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秀:近十年来中国内地邵雍研究综述论文

李大秀:近十年来中国内地邵雍研究综述论文

摘 要:近十年来,中国内地学术界对邵雍的研究颇多,其成果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广,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邵雍生平及交游、诗歌、哲学思想、美学思想、与他人关系考辨、著作等方面,极大地推动了邵雍研究的深化。但同时也有一定的不足,如研究成果重复现象时有发生,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空间有待拓宽。现将其近十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加以整理综述,以便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近十年;中国内地;宋代;邵雍;综述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宋明理学的重要开拓人之一。近十年来,学术界关于邵雍的研究颇多,成果显著。笔者根据知网等数据库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中国内地关于邵雍研究的论著有百篇(部)之多,根据研究的方向不同,可大致分为邵雍生平及交游、诗歌、哲学思想、美学思想、与他人关系考辨、著作等方面。

一、邵雍的生平及交游研究

胡恩堂等通过《宋史·邵雍传》和邵雍家族墓志铭等史料,考证其出生地在今天的河北省衡水市。①胡恩堂、吴耀明:《出生在衡水的宋代文化巨擘——邵雍》,《衡水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王诚对邵雍生平的几个问题加以探讨,以从求人爵到求天爵、从科举之学到天人之学、从理学家到被视为术学家等三个方面加以探讨论证,辨明了邵雍并非隐士、道士和术学家,澄清了长期以来历史上形成的对邵雍的误解。②王诚:《为邵雍正名——关于几个邵雍生平与学术问题的澄清》,《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高峰将邵雍生平分为三个阶段,一为游学归来拜了个好老师,阐述了真宗时期读书风气盛行,邵雍受此等风气影响刻苦读书并广泛游历,在游历归后拜在了当时的易学大师李之才门下;二为宰相出钱为他建庄园,邵雍出师后,以其胸怀和品质得到了平民阶层以及士大夫阶层的敬佩,奠定了其在理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三为三道《诏旨》招不来的“白衣卿相”,以邵雍不顾神宗三道诏旨的任命,拒绝出仕,再次赞扬到邵雍“真君子”也。③高峰:《千古奇人——邵雍》,《文史春秋》,2013年第10期。庞明启以程朱相关著书为中心,考辨了程朱眼中的邵雍形象,程朱认为邵雍“空中楼阁”和“天挺人豪”,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他们眼中高迈有余、踏实不足的邵雍形象。④庞明启:《“空中楼阁”与“天挺人豪”——程朱眼中的邵雍》,《孔子研究》,2017年第2期。邵雍中年后即在洛阳教书授学,近十年来关于邵雍教育思想的研究相对较少,刘宁宁以邵雍的教育生平与教学经历为探讨,以邵雍中期和后期教学为阶段分别加以探讨,认为邵雍的中期教育思想主要为敦厚宽涵的教育观和师生观及重视性情教育;后期主要为鼓励走向社会的学生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及重视家庭教育等。⑤刘宁宁:《理学大师邵雍之教育生平和思想探究》,《兰台世界》,2014年第9期。

(2)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取长补短。我们要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深部找矿的先进理论、技术和成功经验,结合已有地勘资料和具体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深部找矿的应用研究工作。国外由于对深部找矿工作十分重视且开展较早,深部找矿理论和技术方法日趋成熟,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把他们先进的理论、技术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将会使我们少走弯路,在我们的找矿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十年来关于邵雍交游的研究成果也非常显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山东大学邵明华的博士论文,该文从六个方面加以论述:一为邵雍概括,介绍了邵雍的大致生平经历;二为邵雍与上层官僚群体交流研究,上层官僚的典型代表主要为司马光、韩绛等人;三为邵雍与哲人交游研究,代表人物为二程、张载等人;四为邵雍与中层官僚群体交游研究,代表人物主要为范祖禹等人;五为邵雍与弟子辈交游研究;六为邵雍交游圈的主要话题及传播方式等,较为广泛、全面的考辨了邵雍交游的人群阶层,使邵雍交游的相关研究提高了一定的深度。①邵明华:《邵雍交游研究——关于北宋士人交游的个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9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关论文对邵雍交游加以论述研究,如何新所通过邵雍交游网络、原则、手段等三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在洛阳的交游方式,阐释了邵雍独特的交游空间。②何新所:《试论西京洛阳的交游方式与交游空间——以邵雍为中心》,《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罗小龙:《邵雍历史哲学思想探要——以邵雍诗歌为切入点》,《学理论》,2013年第24期。邵明华以邵雍的交游圈为中心,通过分析邵雍交游圈的话题及传播形式等,论证了邵雍交游圈及交游圈话题的存在是宋代各种社会因素综合的结果,为宋代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增添了新的内涵。③邵明华:《话题与传播:邵雍交游圈的深度考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胡骄键:《反观之美——论邵雍“以物观物”的思想及其与诗歌创作的关联》,《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二、邵雍的诗歌研究

