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危险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危险,甲状腺,白血病,肝素,心绞痛,甲状腺癌,细胞。
危险组论文文献综述
李树春,董慧蕾,李振东[1](2014)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叁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1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全部随访10至20年,根据年龄、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腺外侵犯、远处转移、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应用单和多变量分析确定有意义的预后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将患者分成低、中和高叁个危险组。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出各危险组患者以及各预后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曲线。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在低危组和部分选择出来的中危组病人仅做腺叶及峡部切除,而在高危组及部分选择的中危组病人则做较广范围切除,术后再辅以内或外放射治疗。结果年青(45岁以下)患者的20年生存率为91.1%,45岁以上者则为56.9%(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肿瘤直径小于4厘米且没有腺外扩展与肿瘤直径大于4厘米或有腺外扩展两者的20年生存率分别为89.6%和63.9%(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临床无和有远处转移者的20年生存率分别为81.4%和13.9%(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组织病理学为乳头状癌者与滤泡癌者的生存率分别为86.5%和52.0%(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而无和有颈淋巴结转移二者的20年生存率则分别为77.8%和77.2%,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着性(P=0.1175)。长期(20年)生存率在低、中和高危组分别为98.3%、83.6%和42.9%。结论应用明显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长期生存的年龄、肿瘤大小及有否腺外侵犯、病理类型和远处转移等因素,将患者分成低、中、高叁个危险组,制定出不同的治疗策略,对指导临床工作和判断预后是正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2014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1)
于明良[2](2012)在《肺血栓栓塞症不同危险组溶栓治疗中凝血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肺血栓栓塞症(PTE)为血栓阻塞肺动脉所致的疾病,溶栓治疗可以较迅速减轻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肺动脉机械性阻塞,改善肺血流动力学,降低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病死率,目前临床上关于肺血栓栓塞症不同危险分层组对静脉溶栓治疗的反应性差异尚无充分认识。因此,分析上述患者溶栓治疗反应性及治疗效果间关系,有助于医师积累经验。目的:通过对肺血栓栓塞症不同危险分层组溶栓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血小板等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对比,了解肺血栓栓塞溶栓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各危险分层组溶栓治疗前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不同危险分层组溶栓治疗提供一定的微观指标的参考,为不同危险分层组溶栓治疗的预后提供临床参考,为不同危险分层组溶栓溶栓剂治疗剂量提供一定的参考。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04年1月-2011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64例发病后14天内进行溶栓治疗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根据2008年欧洲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对危险分层的划分标准分为高危组和中危组,详细记录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配对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非配对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及卡方检验;非参数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Wilcoxon检验,设定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高危组与中危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中:(1)两组溶栓治疗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没有差别(P>0.05);溶栓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中危组下降更显着(P<0.05);(2)两组溶栓治疗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没有差别(P>0.05);溶栓治疗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上升,高危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危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溶栓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没有差别(P>0.05);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中危组降低更显着(P<0.05);(4)两组溶栓治疗前血小板水平没有差别(P>0.05);溶栓治疗后血小板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中危组升高更显着(P<0.05);(5)两组溶栓治疗后疗效对比显示中危组改善较高危组明显(P<0.05)。结论:(1)中危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后各项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较高危组明显改善。(2)中危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后溶栓反应性及治疗效果较高危组理想。(3)危险分层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疗效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否能为各危险分层调整溶栓剂剂量提供参考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由于病例数量有限,结果可能存在误差。(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2-06-01)
邵燕萍,张丽,陈峰,冯长伟,沈健[3](2012)在《不同危险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纤溶活性测定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过程中纤溶测定的意义。方法通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测定检测60例不同危险组APL患者的纤溶活性。结果 APL患者起病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情况,不同危险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着疾病的缓解,纤溶亢进的情况得以纠正,但中高危组较低危组更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早期死亡。结论治疗期间监测凝血与纤溶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降低疾病早期病死率,提高治疗缓解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2年01期)
李树春,董慧蕾,李振东[4](201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叁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各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1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借助于单和多变量分析确定有意义的预后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将患者分成低、中和高叁个危险组。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出各危险组患者以及各预后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曲线。结果长期生存率在低、中和高危组分别为98.3%、83.6%和42.9%。在低危组和部分选择出来的中危组病人仅做腺叶及峡部切除,而在高危组及部分选择的中危组病人则做较广范围切除,术后再辅以内或外放射治疗。结论将分化型甲状腺癌分成叁个危险组并借以制定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是十分正确的。(本文来源于《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9-01)
周松林[5](2010)在《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低度危险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nephropathy,IMN)是成人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目前对低度危险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人除ACEI外,主要为降脂药物、抗血小板黏附药物以及改善肾脏微循环的中成药等非特异性治疗。我们(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0年08期)
杨军,刘晓力[6](2010)在《IDA方案治疗不同遗传学危险组急性髓系白血病M4/M5型临床疗效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去甲氧柔红霉素(IDA)为主的诱导化疗方案在不同遗传学危险组的急性粒单细胞(AML-M4)和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治疗中临床疗效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40例AML-M4/M5初诊患者经染色体G显带检测后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叁个遗传学危险组,患者均接受IDA方案诱导治疗,并对其随访。结果低危组患者8例,完全缓解(CR)率87.5%,部分缓解(PR)率12.5%,总有效(OR)率100%;中危组患者17例,CR率76.5%,PR率11.8%,OR率88.3%;高危组患者15例,CR率66.7%,PR率6.7%,OR率73.4%;叁组患者OR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07)。随访2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低危组100.0%,中危组58.8%,高危组46.7%;叁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9)。结论遗传学低危组M4/M5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使用IDA为主的诱导化疗方案总有效率和2年无复发生存率高,可作为首选方案;而遗传学中高危组无复发生存率较低,应尽早考虑移植治疗。