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论文_应佳霖

导读:本文包含了窦娥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窦娥冤,悲剧,抒情性,窦娥,希腊,人文主义,文化。

窦娥冤论文文献综述

应佳霖[1](2019)在《浅析《窦娥冤》中“天”的含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元杂剧代表作,写窦娥被无赖陷害,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笔者试通过文本分析法解读《窦娥冤》中"天"的不同含义。"天"这个字在文本中多次出现,对不同人物而言,"天"体现着不同的含义。笔者认为,"天"在这部戏中有以下叁层含义:地方统治的"小天"对于天意的违背,皇权统治的"大天"对天意的维护,代表神灵的"天"的公平公正。(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6期)

满成蛟,付大河,关汉卿[2](2019)在《窦娥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课堂内外(初中版)》期刊2019年12期)

郭映杉[3](2019)在《浅析《窦娥冤》的抒情性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窦娥冤》继承了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情事结合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身唱词、叙事的抒情性特征,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名剧,展现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述的悲惨处境,控诉了当时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了窦娥的坚贞女性形象。本篇论文主要从曲词中主唱、宾白的艺术形式、情节中鲜明的戏剧冲突设置和独特的托梦寄情形式以及大团圆的结尾方式叁方面来浅析《窦娥冤》的抒情性体现。(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吴昌林,于文静[4](2019)在《文化视野下中西悲剧女性的自救差异——以《窦娥冤》和《美狄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窦娥冤》和《美狄亚》是中西方戏剧史上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典型悲剧作品,二者均以女性在男权社会的"自救"为主题。因作者所处文化语境与历史观念不同,悲剧主体在自救意识、方式、结局上存在显着差异。比较中西方求善与求真文化、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文化及审美文化的不同,从中追溯中西方民族文化深层差异,可在文化视野中更好理解中西悲剧内涵,促进世界文明多元化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房加洲[5](2019)在《中西文化差异下的古典悲剧比较品鉴——以《窦娥冤》与《俄狄浦斯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悲剧"概念是由西方国家引入国内,因此众多学者往往以西方悲剧的定义与形式为标准,衡量中国的文学作品,甚至偏颇地认为"中国文学缺乏悲剧"。而实质上,由于东西方传统文化、文学审美的差异性,导致"同为悲剧,却表现不尽相同"的尴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认知,所以在文学作品中,恶人大都会受到惩罚,而好人往往会平安喜乐、团圆美满,这恰恰是中国文学作品的显着特征,却不能成为认定"中国文学缺乏悲剧"的因素。基于此,笔者将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与索福克勒斯(Oedipus the(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林宪亮[6](2019)在《元杂剧《窦娥冤》中盛夏处斩及其法理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通常是"秋冬行刑",即死刑只在秋冬两季执行,这其中的原因涉及到阴阳五行以及"天人感应"理论。春夏执行死刑,会引起社会舆论的非议和谴责,甚至会受到法律的惩罚。窦娥在盛夏六月被处斩,明显违背了"秋冬行刑"的惯例,但也不是随意捏造。窦娥蒙冤受戮,其重要原因是她被认定为药杀公公,此系封建社会最严厉的罪行"十恶"中的"恶逆",此种罪行可以"决不待时";另外,元代法律较为特殊,它推翻了中国古代"秋冬行刑"的惯例,四季均执行死刑。(本文来源于《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刘海云[7](2019)在《《窦娥冤》与《哈姆莱特》的比较——中西古代复仇时间观为何不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呕心沥血之作《窦娥冤》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莱特》在许多方面都有较强的可比性。《窦娥冤》写于1291-1303年的元蒙王朝,准确触摸到时代的脉搏,被称为"愤怒的艺术",愤怒正是那个特定时代在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的呻吟,是被(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高爽[8](2019)在《当代戏剧舞台上的《窦娥冤》》一文中研究指出《窦娥冤》在当代戏剧舞台演出史主要以"文革"以后的新时期最为活跃,演出的剧种有京剧、秦腔、豫剧、黄梅戏、蒲剧等。舞台演出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是人们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当代戏剧舞台上《窦娥冤》的演出主要为改编本,各剧种改编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异同。对于经典作品的舞台传承,应立足于对经典的改编、坚持民族本土戏曲艺术的特色以及适度创新上。(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1期)

殷娇[9](2019)在《浅析王国维“悲剧叁种”理论——试以元杂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提出了评价小说、戏曲悲剧的全新概念,是中西思想文化融汇的结果,是王氏建立系统的悲剧理论体系之始。笔者管中窥豹,以元杂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为例,分别对由恶人构陷、突然之变和众人合力造成的叁种悲剧进行分析,具体研究了王氏悲剧分类理论和悲剧美学价值。(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0期)

李婉琳[10](2019)在《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下《窦娥冤》中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杨戴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特色词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浓缩了特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窦娥冤》作为元杂剧悲剧的典范,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该文从安德鲁·切斯特曼五大翻译伦理模式出发,分析杨戴夫妇在翻译《窦娥冤》中文化特色词所遵循的伦理模式和翻译策略,旨在为中国古典戏剧中文化特色词的英译提供一些建议和启发。(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7期)

窦娥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窦娥冤论文参考文献

[1].应佳霖.浅析《窦娥冤》中“天”的含义[J].名作欣赏.2019

[2].满成蛟,付大河,关汉卿.窦娥冤[J].课堂内外(初中版).2019

[3].郭映杉.浅析《窦娥冤》的抒情性体现[J].青年文学家.2019

[4].吴昌林,于文静.文化视野下中西悲剧女性的自救差异——以《窦娥冤》和《美狄亚》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房加洲.中西文化差异下的古典悲剧比较品鉴——以《窦娥冤》与《俄狄浦斯王》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6].林宪亮.元杂剧《窦娥冤》中盛夏处斩及其法理依据[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9

[7].刘海云.《窦娥冤》与《哈姆莱特》的比较——中西古代复仇时间观为何不同?[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8].高爽.当代戏剧舞台上的《窦娥冤》[J].戏剧之家.2019

[9].殷娇.浅析王国维“悲剧叁种”理论——试以元杂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为例[J].戏剧之家.2019

[10].李婉琳.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下《窦娥冤》中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杨戴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9

论文知识图

窦娥冤-明刻本《酹江集·窦娥冤》杂...窦娥冤-窦 娥 冤窦娥冤-感天动地窦娥冤赣剧《窦娥冤》法国演出剧照2-3《窦娥冤》剧照(景雪变主演.../随机应变/孙宝欣

标签:;  ;  ;  ;  ;  ;  ;  

窦娥冤论文_应佳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