邵雍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理学和文学的双层特征,其内容既有文学色彩,又有着理学哲理,因此学界对此研究颇多。

1.邵雍诗歌的总体研究

南京大学袁辉的硕士论文以邵雍的文学为中心,从文学的渊源、创造、影响等方面加以探讨,对邵雍文学思想,尤其对邵雍的“理学诗”等进行了总概括,将邵雍诗歌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④袁辉:《邵雍文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大学,2013年。除此以外,孙慧玲将邵雍的诗歌分为三层次,即主线索——情、主色调——乐、大背景——中和,阐释了邵雍诗歌的深层次内涵就是要活出自由、惬意、和谐、高尚的人生境界。⑤孙慧玲:《真情至乐而中和——邵雍诗歌三层次论》,《文艺评论》,2011年第10期。关于邵雍的诗歌研究方法,程刚以就诗论理、就诗论诗、就诗论人及就诗论艺等四方面大致梳理归纳了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⑥程刚:《邵雍诗歌研究方法概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付洪伟以诗学观入手,探讨了北宋理学家的诗学观对诗歌创作及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⑦付洪伟:《论北宋理学家邵雍的诗学观》,《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阮堂明则以“邵康节体”诗为出发点,阐释了邵雍对中国古代诗歌史做出了突出贡献,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地位。⑧阮堂明:《理学趣味与风月情怀——论邵雍的“邵康节体”诗及其诗史地位》,《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2.邵雍诗歌的主题内容研究

邵雍的诗歌主题主要体现在政治、道德、哲学等方面。庞明启深究邵雍诗歌内容,探讨得出邵雍诗歌中体现出来了憎恶新党、亲近旧党,反对以法求利、明辨君子小人,忧虑时局、深涉世务,胸怀大志、悲士不遇等四方面的政治情怀。⑨庞明启:《邵雍诗歌的政治情怀探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张志勇等以邵雍诗歌总集《伊川击壤集》为中心,从道德本位、人文关怀及重视人的道德修养等三方面加以分析,体现了邵雍强烈的道德追求。⑩张志勇、曲晓明:《谈邵雍诗歌的道德追求》,《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肖淑婷探析邵雍诗歌的养生思想,将其内涵概括为修身立德以养生、清心寡欲以养生、休闲清净以养生及豁达乐观以养生等四方面,为今天养生实践提供了借鉴。①邵明华:《邵雍交游研究——关于北宋士人交游的个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9年。

