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两带高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度,裂隙,煤矿,裂缝,数值,采空区,基岩。
两带高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彬,许延春,李江华,熊斌[1](2019)在《软弱覆岩分层综放开采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下采煤突水溃砂事故是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对软岩矿区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的威胁更为严重。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合称"两带")高度是水害预测预报的基本参数,采用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彩色钻孔电视观测及钻孔取芯的综合手段,通过地面钻孔对软弱覆岩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两带"发育高度进行现场观测,并利用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覆岩破坏裂隙场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软弱覆岩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时,上分层综放开采岩层移动角约为75°,垮采比为5.60~5.62,裂采比为11.67~12.20;下分层综放开采垮采比为4.59~4.71,裂采比为8.04~8.58;下分层采厚为上分层采厚的78.28%~84.71%时,垮落带高度增大49.41%~50.85%,而垮采比减小16.19%~18.33%,导水裂缝带高度增大21.72%~25.38%,而裂采比减小29.67%~34.10%。本研究可对松散含水层下分层综放开采工作面水害预测预报及安全煤岩柱留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矿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昌修林,阳华,解健[2](2019)在《淮北矿区五沟煤矿两带高度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尤其是软弱性覆岩的两带高度计算不准问题,基于现有计算公式,以安徽五沟煤矿为例,通过深入了解五沟煤矿10号煤层含水层沟通状况,获取实测数据,对不同工作面的两带高度实测值与现有理论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得出其差值较大,且二者与采深均呈线性关系。而后将埋深作为影响因素,通过线性分析,对原理论计算公式的第二项系数进行修正,获得适应于研究区的两带高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计算公式可较准确预测五沟煤矿导水裂隙带高度,提高防水煤柱上限,可防治矿井水灾害。研究成果可保证研究区安全开采,提高五沟煤矿的综合效益。(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9年S1期)
王亚楠[3](2019)在《基于多种方法的深井覆岩两带发育高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矿厚冲击层下关键层断裂层位勘查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对工作面开采条件下覆岩运移高度进行研究,动态分析了不同方法下覆岩裂隙发育高度,结果表明:基于理论分析计算得到的冒落带高度为6.9~11.3 m,裂隙带高度为30.1~41.3 m;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冒落带高度约为11 m,裂隙带高度约为45 m;基于现场实测的裂隙带高度为41.5 m。多方法分析的两带高度结果吻合度较高,真实可靠,为相似条件下覆岩裂隙发育高度的确定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煤》期刊2019年08期)
李伟利[4](2019)在《煤炭开采后覆岩两带高度数值模拟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走向长壁开采各煤层浅部工作面开采时上覆岩层移动规律及冒落带、裂隙带分布特征,首先对工作面开采后上覆岩层的应力场、位移场等岩层移动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运用应力判别法对采场上覆岩进行区划,最终对覆岩冒落带、裂隙带的范围进行估计。(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22期)
于钟博,刘延欣,武宇亮,王建[5](2019)在《基于钻孔成像技术与数值模拟的“两带”高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在顶板为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上分层开采后的垮落带和导水断裂带("两带")的高度,采用钻孔成像技术对采动后的薄基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现场实测。通过对比不同深度位置的钻孔成像和该孔煤层顶板埋深,获得了开采过后的垮落带以及导水断裂带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工作面的工程地质模型,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该工作面上分层开采,得到了"两带"高度发育特征,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6期)
