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分级论文_李璇璇,陆逸平,尹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病理学分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理学,肿瘤,乳腺,磁共振,乳头状,肝炎,尿路。

病理学分级论文文献综述

李璇璇,陆逸平,尹波[1](2019)在《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脑膜瘤病理学分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尽管多为良性,但部分病理学分级为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Ⅱ级和Ⅲ级的病变具有侵袭性和不良的预后;因此,术前明确其病理学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基于扩散原理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已成为脑膜瘤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有较好的鉴别效果。本文就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的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WI,IVIM-DWI)、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及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脑膜瘤病理学分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肿瘤影像学》期刊2019年05期)

黄素明,纪元[2](2019)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分级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是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基础。不同阶段的诊断标准存在不同临床意义,日趋完善。总的分级原则,由以往关注肿瘤大小等分期要素,发展为以肿瘤增殖程度作为主要标准,到以分化程度作为先决条件,结合增殖指数进行分级。首先依据形态分为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然后根据核分裂像和Ki67增殖指数把前者分为G1,G2,G3叁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徐茂林,谢东,李芳,刘玉林,唐琪[3](2019)在《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PT)的MRI形态及功能学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及MRI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边界、最大径、T_2WI内部信号、内部分隔、增强信号、ADC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并与其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2个PT病灶中,组织学分级为良性、交界性、恶性者分别为16例(30. 8%),22例(42. 3%),14例(26. 9%);不规则形44例(84. 6%),类圆形8例(15. 4%);边界清晰者38例(73. 1%),模糊者14例(26. 9%);病灶最大径为1. 91~14. 73 cm; T_2WI内部信号均匀者4例(7. 7%),不均匀者48例(92. 3%); T_2WI内部有低信号分隔者34例(65. 4%),无分隔者18例(34. 6%);增强信号均匀者12例,不均匀者40例; ADC值范围为(0. 92~1. 72)×10~(-3)mm~2/s;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中,22例呈Ⅰ型(42. 3%),22例呈Ⅱ型(42. 3%),8例呈Ⅲ型(15. 4%)。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组的病灶ADC值、T_2WI低信号分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病灶ADC值、T_2WI低信号分隔与组织学分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 699、0. 484,P值均<0. 05)。而病灶的其余征象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 05)。结论乳腺P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ADC值、T_2WI低信号分隔与组织学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程蛰承,李志坚,徐骥,方威[4](2019)在《肾透明细胞癌64排多层螺旋CT直接征象与病理学分级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64排多层螺旋CT直接征象与病理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CCRCC的34例患者,分析其术前64排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图像。CCRCC的直接征象包括肿瘤形态、大小、密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及是否有假包膜等,并与术后病理学分级进行对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病理学分级标准,将CCRCC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Ⅱ级定义为低级别组(n=28),Ⅲ~Ⅳ级定义为高级别组(n=6),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低级别组CCRCC相比,高级别组CCRCC病灶形状更不规则(高级别组中不规则形肿块3例,占50.0%;低级别组中不规则肿块2例,占7.1%);平扫时肿瘤密度更高(高级别组中5例呈稍高密度,占83.3%;低级别组中仅3例呈稍高密度,占10.7%);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肿瘤强化程度较弱[高级别组强化值与同侧正常肾皮质强化值平均差为(-16.1±12.3)HU,低级别组强化值与同侧正常肾皮质强化值平均差为(7.0±7.5)HU];实质期强化衰减程度较低[高级别组肿瘤平均强化衰减值为(-7.7±5.4)HU,低级别组肿瘤平均强化衰减值为(-17.3±7.3)HU]。