(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7](2009)在《甲状腺滤泡状癌危险组与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licular carcinoma of thyroid in different risk groups and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Methods:The keratin-19 of negative neck lymph nodes in 83 cases in routin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was detected by SP immunohistochemistry using keratin-19 monoclonal antibody to confirm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All of cases are divided into high risk group,middle risk group and low risk group according to factors related prognos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 and different risk groups and follow-up visit documents were analyzed.Results:Fifty-eight neck lymph nodes in 16 cases of 83 cases(19.3%) showed positive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and incidence of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 was 4/39 in low risk group,5/32 in middle risk group and 7/12 in high risk group,respectively.it showed remarkable difference during 3 groups(P < 0.001).Nine patients in 16 cases with positive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 showed local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es,6 patients in 67 cases with negative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 showed same result(P < 0.001).Conclusion: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 in 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closely correlated to factors related to prognosis.The detection of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 can directly assistant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to some extent for 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本文来源于《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期刊2009年12期)
李树春,董慧蕾,李振东[8](2009)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叁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各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1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借助于单和多变量分析确定有意义的预后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将患者分成低、中和高叁个危险组。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出各危险组患者以及各预后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曲线。结果长期生存率在低、中和高危组分别为98.3%、83.6%和42.9%。在低危组和部分选择出来的中危组病人仅做腺叶及峡部切除,而在高危组及部分选择的中危组病人则做较广范围切除,术后再辅以内或外放射治疗。结论将分化型甲状腺癌分成叁个危险组并借以制定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是十分正确的。(本文来源于《2009国际暨第十届全国头颈肿瘤大会论文集》期刊2009-09-18)
刘勤江,田尤新[9](2009)在《甲状腺滤泡状癌危险组与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各危险组与颈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对83例432枚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选择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确定其微转移情况,根据影响其预后的几种因素,分为高、中、低叁个危险组,分析微转移与各危险组的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83例中16例(19.3%)58枚淋巴结有微转移,微转移在低、中和高危组,其发生率分别是4/39、5/32、7/12,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6例微转移阳性的病人中9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67例阴性病人中仅6例(P<0.001)。结论甲状腺滤泡状癌颈淋巴结微转移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微转移的检测对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09年01期)
陈统才,梁岩[10](2008)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险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险组的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中、高危险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对照组,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q12h,15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病程疗程、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心肌缺血恢复程度和范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值得提倡。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险组的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中、高危险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对照组,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q12h,15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病程疗程、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心肌缺血恢复程度和范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值得提倡。(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08年12期)
危险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肺血栓栓塞症(PTE)为血栓阻塞肺动脉所致的疾病,溶栓治疗可以较迅速减轻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肺动脉机械性阻塞,改善肺血流动力学,降低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病死率,目前临床上关于肺血栓栓塞症不同危险分层组对静脉溶栓治疗的反应性差异尚无充分认识。因此,分析上述患者溶栓治疗反应性及治疗效果间关系,有助于医师积累经验。目的:通过对肺血栓栓塞症不同危险分层组溶栓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血小板等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对比,了解肺血栓栓塞溶栓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各危险分层组溶栓治疗前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不同危险分层组溶栓治疗提供一定的微观指标的参考,为不同危险分层组溶栓治疗的预后提供临床参考,为不同危险分层组溶栓溶栓剂治疗剂量提供一定的参考。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04年1月-2011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64例发病后14天内进行溶栓治疗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根据2008年欧洲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对危险分层的划分标准分为高危组和中危组,详细记录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配对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非配对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及卡方检验;非参数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Wilcoxon检验,设定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高危组与中危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中:(1)两组溶栓治疗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没有差别(P>0.05);溶栓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中危组下降更显着(P<0.05);(2)两组溶栓治疗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没有差别(P>0.05);溶栓治疗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上升,高危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危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溶栓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没有差别(P>0.05);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中危组降低更显着(P<0.05);(4)两组溶栓治疗前血小板水平没有差别(P>0.05);溶栓治疗后血小板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中危组升高更显着(P<0.05);(5)两组溶栓治疗后疗效对比显示中危组改善较高危组明显(P<0.05)。结论:(1)中危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后各项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较高危组明显改善。(2)中危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后溶栓反应性及治疗效果较高危组理想。(3)危险分层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疗效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否能为各危险分层调整溶栓剂剂量提供参考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由于病例数量有限,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危险组论文参考文献
[1].李树春,董慧蕾,李振东.分化型甲状腺癌叁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C].2014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2014
[2].于明良.肺血栓栓塞症不同危险组溶栓治疗中凝血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之比较[D].福建医科大学.2012
[3].邵燕萍,张丽,陈峰,冯长伟,沈健.不同危险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纤溶活性测定的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12
[4].李树春,董慧蕾,李振东.分化型甲状腺癌叁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C].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1
[5].周松林.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低度危险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
[6].杨军,刘晓力.IDA方案治疗不同遗传学危险组急性髓系白血病M4/M5型临床疗效的比较[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
[7]..甲状腺滤泡状癌危险组与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英文)[J].Chinese-German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2009
[8].李树春,董慧蕾,李振东.分化型甲状腺癌叁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C].2009国际暨第十届全国头颈肿瘤大会论文集.2009
[9].刘勤江,田尤新.甲状腺滤泡状癌危险组与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J].肿瘤防治研究.2009
[10].陈统才,梁岩.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险组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