B。这是因为聚乙烯蜡润滑剂会迁移到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低表面能物质,不仅降低了材料的表面张力,还使得ABS的动、静摩擦系数以及△F下降,防止材料表面出现粘-滑现象,从而降低摩擦噪音。Poly(D4-MMA-BA)改性剂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ABS的韧性和热稳定性,但是会降低其拉伸强度。同时,poly(D4-MMA-BA)改性剂还可以降低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提高其抗磨损性能,降低摩擦噪音,但对摩擦力变化值△F的降低有限。采用摩擦测试仪、噪音测试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对材料进行表征测试,探究摩擦噪音的产生机理和控制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证明,ABS材料摩擦噪音主要是由粘-滑现象产生的,相对滑动时产生的噪音与两制件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变化值△F有明显的相关性,降低△F可以降低摩擦产生的噪音。(3)以铝银浆为金属光泽材料,核壳有机硅乳液作为包覆材料,采用喷雾干燥工艺,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制备了有机硅包覆铝银浆的铝粉微球,并将得到的铝粉微球用于制备具有金属光泽的免喷涂PC材料,解决免喷涂材料低温韧性差和流痕问题。研究了铝粉微球在PC中的分散情况及其用量对免喷涂PC材料力学性能、外观流痕、热稳定性以及熔体流动性等的影响,采用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SEM和元素分析(EDS)等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喷雾干燥工艺,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物发生了固化反应,并成功包覆了水性铝粉,形成了微球状或片状结构。包覆后的铝粉微球能够大幅度提高PC的冲击韧性,尤其是材料的低温冲击强度。与PC/Al材料相比,PC/包覆铝粉微球材料的常温冲击性能提升了47.2%,低温冲击性能提高了48.8%。对铝粉进行包覆后能够明显降低铝粉的片状结构所带来的取向流动,从而改善聚合物表面的熔接线与流痕。(4)通过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UV-P)与丙烯酰氯(AC)的酯化反应,制备具有抗紫外基团和双键的2-(2’-丙酰氧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AMB)功能性单体,将其引入到乳液聚合体系中,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合成具有耐候基团的功能化核壳有机硅改性剂poly(D4-MMA-BA-AMB),并将其添加到PC中,制备高韧性耐候PC材料。系统研究AMB用量对有机硅乳液聚合稳定性和粒径的影响,分析了AMB的老化机理,探讨耐候有机硅改性剂对PC力学性能以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核磁(1H-NMR)、TG、TEM、DLS和紫外吸收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功能化AMB单体。AMB通过断链反应产生苯并三唑(UV-P),因此具有良好的紫外吸收作用。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将AMB与有机硅和丙烯酸酯单体共聚,成功的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剂poly(D4-MMA-BA-AMB)。AMB的引入会降低体系聚合的稳定性,但有助于提高改性剂的热稳定性,所制备的含AMB的有机硅改性剂具有很强的紫外吸收能力。有机硅改性剂的引入会降低PC的拉伸强度,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材料的低温缺口冲击强度,同时改善紫外光照后PC产品的韧性和黄变性能。与纯有机硅改性剂相比,含有AMB基团改性剂的PC具有更好的抗紫外效果,经过1000h的紫外光辐照,PC/poly(D4-MMA-BA-AMB)在拉伸强度以及冲击强度(常温、低温)等方面都有较高的保持率,且色差变化较小。此外,与直接添加poly(D4-MMA-BA)和UV-P的PC混合物相比,PC/poly(D4-MMA-BA-AMB)在水煮后具有更好的耐老化性能。(5)将核壳有机硅改性剂poly(D4-MMA-BA-AMB)添加到PVC木塑复合材料中,以改善木塑PVC材料的耐候性、阻燃性和韧性,考察了有机硅改性剂对PVC制品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抗老化性能的影响,采用锥形量热仪、光学显微镜、色差测试仪、老化测试箱等对制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剂poly(D4-MMA-BA-AMB)的引入可提高PVC木塑复合材料(PVC-WPC)的缺口冲击强度,且增韧效果优于其他有机硅改性剂产品。通过调节白木粉、改性剂和三氧化钼(Mo O3)的配比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阻燃耐候PVC-WPC材料,其中最优配比为:白木粉5份,有机硅改性剂2.5份,Mo O3 1.5份。改性剂poly(D4-MMA-BA-AMB)和Mo O3复配可以降低PVC-WPC烟释放及热释放速率,提高残炭率,形成致密的碳层,显着地提升材料的阻燃性能。改性剂的引入还可以提升制品的耐候性能,添加量在3.5%时,制品即可表现出优异的耐候性,在1000小时的加速老化后外观无明显色差变化。Poly(D4-MMA-BA-AMB)还可以提升PVC-WPC制品挤出过程中的熔体粘度,优化发泡工艺,当其添加量为2.5%时,制品呈现出最优的力学性能及泡孔尺寸。

杨乐民[5](2019)在《水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工业漆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稀释型本体聚合法(微粒本体聚合法)制备了系列水性丙烯酸酯树脂,并配制了相应的工业漆,产物耐水性好、不返锈、光泽度高;水性树脂的黏度及水溶性符合制漆要求。本文首先探究了水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研究了原材料选择、配方和制备工艺等,着重探究了分子量调节剂对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制备的水性丙烯酸酯树脂耐水性较好、不返锈、光泽度为54;通过粒径分析,证明本研究所采用的聚合方法为稀释型本体聚合法。然后探究了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与性能影响因素,相比水性丙烯酸酯树脂,制备的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酯树脂耐水性提高、光泽度为86、耐热性提高;进一步探究了水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与性能影响因素,相比水性丙烯酸酯树脂,制备的水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耐水性提高、光泽度为118、耐热性提高。最后研究了系列水性丙烯酸酯树脂工程机械漆的制备和性能,制备的水性工程机械漆耐水性好,不返锈,光泽度最高达113,其它主要性能符合行业标准HG/T 4758-2014《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的要求。