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RCC的64排多层螺旋CT直接征象中,肿瘤形态、平扫密度、皮髓交界期肿瘤强化程度及实质期肿瘤强化减退程度等对判断其WHO/ISUP病理学分级具有一定价值,能为术前确定CCRCC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肿瘤影像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姝,环静,佘远霞[5](2019)在《肺磨玻璃结节病理学分级与高分辨率CT征象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磨玻璃结节病理学分级与高分辨率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诊断为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127例,分析患者的CT表现与病理性分级的相关性。结果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完全沿肺泡间隔贴壁样生长的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AH、AIS、MIA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IA组与AAH、AIS组性别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A组与MIA组毛刺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均显着高于AIS组、AAH组(P <0. 05),且AIS组毛刺征发生率显着高于AAH组(P <0. 05)。AAH、AIS、MIA组分叶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IA组分叶征发生率显着高于AAH、AIS与MIA组(P <0. 05)。AAH、AIS、MIA组空泡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IA组空泡征发生率显着高于AAH、AIS和MIA组(P <0. 05)。AIS、MIA、IA组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显着高于AAH组(P <0. 05),IA组显着高于AIS组(P <0. 05),MIA组与I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IA组胸膜凹陷征发生率显着高于AAH、AIS、MIA组(P <0. 05),MIA组胸膜凹陷征发生率显着高于AAH组(P <0. 05),MIA组与AIS组胸膜凹陷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是鉴别肺磨玻璃结节病理学分级的重要依据,对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病理学分级的鉴别。(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田爱平,杨永峰[6](2018)在《慢性肝炎病理学分级分期评分系统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肝脏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全面、详细地描述病变形态,并给予客观的分级分期评分。关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炎的病理分级分期评分系统较多,列举、详述了各种评分方法的具体应用及优缺点,并总结了应用时的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郭爱桃[7](2018)在《基于大样本的膀胱内翻性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及预后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内翻性UN肿瘤组织结构异型、瘤细胞形态异型及增殖活性与肿瘤浸润率及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提出内翻性非浸润性UN的病理学分级诊断标准,并进行逆向验证;探讨8个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3、7、17号染色体和9p21检查在内翻性UN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和价值,分析肿瘤生长方式在膀胱UN分期、病理分级及生存率之间的差别及意义,从而使病理和临床医生在常规诊疗工作中有章可循,患者可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材料和方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疗用“病理信息系统”中检索2010.01-2016.12期间诊治的所有的膀胱非特殊类型UN。按实验设计进行样本含量估计、随机化抽样及复阅切片,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病例,剩余病例进入本研究。分析7个形态学指标与肿瘤浸润率及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包括外生性乳头、肿瘤性梁索/巢团的一致性、伞细胞、瘤细胞排列极向、核异型性、核分裂像层次及病理性核分裂像。采用并联及串联并行原则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提出内翻性非浸润性UN的病理学分级诊断标准。通过比较各级别肿瘤的生存率,并分析各指标与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进而逆向验证分级标准的可行性。分析CK20、Ki-67、p53、P16、CK5、CD44、CyclinD1 及GATA-3等8个免疫组化标记抗体,以及3、7、17号染色体及9p21位点FISH检查的结果与内翻性肿瘤浸润、病理分级以及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内翻性及外生性两种生长方式的膀胱UN在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分布以及浸润、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第一部分:7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共诊治膀胱非特殊类型UN3610例,其中外生性者3240例,内翻性者327例,平坦型者43例。327例内翻性UN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为6.4:1,平均年龄54.60岁。