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稳态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稳态点蚀,双相不锈钢
稳态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侯艳,程从前,赵杰,曹铁山[1](2019)在《拉压变形对2205双相不锈钢亚稳态点蚀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相不锈钢由于良好的机械性能及耐腐蚀性能,尤其是耐应力腐蚀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材料。在实际加工及服役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应力应变或其他变形方式,在侵蚀性环境中(如Cl-作用下),会诱发应力腐蚀开裂。研究变形对早期点蚀行为的影响,对于理解及预测应力腐蚀开裂显得尤为重要。双相不锈钢由于复杂的双相结构,两相会发生不均匀变形,然而拉压变形下双相不锈钢点蚀行为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文采用U-型弯曲试样,研究U-型试样内外侧承受拉压变形的2205双相不锈钢的亚稳态点蚀行为。(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张亚婉[2](2019)在《基于末端位姿修正的机器人可变形臂稳态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器人的可变性臂受到旋量参数初值扰动,导致输出控制参量的稳态性不好,提出一种基于末端位姿修正的机器人可变形臂稳态控制算法。构建机器人可变形臂的运动学参数模型,结合拟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机器人可变形臂的连杆动力学分析,以旋转惯性参量和驱动惯性参量为空间位姿约束参量,进行机器人可变形臂的末端位姿控制约束参量模型构建,采用Kalman滤波算法获取操作臂的旋量参数初值,采用滑模误差反馈调节方法得到机器人可变形臂的最优位姿参量,实现机器人可变形臂的末端位姿稳态控制。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机器人可变形臂的控制的稳定性较好,位姿修正能力较强。(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杨留义[3](2018)在《织物复合材料双稳态柱壳卷展变形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特定角度铺设的织物复合材料薄壁柱壳具有双稳态特性,即在卷曲状态与展开状态均处于稳定状态,无需外界约束。该类结构具有卷曲收纳装置简单、展开过程可靠、收纳效率高等优势,在空间可展开结构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由于织物复合材料双稳态柱壳存在弯曲刚度预报困难,且在卷曲与展开过程中存在过渡区域移动、局部失稳、大转动等特殊现象,其卷展过程中的行为研究尚不完善。本文针对织物复合材料双稳态柱壳,围绕卷曲与展开过程中的大转动非线性变形行为,从弯曲刚度预报、双稳态跳变行为、过渡区域构型预报、卷展过程特征参数描述及结构承载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特定的弯曲刚度分布是实现织物复合材料双稳态特性的关键。由于织物中的纤维束沿厚度方向分布不均匀,导致采用层合理论预报弯曲刚度系数结果偏差较大。为提高预报精度,根据织物复合材料横截面微观结构,确定了纤维束截面厚度、宽度及相邻纤维束间的间距等关键参数,建立了织物复合材料单胞叁维几何模型。结合体素网格,通过不同网格位置施加不同的位移约束,实现了弯曲工况下对应的非均匀分布位移边界条件的程序化施加,建立了织物复合材料弯曲刚度预报模型,得到了织物复合材料的弯曲刚度矩阵。开展了四点弯曲试验和悬臂薄板弯曲试验,弯曲刚度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偏差5.33%,验证了预报结果的准确性。结合前述预报得到的弯曲刚度,针对织物复合材料双稳态柱壳,以柱壳轴向和横向曲率为变量,建立了织物复合材料柱壳应变能与两个曲率之间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双稳态实现机制。考虑边界效应影响,给出了临界截面张角的预报模型。针对大截面张角柱壳两个稳态之间的跳变行为,提出了两点拉伸加载的分析方法,建立了跳变行为有限元分析模型,解决了大截面张角情况下柱壳跳变行为分析难题,获得了不同长度柱壳的跳变过程载荷位移关系。双稳态柱壳正向和反向跳变临界载荷预报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为准确描述大截面张角双稳态柱壳跳变行为提供了分析方法。针对两个稳态之间的过渡区域构型难以采用多项式函数拟合的难题,提出了根据曲率分布特征进行分区的方法,将过渡区域分解为轴向曲率主导的准卷曲区域和横向曲率主导的准展开区域。采用薄壳理论,推导了过渡区域不同分区控制微分方程,结合边界条件建立了过渡区域曲率分布及临界长度理论预报模型,并分析了柱壳几何尺寸及弯曲刚度系数等对过渡区域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理论模型预报长度为257.76mm,有限元预报结果为276mm,偏差5.58%。对于确定的弯曲刚度矩阵,过渡区域长度随着截面弧长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加;增大抗弯刚度D12和抗扭刚度D66,准卷曲区域长度将逐渐减小,而准展开区域长度及总的过渡区域长度将出现增加的趋势。在前述研究基础上,假设卷曲状态应变能可部分地转换为展开过程中的动能,考虑过渡区域长度影响,建立了双稳态柱壳展开过程中的展开位移及速度等特征参数随展开时间的变化关系理论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卷展过程分析模型,预报了卷展过程中的强度特征及展开过程中的变形行为。搭建了双稳态柱壳卷展过程试验装置,开展了卷展过程试验,获取了展开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对于展开长度为0.7m的双稳态可展开柱壳,理论预报展开时间为0.238s,试验测试为0.247s,偏差为3.64%。