胡娟,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6](2019)在《201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指出根据2018年公开发表的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周少英[7](2019)在《氟硅改性硅丙乳液的制备及其在木器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水性木器涂料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日益重视,其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特性,是替代油性木器涂料的最有前景的产品。由于有机硅含有键能较高的Si-O-Si柔性链分子结构,用其作为丙烯酸树脂的改性剂,能改善丙烯酸酯乳液漆膜耐水性差、硬度低等缺点。本研究采用丙烯酸酯类单体作为主要原料,硅烷偶联剂KH570作为改性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简称:硅丙乳液),利用所合成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作为主要成膜物,制备具有耐水性好、硬度高,且具有较好耐冲击性能、耐磨性、耐酸碱浸泡性能的水性木器漆,并对硅丙乳液及木器漆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⑴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系列有机硅KH570改性丙烯酸乳液。研究了反应温度、单体滴加时间、搅拌速度、乳化剂、引发剂、KH570含量对转化率、凝胶率的影响,确定了硅丙乳液的合成工艺条件。并测定了乳液固含量、粘度等性能指标,利用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热分析(DS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探讨。⑵采用所合成的硅丙乳液作为主要成膜物,配制了水性木器漆。并测定了水性木器涂料的固含量、粘度、涂膜性能,研究分析了有机硅KH570含量对硅丙乳液木器涂料固含量、粘度、涂膜附着力、硬度、耐冲击、耐磨性、耐水、耐碱、耐酸的影响性规律。漆膜能够达到附着力0级、硬度H、耐冲击50kg.cm、耐磨性25次、耐碱32h、耐酸25h、耐水48h较好的性能。⑶在硅丙乳液中添加氟硅烷/SiO2制备水性涂料用于针叶材(杉木)和阔叶材(木棉)表面涂布,构建微纳米结构层和低表面能涂层。测定了氟硅烷/SiO2-硅丙乳液木器涂料涂膜表面的水、牛奶、绿茶、橙汁、咖啡、葡萄酒、酱油等常用液体的接触角,及浸渍木器表面防水效果和滑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材(杉木)除葡萄酒接触角为138°外,其它液体接触角都达150°以上,滑移角小于10°,具有超疏水效果。而阔叶材(木棉)除了水以外其它液体接触角均未达150°以上,不具有超疏液效果,但是这些液滴在一定的倾斜角时能自动滚落,说明防水改性后阔叶材(木棉)具有较好的防污功能。

王刚[8](2019)在《硅(硼)杂化改性丙烯酸酯厌氧胶耐热与粘接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丙烯酸酯厌氧胶黏剂广泛应用于螺纹件紧固和防松、法兰面和管接头的密封、圆柱固持等领域,而航空、航天发动机工业对厌氧胶耐热性能和力矩可控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有机硅具有Si-O键键能高、交联度可控等特点,已用于改善丙烯酸酯厌氧胶的耐热与力矩调节。但由于二者极性相差较大,限制了体系相容稳定性,影响了有机硅对厌氧胶的改性效果。为此,本论文分别设计合成了含苯基硅硼树脂(PBS)和SiO2杂化的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低聚物,通过杂化组分与杂化工艺的调控,充分发挥多组分的协同改性效应,不仅提高了耐热和机械性能,而且提高了厌氧胶的组分相容稳定性。以硼酸(BA)与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TEOS)通过共聚合反应合成了 PBS树脂。通过热重分析(TGA)和差热分析(DTA)研究了 PBS树脂的热性能,PBS树脂的加热及烧蚀过程主要分为硼羟基缩聚(≤200℃)、交联(200℃~450℃)、热分解(450℃~700℃)和陶瓷化转变(≥700℃)四个阶段。通过原位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DRIFTS)和硅谱核磁共振(29Si-NMR)分析了 PBS树脂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结构与性能演变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硼羟基缩聚阶段,反应主要生成了 B-O-B链接;而在交联阶段,体系中的B-OH与Si-OH随温度升高缓慢且逐渐地脱水缩合,形成了含有Si-O-B键的SiO2-B2O3陶瓷前驱体杂化交联网络结构,有利于耐热性能和耐水解性能的提高。以PBS树脂对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EBDMA)为单体的厌氧胶进行改性,提高厌氧胶对钢试件的浸润能力,促进厌氧胶的固化反应,从而提高了厌氧胶的粘接性能,当树脂中B/Si(mol/mol)=1时,50 wt%PBS树脂改性的厌氧胶室温破坏扭矩可提高86%。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能谱(SEM-EDS)、TGA等进一步对PBS杂化厌氧胶高温粘接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硼元素的引入改善了有机硅与丙烯酸酯的组分相容性,抑制了丙烯酸酯的热分解,含硼PBS树脂在400℃下形成的杂化交联产物具有较高的内聚力和黏性,同时对厌氧胶起到热防护作用,对粘接件具有更好的浸润性和粘附性,使厌氧胶在400℃的热强度明显升高。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前驱体,HEMA为有机相,分别采用接枝法和共混法,通过原位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 HEMA/SiO2杂化低聚物。采用不同的杂化工艺可改变SiO2的粒径及在低聚物中的分散状态。接枝法杂化HEMA中的SiO2粒径约为100 nm且可均匀分散,而在共混法杂化HEMA中,SiO2粒子发生团聚。共混法和接枝法杂化均可提高HEMA的耐热稳定性,表明杂化体系中无机组分与有机聚合物存在互穿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热协同效应,接枝法杂化效果更明显,当TEOS加入量为HEMA的12.5 mol%时,Td5的温度达到最大值,比未杂化HEMA升高23℃。以SiO2杂化HEMA低聚物为单体,端羟丙基硅油为力矩调节剂,制备了硅油改性SiO2杂化HEMA厌氧胶。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SEM-EDS、TGA等分析了厌氧胶耐热改性及力矩调节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SiO2杂化阻止分散相的硅油小液滴互相凝结,提高了硅油在HEMA厌氧胶中的相容稳定性。硅油较低的表面能和摩擦系数,对粘接件的力矩起到了调节的作用,而SiO2杂化HEMA则保证厌氧胶的耐热性能。硅油改性与SiO2杂化在提高HEMA厌氧胶的耐热性能和力矩调节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

