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庄子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割据混战、政治无道的人世间,庄子以自己的生存时代为背景,创作了《人间世》。《人间世》篇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纠结的一面,其中涉及百姓和统治者的关系、臣子和君王的关系、臣子和储君的关系以及物与人的关系。基于这些困境,庄子提出了自己的处世之道,告诉人们该如何在乱世中保全自身。
关键词:《人间世》 乱世 困境 处世之道
《人间世》的故事背景主要是在一个权谋征伐、政治无道、人民朝不保夕的时代。《人间世》旨在描述人际关系纷争纠结中人的处世之道,描写了庄子所感受到的世界,以及庄子所关注的人如何在人间世保全自我的问题,也就是庄子所提倡的乱世中的处世方式。
《十月》和《人民文学》对我的爱护长久而深切。多年来,他们总是在我几近绝望的时候及时发表我的稍稍有点起色的新作,让我得以勉力支撑。
郭象对“人间世”的注是:“与人群者,不得离人。然人间之变故,世世异宜,唯无心而不自用者,为能随变所适而不荷其累也。”①这意味着人是群居动物,不能离开人群生活,但人间总会有变故,只有那些“无心而不自用者”才能随时适应这种变化,不受其累。所谓“无心而不自用”,大意与文中提到的“心斋”“乘物以游心”相似。又,陈鼓应先生在《人间世》开篇云:“处于一个权谋狯诈的战乱时代,无辜者横遭杀戮,社会成了人吃人的陷阱,一部血淋淋的历史,惨不忍睹地暴露在眼前,庄子揭露了人间世的险恶面,而他所提供的处世之道却是无奈的。”②陈鼓应先生提到《人间世》中庄子所描写的血淋淋的惨象,但庄子同时也提供了处世之道,只是在险恶的人间世,庄子的处世之道十分无奈。但庄子并没有避而不见,而是想出了在这乱世中生存的应对之法,通过《人间世》传达给我们。
本文将从《人间世》的内容分析着手,根据庄子所描述的困境和问题,探究解决问题之法,也就是庄子所倡导的处世之道。
一、《人间世》的内容
陈鼓应先生认为《人间世》的行文可分为七节③,也就是由七个故事组成,而这七个故事又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一)颜回适卫
第一部分讲颜回要到卫国游说残暴的卫君,从而通过颜回与孔子的对话,描述与统治者相处的艰难。
高校办校应当充分结合自己情况,在满足政府宏观绩效评价体系基础上,结合学校内部管理的具体需求,通过提高重视关注、健全配套设施、形成合理约束方式,确保高校财务人员绩效考核的合理性,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则故事中庄子提出了“乘物以游心”,认为只要顺任自然万物的变化,将心神从名利之中解放出来,也就领悟了安身立命之道。这与外篇中所说的“物物而不物于物”精神要领相同,做一件事而不被这件事所捆绑,顺着事物的自然变化就可以悠游自在。接下来庄子又说“托不得已以养中”,“养中”类似于儒家的中庸,即蓄养心中的精气;“养中”的要领就在 “顺任自然”,这样做才不致给自己招来灾祸,也就解除了叶公子高所担忧的“人道之患”。
颜回不知怎么做,向孔子请教:“敢问其方。”孔子告诉颜回,有了成心去做一件事,这件事往往不易办成。于是孔子提出“心斋”法,空明的心境,求得内心的虚静才是关键,这样万物都可以感化。
第三部分讲颜阖将成为太子的老师,通过颜阖与蘧伯玉的对话,描述与储君相处的艰难。
(二)叶公子高出使齐国
第三则故事,庄子通过蘧伯玉之口向人们讲述了自己的教育观。庄子认为无论是育人还是养虎或是喂马,都要顺着他们的性子制定出合适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说教育没有特定的方式,要懂得顺而化之。引导顺达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
叶公子高接到出使齐国的任务之后,日夜担忧导致身体失调,即文中所说的“阴阳之患”;又怕任务失败遭到君主的惩罚,即“人道之患”,于是来请教孔子该如何是好。孔子告诉他“自事其心”,以自己的心为主,忘却身外之事,这样不管是好事坏事都不能影响自己的心情。叶公子高作为臣子,对于君主的命令就直接去执行而不用思虑过多。传达两国君主的话语时不要过度添加情绪导致失真,要“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
孔子接着又劝诫叶公子高,君主之所以会愤怒,是因为花言巧语措辞失当,没有必要去强求一件事情的成功,只需要顺着事情的自然发展状态踏踏实实地做,这样就可以做好,而不用担心遭受惩罚了。
(三)颜阖为卫灵公太子师
除此之外,我们的研究还涉及到各种智能设备,比如说无人车的配送,还有AI人脸识别。我们现在已经在杭州试点,今后在黄岛、即墨也会做,这样整体效率就会提升很快。
2.南伯子綦游商丘讲述南伯子綦到了商丘那个地方,看见一棵大树,却发现这棵树一无是处,明白是“不材之木”,是以得享天年,又说“嗟乎神人,以此不材”。大概神人也是这样显示自己的不材,所以寿命都比常人高。后又与宋国荆氏那个地方作对比,那里种植的柏树、桑树都中道夭折,正是因为他们显示出了自己的可用之处,所以无法享受天赋的寿命。巫祝认为白额的牛和鼻孔朝上的猪以及生痔疮的人,都不能用来祭祀,因为他们给常人造成的印象是不祥的、无用的;可是常人认为的不祥,偏偏是神人认为最吉祥、最有用的。