邵雍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和地位,因此对邵雍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极为丰硕。总体上全面对邵雍思想研究的成果有山东大学韩贺舟的硕士论文,该文从邵雍的象数易学思想、象数视域下的太极观、邵雍的功夫论思想及邵雍易学的影响与评价等方面加以分析探讨,较为全面地对邵雍的易学思想作了一个整体分析。⑤韩贺舟:《邵雍易哲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4年。西北师范大学魏小娟的硕士论文以图书易学为出发点,从邵雍图书学的易学革新、邵雍图书学的理学意蕴、邵雍图书学的经学价值等三方面加以分析,认为邵雍的经学思想在北宋儒学转型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启示作用,为儒家建造了庞大的宇宙论和自然哲学体系及对心本论的诠释达到了新的高度。⑥魏小娟:《邵雍图书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此外学术界还有许多对先天象数学、《春秋》学、心学思想等具体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竺洪波以文学作品《西游记》为中心,揭示了邵雍心学与《西游记》之间的内在契合关系,确立邵雍思想在《西游记》中的重要地位。②竺洪波:《〈西游记〉心学思想源自邵雍辨》,《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4期。田鹏:《“生活美学”的问题、建构与反思——以邵雍为视角》,《中国美学研究》,2018年第1期。关于邵雍心学思想的重要地位,张克宾认为邵雍的先天易学以天根月窟说为精髓,对朱熹理气论的形成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明代心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③张克宾:《论邵雍先天易学之天根月窟说及其影响》,《哲学研究》,2018年第5期。邵明华:《“安乐窝”的文化阐释——对于邵雍话语及其语境的学术考察》,《孔子研究》,2012年第3期。河北大学刘洋在硕士论文中从邵雍的心学思想、性命之学、心性之学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加以论述,进一步深化了对邵雍心学思想的研究。④刘洋:《邵雍心性之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保定:河北大学,2016年。庞明启:《“所乐乐吾乐,乐而安有淫”——以“乐”为核心的邵雍诗学观念》,《许昌学院学报》,2018年第9期。

3.邵雍诗歌与洛阳地域的联系

邵雍中年后即长居洛阳,因此邵雍的诗歌创作对洛阳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十年来关于此类的研究成果不多,但质量较高。如山东师范大学叶丽媛的硕士论文,该文从邵雍与洛阳的渊源出发,阐释了邵雍诗歌与洛阳地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歌中既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洛阳的风土人情,又展现出来洛阳地域文化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③叶丽媛:《邵雍诗歌与洛阳地域文化》,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此外,王利民以洛阳文人群体为落脚点,认为邵雍独特的诗歌创作及诗歌中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与洛阳地域文人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④王利民:《邵雍的思想立场、诗歌创作与洛阳文人群体的文化场域》,《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三、邵雍哲学思想研究

关于邵雍诗歌哲学主题内容的研究近年来颇为火热,罗小龙以诗歌为切入,从宇宙历史年表、历史演进理论及社会政治思想等三方面,深入剖析了邵雍的历史哲学思想。②何新所:《试论西京洛阳的交游方式与交游空间——以邵雍为中心》,《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罗小龙:《邵雍历史哲学思想探要——以邵雍诗歌为切入点》,《学理论》,2013年第24期。关于诗歌创作的原则,胡娇键认为邵雍受“以物观物”哲学思想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提出来了“八因”“ 四不”的原则。③邵明华:《话题与传播:邵雍交游圈的深度考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胡骄键:《反观之美——论邵雍“以物观物”的思想及其与诗歌创作的关联》,《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黄娴把邵雍的诗歌从宇宙观、伦理观、历史观三个维度进行剖析,展现了其以诗论道、以道言诗的文道合一的双向诉求,呈现出邵雍理学

关于邵雍与他人关系、渊源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多,主要为邵雍与富弼、投子修颙禅师、孙原湘、张载、周敦颐等人。张明华通过对邵雍与富弼的交友历程加以探讨,认为二者的关系反映出了北宋中期儒学复兴后,士大夫阶层对儒家道统和价值观念回归的欢迎,以及“庆历新政”集团成员对熙丰变法和新兴政治力量崛起的共同抵制。④张明华:《富弼与邵雍关系之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邵雍:《邵子易数》,周浩良整理,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耿静波通过对投子修颙禅师及弟子语录等内容加以研究,总结了投子修颙禅师的相关思想,认为其思想对邵雍理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⑤耿静波:《邵雍与投子修颙禅师研究》,《枣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邵雍:《邵子神数》,李祥点校,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年版。程美华通过研究孙原湘的诗作,认为其诗作受邵雍思想影响较大,作品中有着一定的哲理性,具有独特的创作特点。⑥程美华:《试析孙原湘与邵雍的渊源》,《沈阳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邵雍:《邵雍全集》,郭彧、于天宝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卢有才通过对邵雍与张载的学术关系加以考辨,认为二者虽思想相差甚远,但是并未影响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两人高尚的品德与交友方式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⑦卢有才:《张载与邵雍的学术关系辨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李震:《点校本〈邵雍集〉〈邵雍全集〉补正——以南宋吴坚刻本为中心》,《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十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周建刚通过邵雍和周敦颐的《太极图》与《先天图》、“无极”与“太极”、“观物之乐”与“孔颜之乐”等加以比较分析,认为他们的思想都从宇宙论出发,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二者之间仍然存在着重大差别。⑧周建刚:《周敦颐与邵雍思想异同辨》,《哲学研究》,2017年第9期。连凡以《宋元学案》为依据,考辨了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对邵雍思想的评价,黄宗羲父子认为邵雍的象数之学虽源于道教,但邵雍是以数学而阐发出心性义理,并且认为其太极思想在道教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⑨连凡:《论〈宋元学案〉对邵雍思想的评价》,《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刘洋以《近思录》为研究对象,认为书中未收邵雍言论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朱熹、吕祖谦对邵雍的误解偏见及邵雍思想与《近思录》的冲突等。⑩刘洋:《关于〈近思录〉未收邵雍之言的研究》,《绥化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

