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根茎型禾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禾草,根茎,营养,松嫩平原,减数,种群,花粉。
根茎型禾草论文文献综述
石红霄,周青平,颜红波,刘文辉,杨艳莉[1](2008)在《3种根茎型禾草无性繁殖时空扩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var.anceps cv.Qinghai、草原看麦娘Alopecurus prat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3种根茎型禾草为材料,进行无性繁殖,并从地上和地下部分比较了3种根茎型禾草无性繁殖的时空扩展情况。结果表明:3种根茎型禾草分蘖株数、根茎数、侵占面积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存在显着差异(P<0.05),移植当年青海扁茎早熟禾分蘖株数可达68个/株、根茎数可达24个/株、侵占面积可扩展到731.2 cm2;分别较草原看麦娘多12个/株、2个/株、91.1 cm2;分别较无芒雀麦多22个/株、5个/株、321.9 cm2。3种根茎型禾草移植当年均能成熟,其中青海扁茎早熟禾成熟最早,草原看麦娘次之,无芒雀麦最晚,时空扩展速度表现为青海扁茎早熟禾>草原看麦娘>无芒雀麦。3种根茎型禾草分蘖株数与侵占面积之间呈线性关系,根茎平均长度与侵占面积呈指数关系。(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08年05期)
刘文辉,周青平,颜红波[2](2007)在《根茎型禾草繁殖途径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根茎类禾草种子的落粒性、分蘖特性、营养分配规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发育规律四个方面对根茎类禾草近几年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青海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郭金丽[3](2007)在《叁种根茎型禾草繁殖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叁种根茎型禾草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赖草(Leymus secalinus)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材料,对叁种禾草的有性繁殖特性、营养繁殖特性及繁殖分配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分析了叁种禾草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的特征和能力及其在种群繁衍和更新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叁种禾草的繁殖适应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草、赖草、羊草的结实率分别为1.85%、55.29%和11.54%。叁种禾草的潜在种子产量分别为622.40 kg/hm~2、527.37 kg/hm~2和357.69 kg/hm~2;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10.34kg/hm~2、280.55kg/hm~2和38.13kg/hm2,分别占潜在种子产量的1.67%、53.37%和10.67%。2白草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为64.70%,且种子萌发速度快,发芽整齐;赖草和羊草种子的发芽率极低,分别为6.00%和4.00%,且发芽速度慢。白草种子活力和幼苗耐旱性均高于赖草和羊草。3叁种根茎型禾草都同时拥有根茎芽和分蘖节芽两种营养繁殖体,两种营养繁殖体在整个生长季中都有产生,且产生高峰期集中于果后营养期。也同时具有由根茎芽发育成根茎芽成株和由分蘖节芽发育成分蘖节成株的两种营养繁殖方式。叁种禾草营养繁殖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白草的根茎芽及其形成的根茎芽成株在芽库中和地上分株的总数中占有绝对的优势,白草以根茎芽为主的根茎营养繁殖能力远高于以分蘖节芽为主的分蘖节的营养繁殖能力;赖草的根茎芽及其形成的根茎芽成株在芽库中和地上分株的总数中占有较大的优势,以根茎芽为主的根茎的营养繁殖能力高于以分蘖节芽为主的分蘖节的营养繁殖能力;羊草芽库中根茎芽的数量略高于分蘖节芽的数量,但分蘖节芽的成株能力高于根茎芽的成株能力。