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系统论文_于岭岭,李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标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标,系统,长春市,光伏,室内,用户,城市。

地标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于岭岭,李莉[1](2019)在《基于图像检索与GPS定位相结合的地标识别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地标识别系统识别准确度差与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图像检索与GPS定位相结合的地标识别系统。讨论了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算法和加速稳健特征(SURF)算法的优缺点,并将这2种算法与改进的算法在检测的精确度和时间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针对匹配过程中出现的误匹配问题,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剔除误匹配,达到了提纯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定位信息与SURF算法相结合的地标识别方法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检测正确率,而且还提高了系统的检索速度。(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素杰,张杰,马山林,王佳良[2](2019)在《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室内地标识别系统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几年,全球定位系统发展迅速,成为室外实时定位的有效方法。相关数据表明,82%的人类活动都与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基于位置的服务系统日益强大,在医疗、娱乐、消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位置的服务早已成为互联网领域的热门业务。在我国,百度、腾讯、网易、新浪等公司,都在着手研究基于位置的服务,但是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我国的创新能力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技术上面临的问题很多。(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07期)

谭立国[3](2019)在《北京地标建筑地下数据中心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节能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大型数据中心建设规模、数量和电力需求不断增长,节能减排、绿色数据中心成为热门话题;特别是在空调制冷系统建设中,各种节能技术和设备开始普遍应用,但效果并不理想,投资回收期长,运行和维护的成本增加等。针对此问题,论文通过北京某大型数据中心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实例,介绍了制冷系统方案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以及应注意的关键点等,希望对同行的设计、建设和运维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3期)

孙亚丽[4](2017)在《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室内地标识别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位置信息是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感知信息。由于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环境中进行活动,室内环境下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随着便携式移动设备的计算和感知能力的增强,室内位置服务层出不穷。比如,室内位置服务的基础室内地图(Indoor Floor plan);无需部署任何外部设备的惯性导航定位(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此外,室内地标识别也是室内位置服务的重要研究问题。比如,基于群智感知(CrowdSensing)的方式可以识别并定位出环境中潜在的室内地标,从而可以为室内地图提供更为丰富的上下文环境信息;当用户经过某些室内地标并被识别时,惯性导航定位的误差可以被矫正以获得更准确的位置信息。基于用户通过某室内地标时动作行为将表现出特异特征的观察。本论文设计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地标识别系统。该系统能够识别的室内地标包括电梯、楼梯、手扶梯、自动售卖机、地铁检票口。其核心思想是基于智能手机上的运动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与磁力计)对用户行为进行多模态感知,并通过对用户经过不同地标时的动作行为特征的提取与识别,以准确识别室内环境下常见的地标。本系统主要分为叁部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标识别。1)数据采集:完成智能手机对用户运动的多维度感知,包括对对加速度计、陀螺仪与磁力计数据的采集;2)数据处理:为了获取较为稳定的用户行为特征,本部分将对感知到的多模态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将陀螺仪与磁力计的坐标转化为全局坐标,及通过低通滤波消除加速度计度数中的噪音。3)地标识别:本部分利用了特征提取、决策层数据融合,并应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完成地标识别。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地标识别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7-12-20)

时方晓,燕泽南,李泽恒,穆浩冉,王怡辰[5](2017)在《沈城绿色建筑新地标—中德节能示范楼光伏发电系统巡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要介绍了2015年春季落成竣工的沈阳建筑大学校内中德节能示范中心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工程的设计,建造,运行维护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清洁能源的太阳能其综合利用的最佳形式就是光伏建筑一体化,本文介绍的热电联合产出型光伏幕墙,展示了建筑节能综合利用的美好图景。在校园园区内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为学生直接接触新能源发电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为学生的课程设计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优质的实验资源。。(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7-08-31)

宋鉴[6](2017)在《长春市城市地标系统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进行大范围的旧城更新与新城建设,城市在快速建设之时也伴随着空间结构秩序混乱、形象趋同等不良现象的涌现。长春在近些年的发展与建设中同样也出现了这些不良倾向,面对这些问题加强对长春市城市地标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城市地标系统作为切入点,以长春市城市地标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城市地标系统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的研究,形成城市地标系统理论,并在深入分析长春市城市地标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结合城市地标系统理论对其进行规划探索,尝试寻找建设长春市现代化城市空间形象的有效途径。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与方法,并对国内外城市地标系统的研究现状及优秀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第二部分是理论汇总,通过对城市地标系统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梳理与研究,分析了城市地标系统形成原因与影响因素,并从空间、层级结构与形象特征叁个方面对城市地标系统理论进行研究与总结。第叁部分是研究对象分析,揭示长春市城市地标发展历程,并对长春市城市地标现状进行调研与整理,从空间、层级结构以及形象特征叁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现状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规划探索,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城市地标系统理论对长春市城市地标系统空间进行概念规划,建立城市地标系统层级结构体系,并塑造长春市城市地标系统形象特征。当前,我国对于城市地标系统方面的研究涉猎较少,且长春市尚没有针对这方面的研究与规划,本文不仅仅是对城市地标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更是开创性的对长春市的城市地标系统进行规划探索,对长春市形象改善、特色塑造、城市发展建设以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拥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7-06-01)