1.“先天象数学”研究

邵雍作为宋明理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其学以“先天象数学”为标志,建构新儒学本体论,因此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显著。方旭东以“朱子批评”入手,通过对《朱子语类》《击壤集》等著作的分析,认为邵雍“以物观物”的思想主要不是来自于佛、道思想,而是与《易经》有着极大的渊源。⑦方旭东:《邵雍“观物”说的定位——由朱子的批评而思》,《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宋锡同对邵雍先天之学的来源加以考辨,认为其先天易学并不是单纯地来源于《易传》,而是对《易传》以来儒家所关注的天道性命之学的继承与发展。⑧宋锡同:《邵雍先天易学溯源》,宋锡同主编:《思想与文化》(第21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张立文认为邵雍的天学与人学的圆融无碍,使其先天象数学与后天理学得以妙凝和合,为宋明理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具有筚路蓝缕的历史价值。⑨张立文:《安身立命之学的开显——论邵雍的先天之学》,《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3期。胡义成以《西游记》前两回为例,以邵雍易学对《西游记》定稿人加以破解,考辨了《西游记》定稿人、内丹学主旨、书中奇怪数字及美猴王称谓等相关内容,并设想到如用邵雍易学对《西游记》正本加以破译,还会有更多的新发现。⑩胡义成:《邵雍易学被〈西游记〉用以隐示其最终定稿人姓名——〈西游记〉前两回再解读》,《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刘越峰从邵雍《春秋》学思想出发,认为其思想主要表现为对“体”“ 用”“ 权变”等专业性名词提出了独具特色的见解,对学术传承与发展意义深远。② 刘越峰:《邵雍〈春秋〉学论略》,《船山学刊》,2010年第1期。 程刚:《邵雍“象数”易学与其诗歌创作中的“数象”》,《中国诗学研究》,2018年第1期。浙江大学杨逸的硕士论文通过比较“新《春秋》学”与邵雍《春秋》学渊源关系,阐述了邵雍《春秋》学的形成过程及历史地位与价值,将邵雍《春秋》学思想研究推上了新的高峰。①杨逸:《邵雍〈春秋〉学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13年。骆德林:《邵雍美学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关于邵雍易学思想的体用论,陈睿超指出其学说展现出了阴阳世界的复杂多样,以及易学阴阳模式的强大解释力,产生的“体四用三,存一不用”思想,是先天象数学世界图景的基本架构。⑤陈睿超:《论邵雍先天易学哲学的体用观念》,《哲学动态》,2018年第6期。赵恒法以《梅花易术》和《皇极经世书》为基础,以邵雍的体用论为出发点,探讨得出邵雍的体用论有着应用和哲理的双重意义。⑥赵恒法:《邵雍的体用论》,《孝感学院学报》,2009年第S1期。梁从峨从邵雍的心性论出发,认为其内涵是在讲心的神用,邵雍讲“体用”时重在说“无体”——即体的不存在。⑦梁从峨:《形体、形著与神用——如何理解邵雍的心性论》,《学术交流》,2017年第5期。