相同截面弧长下,展开时间随柱壳截面张角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系数增加而线性减小。面向实际应用需求,对于展开状态的双稳态柱壳,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轴向压缩、正向和反向弯曲等典型工况下的承载性能分析模型,开展了有限元分析和试验验证,并给出了截面张角、轴向长度、刚度系数等参数对临界载荷的影响规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双稳态柱壳的固有频率,并通过了试验验证,给出了几何尺寸和弯曲刚度系数等对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在双稳态可展开柱壳基础上,提出了用于可展开抛物柱面反射面支撑结构的双柱壳结构体系,建立了双柱壳体系载荷预报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了双柱壳体系变形特性分析,为空间可展开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指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邓运来,张书,王宇,张劲[4](2018)在《Al-0.6Mg-0.4Si铝合金的蠕变变形行为及稳态蠕变本构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蠕变拉伸实验研究了Al-0.6Mg-0.4Si铝合金在低于其屈服强度的应力和不同温度作用下的蠕变时效变形行为。建立了稳态蠕变速率与加载应力、实验温度之间关系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固溶态Al-0.6Mg-0.4Si铝合金第一阶段的蠕变速率随时间延长而不断降低。随着温度和应力的增大,蠕变曲线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时间不断延迟,且第一阶段的蠕变量及总的蠕变量不断增大。随着蠕变时效温度和应力的提高,该合金的稳态蠕变速率逐渐增加。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10期)
朱仁玉,吴建奇,李钧[5](2018)在《饱和钨钼尾砂剪切变形特性与稳态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某矿山的饱和钨钼尾砂进行等向固结排水叁轴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相对密实度和围压下钨钼尾砂的剪切变形特性及稳态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围压为100kPa下,相对密实度为30%的松散尾砂表现出应变硬化和剪缩特性;相对密实度为70%的密实尾砂表现出应变软化和先剪缩后剪胀性质。在有效围压为400kPa下,密实尾砂的变形特性趋近于松散尾砂的变形特性,密实尾砂的剪胀性完全消失,表现为剪缩特性。相同初始相对密实度下,尾砂的峰值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相对密实度的尾砂在相同围压下进行排水剪切,试样会达到统一的稳态强度。饱和尾砂稳态强度与相对密实度和围压无关,表明稳态是土体的固有属性,得到了唯一的稳态线,并求出了钨钼尾砂稳态内摩擦角。(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04期)
杨建永,朱仁玉,吴建奇,李钧[6](2017)在《细粒含量对饱和钨钼尾砂剪切变形及稳态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赣南地区某矿山的钨钼尾砂进行等向固结不排水叁轴剪切试验,研究细粒含量对饱和钨钼尾砂剪切变形及稳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细粒含量的钨钼尾砂在同一固结围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分为叁类:应变硬化型、应变稳定型、应变软化型。在相同的有效固结围压下,当轴向应变达到20%,孔压保持稳定。细粒含量虽然改变了试样颗粒级配,但是各稳态线的变化范围仍然很窄:ess-qss空间内的稳态线线性拟合的截距在0.9左右,当细粒含量低于30%时,斜率在0.000 6左右变动;当细粒含量高于30%时,斜率则在0.000 8左右波动。细粒含量为15%时,饱和钨钼尾砂的稳态内摩擦角为30.62°,细粒含量45%时饱和钨钼尾砂的稳态内摩擦角为27.85°,表明饱和钨钼尾砂的稳态内摩擦角与颗粒的平均粒径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钨业》期刊2017年06期)
潘豪,柴国钟,张征,王昌明,张焕青[7](2017)在《温湿环境反对称铺设圆柱壳结构的双稳态模型与变形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稳态复合材料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周围环境影响的问题,对作为一种新型双稳态复合材料结构的反对称铺设圆柱壳进行了温度和湿度影响下的双稳态模型研究。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和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了温度和湿度影响的双稳态理论模型,预测了反对称铺设圆柱壳结构的第一稳态扭曲率、第二稳态主曲率和扭曲率在温度和湿度影响下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得到了在不同温湿环境下突变过程(Snap-through过程)的载荷—位移曲线、主曲率和扭曲率变化情况。理论和模拟结果均表明:两个稳态的扭曲率随温度或吸湿率的增加而增加,第二稳态主曲率和稳态转变载荷受吸湿率的影响较小,但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此外,验证了一种通过改变温度和吸湿率来调控两个稳态扭曲率的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7年11期)