张金升[9](2018)在《有机硅氟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评述了乳液聚合的理论研究进展,以及有机硅氟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采用高剪切单体预乳化法来合成性能优异的有机硅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并对产物做了各种测试表征及应用研究。本文所研究的有机硅氟丙乳液是以γ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D3F),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为主要原料,通过乳液接枝聚合反应,在丙烯酸酯聚合物主链上引入含氟硅基团的支链。并且在制备硅氟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过程中探究了乳液体系、不同种类的引发剂、反应温度、不同种类的交联剂、丙烯酸酯软硬单体使用比例和D3F单体与D4使用比例对聚合过程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操作工艺还有产品配方,并且对其组成、粒子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等进行了各种手段测试表征。我们还探究了 D3F单体所用比例对弹性膜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等测试。此外本课题重点对该压敏胶的应用作了有益的探讨,分别涂布于PI膜及PET膜表面,然后压合于铝板表面,考察了用胶量、不同D3F单体与D4配比对乳胶膜力学性能和剥离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下,乳胶对两种膜的粘合力均很高,剥离强度达到128(N/m),加热到80℃,剥离强度仍可达到100(N/m)以上,当加热到150℃时,剥离强度迅速下降到不足23(N/m),属特殊的低温粘合,高温离型的特点,为电子行业的特殊用途得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罗苁聪[10](2018)在《碳布用高性能涂覆材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更新换代,外蒙皮与内仓之间的大量电路和电子电器设备需要更高性能的包覆材料进行保护,而目前国内外该领域通用的包覆材料,如聚酯基丙烯酸酯涂覆布、PVC基丙烯酸酯涂覆布等都不能满足上述领域日益增长的应用要求,因此,研究的目的在于制备出价格低廉、耐热性和耐水性优良、粘附性极强的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材料,为碳布提供涂覆用高性能涂料。首先,研究在较具代表性的四种有机硅涂料中优选出适合碳布涂覆用的有机硅涂料;其次,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MAA)、N-羟甲基丙烯酰胺(HAM)、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等为聚合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机理、本体聚合方法制备并优选出高性能有机硅涂料改性用丙烯酸酯材料;最后,以物理共混作为改性方法、聚乙烯醇(PVA)作为增容剂,利用优选的丙烯酸酯材料对有机硅涂料进行改性,并分析了改性效果和工艺;另外,在具体研究涂膜的柔韧性、耐水性、粘附性、阻燃性等性能的基础上,又采用红外光谱、DSC和XRD等表征方法,对其之所以具备高性能的微观结构原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1)较具代表性的四种有机硅涂料中,双组分加成型有机硅涂料为碳布涂覆的最佳选择;(2)优选的丙烯酸酯材料配方中,AIBN的用量为2.0%,BA、St、MAA、HDI的用量分别为46.0%、46.0%、5.0%、3.0%;吸水率实验表明,随着HDI用量的增加,涂膜吸水率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红外图谱表明,丙烯酸酯单体间聚合反应完全,且HDI的加入促使聚合物链间发生交联;(3)DSC图谱表明PVA不仅改善了丙烯酸酯涂料和有机硅涂料的相容性,而且使共混体系的耐热性从220℃提高至300℃;接触角和粘附力测试结果表明,共混改性增强了涂料与碳布之间的铺展、浸润作用,使得有机硅涂料具备了极好的粘附性;体式显微图表明,改性涂料的流动性、粘附性均优于改性前;阻燃实验表明,20%含量的4148型阻燃剂的阻燃效果最好。

二、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聚丙烯酸酯材料改性技术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环氧树脂改性
    1.1 物理共混法
    1.2 酯化改性法
    1.3 接枝共聚法
2 聚氨酯改性
    2.1 物理共混
    2.2 复合共聚
    2.3 核壳共聚
    2.4 互穿聚合物网络
3 有机氟改性
4 有机硅改性
    4.1 缩聚法
    4.2 自由基聚合法
    4.3 硅氢加成法
    4.4 互穿网络法
5 纳米粒子
    5.1 氧化锌
    5.2 四氧化三铁
    5.3 三氧化二铝
    5.4 二氧化钛
    5.5 二氧化硅
    5.6 纳米碳材料
    5.7 纳米粘土
6 总结与展望

(2)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纺织品涂料染色
        1.2.1 涂料染色概述
        1.2.2 颜料与色浆
        1.2.3 涂料染色粘合剂
    1.3 乳液聚合
        1.3.1 乳液聚合体系的物理模型及各阶段的动力学模型
        1.3.2 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1.4 阳离子乳液聚合
    1.5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
        1.5.1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基本方法
        1.5.2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的应用
    1.6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测试与表征
        2.4.1 乳液稳定性
        2.4.2 凝胶率
        2.4.3 固含量
        2.4.4 单体转化率
        2.4.5 乳液粒径
        2.4.6 聚合物乳液胶膜吸水率
        2.4.7 胶膜的力学性能
    2.5 结果与讨论
        2.5.1 乳化剂的选择
        2.5.2 引发剂的选择
        2.5.3 功能单体的选择
        2.5.4 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比例
        2.5.5 反应温度与保温时间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3.1 实验原料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端环氧基聚硅氧烷的开环机理
        3.3.2 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的制备
        3.3.3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3.4 测试与表征
        3.4.1 乳液稳定性
        3.4.2 凝胶率
        3.4.3 固含量
        3.4.4 单体转化率
        3.4.5 乳液粒径
        3.4.6 乳胶膜吸水率
        3.4.7 胶膜的力学性能
        3.4.8 红外光谱分析
        3.4.9 透射电镜(TEM)
        3.4.10 接触角
        3.4.11 胶膜表面元素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3.5.2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红外光谱分析(FTIR)
