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膜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膜,厚度,静压,工况,导轨,光谱,系数。
油膜厚度论文文献综述
邢学文,刘松,钱凯俊[1](2019)在《Landsat TM/ETM波段反射率与水面油膜厚度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膜厚度是溢油量估算的一个关键参数,是水面溢油事故评价的重要指标。为了确定不同油品油膜厚度的特征响应谱段以及Landsat TM/ETM多光谱遥感探测水面油膜厚度的可行性,以渤海海水为背景水,重原油、轻原油、柴油和汽油为实验油品,将石英卤素灯作为模拟太阳光源,ASD Field Spec3便携式光谱仪作为探测仪器,在暗室开展了不同厚度油膜模拟及其光谱测量实验。通过计算油膜厚度与其在全谱段(350~2 500 nm)范围反射率的相关系数,确定了4个重原油、7个轻原油、6个柴油和4个汽油油膜厚度的特征响应谱段;针对Landsat TM/ETM多光谱数据,根据其传感器的光谱响应函数,将不同厚度油膜的全谱段光谱进行重采样,获得不同厚度油膜在Landsat数据对应波段的反射率,通过制作油膜厚度-多光谱指标(波段反射率、波段比值)散点图,发现指示油膜厚度的特征多光谱指标,建立基于特征多光谱指标的油膜厚度估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重原油,波段B4反射率和波段比值B4/B5是较好的光谱指标;对于轻原油,波段比值B1/B2和B1/B3是较好的光谱指标;对于柴油,波段B1和B2反射率以及波段比值B1/B2,B1/B3,B1/B4,B2/B3,B2/B4和B3/B4都是非常好的光谱指标;对于汽油,所有多光谱指标都存在分段特征,没有特别好的光谱指标。基于重原油、轻原油和柴油在全谱段范围内各自具有的多个油膜厚度特征响应谱段,Landsat TM/ETM多光谱遥感数据可以用于水面重原油、轻原油和柴油的油膜厚度估算。(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19年04期)
侯小敏,汪燮卿,徐广通,张书红[2](2019)在《接触剂性质和油膜厚度对减压渣油接触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接触剂对减压渣油接触裂化反应的影响,以石家庄减压渣油为原料,采用热解色谱(Py-GC)和热重质谱(TG-MS)分别评价无孔无酸接触剂(A)、有孔无酸接触剂(B)和有孔有酸接触剂(C)的孔结构、酸性,以及接触剂上油膜厚度对减压渣油裂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孔接触剂相比,接触剂上孔道的引入,使减压渣油分子能进入到孔径大于10 nm的孔道进行初步裂化,初步裂化产物能够进入孔径小于10 nm的孔道内进行二次裂化,生成更小分子。在A剂上减压渣油的油膜厚度对其热裂化反应产物的分布和生焦率没有明显影响;在B剂上减压渣油热裂化反应强度增强,生焦率增大至12%~13%;在C剂上,随着减压渣油油膜厚度的减小,其裂化产物中C_(12-)和C_(12)~C_(20)馏分相对质量分数增大,C_(20+)馏分相对质量分数减小,生焦率增大。TG-MS结果表明,接触剂上酸中心的引入大大降低了减压渣油的起始裂化温度。(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5期)
丁国龙,张雅丽,严双平,钟瑞龄[3](2019)在《大型回转工作台导轨油膜厚度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静压回转工作台导轨油膜厚度随载荷、切削力、油温、黏度等时变工况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导致其厚度偏离目标值,影响工作台回转精度。研究油膜厚度的调节方法,对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具有很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针对变频调速供油的静压回转工作台,分析油膜厚度形成原理及特性,采用工况系数法和3次插值法分别建立了2种油膜厚度控制模型,建模时综合考虑工作台结构尺寸、外载荷及油液黏度等参数的影响。采用米依DT3300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与Siemens 840DSL数控系统,搭建了油膜厚度检测与调节综合实验平台,通过?2 500 mm静压工作台变载荷实验,验证了两种控制模型对不同载荷下油膜厚度调节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静压工作台油膜厚度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6期)
闫志超[4](2019)在《液体静压导轨油膜厚度抗干扰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工业向着大型化、高速重载、高精密度的方向发展,人们对机械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加工机械产品的机床精密度也逐渐增加。因此,静压导轨的发展对于精密加工业来说尤为重要。导轨受到的载荷对油膜厚度起到了重要影响,而油膜厚度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加工的精度。本文以液体静压油膜厚度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导轨结构、油腔结构、供油系统、油膜厚度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仿真研究出油膜厚度DOB(Disturbance Observe)抗干扰控制方法,设计计算静压导轨尺寸,建立了导轨的叁维模型,确定了导轨的供油方式,并完成了液压控制AMESIM仿真。