田灵涛[6](2019)在《察哈素煤矿采空区覆岩“两带”高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煤层开采中,上覆岩层"两带"高度的确定对于矿井瓦斯抽采、水防治和顶板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本文采用现场冲洗液漏失量法和彩色钻孔电视孔内观测法,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研究了察哈素煤矿上覆岩层"两带"高度,结果表明:(1)垮落带高度为22.42~29.20 m,垮高比4.40~6.15;导水裂隙带高度为63.82~106.50 m,裂高比12.51~23.67,为了保证安全,取106.50 m为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29.20 m为最大垮落带高度,察哈素煤矿属于超高导水裂隙带;(2)由同一个工作面的钻孔实测得到的"两带"高度比较吻合,由不同工作面地面钻孔实测得到的"两带"高度中,垮落带高度比较接近,而导水裂隙带高度差异较大;(3)钻孔实测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部分存在较大差异,提出在计算"两带"高度时应尽量考虑与其关系密切且重要的影响因素,使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高峰,孙泽[7](2019)在《镇城底矿28107回采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镇城底矿8~#煤层顶板两带发育高度情况,以281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根据《叁下采煤规程》中的相关经验公式对回采工作面煤层顶板两带高度进行预计,利用FLAC~(3D)计算机软件模拟井下施工过程中顶板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应用井下仰孔压水试验法实际探测工作面的两带发育高度。通过叁种方法的综合比对分析,确定镇城底矿28107工作面垮落带发育高度范围为15.90~20.95 m,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范围为53.82~58.85 m,对该矿防治水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谭海亮,李七明[8](2019)在《光纤传感技术在覆岩“两带”高度探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地掌握工作面采动过程中顶板岩层破规律及其特征,获得相应的技术参数,消除突水威胁、保障煤层安全开采等煤矿防治水工作。运用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可以在其长度范围内连续监测覆岩在开采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分布及大小,获得煤层覆岩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这种监测方法的突出优点就是改变了传统的点式监测方式,弥补了点式监测的不足,实现了实时、长距离和分布式的监测目标。该技术在内蒙古某煤矿"两带"高度探测中取得结果和并行电法监测相互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牛群,陈文晨,苏晓军[9](2019)在《上覆煤柱影响下的工作面覆岩“两带”高度综合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福城矿采场覆岩移动破坏的垮落带和裂缝带,摸清采空区顶板的变化规律,分别提出理论计算法、岩性判别法以及微震监测法,将各种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微震监测法的可行性,最终得到较为准确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郝利生,毕建乙,孙亮[10](2019)在《斜沟煤矿18205工作面“两带”高度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取斜沟煤矿18205工作面"两带"高度,借助理论计算、井下实测以及软件模拟的手段,研究斜沟煤矿大采高工作面采动覆岩垮落的变化规律,通过孔巷叁维测试方法实测"两带"高度,验证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18205工作面"两带"高度分别是9.4 m和35.9 m,井下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基本吻合。同时验证了FLAC~(3D)模拟方法是研究采动覆岩演化规律的最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能源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两带高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尤其是软弱性覆岩的两带高度计算不准问题,基于现有计算公式,以安徽五沟煤矿为例,通过深入了解五沟煤矿10号煤层含水层沟通状况,获取实测数据,对不同工作面的两带高度实测值与现有理论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得出其差值较大,且二者与采深均呈线性关系。而后将埋深作为影响因素,通过线性分析,对原理论计算公式的第二项系数进行修正,获得适应于研究区的两带高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计算公式可较准确预测五沟煤矿导水裂隙带高度,提高防水煤柱上限,可防治矿井水灾害。研究成果可保证研究区安全开采,提高五沟煤矿的综合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带高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彬,许延春,李江华,熊斌.软弱覆岩分层综放开采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研究[J].矿业科学学报.2019
[2].昌修林,阳华,解健.淮北矿区五沟煤矿两带高度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
[3].王亚楠.基于多种方法的深井覆岩两带发育高度分析[J].煤.2019
[4].李伟利.煤炭开采后覆岩两带高度数值模拟初探[J].科学技术创新.2019
[5].于钟博,刘延欣,武宇亮,王建.基于钻孔成像技术与数值模拟的“两带”高度研究[J].煤矿安全.2019
[6].田灵涛.察哈素煤矿采空区覆岩“两带”高度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杨高峰,孙泽.镇城底矿28107回采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
[8].谭海亮,李七明.光纤传感技术在覆岩“两带”高度探测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19
[9].牛群,陈文晨,苏晓军.上覆煤柱影响下的工作面覆岩“两带”高度综合判定[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
[10].郝利生,毕建乙,孙亮.斜沟煤矿18205工作面“两带”高度数值模拟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