        3.5.3 不饱和聚硅氧烷用量对阳离子核/壳型硅丙乳液性能的影响
        3.5.4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胶颗粒结构分析(TEM)
        3.5.5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胶膜表面元素分析
        3.5.6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胶膜耐水性
        3.5.7 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用量对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3.5.8 核/壳比例对乳液和胶膜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在涂料染色中的应用
    4.1 实验原料
    4.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4 测试与表征
        4.4.1 染色织物K/S值
        4.4.2 耐摩擦牢度
        4.4.3 皂洗牢度
        4.4.4 织物柔软度
        4.4.5 扫描电镜(SEM)
    4.5 结果与讨论
        4.5.1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4.5.2 粘合剂用量对涂料染色织物性能的影响
        4.5.3 焙烘条件对涂料染色织物性能的影响
        4.5.4 与市售阳离子型粘合剂产品的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水性含氟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丙烯酸酯树脂的概述
        1.1.1 丙烯酸酯树脂的发展
        1.1.2 丙烯酸酯树脂的研究现状
    1.2 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方法
        1.2.1 种子乳液聚合
        1.2.2 核壳乳液聚合
        1.2.3 互穿网络聚合
        1.2.4 无皂乳液聚合
        1.2.5 微乳液聚合
        1.2.6 原位乳液聚合
    1.3 丙烯酸酯树脂的改性研究
        1.3.1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树脂
        1.3.2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
        1.3.3 氟硅共聚改性丙烯酸酯树脂
        1.3.4 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酯树脂
        1.3.5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树脂
        1.3.6 纳米材料改性丙烯酸酯树脂
    1.4 丙烯酸酯树脂的应用
        1.4.1 在涂料中的应用
        1.4.2 在医学中的应用
        1.4.3 在纺织中的应用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与创新点
        1.5.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3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装置
    2.3 实验内容
        2.3.1 技术路线
        2.3.2 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2.3.3 交联改性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2.3.4 有机硅改性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2.3.5 纳米SiO_2改性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2.3.6 乳液膜的制备
    2.4 乳液及乳液膜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2.4.1 乳液的外观与稳定性
        2.4.2 乳液转化率的计算
        2.4.3 乳液的粒径
        2.4.4 乳液膜吸水率的计算
        2.4.5 乳液膜的力学性能
        2.4.6 乳液膜的化学组成
        2.4.7 乳液膜的表观形貌
        2.4.8 乳液膜的水接触角
        2.4.9 乳液膜的热稳定性能
第三章 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3.1 引言
    3.2 反应条件的选择
        3.2.1 反应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2.2 反应时间对乳液转化率的影响
        3.2.3 引发剂用量对乳液粒径的影响
    3.3 乳液膜的测试与表征
        3.3.1 乳液膜的红外表征
        3.3.2 乳液膜的水接触角
        3.3.3 乳液膜的力学性能与吸水率
        3.3.4 乳液膜的热稳定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联改性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4.1 引言
    4.2 交联剂用量对乳液膜性能的影响
        4.2.1 交联剂用量对乳液膜水接触角的影响
        4.2.2 交联剂用量对乳液膜拉伸性能的影响
        4.2.3 交联剂用量对乳液膜吸水率及硬度的影响
        4.2.4 交联剂用量对乳液膜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4.3 乳液及乳液膜的测试与表征
        4.3.1 乳液膜的扫描电镜分析
        4.3.2 乳液膜的红外表征
        4.3.3 乳液的粒径分布
    4.4 交联剂种类对乳液膜性能的影响
        4.4.1 交联剂种类对乳液膜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4.4.2 交联剂种类对乳液膜拉伸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机硅改性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5.1 引言
    5.2 有机硅用量对乳液膜性能的影响
        5.2.1 有机硅用量对乳液膜水接触角的影响
        5.2.2 有机硅用量对乳液膜拉伸性能的影响
        5.2.3 有机硅用量对乳液膜硬度及吸水率的影响
        5.2.4 有机硅用量对乳液膜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5.3 乳液膜的测试与表征
        5.3.1 乳液膜的扫面电镜分析
        5.3.2 乳液膜的红外表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纳米SiO_2改性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6.1 引言
    6.2 纳米SiO_2用量对乳液膜性能的影响
        6.2.1 纳米SiO_2用量对乳液膜水接触角的影响
        6.2.2 纳米SiO_2用量对乳液膜拉伸性能的影响
        6.2.3 纳米SiO_2用量对乳液膜吸水率的影响
