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电极论文-焦泓玮,黄永清,赵康,段晓峰,刘凯

阵列电极论文-焦泓玮,黄永清,赵康,段晓峰,刘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阵列电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电探测器阵列,电极,共面波导,插入损耗

阵列电极论文文献综述

焦泓玮,黄永清,赵康,段晓峰,刘凯[1](2019)在《叉状光电探测器阵列电极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行波光电探测器阵列(TW-PDA)的传输时延导致各路电信号在输出终端产生相位失配,影响整体频率响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叉状光电探测器阵列(F-PDA)的电极结构.该电极采用对称连接结构代替TW-PDA的逐级连接结构的方法,使得各路光电探测器单元与信号输出终端的距离保持一致,从而克服传统结构中由于传输时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电极的结构参数经HFSS进行设计并优化后,在100GHz内的最大插入损耗不超过1.5dB,特征阻抗稳定于50Ω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TW-PDA在40GHz下的插入损耗约2.5dB,3dB带宽约6.9GHz;而F-PDA对应的测试结果分别约1.36dB以及13.8GHz.相比而言,本文提出的结构存在明显的性能提升.(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衡楠楠[2](2019)在《自支撑NiFe基金属氧化物阵列电极的构筑及其表面结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燃料汽车的使用带来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现有新能源汽车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电池,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较低,造成新能源汽车续航时间短、启动速度慢等问题。以清洁氢气为能量来源的燃料电池凭借其高转化效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时间连续供电、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氢气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冶炼过程,但是由石油化工获得的氢气含有少量的碳杂质,容易引起燃料电池铂基催化剂中毒并失活,导致燃料电池性能急剧降低。电解水是高效、快速制备高纯度氢气的重要手段。然而,电解水过程中析氧反应速率较低是制约高效电化学产氢的关键。以氧化铱为代表的贵金属基析氧催化剂虽然催化活性较高,但是其储量较低,且开发成本较高,限制了电解水池的大规模应用。而廉价、高效、稳定的非贵金属析氧催化剂对于电解水制备氢气的规模化生产至关重要。在现有非贵金属催化剂中,以铁镍双金属为催化活性中心的磷化物、硫化物、氢氧化物展现出了优异的析氧动力学活性,其关键在于金属活性中心优异的电子结构,可以获得优化的“活性位点-析氧反应过渡态”结合能。然而,目前现有铁镍基电催化剂的金属活性位点数量少,电化学活性面积小,活性位点结构不稳定,导致其活性和稳定性依然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开展以下研究工作,以期获得高效、稳定的过渡金属基析氧催化电极:(1)针对现有镍铁基磷化物粉末电催化剂活性位点数量少,电化学活性面积低、且在电化学环境中由于大量氧中间体影响活性位点结构等问题,通过水热方法构建自支撑纳米片状镍铁磷化物NiFeP_x电极,对比粉末状NiFeP_x多孔电极,自支撑NiFeP_x电极的析氧活性获得显着提升。此外,NiFeP_x电极在长时间催化析氧反应过程中,受到析氧中间体(氧自由基、氢氧自由基等)的影响,电极表面的金属磷化物最终转变为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催化电极展现出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2)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高导电性的核壳结构磷化物@氧化物具有好的的电化学析氧活性,但是由于自支撑NiFeP_x电极中Ni:Fe比例难以合成过程中难以实现比例优化,导致纳米片镍铁磷化物电极的析氧活性依然不高,因此,我们以导电性好的自支撑NiCo_2O_4纳米锥电极为载体,在其纳米锥表面负载壳层结构的Ni_nFe_(1-n)O_x纳米颗粒,获得了析氧催化活性较高的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对Ni_xFe_(1-x)O_x金属元素组成进行调控,最终获得金属比例优化而析氧活性最佳的NiCo_2O_4@Ni_8Fe_2O_x,并且自支撑电极具有较稳定的析氧催化活性。进一步,我们以自支撑NiCo_2O_4纳米锥电极为载体并在其表面负载FeO_x,获得自支撑NiCo_2O_4@FeO_x复合电极。利用电解过程中NiCo_2O_4载体的体相Ni元素向表面FeO_x迁移原理,获得了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的NiCo_2O_4@NiFeO_x自支撑电极。相比于化学合成的NiCo_2O_4@Ni_8Fe_2O_x自支撑电极,自支撑NiCo_2O_4@FeO_x复合电极的活性和稳定性都有了显着提高。电极催化活性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体相镍元素在电解过程中逐渐向表相迁移,与表相的铁氧化物进行掺杂,最终在电化学过程中表面催化剂的镍铁元素比例达到最优值;最后,我们将自支撑NiCo_2O_4@FeO_x复合电极进行磷化处理,得到了活性和稳定性均为最佳的析氢催化电极NiCoP_x@NiFeP_x。