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属植物论文_吴翠芬,杨建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杜鹃属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杜鹃花,植物,生物学,多倍体,分析法,植物群落,山国。

杜鹃属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吴翠芬,杨建荣[1](2019)在《漕涧林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走访及照片资料收集等方法,对漕涧林场林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结果显示,区内有野生杜鹃花属植物44种,占全国杜鹃花属植物的9.56%,占云南省的17.6%。其中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 3种,占全国9种的33.33%。种类比10年前增加12种,但大部分种类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原因包括调查不全面以及人为的过度干扰。建议相关部门尽快修改和更新保护名录,增加杜鹃花属植物保护种类和受威胁种类,建立就地保护地和种质资源库,促进杜鹃花属植物规模繁殖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9年05期)

张序,刘雄芳,万友名,张秀姣,李正红[2](2019)在《杜鹃属植物自然杂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杜鹃花是闻名世界的观赏花卉,由于不少种类较弱的生殖隔离屏障,大量人工杂交选育品种得以问世。而在其野外重迭分布区,自然杂交种也屡见不鲜。文中着重从繁育系统、传粉特征、杂交后代与杂交区构成、人为干扰因素与分子鉴定等方面综述杜鹃属自然杂交研究现状,探讨杜鹃属植物自然杂交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提出杜鹃属植物自然杂交研究应注重特有传粉昆虫、人工干扰与杂交区构成关系、子代适应力和染色体组等方面,以期为将来揭示杜鹃属植物自然杂交历史、成因及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林业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李云飞,李世明,金鑫,程书,王松波[3](2019)在《基于RAD高通量测序探讨中国85种杜鹃花属植物的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RAD-seq技术在中国杜鹃花复杂类群分类与物种界定方面的优势。[方法]本研究对杜鹃花属85个种进行了RAD-seq测序,评估了数据的基本特征;同时,以马缨杜鹃基因组作为参考,获得高质量SNP位点,并进一步通过ADMIXTURE、PCA、GCTA及FastTree软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聚类与系统树构建。[结果]本研究中85份材料比对至马缨杜鹃的平均比对率87.52%,在参考基因组上的平均覆盖度为5.21%,最终获得了620 371个SNP位点。基于PCA、Structure聚类及系统发育树的分析结果,本研究支持目前在亚属水平(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羊踯躅亚属、映山红亚属和长蕊杜鹃亚属)的形态学分类处理,并突出了鳞片在杜鹃属植物分类中的重要作用。[结论]RAD-seq数据产生的大量SNP位点可区分杜鹃花亚属和组内的大部分物种,说明其在复杂类群分类与物种界定方面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漆倩,关来法,欧静,安静,黄凤燕[4](2019)在《杜鹃属植物在乔灌混交稀树林中的景观配置研究——以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杜鹃花在世界园林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杜鹃花植物景观群落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龙里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园为研究重点,对杜鹃园的植物种类、配置情况以及植物群落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探寻园内杜鹃花植物景观群落配置要点,同时对园内部分处于劣势的杜鹃花植物群落从植物种类、数量和配置方式进行调整,以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为前提,对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园景观进行改造提升,总结杜鹃花在植物造景中的运用形式与参考模式。(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09期)