    6.3 乳液膜的测试与表征
        6.3.1 纳米SiO_2改性乳液膜热稳定性能的分析
        6.3.2 纳米SiO_2改性乳液膜的扫描电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4)多功能化核壳有机硅改性剂的合成及其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聚合物增韧
        1.2.1 弹性体增韧
        1.2.2 刚性粒子增韧
        1.2.3 核壳结构聚合物增韧
        1.2.4 协同增韧
        1.2.5 其他增韧方法
    1.3 有机硅核壳结构聚合物
    1.4 有机硅核壳结构聚合物在塑料中的应用
    1.5 塑料功能化改性研究进展
        1.5.1 低噪音改性
        1.5.2 免喷涂改性
        1.5.3 耐候改性
        1.5.4 阻燃改性
    1.6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6.1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3 本论文的特色与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核壳结构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核壳结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的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有机硅单体配比对聚合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2.3.2 有机硅单体配比对核乳液成膜性能和韧性的影响
        2.3.3 核/壳比例对成膜性能和膜韧性的影响
        2.3.4 核/壳比例对乳液粒径的影响
        2.3.5 核/壳比例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2.3.6 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
        2.3.7 热失重分析(TGA)
        2.3.8 透射电镜(TEM)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机硅改性剂在低噪音ABS中的应用及低噪音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3.2.3 低噪音ABS材料的制备
        3.2.4 测试和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ABS材料摩擦噪音和粘-滑现象关系研究
        3.3.2 Poly(D4-MMA-BA)改性剂对ABS性能的影响
        3.3.3 ABS材料表面摩擦特性与摩擦噪音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机硅改性剂包覆铝粉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免喷涂PC中的应用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4.2.3 有机硅改性剂包覆铝粉微球及免喷涂PC材料的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进风温度和转速对微球粒径和形貌的影响
        4.3.2 FTIR
        4.3.3 粒径
        4.3.4 SEM及元素分析
        4.3.5 力学性能
        4.3.6 外观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功能化有机硅改性剂的合成及其在PC中的应用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5.2.3 功能化有机硅改性剂的合成及耐候PC材料的制备
        5.2.4 测试和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AMB结构与性能
        5.3.2 AMB紫外吸收机理
        5.3.3 AMB含量对其聚合及聚合产物紫外吸收性能的影响
        5.3.4 Poly(D4-MMA-BA-AMB)的结构与性能
        5.3.5 Poly(D4-MMA-BA-AMB)对PC耐候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有机硅改性剂在阻燃PVC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
        6.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6.2.3 PVC-WPC的制备
        6.2.4 测试和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PVC-WPC缺口冲击强度
        6.3.2 PVC-WPC阻燃性能
        6.3.3 PVC-WPC热稳定性
        6.3.4 PVC-WPC木塑制品耐候性能
        6.3.5 PVC-WPC木塑制品断面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5)水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工业漆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性工业漆简介
    1.2 水性工程机械漆中水性树脂的分类
        1.2.1 水性丙烯酸树脂
        1.2.2 水性环氧树脂
    1.3 水性丙烯酸树脂
        1.3.1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发展历史
        1.3.2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种类
    1.4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聚合方法
        1.4.1 溶液聚合
        1.4.2 乳液聚合
        1.4.3 本体聚合
        1.4.4 悬浮聚合
    1.5 水稀释型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工艺
    1.6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改性
        1.6.1 环氧树脂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
        1.6.2 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
    1.7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内容
        1.7.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7.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7.3 课题的成果
第二章 水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2 制备原理与方法
        2.2.1 制备原理
        2.2.2 制备方法
    2.3 表征与测试
        2.3.1 黏度的测定
        2.3.2 涂膜耐水性能
        2.3.3 水溶性的测定
        2.3.4 光泽度的测定