(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邹文茹[3](2019)在《阴离子交换法增强Ni-Co基纳米阵列电极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寻找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并发展高效的能源转化与存储形式,是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电化学过程是能量存储、新型能源转化的重要方式,而电极材料在电化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Ni-Co基化合物是重要的电极材料,其价态可变、结构稳定并且储量丰富。同时,通过在导电基底上直接生长的方式获得的“自支撑”Ni-Co基纳米结构,其电极内阻小,比表面积大,可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加速物质传输能力,因此在超级电容器和电解水领域有广泛用途。已经有大量通过阴离子交换方式,提升Ni-Co纳米结构电极性能的报道,但不同阴离子的交换效果还需要更准确的评价。本文以NiCo-C03 LDH纳米片阵列为前驱体,通过阴离子交换方式,分别制备了 NiCo-OH LDH、NiCoS、NiCoP纳米片阵列,测试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能,并对阴离子交换效果进行了平行比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Ni(N03)2·6H2O和 Co(N03)2·6H20为原料,CO(NH2)2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NiCo-CO3 LDH纳米片阵列。阵列浸泡于KOH溶液,使C032-和OH-之间进行有效交换后,其转化为NiCo-OHLDH纳米片阵列。碱浸泡12 h前后的电极样品在2 mA·cm-2电流密度时性能容量由1.78 F·cm-2增加至6.22F·cm-2。同时,在阴离子交换过程后的NiCo-OHLDH电极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NiCo-OHLDH电极优异的性能归因于在纳米片表面生长的纳米薄膜所带来的大比表面积,并且纳米片与纳米薄膜接触的层间电阻较小。由NiCo LDH与活性炭组装的NiCo LDH//AC全固态不对称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758 W·kg-1时的能量密度为94.5 Wh·kg-1,该电容器可轻易地点亮LED灯。(2)通过改变合成参数,获得了NiCo-C03LDH纳米片平行阵列。以此为前驱体,TAA为S源,进行水热阴离子交换反应,获得了保留前驱体阵列基本形貌的镍钻硫化物纳米阵列,纳米片的厚度增大,纳米阵列间距变小。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NiCoS电极在10 mA··cm-2电流密度时的面积比电容为8.38F·cm-2,但是电极的倍率性能和稳定性不佳。组装成NiCoS//AC全固态不对称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10mW·C·cm-2时,最大能量密度为0.2031 mWh·cm-2。当功率密度增加到50mW·C·cm-2时,能量密度仍可实现0.08523 mWh·cm-2。作为电催化剂,NiCoS电极表现出来良好的OER及HER催化活性。在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OER及HER过电势分别为282mV和108 mV,Tafel斜率分别为54 mV·dec-1和112 mV·dec-1。基于双NiCoS电极体系下的电解水设备具有良好的使用稳定性。(3)以NaH2PO2作为P源,以NiCo-C03LDH平行阵列为前驱体,通过磷化处理,获得NiCoP电极。该电极具有优异的OER及HER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 mA·C·cm-22时,OER及HER过电势分别为220 mV和27mV;在电流密度为100 mA·C·cm-2时,OER及HER过电势分别为371 mV和125 mV,Tafel斜率分别为40.25mV·dec-1和82.72mV·dec-1。因此,NiCoP电极可作为双功能电催化剂用于电解水过程。(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吴倩[4](2019)在《光刻微阵列电极制备及其电化学传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识别元件、电极和信号放大装置构成。其中,电极作为换能装置,对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传统的电极材料为二维平面结构,比表面积小,表面粗糙度低,不利于高性能传感器的制备。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办法为在电极表面构建叁维结构的传感涂层或直接构建具有微纳结构的电极材料。制备叁维传感涂层的方法往往存在重现性差、工艺复杂及与基材附着力差等问题,不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普及。相对而言,构建微纳结构电极材料的方式更具有重现性及普及性,应用前景更大。毋庸置疑,微纳结构的选择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基础。在多种微纳结构中,微阵列结构凭借其可控性强、制备方法多样化、批次差异性小等诸多优点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其制备方法通常有光刻蚀法、电泳沉积法、水热法等,其中,光刻蚀技术具有更好的工业基础,产业链完备,具有实现商品化的巨大潜力,是目前最有效的制备方法。