张文奎[7](2017)在《地标扶贫“宁德经验”在全国工商系统商标富农座谈会上做经验推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张文奎) 3月28日,全国工商系统商标富农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来自农业部,工商总局,中华供销总社,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局和市场监管部门和单位代表,阿里巴巴,苏宁相关负责人8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和调研。座谈会上,地标精准扶贫的“宁德经(本文来源于《闽东日报》期刊2017-03-29)

李琳,张富兴[8](2016)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山东省地标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商务是当代商品流通、消息沟通和资本流通快速运营与发展运营的趋势,也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平台。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供给链物流。只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衔接与配合才能有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供给链物流要想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运营,必须使地标农产品供应与需求双方不致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同时要保持供应和需求信息的对等。通过电子平台可增加地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预期。核心企业要想发展现代农业,以供给链物流借助电子商务为平台进行地标农产品的销售形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供给链物流形式下的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地域分布很广,其物流方式主要有四种:第叁方物流一体化形式、战略合作式的运营形式、地区性物流配送中心形式和冷链物流运营形式。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给链物流形式有许多标志性的农副产品,生产区域分散多样,主要有第叁方物流一体化模式、战略联盟物流运作模式、基于供应链物流一体化的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模式和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农副产品供给链物流形式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促进地标农产品供给链物流运作流程的标准化,提高供给链物流的专业化水平,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6年06期)

康磊[9](2015)在《地标性建筑的增强现实系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建筑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尤其是一些大型国际盛会的召开更是让几乎每一个城市开始热衷于打造代表自己形象的地标性建筑。作为城市旅游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地标性建筑是城市文化精神风貌的特征,但在传统旅游的方式下,游客既不能深入了解地标性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也不能激发自己的探索兴趣。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建筑物识别和增强现实来提升游客游览地标性建筑时的游览体验成为了一个广为关注的课题。本文研究了以地标性建筑为中心的增强现实旅游系统,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相结合,形成虚实融合之美,并给用户提供更多交互的可能。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在地标性建筑之上,构建独特的导游系统,游客不但能够得到沉浸其中的感觉,还能够获得丰富的信息,提升自己旅游的欲望。地标性建筑的增强现实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的技术: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建筑物识别和无标识增强现实。建筑物识别中结合了位置和传感器数据,运行效率更高。无标识增强现实技术则克服了传统增强现实需要添加标记物的缺点,拓宽了系统的应用范围。从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模型设计、主要功能实现叁个角度来对地标性建筑的增强现实系统进行介绍,系统需求分析部分描述了该系统的实用价值,系统模型设计部分剖析了系统的构成和实现思路,主要功能实现则介绍了关于建筑物识别、增强现实的具体实现步骤。利用调查问卷和观察的方法对地标性建筑的增强现实系统进行了用户体验测试,以探究其趣味性和可用性。数据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确能够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且其系统模型可适用于其他应用领域。综上所述,地标性建筑的增强现实系统是新媒体技术在传统领域的一种尝试,它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游客游览地标性建筑时的游览体验。借助其系统模型,还可在其他领域开发相应的增强现实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7-01)

樊睿,刘迎春[10](2015)在《基于Z-NET的井下地标定位仪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标定位仪是面向数字化矿山建设领域全新开发的一种微型多功能基站,相比传统基站,可以实现局部无线组网传输,多种信息发送,支持多种功能拓展,可以拓展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范围,使之成为集人员精确定位、信息实时推送发布、机车监测交通灯管控与调度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大系统,有效避免系统重复建设、产品功能互相重迭等弊病。(本文来源于《能源技术与管理》期刊2015年01期)

地标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最近几年,全球定位系统发展迅速,成为室外实时定位的有效方法。相关数据表明,82%的人类活动都与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基于位置的服务系统日益强大,在医疗、娱乐、消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位置的服务早已成为互联网领域的热门业务。在我国,百度、腾讯、网易、新浪等公司,都在着手研究基于位置的服务,但是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我国的创新能力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技术上面临的问题很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标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于岭岭,李莉.基于图像检索与GPS定位相结合的地标识别系统[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9

[2].张素杰,张杰,马山林,王佳良.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室内地标识别系统探析[J].通讯世界.2019

[3].谭立国.北京地标建筑地下数据中心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节能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4].孙亚丽.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室内地标识别系统[D].浙江理工大学.2017

[5].时方晓,燕泽南,李泽恒,穆浩冉,王怡辰.沈城绿色建筑新地标—中德节能示范楼光伏发电系统巡礼[C].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7

[6].宋鉴.长春市城市地标系统规划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7

[7].张文奎.地标扶贫“宁德经验”在全国工商系统商标富农座谈会上做经验推广[N].闽东日报.2017

[8].李琳,张富兴.电子商务环境下山东省地标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6

[9].康磊.地标性建筑的增强现实系统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10].樊睿,刘迎春.基于Z-NET的井下地标定位仪系统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5

论文知识图

基于地标系统的物联网实体搜索体...地标系统布局(资料来源:笔者...城市地标系统空间结构整合模式...城市地标系统的演化模式、整合...株洲市地标系统概念规划图优化城市地标系统,恢复城市...

标签:;  ;  ;  ;  ;  ;  ;  

地标系统论文_于岭岭,李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