入组的156例内翻性UN中,大部分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红激光切除术,126例为非浸润性肿瘤,30例浸润癌中19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浸润和非浸润肿瘤之间,肿瘤性梁索/巢团不规则程度、瘤细胞的排列极向、核异型性、核分裂像层次及有无病理性核分裂像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1);有无外生性乳头及伞细胞是否可见无显着性差异(P>0.05)。156例中133例获得随访结果,截至随访之日,20.30%的病例出现复发和/或转移,无瘤生存时间为1-30个月;7.52%的病例死于膀胱肿瘤,生存时间为7-134个月。肿瘤性梁索/巢团不规则程度、伞细胞、瘤细胞的排列极向、核异型性、核分裂像层次及病理性核分裂像均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1),而性别、年龄、外生性乳头结构与生存率无关(P>0.05)。依据上述结果提出非浸润性内翻性UN的分级诊断标准并对156例进行分级,LP 33例,I-PUNLMP50 例,I-NIPUC,LG36 例,I-NIPUC,HG 7例,I-IPUC30例。逆向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级别的内翻性非浸润性UN 间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指标与内翻性非浸润性UN病理级别之间,肿瘤性梁索/巢状结构不规则程度、排列极向、核异型性、核分裂像层次、病理性核分裂像、伞细胞及外生性乳头的检出率均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1),而性别与年龄与病理级别不相关(P>0.05),第二部分:免疫组化CK20、Ki-67、p53及P16在浸润癌组织内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浸润性者,而CK5、CD44及CyclinD1则低于非浸润者,卡方检验示差异均具显着性(P<0.01);GATA-3的表达率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CK20、p53、Ki-67、P16及CD44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具有统计学等级相关性,其中CK20、Ki-67、p53及P16呈正向相关,CD44则呈负向相关。CK20、CK5、CD44、Ki-67以及CyclinD1的表达率均与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有统计学相关性,CK20阳性、CK5、CD44、CyclinD1阴性及Ki-67增殖指数大于20%的病例易发生复发和/或转移及死亡(户<0.01);p16弥漫性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呈正相关,而与无瘤生存率无统计学相关性。p53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呈正相关,而与总生存率无统计学相关性。GATA-3的表达与生存率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第叁部分对115例内翻性UN行3、7、17号染色体及9p21位点FISH检查,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浸润癌(68.00%)中阳性率高于非浸润性肿瘤(12.22%)。90例非浸润性UN中,11例阳性,I-NIPUC,HG组阳性率最高,为57.14%,IP组和I-PUNLMP组均较低,仅为5.26%。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级别内翻性非浸润性UN FISH检查结果具有等级相关性,等级越高,阳性率越高。以IP为对照,I-NIPUC,LG和I-NIPUC,HG FISH检查的敏感性分别为15.38%和57.14%,诊断指数分别为110.11%和151.87%。以IPUNLMP为对照组,INIPUC,HG FISH的敏感性为57.14%,诊断指数为144.44%。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检查结果与无瘤及总生存率关系密切,阳性病例复发和/或转移及死亡的风险更大。第四部分内翻性及外生性UN相比较,病理类型、性别及年龄分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外生性UN中,NIPUC,LG以及IPUC较为多见,UP最少,仅占0.56%;而内翻性生长者中,IP、I-PUNLMP及I-NIPUC,LG构成比大且比较接近,分别为30.28%、32.11%及29.66%,I-IUPC则较少。两种生长方式的UN均多见于男性,男女构成比分别为6.4:1及3.4:1。外生性UN各级别间性别分布相差较大,IPUC的男女构成比最高。内翻性肿瘤(54.60岁)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低于外生性者(60.70岁),外生性UN患者年龄总体分布的差别具有显着性意义,NIPUC,HG与IUC患者的发病年龄偏高,分别为65.89岁及64.99岁;而内翻性UN各级别间性别和年龄的分布均无明显差别。两种不同生长方式的肿瘤相比较,无论是整体还是各平行病理级别之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上差异均不具有显着性意义。[结论]:内翻性UN是膀胱少见的肿瘤类型,占9.06%。内翻性及外生性两种不同生长方式的UN之间,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分布上有明显不同:内翻性UN的男女构成比高于内翻性者;发病年龄低于外生性者;外生性肿瘤中以NIPUC,LG和IPUC多见,UP非常少见,而内翻性UN以IP、I-PUNLMP及I-NIPUC,LG叁种类型为主且构成比接近,I-IPUC少见。病理诊断时肿瘤性梁索/巢团不规则性、瘤细胞排列紊乱程度、核异型性、核分裂像位置及病理性核分裂像可作为非浸润性肿瘤的病理分级参考指标;外生性乳头状结构可作为IP的剔除依据;伞细胞是否可见不能作为病理分级的参考依据。联合应用CK20、Ki-67、p53、p16及CD44免疫组化染色可辅助非浸润性肿瘤的病理分级;石蜡组织中3、7、17号染色体及9p21位点FISH检查不可单独作为内翻性非浸润性UN分级的分子遗传学参考指标。膀胱UN的生长方式与预后无关,但内翻性UN中浸润癌的构成比明显低于外生性UN。内翻性非浸润性UN的病理学级别、CK20、Ki-67、CK5、CD44、CyclinD1染色结果为肿瘤浸润和预后的影响因素,联合应用可对肿瘤的浸润和预后风险进行评估;p53阳性的病例浸润和复发/转移的风险提高;p16弥漫阳性的病例浸润和死亡的风险提高。石蜡切片中3、7、17号染色体及9p21位点FISH检查阳性的病例常对应高级别形态,易出现浸润、复发/转移及死亡。(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期刊2018-05-30)