因此,本文以光刻胶为载体,基于光刻蚀技术设计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微纳结构的微阵列电极,并采用后续喷金(两步法)或掺杂导电填料(一步法)的方式赋予其作为电极元件的导电性。叁维微纳结构的引入,大大增加了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与粗糙度,成功构建了具有高电化学活性的电极材料/传感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光刻微阵列电极制备高长径比叁维立体电极及其应用首先选用化学增幅型光刻胶SU-8 2000系列作为单一光刻胶体系,在通过正交实验明确曝光能量等影响因素的最佳参数的基础上设计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直径、不同长径比的叁维微阵列结构,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证明了叁维微阵列结构的成功制备。由于电极材料本身对导电性的要求较高,而聚合物层为电绝缘材料,需采用真空溅射喷金法后续引入导电纳米金层,对金/微阵列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具有叁维几何立体结构的金/微阵列电极具有超高的电化学响应电流,在比表面积提升至平面电极叁倍的条件下,响应电流可增大至13倍(优化条件下),展现了叁维结构在构建电极材料中的固有优势。最后,为了验证该电极材料的实际应用性,以原位电化学还原铜纳米粒子的方法在其表面构筑了简单的过氧化氢无酶传感模型,该传感器展现出对于过氧化氢超高的灵敏度(310.6μA mM~(-1) cm~(-2),R~2=0.999),且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2、石墨烯/SU-8复合导电光刻胶的制备及传感应用众所周知,电极材料的导电性是其重要性质之一。上一章中采用的SU-8 2000单一光刻胶体系为电绝缘性,在制备电极材料时需进行二次喷金处理,增加了工艺步骤及对使用设备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兴起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一步法直接制备导电微纳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本章选用将导电填料(石墨烯)掺入化学增幅型光刻胶SU-8 2000的方法制备具有导电性的复合导电光刻胶,研究了石墨烯含量对体系导电性及分散性的影响,发现当石墨烯含量越高时体系的导电性越好,但分散性变差,取两者相对平衡的复合光刻胶(4wt%)进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光刻胶在具有良好导电性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光刻胶的图案化功能,分辨率可达10μm。采用具有导电微纳结构的电极元件作为换能元件构建无酶传感模型(方法同上),该传感器展现了良好的传感性能,验证了一步法制备导电图案/电极材料的可行性。3、AgNW/GR/SU-8复合导电光刻胶制备及其传感应用当体系中仅含有片层结构的导电填料时,填料间相互堆迭形成导电网络的效率较低。研究表明,适当引入少量的一维填料可以促进导电网络的形成,这是由于一维填料能够在二维填料间作为连接搭桥的“桥梁”,使体系间连接更加紧密,得到导电性更好的复合材料,有利于制备具有更高电化学活性的电极材料。因此,本章以银纳米线(AgNW)和石墨烯(GR)作为共同填料掺入SU-8光刻胶中,制备了一维/二维填料协同作用的复合光刻胶体系,研究了导电填料含量对体系的影响。通过对其导电性和分散性的表征,发现当石墨烯为3wt%,银纳米线为0.75wt%时复合体系的导电性和分散性达到平衡,且导电性相对GR/SU-8体系有大幅度提高,证明了一维线性材料在二维片层结构中的“桥梁”作用。对其进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同样具备光刻胶的图案化功能,分辨率可达15μm。采用具有微纳结构的电极材料作为换能元件构建无酶传感模型(方法同上),该传感器具有较GR/SU-8体系更高的灵敏度及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重现性,验证了一步法制备混合导电体系制备高性能电极材料及导电图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武佳,朱凯,徐浩,延卫[5](2019)在《PbO_2/Sb-SnO_2/TiO_2纳米管阵列电极电化学氧化降解罗丹明B(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丹明B(RhB)在印染废水中广泛存在,具有难降解和易积累等特点,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因此寻找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处理方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电化学氧化法因其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难处理废水或有毒废水的降解,但过多的能源消耗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电极材料的选择是影响电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的电极材料主要有硼掺杂金刚石电极、IrO_2电极、Ru O_2电极和PbO_2电极等.在这些电极材料中,PbO_2电极因价格低廉、导电性良好、化学稳定性好及析氧电位高等优点而成为具有潜力的电极材料之一.