颜阖将要成为卫灵公太子的老师,但是太子此人生性残暴,如果放纵他就会祸国殃民,而如果加以管教,又会伤及自身。颜阖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向蘧伯玉请教。蘧伯玉认为小心谨慎的前提是自身要正,既要亲附他但是又不能太深;既要诱导他但是又不能太明显。最好的教育办法就是顺着他的性子,然后慢慢引导、点化,让他走上正途。
蘧伯玉举了老虎和马的例子,告诉颜阖只要顺着老虎自然的性情,老虎就会顺从于驯养他的人;而爱马的人违反了马的性情,最终导致灾祸。老虎和马的例子一正一反,用来说明要想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不是制定一套条条框框去约束他,而是引导顺达。
(四) “无用之用”几则故事
以上三则故事,分别从不同方面描写了人与人相处中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庄子又借故事中人物之口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前三则故事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后四则故事不仅有人还有自然界中的物。因后四则故事表达的是同一个中心思想,因此归为一类作内容介绍。
3.支离疏讲述了一个身体残疾的人,能够做一些小活养活自己,因为身体残疾又能逃脱政府的征兵,还能领到政府的俸禄,是以得享天年。残形者看似无所可用,但是能免于受害。
对破坏后的样品进行HPLC分析,结果(见表5)表明: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在酸、氧化破坏中有明显降解,在碱、光照和高温条件下表现较稳定;各破坏条件下物料守恒,产生的杂质峰能与主峰有效分离,经破坏后的空白辅料溶液均不干扰样品中杂质的检测。说明该色谱条件专属性较强,可有效检出各破坏的杂质。
1.匠石之齐讲述了一个木匠看到一个硕大无比的栎树,却丝毫不为所动。他的徒弟不解,木匠告诉他说这棵树虽然巨大,但是却是一棵没有用的散木,是“不材之木”,正因如此,所以不会被人砍伐,以至于寿命如此之长。到了晚上,木匠梦见栎树告诉他说瓜果之树之所以遭到砍伐,就是因为他们才能外露,害了自己。而栎树所谓的“无所可用”才正是保全自己之法;“以无用为有用”,这才是真正的大用。
4.最后一则故事讲述楚狂接舆唱出乱世景象、处世之艰,只能求自己免于刑罚。“世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世人只知道有用之物的用处,却并不知道看似无用的东西,实则存在他真正有用的地方。
二、庄子的处世之道
《人间世》中庄子讲了七个故事,描述了在乱世生存会遇到的各种困境,在故事末尾又分别提出了各种困境的解决办法,而这些解决办法,也就是庄子本人所倡导的处世之道。庄子教给人们的是当事情发生时,如何以一种能保全自身的方式去应对,这正是《人间世》的智慧所在。
同ECMO机的管理相同,护理人员需确保IABP的管道无扭曲、反折,特别是连接压力传感器监测导管。为避免压力监测导管堵塞,从而导致各项压力指标有误差,护理人员需每小时应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
1985年 国家科委根据党中央制定“七五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拟定了“星火计划”。食品及与食品有关的科研开发项目在这个计划中占有突出的位置。
(一)“心斋”
第一则故事,庄子借由孔子之口提出“心斋”, “虚者,心斋也”。 “虚”,就是空明的心境,人要注重到自己的内心,不要想是非、情感,这与《齐物论》中提到的“莫若以明”相似,即以清明之心来观照一切。 “虚”即“心斋”,使心境达到空明的状态,这是一种处世的内养功夫,教会人在乱世之中,保持心的虚静、纯然,破除名利的束扰。庄子说“虚室生白”又说“是万物之化也”。空明的心境可以生出光明来,这样万物都可以感化。
庄子还提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告诫人们要精神专一,心中虚静,破除杂念,这样之后再 “以气听”,而做到“以气听”便能达到空明的心境,也就是“心斋”。“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④。“气”在这里可以解释为天地万物的元气、阴阳之气。 “气”是空明的,能够容纳万物,“以气听”就能使得精神进入一个虚空忘我的状态,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空明的心境。在这个乱世中,庄子所寻求的是心灵的和平宁静,唯有达到空明的心境,才能不被名利所桎梏,保全自己的同时也能感化他人。
(二)“乘物以游心”
卫君专断独行,“轻用其国”“轻用其民”,颜回想要前往卫国游说卫君。但这一想法很快遭到了孔子的否定,孔子认为颜回这一去势必会遭到卫君的杀害,乱世中人应该“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如果不能先保全自己,谈什么救国呢?颜回不死心又问孔子,“端而虚,勉而一”这种外貌端肃内心谦虚、勉力行事意志专一的方法可以吗?然而这种想法也遭到了孔子的否定。孔子认为卫君这种人用小德慢慢感化都不行,更何况是用大德来规劝呢。颜回又问“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是否可行,人君和我们在本性上都是属于天生。但这种说法依旧没有得到孔子的认可。孔子认为颜回的这些方法只能免罪,并不能达到感化卫君的效果,因为颜回执着于自己的成见。