(2)建立静压导轨流场仿真模型,利用FLUENT进行流场分析,得到了油膜的压力、速度、温度的分布图,并总结得到压力分布数据。(3)分析压力分布数据,得到了静压导轨油膜压力分布规律,计算动导轨的作用总力,建立油膜厚度控制系统数学模型。(4)利用SIMULINK对数学控制模型进行分析,引入PID控制做对比分析研究。(5)引入DOB抗干扰控制理论,对抗干扰控制算法进行改进,研究出适应油膜厚度控制的抗干扰算法,完成了干扰控制器各模块的编程,在SIMULINK中创建了抗干扰控制模块,对各个模块进行封装,完成DOB模块的系统建立。(6)完成了导轨试验台的装配。进行了控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抗干扰控制下,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提高,油膜厚度的变化趋于缓和,液体静压导轨的油膜厚度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本文主要创新点总结如下:(1)研究出静压导轨的油液压力分布规律,运用流场模拟软件FLUENT对动、静导轨间流动状态分析得到了动、静导轨间油液的压力分布规律,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结合油液压力控制方程推导出了静压导轨油膜厚度系统模型。(2)对抗干扰算法进行改进,研究出了适应液体静压导轨油膜厚度的抗干扰算法,完成了DOB抗干扰控制程序编程。为验证本文方法,搭建了静压导轨试验台,完成了油膜厚度控制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引入适应油膜控制系统的抗干扰算法后,控制性能得到极大改善”。(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9-06-10)
邢学文,刘松,许德刚,钱凯俊[5](2019)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高光谱水面油膜厚度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膜厚度是水面溢油量估算的一个关键参数。为了确定高光谱数据探测水面油膜厚度的可行性,在实验室内,以原油作为实验油品,以石英卤素灯模拟太阳光源,以ASD Field Spec3作为光谱探测仪器,开展了不同厚度油膜模拟及其反射率光谱测量实验,获取油膜厚度-反射率光谱数据27组。为了充分利用光谱信息,选择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进行油膜厚度-光谱反射率建模,样本数据中21组用于建模,6组用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主成分分量个数为5时,PLS模型具有最佳效果,5个主成分分量累积解释了74%的自变量信息和99. 8%的因变量信息,模型的预测能力达到92. 8%,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分别为0. 01和0. 04,说明所建立的PLS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通过与传统曲线拟合模型的对比,PLS模型在误差方面无论是建模样本还是验证样本均优于传统的经验模型,因而认为基于PLS模型可以实现高光谱数据水面油膜厚度估算。(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19年02期)
陈曦,金文,邬海强,李颖[6](2019)在《用于海上油膜厚度测量的激光光强调节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海上溢油油膜厚度测量浮标在实际海试过程中出现的海水浊度影响测量结果的情况,设计开发了适用于差分激光叁角法油膜厚度测量的激光光强调节装置.该装置的设计指标为调节时间小于400 ms,超调量小于10%,可应用于浊度0~100 NTU的水中.首先基于单色光束在不同浊度水中传播的衰减规律,建立了差分激光叁角法油膜厚度测量系统的控制模型.然后为了保证在不同浊度的海水中电荷耦合元件(CCD)接收到的光强保持稳定,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积分校正的鲁棒激光光强调节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根轨迹根增益与复平面上点实部、虚部的关系来选择调节器的增益,并利用积分环节使得稳态误差为零.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和标准浊度液中的实验.仿真实验表明:在不同光强衰减率下激光光强调节装置都能使CCD接收到的光强保持稳定,且超调量、调节时间等指标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在不同标准浊度液中进行的测量实验表明,CCD成像质量较好且未随浊度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证明了该激光光强调节装置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06期)