近年来,为了提高PbO_2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研究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掺杂改性,如Cu, Bi, Ce, Fe和F等金属或非金属掺杂,以及与TiO_2, SnO_2, ZrO_2, Co3O4和TiN等其他化合物复合等.相比于传统的PbO_2电极基底Ti, TiO_2纳米管阵列具有高度有序、垂直取向、表面积大及亲水性良好等优势,这些特性可使其成为一个更好的载体,关于其做基底负载电催化活性层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TiO_2纳米管阵列作为基体,通过微波法沉积Sb-SnO_2中间层,电沉积法沉积PbO_2b表层(含α-PbO_2内层和β-PbO_2外层),制得一种复合DSA阳极材料,并将其用于处理Rh B废水.通过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该复合电极进行了表征,系统探讨了RhB初始浓度、电流密度、pH值、温度和氯离子浓度等因素对电化学氧化降解过程的影响,并对电极稳定性及Rh B降解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SEM和XRD结果表明, PbO_2/Sb-SnO_2/TiO_2纳米管阵列电极表面涂层覆盖紧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极寿命达815h.RhB电化学氧化实验结果发现, RhB降解过程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且高的电流密度、中性环境、低温和氯离子的添加均有利于其降解,但电流密度过高以及人工降温均会造成能耗过大,而氯离子的加入会带来潜在的二次污染,故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此外,通过系统研究不同参数的影响,发现该复合电极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及催化能力,而降解机理的提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降解过程中变化.综上可知,该复合电极较强的稳定性及催化活性使其在电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具有较大潜在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尹琪敏,李晓欧[6](2019)在《基于视觉假体的微阵列电极电刺激器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机电技术制作的微阵列电极电刺激器广泛应用于康复领域。阵列电极电刺激器作为一种治疗神经损伤的工具,在刺激选择性和控制能力方面都具有优良的性能。视觉假体作为微阵列电极电刺激器中的一种主要应用于眼部疾病的治疗。它是通过对生物组织施加电刺激引起组织兴奋来产生光幻视。视觉假体主要分为视网膜假体和视皮层假体。该文介绍了这两种假体的研究现状,主要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微阵列电极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杜孟孟,孙海军,高山,叶小利,乔磊[7](2018)在《自支撑镍纳米线阵列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熔点合金和多孔聚碳酸酯模板辅助制备了自支撑镍纳米线阵列电极,并研究了其催化肼电氧化的性能. SEM,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极由镍平板和支撑在其上的镍纳米线阵列构成;镍纳米线的絮状表面增加了电极的比表面积.循环伏安和计时电位测试结果表明,当肼的浓度为24. 6 mmol/L时,该电极的起始氧化电位低至-0. 25 V,氧化电流密度高达163 m A/cm~2;当肼浓度较低时,肼电氧化反应和电极自身的Ni(OH)_2/NiOOH转化反应共存;当肼浓度较高时,仅发生肼电氧化反应;肼的反应分级数约为1,反应活化能为16. 13~21. 24 kJ/mol;镍纳米线阵列电极的一体化、开放式结构使其电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商业镍片和泡沫镍,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邹蕊[8](2018)在《碳纳米管修饰阵列电极同时测定抗坏血酸和尿酸》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基于计时电流法的碳纳米管修饰阵列电极同时检测抗坏血酸和尿酸的方法。首先制作了由两个碳工作电极(1mm×2mm)、一个大面积碳对极(2mm×13mm)和一个厚膜Ag/AgCl参比电极构成的集成化碳阵列电极系统,然后以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阵列电极,最后分别在CH1道电极电位为0.211V测定了抗坏血酸,在CH2道电极电位为0.428V测定了尿酸。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聚乙烯不干胶掩膜模板和手工丝网印刷碳技术制作的阵列电极电极面积一致,电活性好。CH1道氧化峰电流(I_(pCH1))与抗坏血酸浓度在4.0×10~(-6) mol/L~4.0×10~(-5)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CH2道氧化峰电流(I_(pCH2))尿酸浓度在4.0×10~(-7) mol/L~4.0×10~(-6) 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文设计的电极和建立的测定方法在多种生物样品的同时测定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19期)