2.《春秋》学、心学思想研究

鲁庆中从数学的角度加以探讨,推算了六十四卦方图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进而按照阴阳相生的易学原理从中找出了最具意义的两种生成方式,也验证了“神农易”与《伏羲易》相辅相成的孪生性与共生性,为易学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① 鲁庆中:《邵雍〈伏羲易〉方图的生成及其极数》,王廷信、刘太恒主编:《儒学与文明》(第二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8年版。 黄娴:《论邵雍“理学诗”与〈易〉合一的特色》,《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肖淑婷:《论邵雍诗歌蕴含的精神养生观》,《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诗与《易》合一的诗风特色。① 鲁庆中:《邵雍〈伏羲易〉方图的生成及其极数》,王廷信、刘太恒主编:《儒学与文明》(第二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8年版。 黄娴:《论邵雍“理学诗”与〈易〉合一的特色》,《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程刚指出邵雍受“数学”的影响,其诗歌中存在着一类“数象”,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② 刘越峰:《邵雍〈春秋〉学论略》,《船山学刊》,2010年第1期。 程刚:《邵雍“象数”易学与其诗歌创作中的“数象”》,《中国诗学研究》,2018年第1期。

采用焦虑(SAS)自评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焦虑情况评分,包括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一周、护理干预后两周、出院前一周的评定。焦虑程度按100分制具体评分标准为:重度焦虑:大于70分;中度焦虑:61-70分;轻度焦虑:50-60分;不焦虑:小于50分。

3.对理学影响研究

邵雍作为宋明理学的主要开拓人之一,对理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及影响。晁根池认为邵雍的治学、处事之道为宋代理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皇极经世书》以先天象数学的独特形式构建了理学的宇宙模式;对太极、道、阴阳等一系列范畴赋予了新的含义及对陆王心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⑧晁根池:《百源先生邵雍及其对宋代理学的贡献》,《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王乐涛深入探讨邵雍的人文思想体系,认为其人文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对宋明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和奠基意义。⑨王乐涛、樊荣:《邵雍人文思想体系及对宋明理学的影响考析》,《兰台世界》,2015年第28期。谢琳慧以洛学学派为考察中心,通过分析邵雍与洛学的关系,研究认为邵雍哲学有着儒道双兼的色彩,邵雍本人对洛学的创立与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⑩谢琳慧:《论邵雍对洛学的影响》,《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四、邵雍美学思想研究

关于邵雍美学思想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骆德林的硕士论文对其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和阐述,该文从邵雍的生平、思想特征及文学创作,逍遥安乐——邵雍的审美人生,畅神烛理——邵雍的自然审美,自然平淡——邵雍的诗歌审美等四方面加以探讨,认为崇尚理性、追求超脱的人生境界、倾向平淡的艺术风格是邵雍美学的基本精神,他的人生美学思想是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两者相互结合的产物。①杨逸:《邵雍〈春秋〉学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13年。骆德林:《邵雍美学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此外,学术界还有一部分成果从某一方面加以分析探讨。田鹏则以邵雍“审美化的日常生活”为例,对生活美学的问题、构建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探讨,认为物质保障、太平盛世与哲学支撑是生活美学存在的三个基础,生活美学的最终归宿还是生活,对美的把握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②竺洪波:《〈西游记〉心学思想源自邵雍辨》,《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4期。田鹏:《“生活美学”的问题、建构与反思——以邵雍为视角》,《中国美学研究》,2018年第1期。

关于邵雍“安乐”修身处事观念的研究成果丰硕。邵明华以“安乐窝”为中心,认为“安乐窝”是邵雍对儒道两家思想兼收的产物③张克宾:《论邵雍先天易学之天根月窟说及其影响》,《哲学研究》,2018年第5期。邵明华:《“安乐窝”的文化阐释——对于邵雍话语及其语境的学术考察》,《孔子研究》,2012年第3期。庞明启以“乐”为核心探讨了邵雍的诗学观念,认为邵诗之“乐”分为三个方面,一为友朋酬唱的知己之乐,二为收管风月的自然清欢,三为觉悟天机的通达理趣。④刘洋:《邵雍心性之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保定:河北大学,2016年。庞明启:《“所乐乐吾乐,乐而安有淫”——以“乐”为核心的邵雍诗学观念》,《许昌学院学报》,2018年第9期。潘立勇等将邵雍的“乐”概括为人世之乐、名教之乐及观物之乐等三重境界。①潘立勇、赵春艳:《邵雍“乐”的三重境界》,《美育学刊》,2012年第5期。邵雍:《邵雍集》,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张璐以马斯洛层次理论为依据探讨邵雍“安乐”的三重境界,认为正是因为高层次、生长性的需求,才使得邵雍能够安贫乐道、安乐一生。②张璐:《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邵雍的安乐人生》,《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1期。邵雍:《梅花易数》,李峰注,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年版。赵春艳的博士论文则将邵雍的“安乐”与“闲”的生活艺术相结合,从多方面加以分析挖掘了邵雍的“安乐”人生与“休闲”的艺术和智慧,为当代传统休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③赵春艳:《邵雍“安乐”人生境界及“闲”之生活艺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14年。邵雍:《皇极经世书》,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