        2.3.5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6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2.3.7 热重(TG)分析
        2.3.8 透过率的测定
        2.3.9 粒径及粒径分布的测定
        2.3.10 涂膜性能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原料的选择
        2.4.2 FT-IR分析
        2.4.3 树脂粒径及粒径分布的测定
        2.4.4 分子量调节剂对水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影响
        2.4.5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2.4.6 热重(TG)分析
        2.4.7 分子量调节剂用量对水性丙烯酸酯树脂涂膜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2 制备原理与方法
        3.2.1 制备原理
        3.2.2 制备方法
    3.3 测试与表征
    3.4 结果与讨论
        3.4.1 FT-IR分析
        3.4.2 水性树脂粒径及粒径分布的测定
        3.4.3 环氧树脂加入量对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影响
        3.4.4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3.4.5 热重(TG)分析
        3.4.6 环氧树脂加入量对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酯树脂涂膜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2 制备原理与方法
        4.2.1 制备原理
        4.2.2 制备方法
    4.3 测试与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FT-IR分析
        4.4.2 树脂粒径及粒径分布的测定
        4.4.3 有机硅加入量对水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影响
        4.4.4 树脂透过率比较
        4.4.5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4.4.6 热重(TG)分析
        4.4.7 有机硅加入量对水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涂膜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单组分水性丙烯酸树脂工业漆的制备与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所需仪器
        5.1.2 单组分水性丙烯酸树脂工业漆制备的原料
    5.2 制备方法
    5.3 测试与表征
        5.3.1 光泽度的测定
        5.3.2 涂膜性能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助剂的选择和颜基比
        5.4.2 不同水性树脂用量对水性漆性能的影响
        5.4.3 不同树脂对水性漆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6)201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2 产品研发进展
    2.1 硅橡胶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2.1.2 热硫化硅橡胶
        2.1.3 加成型硅橡胶
    2.2 硅油
    2.3 硅树脂
    2.4 硅烷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2.6.2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2.6.3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7)氟硅改性硅丙乳液的制备及其在木器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涂料的发展现状
        1.2.1 涂料的全球发展状况
        1.2.2 涂料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3 水性涂料的发展状况
        1.3.1 水性涂料的缺点
        1.3.2 水性涂料的应用
    1.4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5 水性木器漆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5.1 水性木器涂料分类
        1.5.2 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的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2 乳液合成配方设计
        2.2.3 硅丙乳液合成步骤
        2.2.4 硅丙乳液的性能测试与结构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温度对转化率和凝胶率的影响
        2.3.2 单体滴加时间对转化率和凝胶率的影响
        2.3.3 搅拌速度对转化率和凝胶率的影响
        2.3.4 引发剂含量对转化率和凝胶率的影响
        2.3.5 乳化剂含量对粒径和凝胶率的影响
        2.3.6 有机硅KH570 对转化率和凝胶率的影响
        2.3.7 乳液红外光谱分析
        2.3.8 乳液DSC分析
        2.3.9 乳液固含量分析
        2.3.10 乳液粘度分析
        2.3.11 乳液pH值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硅丙乳液木器漆制备和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2 硅丙乳液木器涂料实验配方
        3.2.3 硅丙乳液木器漆配制及漆膜制备
        3.2.4 硅丙乳液木器漆和涂膜性能的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有机硅含量对硅丙乳液木器涂料固含量的影响
        3.3.2 有机硅含量对硅丙乳液木器涂料粘度的影响
        3.3.3 有机硅含量对硅丙乳液木器漆膜附着力的影响
        3.3.4 有机硅含量对硅丙乳液木器漆膜硬度的影响
        3.3.5 有机硅含量对硅丙乳液木器漆膜耐冲击的影响
        3.3.6 有机硅含量对硅丙乳液木器漆膜耐磨性的影响
        3.3.7 有机硅含量对硅丙乳液木器漆膜耐碱的影响
        3.3.8 有机硅含量对硅丙乳液木器漆膜耐酸的影响
        3.3.9 有机硅含量对硅丙乳液木器漆膜耐水的影响
        3.3.10 氟硅烷/SiO_2对硅丙乳液木器漆漆膜表面水接触角的影响
        3.3.11 氟硅烷/SiO_2对硅丙乳液木器漆漆膜表面牛奶接触角的影响
        3.3.12 氟硅烷/SiO_2对硅丙乳液木器漆漆膜表面绿茶接触角的影响
        3.3.13 氟硅烷/SiO_2对硅丙乳液木器漆漆膜表面橙汁接触角的影响
        3.3.14 氟硅烷/SiO_2对硅丙乳液木器漆漆膜表面咖啡接触角的影响