刘钦成,刘宁,韩晓玉,郭凌宏,王春明[8](2018)在《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萎缩率及LSM、CTP值与Laennec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索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体积(LV)萎缩率及肝脏弹性值(LSM)、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值与Laennec肝硬化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以及其在肝硬化程度量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肝活检组织病理玻片、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S)和CT检查,以及血液学检验等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参照Laennec肝硬化组织病理学分级标准把肝硬化分为轻、中、重度。分析患者的LV萎缩率及LSM、CTP评分值与肝硬化程度组织病理学分级的相关关系。结果32例患者中肝硬化组织病理学分级为轻度9例(28.12%),中度12例(37.50%),重度11例(34.38%)。肝硬化程度轻、中、重3组患者的肝脏体积萎缩率分别为(16.75±2.20)%、(23.11±6.67)%、(35.55±5.70)%;LSM分别为(14.96±3.36)、(20.21±3.07)、(37.03±16.44)kPa,3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3组患者的CT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织病理学分级与LV萎缩率、LSM呈正相关(r=0.93、0.74,P<0.01),但与CTP评分无明显相关(r=0.27,P>0.05);LV萎缩率与LSM、CTP评分呈正相关(r=0.90、0.91,P<0.01);LSM与CTP评分无明显相关(r=0.15,P>0.05)。结论肝硬化组织病理学分级程度越重,则LV萎缩率越大,FS检测值越高;LV萎缩率和LSM可以作为诊断肝硬化组织病理学严重程度的量化诊断指标。(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8年14期)

