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Hcy、TNF-α及IL-6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Hcy、TNF-α及IL-6相关性分析

岳阳市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设计对照实验,统计探讨血清Hcy、TNF-α及IL-6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接收治疗的2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实验探讨血清Hcy、TNF-α及IL-6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患者血清Hcy、TNF-α及IL-6水平显著低于患者组,且随着病情加重患者血清Hcy、TNF-α及IL-6水平显著升高,该统计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Hcy、TNF-α及IL-6与颈动脉发病、病情轻重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在颈动脉狭窄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护理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同型半胱氨酸;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恶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发病率逐渐升高,而这些病理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1]。颈动脉狭窄一般没有显著临床体征,发病初期会有突发麻木感、感觉功能异常或者衰退、四肢麻木、面部肌肉麻木、单眼球突然发黑等,严重时可导致患者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甚至死亡[2]。有报道显示血清Hcy、TNF-α及IL-6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病情发展等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为了提高该疾病的临床预防、诊断、治疗效率,现展开以下统计学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血管外科与头颈外科联合会诊的治疗的2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轻重将其分别分为轻度颈动脉狭窄组(65例)、中度颈动脉狭窄(83例)、重度颈动脉狭窄(92例)另外设立正常志愿组(76例)。分组标准按照2014年中国脑血管病大会修的诊断标准:①正常组:血压、血糖、血脂正常,血管内壁光滑,无任何病变;②轻度狭窄:颈动脉内径减少小于正常值的30%,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在125cm/s以下,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小于40cm/s;③中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径减少量为正常水平的30%~69%,PSV在125~230cm/s之间,EDV值介于40~100cm/s;④重度狭窄:患者管腔血流信号基本消失,且血流频谱不能通过超声检测测出。四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1.2方法[3]

1.2.1取样:分别采集4组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5mL,将其均分为两份,一份加入肝素后离心,取血清-20℃保存;另一份不加抗凝素,离心后-20℃保存血清。

1.2.2测定:采用德国生产的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兰雷勃MK3全自动酶标仪,应用循环酶法及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Hcy、TNF-α及IL-6水平,仪器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以检验或者检验表示组间差异,以P<0.05记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血清Hcy、TNF-α及IL-6与颈动脉狭窄相关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Hcy、TNF-α及IL-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Hcy、TNF-α及IL-6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病情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3结论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主要位于颈动脉分叉处,这与颈动脉分叉处血管内皮易受损伤,炎症细胞、制炎因子易在此处聚集有关。现代临床研究证实血清Hcy、TNF-α及IL-6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即血清Hcy、TNF-α及IL-6水平升高及血清Hcy、TNF-α及IL-6水平在颈动脉狭窄的预防、诊断、治疗过程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4]。血清Hcy是机体正常蛋氨酸循环的代谢产物,该代谢产物低剂量对机体并无任何损伤,随着机体代谢能力的紊乱,一旦血清Hcy集聚过量将会对血管内壁局部功能性损伤,该病理作用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血清Hcy主要是通过引发机体炎症因子TNF-α及IL-6的释放,导致了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或者功能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损伤,血管平滑肌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均不同程度增强,导致血小板聚集及机体凝血功能障碍,各种机制相互作用大大增加了颈动脉狭窄的发生概率[5]。

TNF-α是一种单核因子,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是一种强效的炎症因子,具有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刺激血管内皮黏附分子表达的作用,因此该因子释放过量将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血栓以及颈动脉狭窄的形成与发展[6]。IL-6是一种细胞因子,属于白细胞介素的一种,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由纤维母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角质细胞、以及多种瘤细胞所产生,现代临床研究表明IL-6能够导致心肌损伤,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严重相关性[7]。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TNF-α及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病情的加剧血清TNF-α及IL-6水平逐渐升高,这与相关报道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综上所述,血清Hcy、TNF-α及IL-6水平在颈动脉狭窄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乔彤,刘长建,黄佃,等.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179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8):659-661.

[2]年静,张学珍,高燕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2(9):1461-1462.

[3]吕敏,温慧军,杨金锁,等.颈动脉狭窄患者同型半肤氨酸与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的相关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10):1076-1077.

[4]祁瑞芳.老年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104,34(8):2070-2071.

[5]刘东红,陈金莹,彭宁,等.Hcy、hs-CRP及IL-6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27-30.

[6]张秀霞,苏启刚.脑梗死急性期TNF-a和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34-135,137.

[7]朱建华,张力.同型半耽氨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自细胞介素6表达和核转录因子-kB活性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30(9):554-558.

[8]温慧军,杨金锁,张建军,等.颈动脉狭窄与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的相关性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2):96-98.

标签:;  ;  ;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Hcy、TNF-α及IL-6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