4叁种禾草同属能够利用根茎进行“行走”的游击型植物,相对于丛生型禾草来说,具有更强的扩展能力。叁种禾草相比较而言,白草的克隆构型应趋向于“密集型”,赖草和羊草的克隆构型应趋向于“游击型”。叁种禾草的克隆构型在不同的环境水平下,在间隔子长度、分枝强度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变化,但表现并不完全一致。5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叁种禾草地上枝数目的增量和总芽数均呈下降的趋势,白草的总芽数在同等水分条件下都要高于赖草和羊草的总芽数;白草的地下部分生物量所占比例呈上升的趋势,而赖草和羊草的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基本呈下降的趋势;叁种禾草在干旱条件下均表现出间隔子长度增加。综上,叁种禾草在干旱条件下均形成了一定的适应性反应,白草对干旱胁迫具有更强的适应性。6叁种禾草对生殖器官穗部的生物量分配都极低,其中赖草最高,也仅为6.30%,其次为羊草4.26%,白草最低为3.06%;对营养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均高达90%以上。此种物质分配策略,进一步证明了叁种禾草种子繁殖能力弱而营养繁殖能力强。此外,白草地下部的生物量配置为50.01%;赖草和羊草均对地下部生物量配置较少,分别为19.49%和29.27%。白草对地下部的投资远高于赖草和羊草对地下部的投资,叁种禾草均具有发达的根茎系统,但白草的地下根茎系统更为发达。7叁种根茎型禾草的有性繁殖能力较弱,导致它们有性繁殖能力低的原因各有侧重,叁种禾草有性繁殖在其种群的延续和繁荣中作用甚微;叁种禾草的营养繁殖占主导地位,在天然植被中主要以为营养繁殖方式实现种群的繁衍与更新,即采取K-对策,以质量取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07-04-01)
李红[4](2002)在《松嫩平原根茎型禾草种群的繁殖特性及趋同适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松嫩平原,羊草、牛鞭草、野古草、拂子茅、硬拂子茅和野大麦等6种根茎型禾草种群的分蘖节最多可以存活2~5个年度,可以进行营养繁殖2~4个世代,分蘖株的龄级数与分蘖节营养繁殖的世代数相同,在种群分蘖株的数量和生物量上,生长季的各个时期均以幼龄分蘖株占较大比例,呈现为明显的增长型年龄结构,各种类的年龄谱组成各异。6种禾草的抽穗率均较低,幼龄分蘖株抽穗率大于老龄分蘖株。生殖蘖明显高于营养蘖,但各龄生殖蘖的高度和生产力差异不明显,营养蘖随着龄级的增加而明显下降。生长季初期,羊草、拂子茅和硬拂子茅种群返青的分蘖株以冬性植株多于春性植株,冬性植株生活力旺盛、抗性强,形成冬性植株是根茎型禾草种群提高生存适合度,增强营养繁殖力的有效策略。 羊草、牛鞭草、野古草、拂子茅和硬拂子茅种群根茎的存活年度一般为3~4年,根茎的龄级数与存活年度相同。在生长季的不同时期,根茎的年龄结构有较大的变化。1龄根茎是在生长季中期开始形成的。在生长季末,种群中根茎在累计长度和重量上均为增长型年龄结构。不同种类禾草根茎的形态特征各异,干物质积累量也不相同,但均以幼龄根茎积累量多,老龄积累量少。羊草、牛鞭草和硬拂子茅种群根茎的干物质积累量与龄级间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着和极显着水平。根茎自身的生长变化过程与种群的增长繁殖过程相辅相成。 不同种类根茎型禾草的芽库存量有较大差异,在不同生长时期也有较大变化。羊草、野古草和野大麦种群芽库由3个龄级组成,牛鞭草、拂子茅和硬拂子茅种群由2个龄级组成,6种禾草芽库的年龄结构均为明显的增长型。根茎和分蘖节是芽的主要产生部位,牛鞭草、野古草、拂子茅、硬拂子茅和光稃茅香种群根茎的营养繁殖力比分蘖节强,1龄根茎和1龄分蘖株分蘖节是芽库输入的主要贡献者。野大麦种群营养蘖分蘖节的营养繁殖力比生殖蘖强,营养蘖和生殖蘖上芽的组成亦均为明显的增长型年龄结构。在种群中分桑株和芽的增长型年龄结构意味着幼龄分桑株和幼龄芽占优势地位,由此可保持种群始终处于“年轻”阶段,是种群维持“永久”生存的繁殖机制。 羊草无性系种群在时间上的扩展表现为无性系大小、分荚株密度和高度的季节变化动态。在资源和生长空间充足的条件下,无性系分菜株数量和占地面积间为极显着正相关关系。隔离者平均大小以:牛鞭草>拂于茅>羊草>硬拂于茅>光稻茅香>野古草,种内隔离者大小有较大变异,无性系通过调节隔离者的长度来确定营养繁殖子代分桑株的分布位置,根茎型禾草种群有尽可能多地在母株周围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分布子代分孽株的倾向。