潘斌才[9](2018)在《脑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图像分析及定量分级诊断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量分析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细胞核的图像分析参数及增殖指标Ki-67、CyclinD1的表达分数参数,揭示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形态及密度的差异,筛选对胶质瘤分级诊断有价值的参数。通过线性判别函数建立多个胶质瘤分级诊断模型并比较各诊断模型的回代判别准确率,探讨这些参数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方面的意义,为胶质瘤组织学分级提供客观的方法。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和分组:收集2010年-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手术切除大脑胶质瘤存档病理标本共80例,所有病例均为初治患者,术前未行辅助放、化疗。根据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组织学分级标准进行病理学诊断,按照病例的构成,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病变组,对照组为正常脑组织,收集因脑外伤等手术送检正常脑组织10例。病变组包括WHO Ⅰ-Ⅳ级胶质瘤组,其中Ⅰ级胶质瘤15例,Ⅱ级20例,Ⅲ级25例,Ⅳ级20例;2.实验方法(1)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摄像仪和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图像分析。首先使用物镜测微尺对测试软件进行标定,再将HE切片置于光学显微镜40倍物镜下随机捕获观察视野,每例取1-4个视野经显微摄像系统采集图像并输入计算机。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分别测试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核的形态参数。包括:细胞核面积、细胞核长轴与短轴、细胞核周长。计数40倍物镜下细胞的数目及图像视野的面积,计算图片中细胞面数密度和细胞核面积密度。(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WHO Ⅰ级、Ⅱ级、Ⅲ级、Ⅱ级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增殖指标Ki-67、CyclinD1的表达情况。所有标本经常规脱水、包埋、切片、脱腊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CyclinD1。以胶质瘤细胞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结果观察采用半定量12分法,测试并记录表达分数。所有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时均设立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由两位有经验的临床病理医师在未知诊断结果的情况下独立阅片判断。(3)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型变量的结果以均数(x)、标准差(SD)、最大值(Max)、最小值(Min),所有测试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对不同组间的测试结果进行多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模型组别间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并分别建立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绘制判别函数分类图并计算各模型组的回代判别准确率。结果1.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核形态参数的差异Ⅰ-Ⅳ级胶质瘤细胞核的形态参数显示了核的面积、长轴、短轴和周长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级胶质瘤的上述形态参数平均值均为所有级别中最大,而其标准差为所有级别胶质瘤中最小;WHO Ⅰ级胶质瘤的上述形态参数(除长轴)平均值均为所有级别胶质瘤中最小,ⅡⅠ级胶质瘤的上述形态参数标准差为所有胶质瘤中最大。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Ⅱ级)不论细胞核面积还是周长均明显低于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除WHOⅠ级和Ⅱ级瘤细胞核长轴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提示低级别胶质瘤具有较小的细胞核,这是鉴别不同组织学级别的一个重要指标。另一特点是胶质瘤细胞核形态参数的变异程度有所不同,低级别胶质瘤核参数变异度(标准差)较小,高级别肿瘤,特别是WHO Ⅲ级肿瘤变异度较大,提示高级别肿瘤核的大小极不均一,这可能是瘤细胞多形性导致的因素。2.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密度参数的差异尽管不同级别胶质瘤的细胞面数密度存在总体显着性差异(P<0.001),但WHOⅡ级与Ⅲ级之间,以及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胶质瘤)之间却均无组间差异,提示WHO Ⅰ级胶质瘤的细胞面数密度最小,但Ⅱ-Ⅳ级胶质瘤细胞密度并无明显变化。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的核面积密度也存在总体显着性差异P<0.001),且各级别之间也存在显着性差异,提示尽管细胞面数密度差别不大,但细胞核面积密度可作为鉴别不同组织级别的胶质瘤的重要图像分析参数。3.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细胞核形态参数及密度参数的差异正常脑组织与WHO Ⅰ级胶质瘤细胞核的参数比较中,除核的长轴有显着的差异(P<0.01),其余在核的面积、短轴及周长方面,无显着性的差异。而正常脑组织与Ⅱ-Ⅳ级胶质瘤在细胞核的面积、长轴、短轴及周长等参数的比较中,显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Ⅱ-Ⅳ级胶质瘤细胞核比正常脑组织细胞核显着增大;在细胞面数密度及核面积密度方面,正常脑组织与Ⅰ级胶质瘤比较无明显差异,而与Ⅱ-Ⅳ级胶质瘤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提示正常脑组织细胞核形态及单位面积中的细胞密度与Ⅰ级胶质瘤相近,而与Ⅱ-Ⅳ级胶质瘤差异性较大。4.Ki-67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Ki-67在10例正常脑组织中均不表达;而Ki-67在80例胶质瘤的阳性率为67.50%(54/80),远高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P<0.01)。Ki-67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的表达情况不一致,Ki-67在Ⅳ级胶质瘤的表达分数最高,在Ⅰ级胶质瘤的表达分数最低;Ki-67的表达分数与Ⅰ-Ⅳ级胶质瘤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703(P<0.001),显示随着Ⅰ-Ⅳ级胶质瘤级别的升高,Ki-67表达的指数分数也逐渐升高。在分组的两两比较中,低级别胶质瘤(I、Ⅱ级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胶质瘤)中Ki-67的表达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Ki-67在Ⅰ级与Ⅱ级胶质瘤中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在ⅡⅠ级与Ⅳ级胶质瘤中的表达类似。在临床病理参数中,Ki-67在不同年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CyclinD1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CyclinD1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的胶质瘤中的表达不一致,CyclinD1在正常脑组织中仅有1例表达阳性(1/10),而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阳性率高达83.75%(67/80),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CyclinDl在Ⅰ级胶质瘤的表达分数最低,在Ⅳ级胶质瘤的表达分数最高;CyclinDl的表达分数与Ⅰ-Ⅳ级胶质瘤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616(P<0.001),显示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升高,CyclinDl的表达率逐渐升高,染色的强度逐渐增强,而且在表达率的分组两两比较中,Ⅰ-Ⅳ级胶质瘤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部位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胶质瘤中Ki-67、CyclinDl表达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检验显示Ki-67、CyclinD1两种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存在显着相关,提示两者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816,X2=19.218,P<0.01)。7.基于图像分析参数及增殖指标表达分数参数的多种胶质瘤分级诊断模型(1)以正常脑组织、不同级别胶质瘤的形态参数及密度参数为基础参数,加入Ki-67及CyclinD1的表达分数进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通过建立线性判别函数获得正常脑组织与四级胶质瘤分类中四级胶质瘤图像分析诊断模型、四级胶质瘤图像分析+ Ki-67诊断模型、四级胶质瘤图像分析+ CyclinD1诊断模型及四级胶质瘤图像分析+ Ki-67、CyclinD1诊断模型四个模型,计算回代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6.7%、75.6%、78.9%及78.9%。将各诊断模型回代判别总准确率进行分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2)整合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胶质瘤)及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胶质瘤)的图像分析参数(形态参数及密度参数),加上正常脑组织的图像分析参数(形态参数及密度参数)进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通过建立线性判别函数获得高低级别胶质瘤图像分析诊断模型,计算回代判别准确率为88.9%。结论1.胶质瘤细胞核的图像分析中的面积、长轴、短轴及周长等形态参数和单位面积中的细胞数量及核面积密度可作为胶质瘤组织学定量分级诊断的重要指标参数,对脑胶质瘤诊断分级具有重要意义。2.增殖指标Ki-67及CyclinD1表达分数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高而增高,两者联合应用在胶质瘤的病理分级诊断及预后分析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及实用价值。3.基于图像分析中的核面积、核长轴、核短轴和单位面积中的细胞数量及细胞核面积、Ki-67及CyclinD1表达分数建立胶质瘤分级诊断模型,回代判别准确率相近(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达78.9%。4.基于胶质瘤细胞的核面积、核长轴、核短轴及核周长和单位面积的细胞数量及核面积密度,建立高低级别胶质瘤分级诊断模型,准确率可达88.9%。(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8-05-17)