为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一方面通过组织项目所在市县考察学习先进省的建设管理经验,分级组织召开项目建设启动会、推进会、督察会和现场会,将山洪灾害防治纳入市县防汛目标责任考核,建立旬、月进度统计通报制度和山洪灾害防御责任追究制度等方式,全面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另一方面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对建设工作重视、积极性高、组织得力、建设质量好、发挥防洪减灾效益明显、配套资金落实情况较好以及山洪灾害严重、县级财政困难的县区重点予以奖励,有效调动了相关市县抓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五、邵雍与他人关系、渊源研究

1.图形 平面设计的重点是对图形的诠释。如果说要用中国特有的图形的话,汉字是最佳选择。因为汉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也是中国艺术的灵魂,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图形,也是一种符号,象形的字形和巧妙的结构使它拥有独特的魅力,使视觉表现有了无限种可能。比如明清建筑上的“寿字纹”,没有一个是现代“寿”字的结构,而更像一种图形或者符号。清代吉祥文字“黄金万两”利用字体结构的相似,把四个字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图形。吕敬人设计的书籍将“吕”字写成两个上下一样的“口”,看起来更倾向于图形,而不是文字。这些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把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融入平面作品中能够增加设计的趣味性,也具有参与感。

六、邵雍相关著作研究

关于对邵雍著作的研究,成果也是相对突出,尤其是在文集点校方面,如中华书局点校出版的《邵雍集》①潘立勇、赵春艳:《邵雍“乐”的三重境界》,《美育学刊》,2012年第5期。邵雍:《邵雍集》,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海南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梅花易数》②张璐:《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邵雍的安乐人生》,《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1期。邵雍:《梅花易数》,李峰注,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年版。,九州出版社整理出版的《皇极经世书》③赵春艳:《邵雍“安乐”人生境界及“闲”之生活艺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14年。邵雍:《皇极经世书》,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及《邵子易数》④张明华:《富弼与邵雍关系之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邵雍:《邵子易数》,周浩良整理,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邵子神数》⑤耿静波:《邵雍与投子修颙禅师研究》,《枣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邵雍:《邵子神数》,李祥点校,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邵雍全集》⑥程美华:《试析孙原湘与邵雍的渊源》,《沈阳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邵雍:《邵雍全集》,郭彧、于天宝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等。对于《邵雍集》和《邵雍全集》的出版,北京大学哲学系李震以南宋吴坚刻本为中心,对这两种书加以考辨补正,认为两书所选底本不善,校记撰写不够严谨,对就有版本的讹误稍缺乏深入的考辨校对,在体例编排上也有可以改进之处,但是瑕不掩瑜,这两本书仍是近年来邵雍著作整理中最完备的两种。⑦卢有才:《张载与邵雍的学术关系辨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李震:《点校本〈邵雍集〉〈邵雍全集〉补正——以南宋吴坚刻本为中心》,《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十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关于《伊川击壤集》的研究成果较多,胡彦等通过考论,认为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出来的《前定数》与《伊川击壤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定数》的诗歌数量与《伊川击壤集》的诗歌数量相加正好和邵雍自称“诗作三千”相吻合。①胡彦、丁治民:《邵雍“击壤三千首”考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尹玉龙以诗韵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伊川击壤集》与《前定数》,再次印证了《前定数》应为“击壤三千首”所遗失的那部分诗歌。②尹玉龙:《邵雍诗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温州:温州大学,2014年。李政忠以九江星子县宋墓出土的邵雍《击壤集》《诗全集》为基础,参照其他史料对这两本出土古籍加以分析探讨,详细考辨了书中诗歌的真伪。③李致忠:《九江星子出土邵雍〈击壤集〉〈诗全集〉略考》,《文献》,2013年第6期。袁辉探讨了北宋理学诗在朝鲜地区的传播,对域外文人的诗歌创作与心态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④袁辉:《北宋理学诗在朝鲜时代的流传与接受——以邵雍〈伊川击壤集〉为中心的探讨》,《文艺评论》,2015年第10期。广西师范大学杨佳佳的硕士论文以词汇入手,从《伊川击壤集》词汇描述、《伊川击壤集》词汇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等方面加以探析,认为《伊川击壤集》既继承了魏晋以来词汇的特性,又有着一定的独特创新性,并且还考辨了《汉语大词典》中的疏漏与不足。⑤杨佳佳:《〈伊川击壤集〉词汇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刘春雷以身体意识为突破口,认为邵雍并没有将生、老、病、死等因素排除在外,而是以高明的易学智慧和独特的先天之学实现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境界。⑥刘春雷:《从〈击壤集〉看邵雍的身体意识》,《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关于《皇极经世书》的研究较少,林艳辉以《皇极经世书》为基础,对书中的“四维思想”加以探讨,认为从万事万物的产生,天地间的规律以至于人的行动思维,四维思想全面撑起了邵雍的整个思想体系。⑦林艳辉:《浅论邵雍的四维思想与人世之道——以〈皇极经世书〉之观物内篇为中心》,《沧桑》,2011年第2期。孙晓春等以《皇极经世书》为中心,分析了邵雍的象数易学及经世致用的思想,阐释了邵雍在宋明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⑧孙晓春、汪轩宇:《邵雍的象数易学及其经世思想》,《史学集刊》,2013年第5期。