        3.3.15 氟硅烷/SiO_2对硅丙乳液木器漆漆膜表面葡萄酒接触角的影响
        3.3.16 氟硅烷/SiO_2对硅丙乳液木器漆漆膜表面酱油接触角的影响
        3.3.17 氟硅烷/SiO_2对硅丙乳液木器漆漆膜浸渍防水效果的影响
        3.3.18 氟硅烷/SiO_2对硅丙乳液木器漆漆膜滑移效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硅(硼)杂化改性丙烯酸酯厌氧胶耐热与粘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胶黏剂与胶接简介
        1.2.1 胶黏剂发展概况及胶接特点
        1.2.2 胶接理论
        1.2.3 胶黏剂主要分类
    1.3 厌氧胶黏剂概况
        1.3.1 厌氧胶黏剂的发展
        1.3.2 厌氧胶黏剂的固化机理
        1.3.3 厌氧胶黏剂的应用
    1.4 厌氧胶黏剂耐热改性研究
        1.4.1 耐热厌氧单体研究
        1.4.2 有机耐热树脂改性厌氧胶研究
        1.4.3 无机有机杂化改性厌氧胶研究
    1.5 厌氧胶黏剂的力矩调节研究
        1.5.1 增塑剂对厌氧胶的力矩调节研究
        1.5.2 无机润滑粉末对厌氧胶的力矩调节研究
    1.6 有机硅改性厌氧胶的研究
        1.6.1 耐热有机硅丙烯酸酯厌氧预聚物的研究
        1.6.2 有机硅树脂对厌氧胶的耐热改性研究
        1.6.3 有机硅预聚物对厌氧胶的力矩调节研究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样品的制备及处理
        2.3.1 被粘接试件及处理
        2.3.2 硅硼(PBS)树脂的合成
        2.3.3 PBS树脂的热处理
        2.3.4 HEMA/SiO_2杂化低聚物的合成
        2.3.5 厌氧胶的配制
        2.3.6 厌氧胶的固化
        2.3.7 PBS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样品的表征
        2.4.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4.2 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
        2.4.3 凝胶渗透色谱(GPC)
        2.4.4 核磁共振(NMR)
        2.4.5 气相色谱(GC)
        2.4.6 扫描电镜(SEM)
        2.4.7 透射电镜(TEM)
        2.4.8 能谱色散扫描(EDS)
        2.4.9 X射线衍射(XRD)
        2.4.10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
    2.5 样品的性能测试
        2.5.1 热重分析(TGA)
        2.5.2 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
        2.5.3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2.5.4 接触角
        2.5.5 粘度
        2.5.6 凝胶时间
        2.5.7 定位时间
        2.5.8 物理和力学性能测试
第3章 含苯基硅硼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PBS树脂的结构、表征与耐热性研究
        3.2.1 PBS树脂的合成路线
        3.2.2 PBS树脂的性能表征及分析
        3.2.3 PBS树脂的耐热性能分析
    3.3 热处理对PBS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3.3.1 PBS树脂加热过程的不同阶段
        3.3.2 热处理过程中PBS树脂结构转变的研究
        3.3.3 热处理对PBS树脂形貌及耐热影响的研究
        3.3.4 PBS树脂在热处理过程中的转变机理
    3.4 PBS树脂耐水解性能研究
        3.4.1 室内环境下PBS树脂耐水性能分析
        3.4.2 水洗条件下PBS树脂耐水性能分析
        3.4.3 PBS树脂在水解过程中的转变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硅硼树脂改性厌氧胶黏剂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PBS树脂对厌氧胶液影响的研究
        4.2.1 PBS杂化厌氧胶液浸润性的研究
        4.2.2 PBS杂化厌氧胶固化动力学的研究
    4.3 PBS杂化厌氧胶固化物性能的研究
        4.3.1 PBS杂化厌氧胶固化物亲/疏水性研究
        4.3.2 PBS树脂杂化厌氧胶共混相容性研究
        4.3.3 PBS杂化厌氧胶固化物热性能的研究
        4.3.4 PBS杂化厌氧胶韧性的研究
    4.4 PBS杂化厌氧胶粘接性能的研究
        4.4.1 PBS杂化厌氧胶室温粘接性能的研究
        4.4.2 PBS杂化厌氧胶高温粘接性能研究
        4.4.3 PBS杂化厌氧胶热老化性能研究
        4.4.4 PBS杂化厌氧胶湿热老化性能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HEMA/SiO_2杂化低聚物的合成及热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HEMA/SiO_2杂化低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5.2.1 HEMA/SiO_2杂化低聚物的合成
        5.2.2 HEMA/SiO_2杂化低聚物的表征
        5.2.3 HEMA/SiO_2杂化低聚物外观及微观形貌的研究
        5.2.4 HEMA/SiO_2杂化固化物的微观形貌
    5.3 HEMA/SiO_2杂化固化物热性能影响的研究
        5.3.1 HEMA/SiO_2杂化固化物热稳定性研究
        5.3.2 HEMA/SiO_2杂化固化物动态热机械性能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硅油改性HEMA/SiO_2杂化厌氧胶性能的研究
    6.1 引言
    6.2 硅油改性杂化厌氧胶液性能的研究
        6.2.1 厌氧胶液浸润性的研究
        6.2.2 硅油改性杂化厌氧胶相容稳定性研究
        6.2.3 杂化方法对厌氧胶固化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6.3 硅油改性杂化厌氧胶固化物性能的研究
        6.3.1 硅油改性杂化厌氧胶固化物亲/疏水性能的研究
        6.3.2 硅油改性杂化厌氧胶固化物微观形貌的研究
        6.3.3 硅油改性杂化厌氧胶固化物摩擦性能的研究
        6.3.4 硅油改性杂化厌氧胶热稳定性的研究
        6.3.5 硅油改性杂化厌氧胶动态热机械性能研究
    6.4 硅油改性杂化厌氧胶粘接性能的研究
        6.4.1 硅油改性对厌氧胶粘接界面影响的研究
        6.4.2 硅油改性杂化厌氧胶室温扭矩的研究
        6.4.3 硅油改性杂化厌氧胶热老化性能的研究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所获成果
致谢

(9)有机硅氟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1.1 乳液聚合
    1.2 乳液聚合的机理
        1.2.1 定性描述
        1.2.2 乳液聚合动力学
        1.2.3 乳液聚合的发展