郭凤平[5](2019)在《迎红杜鹃亚属植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种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一直是群体遗传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其对于理解物种形成的本质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属(Rhododendron L.)迎红杜鹃亚属(Rhododendron subg.Rhodorastrum(Maxim.)C.B.Clarke)的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L.)和迎红杜鹃(R.Mucronulatum Turcz.)的39个自然居群,共376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4个单亲遗传的叶绿体基因片段检测该亚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推测该亚属植物的群体动态历史,同时结合分子钟估算出其分化时间,最后利用ArcGIS和MaxEnt软件对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在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当前和未来的分布区进行模拟。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cpDNA联合数据共检测出10个cpDNA单倍型,该亚属水平(H_T=0.718)和兴安杜鹃物种水平(H_T=0.726)均表现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由于迎红杜鹃仅检测到1种单倍型,其遗传多样性参数均为0。(2)在亚属水平和兴安杜鹃物种水平均检测到了高水平的遗传分化指数(Gst=0.821、Nst=0.957和Gst=0.795、Nst=0.954),说明物种间和兴安杜鹃物种内具有明显的遗传结构。AMOVA分析也支持Structure的两个分组(A组和B组)之间具有强烈的遗传分化(F_(CT)=0.90507)。(3)失配分析显示采集于大、小兴安岭地区和长白山脉地区的兴安杜鹃群体经历过近期群体扩张事件;通过生态位模拟显示,从末次盛冰期到当前,迎红杜鹃也经历了群体扩张事件。(4)通过BEAST估算出该亚属的分化时间大约在15.76 Mya,处于中新世中期;B组单倍型分化时间开始于7.10 Mya,处于中新世晚期;A组单倍型大约在5.23Mya开始分化,处于上新世早期。该亚属的这两个物种作为东亚地区温带植物区系的常见灌木物种,毫无疑问,它们可以作为理想材料用于测试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生物地理分布的影响,并且了解生物的遗传结构以及种群动态历史也能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及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庄平[6](2019)在《杜鹃花属植物的可育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作者近年来的工作,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可育性研究的成果和进展,旨在为相关研究者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1)杜鹃花属的杜鹃亚属(subgen.Rhododendron)和羊踯躅亚属(subgen.Pentanthera)中存在多倍化现象,甚至存在同一物种有多种倍性。(2)在自然授粉条件下,除了常见种内杂交及自交情形外,常绿杜鹃亚属(subgen. Hymenanthes)、杜鹃亚属和映山红亚属(subgen. Tsutsusi)内种间杂交十分普遍,也有跨亚组之间的自然杂交案例。(3)杜鹃花属植物中自交亲和(self compatibility, SC)与自交不亲和(self incompatibility,SI)现象并存,云锦杜鹃亚组(subsect.Fortunea)兼具自交败育到高可育性的所有类型,而在映山红亚属与马银花亚属(subgen. Azaleastrum)中自交不亲和现象则更为常见。通常自交被认为是杜鹃花物种的被动适应,但对于一些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分布的局域种而言,则可能是一种主动响应。(4)不同分类等级(亚属、组和亚组)间的人工杂交研究表明,杂交亲和性或可育性与双亲的系统发育关系及染色体倍性具有明显的关联,并反映在发育阶段和各项亲和力指标的变化之中。常绿杜鹃亚属与杜鹃亚属间的远缘杂交相对比较容易,常绿杜鹃亚属与映山红亚属间、映山红亚属与杜鹃亚属的正反交、映山红亚属与羊踯躅亚属的正交以及常绿杜鹃亚属与羊踯躅亚属的正交、马银花亚属与杜鹃亚属正交等也有亲和的案例。(5)自交不亲和亲本的介入可大幅度增加种间杂交的不育比率,并导致其由双向可育到单向不育再到双向不育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9年03期)

王盼,刘亚,陈江芳,张国安,陈子林[7](2018)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资源应用价值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的野外调查,综合考虑观赏价值、生态学特性、应用潜力和稀有度因素,筛选出14个评价因子,构建了层次分析模型,对大盘山自然保护区9种杜鹃花属植物进行应用价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观赏价值、生态学特性、应用潜力和稀有度4个影响因子中,观赏价值最能影响人们对杜鹃花属植物应用价值的评价,其次是应用潜力、生态学特性和稀有度。9种杜鹃花属植物的应用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云锦杜鹃>华顶杜鹃>杜鹃>马银花>丁香杜鹃>羊踯躅>满山红>猴头杜鹃>麂角杜鹃。文中还就杜鹃花属植物的野生资源驯化以及资源评价中约束层指标的选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8年06期)