在野大麦无性系扩展的过程中,营养桑和生殖菜,以及不同龄级分菱株的数量和生物量、芽库存量均随着无性系的扩展而规律地增加,生殖菜和1龄桑的生长受到了显着制约,蕴涵着种群时空扩展的内部调节机理。 根茎型禾草生殖桑的穗序是主要的生殖构件,穗序与生殖桑间在生长高度和生物量上均呈显着正相关。7种根茎禾草生殖生长比率平均为16.540,种间变异不大,生殖分配1平均为ZI.010,变化范围在14刀2-27.93%。生殖生长比率主要决定于穗序的长度,生殖分配1与穗序的长度和重量均有显着相关性,生殖生长比率随着生殖分配1的增加而增大。恨茎型禾草生殖分孽株生物量配置的一般模式为:茎46%+穗 20%+叶片 20%+叶鞘 14%,不同种类和不同的生境条件都将引起备构件间生物量配置的重新调整。以不同的繁殖构件作为衡量指标,所获得的生殖分配差异较大,羊草种群中,约有20.31%的生物量用于有性生殖生长,而所产生的籽实量仅占2.36%。生境的差异能够引起种群生殖分配的改变,稳定生境中,种群对有性生殖的生物量分配减少。(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2-03-01)
王六英,顾涛,赵金花[5](2001)在《6种根茎型禾草PMC减数分裂及花粉形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 3种赖草属植物和 3种偃麦草属植物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花粉粒形态、饱满度和生活力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赖草、大赖草、中间偃麦草、巴顿硬叶偃麦草、茹莎娜硬叶偃麦草的PMC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分裂期不同步现象 ;巴顿硬叶偃麦草和茹莎娜硬叶偃麦草在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时产生染色体桥的异常现象 ,巴顿硬叶偃麦草在中期Ⅰ出现染色体落后现象 ;PMC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方式为连续型 ;赖草属中 ,大赖草的 3-细胞花粉百分率高于2 -细胞花粉 ;偃麦草属中 ,巴顿硬叶偃麦草的 3-细胞花粉百分率高于 2 -细胞花粉 ,而中间偃麦草的 3-细胞花粉百分率低于 2 -细胞花粉 ,其花粉生活力高于其它种(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期刊2001年06期)
杨允菲,李建东[6](1996)在《松嫩平原几种根茎型禾草种群的营养繁殖特性及其持续更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对典型群落随机取样的调查与观测,分析了松嫩平原几种根茎型禾草种群的营养繁殖特性及其持续更新机理。根茎型禾草能够不断生产营养繁殖芽使种群持续更新。在松嫩平原8~10月份是根茎型禾草种群营养繁殖芽生产的旺盛时期。牛鞭草种群的芽库100%为根茎芽。羊草、拂子茅、假苇拂子茅、硬拂子茅、冰草、光稃茅香、野古草7个种群的芽库是由根茎芽和分蘖节芽组成。在两种形式芽输出成株的比率中,根茎型禾草种群普遍以根茎芽成株占较大比率。放牧利用可以促进羊草和冰草种群的分蘖节芽成株。(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根茎型禾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根茎类禾草种子的落粒性、分蘖特性、营养分配规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发育规律四个方面对根茎类禾草近几年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茎型禾草论文参考文献
[1].石红霄,周青平,颜红波,刘文辉,杨艳莉.3种根茎型禾草无性繁殖时空扩展初探[J].草业科学.2008
[2].刘文辉,周青平,颜红波.根茎型禾草繁殖途径的研究进展[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
[3].郭金丽.叁种根茎型禾草繁殖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
[4].李红.松嫩平原根茎型禾草种群的繁殖特性及趋同适应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5].王六英,顾涛,赵金花.6种根茎型禾草PMC减数分裂及花粉形态的研究[J].中国草地.2001
[6].杨允菲,李建东.松嫩平原几种根茎型禾草种群的营养繁殖特性及其持续更新分析[J].草业学报.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