    1.3 有机硅及其应用
        1.3.1 聚硅氧烷的结构
        1.3.2 硅烷偶联剂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1.3.3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展
    1.4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实验设计方案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4.2 实验设计方案
        1.4.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含氟硅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测试和表征方法
    2.3 结果及讨论
        2.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2.3.2 高剪切均浆时间的影响
        2.3.3 乳化剂的影响
        2.3.4 引发剂的选择
        2.3.5 不同丙烯酸酯单体比例关系的影响
        2.3.6 氟硅单体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氟硅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
    3.1 仪器
    3.2 测试方法
    3.3 稳定乳液的性能指标
    3.4 红外光谱测试
    3.5 乳液的粒度分析
    3.6 TEM表征
    3.7 表面张力分析
    3.8 剥离强度
        3.8.1 加入39‰的固化剂后70℃,1mins干燥再常温放置12h,PET、PI与铝板粘合后的剥离强度
        3.8.2 加入5‰的固化剂后70℃,1mins干燥再常温放置12h,PET、PI与铝板粘合后的剥离强度
    3.9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10)碳布用高性能涂覆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涂料工业的研究进展
        1.2.1 涂料的分类
        1.2.2 涂料工业的发展
    1.3 有机硅涂料研究现状
    1.4 丙烯酸酯涂料研究现状
        1.4.1 聚合机理
        1.4.2 聚合实施方法
    1.5 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涂料研究现状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2.3 聚丙烯酸酯的合成
    2.4 聚乙烯醇溶解工艺
    2.5 涂料固化及涂覆工艺
    2.6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2.6.1 涂料固化
        2.6.2 涂膜外观
        2.6.3 涂膜柔韧性
        2.6.4 涂膜耐水性
        2.6.5 涂膜粘附性
        2.6.6 涂膜阻燃性
        2.6.7 X射线衍射
        2.6.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2.6.9 体视显微镜
        2.6.10 接触角
        2.6.11 差式扫描量热
3 碳布用高性能有机硅涂料研究
    3.1 引言
    3.2 湿度对有机硅涂料固化时间的影响
    3.3 温度对有机硅涂料固化时间的影响
        3.3.1 高温对有机硅涂料固化时间的影响
        3.3.2 低温对有机硅涂料固化时间的影响
    3.4 有机硅涂膜应用性分析
        3.4.1 有机硅涂膜柔韧性分析
        3.4.2 有机硅涂膜耐水性分析
    3.5 有机硅涂料的优选
    3.6 本章小结
4 碳布用高性能丙烯酸酯材料研究
    4.1 引言
    4.2 AIBN用量对丙烯酸酯聚合反应的影响
        4.2.1 实验机理
        4.2.2 AIBN用量对丙烯酸酯聚合反应的影响
    4.3 St用量对丙烯酸酯涂膜性能的影响
        4.3.1 聚合机理
        4.3.2 St用量对涂料固化及涂膜柔韧性的影响
    4.4 MAA用量对丙烯酸酯涂膜性能的影响
        4.4.1 聚合机理
        4.4.2 MAA用量对涂膜外观及柔韧性的影响
        4.4.3 MAA用量对涂膜吸水率的影响
        4.4.4 共聚物涂膜结构分析
        4.4.5 涂膜耐热性研究
    4.5 交联单体用量对丙烯酸酯涂膜性能的影响
        4.5.1 聚合机理
        4.5.2 交联单体用量对涂料涂覆性及涂膜柔韧性的影响
        4.5.3 交联单体用量对涂膜吸水率的影响
        4.5.4 涂膜耐热性研究
        4.5.5 共聚物涂膜结构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碳布用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涂料研究
    5.1 引言
    5.2 增容研究
        5.2.1 增容剂的选取
        5.2.2 增容效果分析
        5.2.3 加料顺序对增容效果的影响
    5.3 改性涂料涂覆性分析
    5.4 改性涂料粘附性分析
        5.4.1 粘附性测试分析
        5.4.2 显微形貌分析
    5.5 阻燃效果分析
        5.5.1 阻燃实验
        5.5.2 阻燃剂阻燃机理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聚丙烯酸酯材料改性技术概况[J]. 马长坡,刘兴琛,李永赞,张健,亢敏霞,邱祖民. 材料导报, 2021(15)
  • [2]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应用[D]. 许晓敏. 东华大学, 2021(01)
  • [3]水性含氟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胡月.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20(06)
  • [4]多功能化核壳有机硅改性剂的合成及其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研究[D]. 王林.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5]水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工业漆的制备研究[D]. 杨乐民.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9(02)
  • [6]201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胡娟,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 有机硅材料, 2019(03)
  • [7]氟硅改性硅丙乳液的制备及其在木器漆中的应用[D]. 周少英. 广州大学, 2019(01)
  • [8]硅(硼)杂化改性丙烯酸酯厌氧胶耐热与粘接性能研究[D]. 王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9]有机硅氟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张金升. 苏州大学, 2018(04)
  • [10]碳布用高性能涂覆材料研究[D]. 罗苁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