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离青论文-杨俊艳

苏麻离青论文-杨俊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苏麻离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北京艺术博物馆,永乐青花瓷,明永乐

苏麻离青论文文献综述

杨俊艳[1](2018)在《以苏麻离青为饰:明永乐青花壮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永乐青花瓷堪称收藏界宠儿,因市场价值不菲,故仿品也很多。除了清代官窑的高端仿制外,民国时期与当下的臆造品、赝品等更是充斥市场,鱼目混珠,令人眼花缭乱。那么,如何避免断代上的混淆不清,不被假货打眼呢?下面以永乐青花名品——壮罐为例,分享个人的鉴定研究心得。生产背景永乐时期(1403~1424年),计22年,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其中永乐叁年(1405年)至永乐二十年(1422年)的18年间,朝廷派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船队六下西洋,"浮历数万(本文来源于《收藏》期刊2018年07期)

沈荣均[2](2017)在《苏麻离青》一文中研究指出黄,一种发源于喜马拉雅的土色,顺水风而下,最终成就了以"黄"为核心的农业文明。比如黄河、长江、刀耕火种、土地命脉、自给自足、儒家学说和学而优则仕,等等这些,已经成为我们血液里的遗传密码。黄以渐进的方式融入天空和大海。曾经的孤独,已然亮丽。自由集市、文化互动、跨洲际的超长距离贸易、更为广阔的文明视角……从中国古陶瓷的演绎可看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我们一直在向往蓝色。(本文来源于《当代人》期刊2017年05期)

温睿[3](2017)在《苏麻离青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苏麻离青是生产青花瓷的高级进口青料。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苏麻离青的特征和来源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通过对记载苏麻离青及相关进口青料的古代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苏麻离青"这个名称出现的时代以及其与其他几种进口青料名称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同时,作者结合科技分析的结果,认为苏麻离青是来自伊朗卡善地区的进口青料,它在当地被称作"sulaimani"(苏来麻尼),不同的称呼为中文音译之差异。(本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2017年01期)

阿衡[4](2016)在《苏麻离青》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学期伊始,我正式成为四川大学博物馆志愿讲解队的一员。挺喜欢叁楼瓷器厅,瓷器犹如美人,精致易碎却又历经沧桑,优雅不可方物。"唐宋青瓷至简至真,明清彩瓷华丽动人,那么这元青花的审美力度可谓是恰好介于两者之间。青花瓷乃四大名瓷之一,又名‘白釉蓝花',它只用一种蓝色釉料,在白色泥胎上以蓝色的浓淡来泅染开图案的丰富层次从而达到‘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研究生》期刊2016年04期)

梁寿子[5](2015)在《明初青花料“苏麻离青”与“苏浡泥青”及相关称谓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最突出的一项成就,即是青花的出现。本文探讨元明所用的青花料,先找出历代有关青花料的文献记载,以代表明初青料此二词"苏麻离青"、"苏勃泥青"来探索,然后对比与科技考古研究结果。通过考察得知,明初"苏麻离青"和"苏勃泥青",这两个称谓不是同一词的异译,而是同时代不同的南洋古国作为两个词及代表青花料,也反映了郑和开辟远航时代的历史,标志着"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凡叁十余国"历史情况。(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5年02期)

杨明生[6](2009)在《“苏麻离青”与郑和下西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下西洋以后,由于海路交通的拓展,促进了我国瓷器生产的发展。青花瓷在烧制上,得到了郑和下西洋从东南亚地区带回的"苏麻离青"为釉料,制品极为美观精致,出现了自元代末期青花瓷成熟以来的第二次发展高峰。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被称为是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元青花在历史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首次对传世的元青花瓷器进行了研究,几十年来,国内外古陶瓷专家、学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元青花钴料产于何处,从哪条通道传入中国的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在此前提下将元青花钴料和"苏麻离青"认定为一种矿物的论点是不严谨的。"苏麻离青"是郑和下西洋时期的特定产物,学术界没有理由将其混淆。(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S2期)

古苑[7](2009)在《如何鉴定识别青花 如何认识苏麻离青》一文中研究指出鉴定或识别景德镇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青料的认识至关重要。元代及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大多以进口的苏麻离青为青料,并形成其独有的风格。认识苏麻离青的呈色及其主要特征,无疑对于上述历史时期青花瓷器的鉴识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贸》期刊2009年03期)

赵云杰[8](2007)在《解析“苏麻离青”钴料的本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谈及“苏麻离青”钴料的鉴定,可谓老生常谈,但如何才能准确地把握它的本质所在,却是实践中的关键。随着近些年来高科技界对我国古代陶瓷器研究的不断深入, “苏麻离青”这种钴料的本来面貌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虽(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07-12-05)

杜锋,苏宝茹[9](2007)在《两种不同的进口钴料:“苏麻离青”与“苏渤泥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现代科技分析测试得出的元至明宣德以前(1271~1425年)景德镇官窑青花所用钴料为高铁低锰型,明宣德及以后(1426年以后)的官窑青花钴料为高锰低铁型的结论为依据,与传统的考古学方法相结合,详细查找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对元至明宣德以前景德镇官窑所用进口钴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逻辑分析考证,去伪存真纠正了古籍在400余年的传承中,由于中文译音极为相近,对两种产地和化学组分截然不同的进口钴料源:苏麻离青和苏渤泥青的混淆.同时论证了这两种进口钴料最可能的产地和输入中国景德镇被使用的大致时间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赵新图[10](2007)在《明初苏麻离青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近叁十年间,遍访亚、非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物质、文化交流,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史无前例,对中国艺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苏麻离青的命名、产地和输出等几方面,说明苏麻离青与郑和下西洋的必然联系。(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苏麻离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一种发源于喜马拉雅的土色,顺水风而下,最终成就了以"黄"为核心的农业文明。比如黄河、长江、刀耕火种、土地命脉、自给自足、儒家学说和学而优则仕,等等这些,已经成为我们血液里的遗传密码。黄以渐进的方式融入天空和大海。曾经的孤独,已然亮丽。自由集市、文化互动、跨洲际的超长距离贸易、更为广阔的文明视角……从中国古陶瓷的演绎可看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我们一直在向往蓝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苏麻离青论文参考文献

[1].杨俊艳.以苏麻离青为饰:明永乐青花壮罐[J].收藏.2018

[2].沈荣均.苏麻离青[J].当代人.2017

[3].温睿.苏麻离青考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7

[4].阿衡.苏麻离青[J].中国研究生.2016

[5].梁寿子.明初青花料“苏麻离青”与“苏浡泥青”及相关称谓的考察[J].南方文物.2015

[6].杨明生.“苏麻离青”与郑和下西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7].古苑.如何鉴定识别青花如何认识苏麻离青[J].中国经贸.2009

[8].赵云杰.解析“苏麻离青”钴料的本质特征[N].中国文物报.2007

[9].杜锋,苏宝茹.两种不同的进口钴料:“苏麻离青”与“苏渤泥青”[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7

[10].赵新图.明初苏麻离青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标签:;  ;  ;  

苏麻离青论文-杨俊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