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对临床上采取针灸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并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今后临床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本次研究中的患者,为在我院就诊的4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3月2日,截至为2017年9月1日,其中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而选择使用针灸进行治疗的患者则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个时间点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以及3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明显,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周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治疗方案中,选择针灸法,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着明显的提高,临床具有的研究和实践价值较高。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针灸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亚型肠易激综合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均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随着中医治疗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其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作用也逐渐凸显[1]。本次研究,主要是对临床上采取针灸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并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今后临床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患者,为在我院就诊的4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3月2日,截至为2017年9月1日,以数字随机分组法为基础,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2例,13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35.25±3.65)岁;而研究组患者22例,12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36.22±1.75)岁;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本次研究中患者,均了解研究内容后同意参与研究。
1.2实验方法
对22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使用得舒特进行治疗,每日日用药3次,每次用药剂量为50mg,治疗时间持续一个月。
对22例研究组患者,选择针灸法治疗,取穴:四白、天枢、中脘、百会、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气海、印堂。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者手指及患者针刺穴位局部消毒,百会穴朝四神聪方向以苍龟探穴术沿皮刺,印堂向下平刺,四白、天枢、中脘、气海、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均直刺,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手法操作,足三里施以补法加艾温针灸,三阴交、气海以补法,太冲施以泻法,余穴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行针一次,一周五次,治疗时间持续一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2周后以及3周后的中医证候进行评分,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记录。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为基础制定,
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基本消失。
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有名下改善。
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19.2.0软件,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为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采取t检验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表1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调查表(x±s)
注: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p<0.05
3.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近几年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肠功能紊乱疾病,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型分类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患病期间,多会出现内脏高敏感、或是黏膜免疫变化等情况,临床主要的表现症状为腹部不适、或是剧烈腹痛,部分患者的排便出现明显的改变[4],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加,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进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常规的西医药物治疗,无法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对患者采取中医针刺法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调肝理气、以及健脾止泻,针刺法的治疗,主要是对患者的大便次数、腹胀、以及腹疼等症状进行调节[5];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对比,针灸治疗法,在对患者进行腹部治疗的同时,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习惯、以及心神状态,是一种整体性的调节治疗,因此其治疗效果较单纯药物治疗更为明显[6]。
综合研究中的结果,在临床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治疗方案中,选择针灸法,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着明显的提高,临床具有的研究和实践价值较高,在今后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治疗中,值得进行推广应用以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慧芹,王振云.针刺疗法联合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5-HT、NPY、CGRP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09):1802-1804.
[2]吴晓亮,王烨林,孙建华,束彦页,裴丽霞,周俊灵,陈栋,张佶玮,占道伟.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观察及其对Th1/Th2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12):1057-1060.
[3]李子木.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4]文成伟.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5]裴丽霞,孙建华,夏晨,徐陆周,耿昊,陈璐,吴晓亮.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01):27-29.
[6]李德锋.白石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