庄子认为“自事其心”可以解除“阴阳之患”,这与前面的“游心”相似,也就是要侍奉自己的内心,以心为主,这样就可以做到“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乱世之中做到宠辱不惊、关注自己的内心,自然不会导致身体失调,而能顺着自己的心走。
(三)“顺而化之”的教育方式
第二部分讲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通过叶公子高和孔子的对话,描述臣子与君主相处的艰难。
(四)以无用为有用
后四则故事中庄子向人们阐释了“无用之用”。庄子认为,散木看似不中用,却能使自己尽享天年,这正是他的大用;身体残缺的人不仅能享受天赋宿命,还能逃避政府的征兵,这也是他的大用。庄子提出 “求无所可用”“以无用为大用”,这样就能不被当道者所役用,可以保全自己进而发展自己。且庄子认为这种无用在神人看来实则为大祥,“此乃神人之大祥也”。这正是神人与众不同之处,他们所以为的不祥和常人所以为的不同,神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庄子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看到世人看不到的一面,“世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世人只知道展现才华是有用的,却不了解有的时候看似无用才是真正的有用。庄子的处世之道是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的无奈,“无用”往往是在乱世保全自己的最好障眼法,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大用。
三、结语
庄子并不是一个消极避世的人,《人间世》中他所关注的仍是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人间社会。他所倡导的不是消极逃避,而是怎样更好地生存下去,并且用他智慧的目光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处世方式 。⑤所以《人间世》中庄子所主张的处世之道并不是消极避世,是他自己对于这乱世的感受而主张的独特却又无奈之法。
①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31页。
对于一些大型的住宅楼的建设更是由于暖通空调设备等所需要的材料的复杂性,就更需要管理人员注意这个问题了。暖通材料的质量是直接影响暖通设备的。购买的暖通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在安装之前必须要仔细的检查和严格的规范。其中各种阀门和镀锌钢板等辅料的质量情况更是需要注意的。因为这几种在暖通管道的工程建设中直接影响着其质量。此外,还要加强对保温材料进场的检查,对施工前技术交底和施工中的检查要严格监控,总而保证暖通空调设备材料质量。
②③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6页,106页。
④ 何善周:《〈庄子〉研究》,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84页。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及田边田内杂草,可压低虫口基数,减轻危害;轮作间作。红蜘蛛喜叶背多茸毛的寄主。种植时如与光叶蔬菜和作物间作或轮作,可减轻危害;加强肥水管理。
⑤ 薛冬梅:《人生困境及其解决——以〈庄子·人间世〉为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参考文献:
[1]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何善周.《庄子》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6.
[4] 储昭华,赵志坚.“心斋何为”——《人间世》的政治哲学意蕴[J].浙江学刊,2014(1).
[5] 梁保建.《人间世》与庄子的乱世生存哲学[J].南都学坛 ,2014(3).
[6] 杨毅.《庄子·人间世》处世哲学的现代意义[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2).
[7] 薛冬梅.人生困境及其解决——以《庄子·人间世》为中心[D].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 赵诺亚.庄子“在世”思想研究——以《人间世》《养生主》为中心[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9] 陈曦.《人间世》研究[D].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作 者:宋芮,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
编 辑: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标签:庄子论文; 孔子论文; 自己的论文; 人间论文; 之道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道家论文; 《名作欣赏》2019年第11期论文; 浙江工商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