盛锦华,徐雯雯,陆之毅,孙晓明[9](2018)在《超浸润纳米阵列电极用于气体参与电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参与的电催化反应,包括气体析出反应和气体消耗反应,是能量转换过程和化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相比于针对高活性催化剂的研究,对于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调控反应过程中的气体扩散行为对高电流的工业应用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已经有不少纳米阵列电极用于有气体参与的电催化反应实例,且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但对于气泡在电极材料表面的浸润性行为的基础研究却较少。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结构化的超浸润纳米阵列电极在气体参与的电催化反应中的作用及应用,从介绍超疏气性和超亲气性定义出发,提出优化电极结构、制备超疏气性和超亲气性电极的方法,然后介绍了几种电极材料在能量转换系统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超浸润电极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冯发达,蔡丽敏,曾远娴,刘振,闫克平[10](2018)在《阵列电极流光放电处理苯乙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放电预处理-形成气溶胶-电收集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路线,建立基于阵列电极的流光放电系统,研究伏安特性、臭氧产生和苯乙烯去除,考察放电特性、苯乙烯处理能效、副产物控制和气溶胶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阵列电极直流放电能产生稳定的流光;臭氧产生量、苯乙烯去除量均和能量密度正相关;正极性比负极性的放电能效高,在放电间距为20mm时,正极性流光的臭氧产生和苯乙烯去除能效分别为0.55mol/(100 e V)和0.45mol/(100 e V);经流光放电处理后,苯乙烯聚合形成油状黄褐色气溶胶;XPS表征结果显示,气溶胶中C-C、C-H功能团的含量约为82.52%,且深度氧化产物-COOR、-COOH功能团很少。(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阵列电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燃料汽车的使用带来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现有新能源汽车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电池,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较低,造成新能源汽车续航时间短、启动速度慢等问题。以清洁氢气为能量来源的燃料电池凭借其高转化效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时间连续供电、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氢气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冶炼过程,但是由石油化工获得的氢气含有少量的碳杂质,容易引起燃料电池铂基催化剂中毒并失活,导致燃料电池性能急剧降低。电解水是高效、快速制备高纯度氢气的重要手段。然而,电解水过程中析氧反应速率较低是制约高效电化学产氢的关键。以氧化铱为代表的贵金属基析氧催化剂虽然催化活性较高,但是其储量较低,且开发成本较高,限制了电解水池的大规模应用。而廉价、高效、稳定的非贵金属析氧催化剂对于电解水制备氢气的规模化生产至关重要。在现有非贵金属催化剂中,以铁镍双金属为催化活性中心的磷化物、硫化物、氢氧化物展现出了优异的析氧动力学活性,其关键在于金属活性中心优异的电子结构,可以获得优化的“活性位点-析氧反应过渡态”结合能。然而,目前现有铁镍基电催化剂的金属活性位点数量少,电化学活性面积小,活性位点结构不稳定,导致其活性和稳定性依然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开展以下研究工作,以期获得高效、稳定的过渡金属基析氧催化电极:(1)针对现有镍铁基磷化物粉末电催化剂活性位点数量少,电化学活性面积低、且在电化学环境中由于大量氧中间体影响活性位点结构等问题,通过水热方法构建自支撑纳米片状镍铁磷化物NiFeP_x电极,对比粉末状NiFeP_x多孔电极,自支撑NiFeP_x电极的析氧活性获得显着提升。此外,NiFeP_x电极在长时间催化析氧反应过程中,受到析氧中间体(氧自由基、氢氧自由基等)的影响,电极表面的金属磷化物最终转变为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催化电极展现出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2)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高导电性的核壳结构磷化物@氧化物具有好的的电化学析氧活性,但是由于自支撑NiFeP_x电极中Ni:Fe比例难以合成过程中难以实现比例优化,导致纳米片镍铁磷化物电极的析氧活性依然不高,因此,我们以导电性好的自支撑NiCo_2O_4纳米锥电极为载体,在其纳米锥表面负载壳层结构的Ni_nFe_(1-n)O_x纳米颗粒,获得了析氧催化活性较高的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对Ni_xFe_(1-x)O_x金属元素组成进行调控,最终获得金属比例优化而析氧活性最佳的NiCo_2O_4@Ni_8Fe_2O_x,并且自支撑电极具有较稳定的析氧催化活性。进一步,我们以自支撑NiCo_2O_4纳米锥电极为载体并在其表面负载FeO_x,获得自支撑NiCo_2O_4@FeO_x复合电极。利用电解过程中NiCo_2O_4载体的体相Ni元素向表面FeO_x迁移原理,获得了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的NiCo_2O_4@NiFeO_x自支撑电极。相比于化学合成的NiCo_2O_4@Ni_8Fe_2O_x自支撑电极,自支撑NiCo_2O_4@FeO_x复合电极的活性和稳定性都有了显着提高。电极催化活性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体相镍元素在电解过程中逐渐向表相迁移,与表相的铁氧化物进行掺杂,最终在电化学过程中表面催化剂的镍铁元素比例达到最优值;最后,我们将自支撑NiCo_2O_4@FeO_x复合电极进行磷化处理,得到了活性和稳定性均为最佳的析氢催化电极NiCoP_x@NiFeP_x。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阵列电极论文参考文献