米保全,杨晋宁[7](2019)在《液体静压导轨油膜厚度的控制及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静压导轨的油膜厚度对导轨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在不同载荷条件下,液体静压导轨具有良好的运动精度和低速平稳性,利用矢量变频调速技术将油膜厚度始终控制在最优值。在保证控制精度的前提下,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节能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崔亚亚,白振华,李小峰,姜明光[8](2019)在《二次冷轧过程变形区油膜厚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定量预报二次冷轧过程轧制变形区油膜厚度,结合二次冷轧机组乳化液直喷系统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分析了带钢表面析出油膜、工作辊表面附着油膜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一套二次冷轧过程轧制变形区带钢上下表面油膜厚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乳化液流量密度、乳化液浓度、乳化液析出距离、轧机入口轧制速度、轧制咬入角、带钢入口变形抗力、后张力、轧制油初始动力黏度、轧制油压力黏度系数对轧制变形区带钢上下表面油膜厚度的影响,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某1220二次冷轧机组的生产实践,编制出了相应的模型计算软件,实现了二次冷轧过程变形区油膜厚度的预报,为二次冷轧过程润滑性能的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石勇,齐松博,赵建辉,孙军[9](2019)在《超声波测量油膜厚度方法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温度、压力以及数值计算对超声波测量油膜厚度方法的误差影响,本文对2种超声波测量模型:谐振模型和等效弹簧模型开展理论分析。利用泰勒展开式建立了模型中反射率、频率与误差的关系;并基于数值拟合方法得到ISO 4113标准试验油的温度、压力、密度和介质声阻的关系方程,从而求出温度压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确定了超声波反射率的合理取值范围,并得出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膜厚度计算值减少;随着压力的提高,油膜厚度计算值变大;超声波频率越低,温度和压力的绝对影响越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许成,张鹏伟,李健锋,陈卓烈,黄钰期[10](2018)在《油膜厚度及气穴形态可视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外部热流导致的油温变化可能对摩擦副润滑状态产生影响这一问题,设计并搭建外热源摩擦润滑可视化试验台,对润滑油施加热流,在采集温度数据的同时,利用可视化装置测量油膜厚度,并可完成油膜气穴形态拍摄。研究发现,转速、油温等都是影响油膜厚度及气穴形态的重要因素。当转速升高时,气穴形态从宽扁型向细长型转变,而外部热流的施加容易破坏气穴形态,使油膜趋于紊乱并难以辨认。(本文来源于《车用发动机》期刊2018年06期)
油膜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考察接触剂对减压渣油接触裂化反应的影响,以石家庄减压渣油为原料,采用热解色谱(Py-GC)和热重质谱(TG-MS)分别评价无孔无酸接触剂(A)、有孔无酸接触剂(B)和有孔有酸接触剂(C)的孔结构、酸性,以及接触剂上油膜厚度对减压渣油裂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孔接触剂相比,接触剂上孔道的引入,使减压渣油分子能进入到孔径大于10 nm的孔道进行初步裂化,初步裂化产物能够进入孔径小于10 nm的孔道内进行二次裂化,生成更小分子。在A剂上减压渣油的油膜厚度对其热裂化反应产物的分布和生焦率没有明显影响;在B剂上减压渣油热裂化反应强度增强,生焦率增大至12%~13%;在C剂上,随着减压渣油油膜厚度的减小,其裂化产物中C_(12-)和C_(12)~C_(20)馏分相对质量分数增大,C_(20+)馏分相对质量分数减小,生焦率增大。TG-MS结果表明,接触剂上酸中心的引入大大降低了减压渣油的起始裂化温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膜厚度论文参考文献
[1].邢学文,刘松,钱凯俊.LandsatTM/ETM波段反射率与水面油膜厚度关系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9
[2].侯小敏,汪燮卿,徐广通,张书红.接触剂性质和油膜厚度对减压渣油接触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3].丁国龙,张雅丽,严双平,钟瑞龄.大型回转工作台导轨油膜厚度控制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4].闫志超.液体静压导轨油膜厚度抗干扰控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
[5].邢学文,刘松,许德刚,钱凯俊.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高光谱水面油膜厚度估算[J].国土资源遥感.2019
[6].陈曦,金文,邬海强,李颖.用于海上油膜厚度测量的激光光强调节装置设计[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9
[7].米保全,杨晋宁.液体静压导轨油膜厚度的控制及理论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
[8].崔亚亚,白振华,李小峰,姜明光.二次冷轧过程变形区油膜厚度模型[J].中国机械工程.2019
[9].石勇,齐松博,赵建辉,孙军.超声波测量油膜厚度方法误差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9
[10].许成,张鹏伟,李健锋,陈卓烈,黄钰期.油膜厚度及气穴形态可视化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