孙鹏峰[10](2018)在《乳腺叶状肿瘤影像学表现及与其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X线、超声及MRI表现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以期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并为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预测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叶状肿瘤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术前行X线检查患者69例及行超声检查患者121例,并收集2006年12月至2017年4月术前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40例进行本研究。依据美国放射学院(ACR)2013年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对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X线、超声及MRI检查图像进行分析,X线上分析病变的形态、边缘、密度及“晕征”特征,超声上分析病变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血流信号及弹性特征,MRI上分析病变的形态、边缘、平扫信号、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强化方式及ADC值。各影像表现特征在不同病理学分级叶状肿瘤间的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ADC值及肿瘤直径在不同病理学分级叶状肿瘤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l-Wallis检验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69例术前行X线检查的患者中,术后经病理证实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分别为25例(36.2%)、17例(24.7%)及27例(39.1%)。X线上叶状肿瘤均为肿块型病变,形态学多数(56.5%)呈分叶状,边缘光滑,呈高密度,肿块形态、边缘及密度在叁组间的表现无显着性差别(P>0.05);对于肿块边缘的“晕征”表现,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分别为18例(72%)、6例(35.3%)及9例(33.3%),叁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晕征”提示肿物更可能为良性叶状肿瘤。121例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分别为43例(35.5%)、36例(29.8%)及42例(34.7%)。超声上叶状肿瘤均表现为低回声肿块型病变,后方回声增强者居多,血流信号以Ⅱ~Ⅲ级为主,弹性评分提示肿物质地中等。研究中7例(16.3%)良性叶状肿瘤、26例(72.2%)交界性叶状肿瘤及33例(78.6%)恶性叶状肿瘤呈不规则形;2例(4.7%)良性叶状肿瘤、13例(36.1%)交界性叶状肿瘤及28例(66.7%)恶性叶状肿瘤边缘不清晰;30例(69.8%)良性叶状肿瘤、31例(86.1%)交界性叶状肿瘤及41例(97.6%)恶性叶状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1例(2.3%)良性叶状肿瘤、8例(22.2%)交界性叶状肿瘤及26例(62%)恶性叶状肿瘤内部出现不规则无回声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回声不均匀、内部出现不规则无回声区均提示可能为交界性或恶性叶状肿瘤,叁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例(共计41个病灶)术前行MRI检查的患者中,术后经病理证实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分别为22个(53.7%)、11个(26.8%)及8个(19.5%);均为肿块型病变。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中T_1WI序列肿块内部出现高信号表现分别为1个(4.5%)、2个(18.2%)及4个(50%),脂肪抑制T_2WI呈不均匀信号者分别为7个(31.8%)、6个(54.5%)及7个(87.5%),动态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者分别为3个(13.6%)、6个(54.5%)及8个(100%),内部出现不规则无强化区者分别为1个(4.5%)、2个(18.2%)及7个(87.5%),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Ⅱ、Ⅲ型者分别为9个(40.9%)、11个(100%)及7个(87.5%);T_1WI肿块内部出现高信号、脂肪抑制T_2WI信号不均匀、动态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及内部出现不规则无强化区均提示肿瘤具有明显的不均质性且容易发生出血囊变,而测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Ⅱ型及Ⅲ型,以上均提示可能为交界性或恶性叶状肿瘤,叁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叶状肿瘤形态上多数(68.3%)呈分叶状,边缘清晰,ADC值稍低,形态、边缘及ADC值在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影像学上均表现为肿块型病变,形态学多呈分叶状。X线上肿物以高密度多见;超声上常表现为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MRI脂肪抑制T_2WI多呈较高信号,动态增强后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X线上病变“晕征”表现多见于良性叶状肿瘤;内部回声/信号不均匀、动态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Ⅱ、Ⅲ型提示肿物可能为交界性或恶性叶状肿瘤。术前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及超声检查可提示叶状肿瘤的术前诊断及病理学分级,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患者的预后预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病理学分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是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基础。不同阶段的诊断标准存在不同临床意义,日趋完善。总的分级原则,由以往关注肿瘤大小等分期要素,发展为以肿瘤增殖程度作为主要标准,到以分化程度作为先决条件,结合增殖指数进行分级。首先依据形态分为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然后根据核分裂像和Ki67增殖指数把前者分为G1,G2,G3叁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理学分级论文参考文献