房元斌,陆永能,张林杰,孔祥意[8](2017)在《稳态热加载对筒状结构变形和应力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焊接热源分别采用双椭球和整条焊缝两种稳态热加载,得到了筒状结构的焊后变形和残余应力分布,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加载方式焊后变形和应力趋势相同。整条焊缝加载峰值出现在两封口板中心位置,峰值为4.931 mm,与试验结果对比误差小。应力峰值相近,峰值近似339 MPa。采用双椭球热源加载,应力分布与试验结果吻合更好。仿真与试验结果误差均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证明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双椭球热源加载的计算时间是整条焊缝加载的27.2倍,从工程应用层面分析,整条焊缝加载具有重大的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焊接》期刊2017年03期)
罗彪,叶江,李威,李必文[9](2016)在《齿轮稳态温度场及热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摩擦学、传热学以及齿轮啮合原理等知识,确定了轮齿各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啮合面摩擦热流密度的计算方法.利用APDL语言建立了单齿热力耦合分析的有限元参数化模型.引进了混合介质特性参数的比例因子及修正系数,使得有限元模型更加接近实际工况.得到了齿轮单齿稳态温度场及热变形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并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了啮合面热变形量沿啮合线法线方向的变形曲面.研究结果表明:齿轮的稳态温度场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啮合面温度最高,最高温度出现在啮出端双齿啮合区中部.齿轮的热变形存在明显的变形梯度,齿顶变形量最大,齿根最小.热变形沿啮合线法线方向的变形量,在齿顶中部最大,在齿宽方向成上凸分布,且在齿顶位置上凸最明显;在量级上与齿廓修形的修形量处于同一量级,因此将对齿廓修形的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本文的研究可为考虑热变形的齿廓修形设计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赵文鲁[10](2016)在《稳态流固耦合分析转轮叶片变形对转化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转轮是水轮机能量转化的核心部件,其转化效率的多少不仅与转轮叶片设计的优良情况有关,动水与转轮叶片之间流固耦合作用也是影响转轮转化能量效率的因素。采用稳态双向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混流式水轮机转轮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的叶片在与动水相互作用中的变形较小,对转轮流域流场影响很小,对转轮转化效率的影响也很小。因此,在利用数值方法进行混流式转轮能量性能研究时,推荐采用简单的、仅计算流场的数值方法,可提高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16年11期)
稳态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机器人的可变性臂受到旋量参数初值扰动,导致输出控制参量的稳态性不好,提出一种基于末端位姿修正的机器人可变形臂稳态控制算法。构建机器人可变形臂的运动学参数模型,结合拟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机器人可变形臂的连杆动力学分析,以旋转惯性参量和驱动惯性参量为空间位姿约束参量,进行机器人可变形臂的末端位姿控制约束参量模型构建,采用Kalman滤波算法获取操作臂的旋量参数初值,采用滑模误差反馈调节方法得到机器人可变形臂的最优位姿参量,实现机器人可变形臂的末端位姿稳态控制。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机器人可变形臂的控制的稳定性较好,位姿修正能力较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态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侯艳,程从前,赵杰,曹铁山.拉压变形对2205双相不锈钢亚稳态点蚀行为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2].张亚婉.基于末端位姿修正的机器人可变形臂稳态控制算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9
[3].杨留义.织物复合材料双稳态柱壳卷展变形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4].邓运来,张书,王宇,张劲.Al-0.6Mg-0.4Si铝合金的蠕变变形行为及稳态蠕变本构模型的建立[J].热加工工艺.2018
[5].朱仁玉,吴建奇,李钧.饱和钨钼尾砂剪切变形特性与稳态特性试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8
[6].杨建永,朱仁玉,吴建奇,李钧.细粒含量对饱和钨钼尾砂剪切变形及稳态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钨业.2017
[7].潘豪,柴国钟,张征,王昌明,张焕青.温湿环境反对称铺设圆柱壳结构的双稳态模型与变形调控研究[J].机电工程.2017
[8].房元斌,陆永能,张林杰,孔祥意.稳态热加载对筒状结构变形和应力影响的研究[J].焊接.2017
[9].罗彪,叶江,李威,李必文.齿轮稳态温度场及热变形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赵文鲁.稳态流固耦合分析转轮叶片变形对转化效率的影响[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