张哲玮,邢国明[8](2018)在《山西省杜鹃花属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山西省2种野生杜鹃和6个省内常见园艺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从50条引物中筛选出4条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8种杜鹃花共11个样本的DNA进行PCR扩增,其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扩增出44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8条,多态位点率63.64%。用NTSYS软件计算出遗传相似系数(GS)在0.238 8~0.970 2,平均值为0.540 6,说明各样本间遗传基础差异较大;当GS为0.78时,可将供试样本分为3大类群,第1类为照山白,第2类为迎红杜鹃、羊踯躅、刺毛杜鹃和马银花,第3类为满山红、锦绣杜鹃和皋月杜鹃;第2,3类群的聚类结果表现出样品在形态学上虽有差异,但在基因水平上却有很高的同源性。RAPD标记技术从分子水平展示了杜鹃花属8种植物的亲缘关系,可为今后山西省野生杜鹃的育种和开发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周明飞[9](2018)在《杜鹃花属植物园林开发综合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的杜鹃,姿态优美且品种多,极具观赏价值,在园林开发中被普遍应用。为充分的将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优选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杜鹃花最佳品种,为园林开发增色。(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8年18期)

黄桂[10](2018)在《杜鹃花属植物种子育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杜鹃花科(Ericaceae)中最大的属植物的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它以种类繁多,花色种类丰富而着称,同时也有着很高的观赏和园林应用价值。目前,许多的杜鹃花属植物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因此其有着喜冷凉气候环境的特征。杜鹃花属植物种子培育是该类植物繁衍生长的基础工作之一。因此,选择地理位置优越,杜鹃花属植物种类丰富的贵州省纳雍县作为研究基地,围绕种子育苗技术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从杜鹃花种子的采集、播种、种子处理保存、幼苗期管理、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本文希望通过杜鹃花种子育苗的研究工作来提高中国杜鹃花资源的引种培育工作的效率以及成活率以及提升我国杜鹃花属植物的丰富度。(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8年16期)

杜鹃属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杜鹃花是闻名世界的观赏花卉,由于不少种类较弱的生殖隔离屏障,大量人工杂交选育品种得以问世。而在其野外重迭分布区,自然杂交种也屡见不鲜。文中着重从繁育系统、传粉特征、杂交后代与杂交区构成、人为干扰因素与分子鉴定等方面综述杜鹃属自然杂交研究现状,探讨杜鹃属植物自然杂交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提出杜鹃属植物自然杂交研究应注重特有传粉昆虫、人工干扰与杂交区构成关系、子代适应力和染色体组等方面,以期为将来揭示杜鹃属植物自然杂交历史、成因及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杜鹃属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吴翠芬,杨建荣.漕涧林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9

[2].张序,刘雄芳,万友名,张秀姣,李正红.杜鹃属植物自然杂交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9

[3].李云飞,李世明,金鑫,程书,王松波.基于RAD高通量测序探讨中国85种杜鹃花属植物的分类[J].林业科学研究.2019

[4].漆倩,关来法,欧静,安静,黄凤燕.杜鹃属植物在乔灌混交稀树林中的景观配置研究——以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9

[5].郭凤平.迎红杜鹃亚属植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6].庄平.杜鹃花属植物的可育性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19

[7].王盼,刘亚,陈江芳,张国安,陈子林.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资源应用价值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2018

[8].张哲玮,邢国明.山西省杜鹃花属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8

[9].周明飞.杜鹃花属植物园林开发综合评价分析[J].花卉.2018

[10].黄桂.杜鹃花属植物种子育苗研究进展[J].花卉.2018

论文知识图

湖南省杜鹃属植物区域多样性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杜鹃属植物的种...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杜鹃属植物的种...1 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不同生活型杜鹃属植物分布图2) 中国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

标签:;  ;  ;  ;  ;  ;  ;  

杜鹃属植物论文_吴翠芬,杨建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