七、余论

邵雍作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诗人等,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近十年来,学术界对其研究成果丰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成果数量多;第二是研究范围广,学者从邵雍的生平、交游、哲学思想、美学思想、教育思想、著作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第三是研究方法多样化,学者运用了历史学、社会学、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多种方法,进行了专门研究或交叉研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研究成果重复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学者缺少创新,重复前人观点;第二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空间有待拓宽,通过多学科间的交叉研究,有望出现新观点和新成果。

2.进一步挖掘财务数据价值的重要方法。如果将企业财务部门看作是一个“生产车间”,那么其“产成品”就是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企业决策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相关利益人是这些“产成品”使用者,要通过这些“产成品”来获取企业过去生产经营情况,并基于这些信息,对企业未来发展做一个基本判断。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就是对这些“产成品”进行二次加工,为企业相关利益人提供更加“精致”产品。比如,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利用杜邦分析法,通过几种主要的财务指标数据之间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相关利益人可以更好地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

细菌性痢疾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人群普遍易感,不同菌群间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可重复感染多次发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庆市细菌性痢疾为散发状态,但是年平均发病率在黑龙江省位居首位[1],因此防控工作严峻。本研究对大庆市2011~2016年报告的细菌性痢疾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A Summary of Studies on Shao Yong in Mainland China in Recent Ten Years

LI Da-xiu
(Center for Studies of Song Histor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Abstracts: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research on Shao Yong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mainland China, and its achievements are not only numerous, but also wide in scope, and its research content is mainly embodied in Shao Yong’s life and social intercourse, poetry, philosophy, aesthetic thought, th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and his works,which greatly promoted the deepening of Shao Yong research.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repeated phenomenon of research results, multi-disciplinary cross-study space needs to be broadened.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recent ten years a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in academic circles.

Key words: the recent ten years; the mainland China; the Song Dynasty; Shao Yong; a summary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19)05-0096-06

收稿日期:2019-08-21

作者简介:李大秀(1996-),男,山东梁山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宋史研究。

标签:;  ;  ;  ;  ;  ;  ;  ;  ;  ;  ;  ;  

李大秀:近十年来中国内地邵雍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