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铜管论文-李倩,欧阳新萍

冷凝铜管论文-李倩,欧阳新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凝铜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冰箱,箱壁式冷凝器,管排列方式,冷凝换热系数

冷凝铜管论文文献综述

李倩,欧阳新萍[1](2016)在《冷凝铜管排列方式对箱壁式冰箱换热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分别测试了箱壁式冰箱在冷凝管水平布置和竖直布置方式下的能效比,并且对实验工况下水平管和竖直管管内的冷凝换热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尽管理论计算结果显示水平管布置方式的管内冷凝换热系数高出竖直管布置方式较多,但实验结果显示两者整体传热性能相差极小。总体来说,采用水平管布置方式的冰箱的能效比仅高出约2%,箱壁式冰箱冷凝器的主要换热热阻在管外空气侧,这两种布置方式导致的管内换热的差异对箱壁式冰箱的整体换热性能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黄灵世[2](2014)在《高效冷凝铜管传热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精度单管试验台对长度为2m的Φ19.05高效冷凝管进行测试,分析冷凝温度、进口过热度、进口水温、水流量对冷凝铜管换热特性的影响,绘制传热特性曲线,为改进空调设计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提高铜管工作效率降低空调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日用电器》期刊2014年07期)

王华岭,王小伍,万珍平,汤勇[3](2014)在《加工参数对叁维翅片铜管冷凝换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犁削-挤压加工成形工艺制造的新型叁维外翅片管通过叁维翅片、二维沟槽的微作用力增强传热。文中通过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加工参数下的叁维整体外翅片铜管的传热性能,与光管相比,叁维翅片管均能明显地起到强化传热作用。横管外的膜状冷凝时,与努塞尔积分方法求得的管外换热系数理论计算式相比,叁维管管外换热系数的常数随给进量增大而减小。随切削深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出现少许下降,管外换热系数的常数可以拟合为进给量多项式,从而得到了叁维翅片管管外换热经验计算式与加工参数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4年01期)

王春[4](2013)在《5mm管径铜管换热器应用的冷凝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小管径换热器研究的深入和推广,目前各空调厂家已逐步应用推广。小管径换热器特点在于提高换热性能和节约产品材料成本。同时国内销售的空调器已由R22定频转向R410A变频空调器,小管径换热器随R410A冷媒的替代其强化传热影响更加显着,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综合5mm管径换热器在空调系统中应用的性能数据比较,其冷凝性能优于大管径换热器,满足制冷量和能效的条件下,尤其空调制热量的提高非常显着。(本文来源于《制冷》期刊2013年03期)

丁丽,刘立娜,严如岳,倪德平,饶小兵[5](2013)在《冷凝铜管腐蚀现象显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现代分析测试结果,分析制冷机冷凝器铜管电化学腐蚀机理。铜管的结构缺陷和加工缺陷引起冷却水中Fe3+离子沉积,从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及随后的电化学腐蚀,造成铜管壁穿孔;R22和冷冻机油进入冷却水系统中,提高循环冷却水酸性,加速冷却水管路腐蚀,给冷却水带来更多Fe3+,进而加速铜管腐蚀,造成制冷机失效。(本文来源于《现代仪器与医疗》期刊2013年02期)

黄纬,王小伍,万珍平,汤勇[6](2013)在《加工参数对叁维整体外翅片铜管冷凝换热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研究了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对犁削—挤压加工成形工艺制造的新型叁维整体外翅片铜管总换热系数和管外换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能够顺利成翅的条件下,降低进给量以及增大切削深度,都能够确实有效地提高总换热系数,切削深度从0.5 mm增加到0.9 mm时,总换热系数增幅在为7.6%~8.2%,在热流密度为100 W/m2时,进给量从1.8 mm.r1降低到1.38 mm.r1,总换热系数增幅达到了14%,而在较低的热流密度50 W/m2时,进给量从1.8 mm.r1降低到1.38 mm.r1总换热系数增幅最大达到了183%。(本文来源于《工业加热》期刊2013年01期)