[1].李璇璇,陆逸平,尹波.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脑膜瘤病理学分级中的应用[J].肿瘤影像学.2019

[2].黄素明,纪元.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分级诊断[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

[3].徐茂林,谢东,李芳,刘玉林,唐琪.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4].程蛰承,李志坚,徐骥,方威.肾透明细胞癌64排多层螺旋CT直接征象与病理学分级的对比研究[J].肿瘤影像学.2019

[5].刘姝,环静,佘远霞.肺磨玻璃结节病理学分级与高分辨率CT征象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6].田爱平,杨永峰.慢性肝炎病理学分级分期评分系统比较[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

[7].郭爱桃.基于大样本的膀胱内翻性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及预后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8

[8].刘钦成,刘宁,韩晓玉,郭凌宏,王春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萎缩率及LSM、CTP值与Laennec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8

[9].潘斌才.脑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图像分析及定量分级诊断模型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

[10].孙鹏峰.乳腺叶状肿瘤影像学表现及与其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采用数据增强后的乳腺癌病理学分级根除前后胃猫眺组级病理学分级...显示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叁组耳缘静脉病理学分级的图像胰腺癌病理学分级与预后关系分析显示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

标签:;  ;  ;  ;  ;  ;  ;  

病理学分级论文_李璇璇,陆逸平,尹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