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青山西段及邻区晚中生代走滑构造系统及其演化

内蒙古大青山西段及邻区晚中生代走滑构造系统及其演化

论文摘要

内蒙古大青山走滑构造系统隶属于阴山-燕山造山带,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形成于碰撞后造山的构造环境,是走滑构造发育的良好场所。该区域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演化,记录了古亚洲洋关闭之后华北板块北部的板内构造变形过程,对其展开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近年来,大青山地区的晚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和伸展构造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对该区走滑构造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最新的构造填图表明,在大青山西段地区发育有大量走滑断裂,它们部分继承并强烈改造了早期的逆冲构造系统。因此,对该区内的走滑断裂系统展开详细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研究,将有助于厘清大青山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进一步为探讨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的远程效应提供新的地质证据。详细的构造填图和对重要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观测显示,大青山西段地区在晚中生代时期至少经历了3期重要构造变形。D1期:中侏罗世时期,在N-S向挤压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近EW向逆冲推覆构造;D2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在NNW-SSE向和NE-SW向挤压作用下,发育大规模的NW向右行走滑断裂系统;D3期:早白垩世之后,在NE-SW向挤压作用下,沿着早期EW向断层发生显著的左行走滑活动并改造NW向右行走滑断层。本次研究初步确定了研究区走滑构造系统的主要构造组合样式,包括类似于里德尔剪切系统中R破裂的斜列式同向右行走滑断裂组合、对冲-褶皱组合样式、走滑断层系统中部分断层叠接部位存在的横向隆起。根据断层滑动矢量古应力反演结果,初步建立了研究区早期逆冲构造和随后的两期运动学方向相反的走滑构造系统的古构造应力场。认为这些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中侏罗世之后,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方式相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与科学问题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2.1 研究现状
  •     1.2.2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工作量以及主要成果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2.2 地层
  •     2.2.1 太古界
  •     2.2.2 元古界
  •     2.2.3 古生界
  •     2.2.4 中生界
  •     2.2.5 新生界
  •   2.3 侵入岩
  •     2.3.1 太古代深成岩
  •     2.3.2 古元古代侵入岩
  •     2.3.3 古生代-中生代岩体
  •   2.4 区域构造
  •   2.5 构造层划分
  • 第3章 走滑构造系统基本格局
  •   3.1 主要走滑断裂系统
  •     3.1.1 近EW向逆冲断层
  •     3.1.2 近NW向右行走滑断层
  •     3.1.3 近EW向左行走滑断层
  •   3.2 构造组合样式
  •     3.2.1 西段对冲—褶皱的组合
  •     3.2.2 雁列式组合
  •     3.2.3 横向隆起
  • 第4章 大青山西段走滑构造系统演化
  •   4.1 走滑构造系统期次划分
  •   4.2 走滑构造活动位移估算
  •   4.3 走滑系统变形演化过程及其区域意义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伍宏美

    导师: 张长厚,武利文

    关键词: 大青山西段,晚中生代,走滑构造,构造特征,构造演化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 全国系列基础地质综合编图项目(121201004000150013)协作项目“华北北部及邻区复合构造区编图技术方法示范”项目(项目编号:DRC-D-7.3-02)

    分类号: P542

    DOI: 10.27493/d.cnki.gzdzy.2019.000286

    总页数: 50

    文件大小: 5865K

    下载量: 39

    相关论文文献

    • [1].跃进二号东负反转走滑构造识别及成因[J]. 石油化工应用 2019(10)
    • [2].走滑构造研究进展[J]. 断块油气田 2009(05)
    • [3].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发育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2)
    • [4].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期走滑构造及其油气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03)
    • [5].随枣北部青苔—封江口走滑构造带特征及对金(银)矿的控制作用[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8(02)
    • [6].走滑构造对煤矿开采的影响分析——以黔西南地区为例[J]. 西部探矿工程 2018(01)
    • [7].南海西南部西纳土纳盆地中部走滑构造带分段性及对油气控制作用[J]. 地质论评 2016(03)
    • [8].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义东断裂带走滑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8(06)
    • [9].青东凹陷走滑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05)
    • [10].柴达木盆地新生代走滑构造特征及成因演化[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02)
    • [11].辽河东部凹陷走滑构造及其与火山岩分布的关系[J]. 地质论评 2014(03)
    • [12].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走滑构造及油气勘探意义[J]. 新疆石油地质 2011(05)
    • [13].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冷东走滑构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0(02)
    • [14].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晚古生代走滑构造及其叠加变形序次[J]. 岩石学报 2012(07)
    • [15].黄河口凹陷北半环的构造样式及构造演化[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3)
    • [16].塔里木盆地北缘沙雅隆起两阶段走滑变形的证据[J]. 石油实验地质 2020(02)
    • [17].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构造与油气勘探[J]. 石油学报 2011(06)
    • [18].新疆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岩浆作用与区域走滑构造的关系[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8(05)
    • [19].青南洼陷走滑构造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 油气地球物理 2016(03)
    • [20].东营凹陷青西地区拉张-走滑构造特征[J]. 石化技术 2020(04)
    • [21].渤海海域中郯庐深断裂带的结构模型及新生代运动学[J]. 中国地质 2010(05)
    • [22].济阳坳陷垦东走滑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01)
    • [23].走滑构造与油气成藏[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24].赤峰金蟾山金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J]. 采矿技术 2019(06)
    • [25].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构造变形及“郯庐断裂带”的表现[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8)
    • [26].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新生代伸展-走滑构造作用及断裂构造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02)
    • [27].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纪变形特征及成因[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01)
    • [28].营潍断裂带走滑构造特征、演化及动力学机制[J]. 西北地震学报 2008(02)
    • [29].柴北缘典型右行走滑构造[J]. 内江科技 2016(05)
    • [30].孔店西坡潜山带目标评价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12)

    标签:;  ;  ;  ;  ;  

    内蒙古大青山西段及邻区晚中生代走滑构造系统及其演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