[1].焦泓玮,黄永清,赵康,段晓峰,刘凯.叉状光电探测器阵列电极的设计与优化[J].光子学报.2019

[2].衡楠楠.自支撑NiFe基金属氧化物阵列电极的构筑及其表面结构演变[D].河南大学.2019

[3].邹文茹.阴离子交换法增强Ni-Co基纳米阵列电极性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9

[4].吴倩.光刻微阵列电极制备及其电化学传感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9

[5].武佳,朱凯,徐浩,延卫.PbO_2/Sb-SnO_2/TiO_2纳米管阵列电极电化学氧化降解罗丹明B(英文)[J].催化学报.2019

[6].尹琪敏,李晓欧.基于视觉假体的微阵列电极电刺激器研究综述[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9

[7].杜孟孟,孙海军,高山,叶小利,乔磊.自支撑镍纳米线阵列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8].邹蕊.碳纳米管修饰阵列电极同时测定抗坏血酸和尿酸[J].广东化工.2018

[9].盛锦华,徐雯雯,陆之毅,孙晓明.超浸润纳米阵列电极用于气体参与电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冯发达,蔡丽敏,曾远娴,刘振,闫克平.阵列电极流光放电处理苯乙烯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8

标签:;  ;  ;  ;  

阵列电极论文-焦泓玮,黄永清,赵康,段晓峰,刘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