胡海涛,丁国良,黄翔超,朱禹,高屹峰[7](2012)在《小管径铜管内含油制冷剂流动冷凝换热与压降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小管径铜管内R410A-油混合物的流动冷凝换热与压降特性。测试管为外径为5mm的光管和强化管。实验结果表明,润滑油的存在总是恶化5mm光管和强化管内的换热特性,最大分别恶化24.8%和25.1%。润滑油的存在对光管和强化管内的冷凝压降影响不同。对于光管,润滑油总是降低冷凝压降,最大降低19%。对于强化管,干度小于0.6时,润滑油的存在降低强化管内的压降,最大降低18%;干度大于0.6时,润滑油的存在增大强化管内的压降,最大增强9%。相同工况下,5mm强化管与光管相比,换热系数增大60%~130%、压降增大40%~65%。(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刘东华[8](2006)在《紫铜冷凝管铸轧过程组织演变及冷凝铜管耐腐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行星轧制紫铜冷凝管坯的铸态、行星轧制过程中轧制态管坯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组织性能变化趋势分析其行星轧制过程的形变机理;同时采用热模拟压缩试验模拟叁辊行星轧机的轧制过程的工艺参数;通过对热交换用铜冷凝管材在3.5%NaCl溶液、0.5%Na_2S溶液以及900mg/L氨水溶液中腐蚀实验的研究,分析铜合金管材在不同腐蚀体系中的腐蚀机理。得出以下结论:1.水平连铸管坯外侧的宏观径向组织为大柱状晶,内侧为细等轴晶;轧制态铜管坯的晶粒尺寸比较均匀,可以观察到动态再结晶组织和孪晶亚组织;叁辊行星轧制过程中,铜管坯经历了加工硬化和动态再结晶软化两个相反的过程,在轧制完成后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组织。2.热模拟实验表明,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晶粒尺寸明显变小,再结晶也逐渐趋于均匀;保温时间只对晶粒尺寸有影响;变形速率越大,越容易发生再结晶;变形温度的改变会对变形组织有明显的影响,也可根据其判断试样发生动态再结晶的变化趋势。3.热模拟压缩试验过程中,变形温度为700℃,保温3min,变形量为75%左右,变形速率为1s~(-1),合金所获得的晶粒组织与实际的叁辊行星轧制态下的晶粒组织相同。4.紫铜、黄铜HSn70-1、白铜BFe10-1-1及白铜BFe30-1-1等,四种不同的铜合金管材,耐氨水腐蚀的能力都比较强;黄铜HSn70-1在叁种腐蚀体系中的耐腐蚀性能较好,在氯化物中发生脱锌腐蚀,白铜BFe30-1-1在硫化物中发生典型的脱镍腐蚀。(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6-06-30)

武永强,罗忠[9](2006)在《一种新型高效传热铜管的冷凝传热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无润滑油实验台,以R22,R134a和R410A为工质,测试新型铜管Turbo-DWT和常规内螺纹铜管Turbo-A的冷凝传热性能,并进行比较。从实验数据可知,新管型Turbo-DWT的冷凝传热系数高于Turbo-A约42%,且压降低于Turbo-A约65%(R134a)。叁种制冷剂相比,R22的传热系数最高,R410A的压降最小。Turbo-DWT是一种更高效的冷凝传热管,且适用于各种冷媒。(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06年01期)

徐俊,周炳荣[10](1994)在《冷凝铜管点穿孔腐蚀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铜有较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所以发电厂所用的冷凝管大量采用黄铜管。 近二年我厂遇到有二例电厂使用中发现铜管点穿孔,穿孔的形式都是由内穿到外,有的孔已穿透,有的孔只是内部有凹坑,这些孔绝大部分是在管子的延伸方向一面,而且在正下方。外表面与出厂时的黄灰色一样,在点穿(本文来源于《江苏冶金》期刊1994年05期)

冷凝铜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高精度单管试验台对长度为2m的Φ19.05高效冷凝管进行测试,分析冷凝温度、进口过热度、进口水温、水流量对冷凝铜管换热特性的影响,绘制传热特性曲线,为改进空调设计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提高铜管工作效率降低空调生产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凝铜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倩,欧阳新萍.冷凝铜管排列方式对箱壁式冰箱换热性能的影响[J].制冷学报.2016

[2].黄灵世.高效冷凝铜管传热特性实验研究[J].日用电器.2014

[3].王华岭,王小伍,万珍平,汤勇.加工参数对叁维翅片铜管冷凝换热的影响[J].化学工程.2014

[4].王春.5mm管径铜管换热器应用的冷凝性能研究[J].制冷.2013

[5].丁丽,刘立娜,严如岳,倪德平,饶小兵.冷凝铜管腐蚀现象显微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

[6].黄纬,王小伍,万珍平,汤勇.加工参数对叁维整体外翅片铜管冷凝换热性能影响研究[J].工业加热.2013

[7].胡海涛,丁国良,黄翔超,朱禹,高屹峰.小管径铜管内含油制冷剂流动冷凝换热与压降特性的实验研究[J].制冷技术.2012

[8].刘东华.紫铜冷凝管铸轧过程组织演变及冷凝铜管耐腐蚀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6

[9].武永强,罗忠.一种新型高效传热铜管的冷凝传热性能实验研究[J].制冷与空调.2006

[10].徐俊,周炳荣.冷凝铜管点穿孔腐蚀的探讨[J].江苏冶金.1994

标签:;  ;  ;  ;  

冷凝铜管论文-李倩,欧阳新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