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包括:安装板、顶柱与导向柱,所述顶柱设置有若干,所述顶柱的数量与滚轮模具中型腔的数量相同,若干所述顶柱呈矩形阵列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若干所述顶柱的长度从边缘向中心依次递减,所述顶柱是用于顶出所述滚轮模具中成型的滚轮,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一侧表面的边缘,所述导向柱与所述顶柱处在所述安装板的同一侧表面,所述导向柱与所述滚轮模具上的导向孔相适配。本实用新型具有在滚轮模具一次成型滚轮较多时、能够更加容易取出滚轮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2)、顶柱(3)与导向柱(4),所述顶柱(3)设置有若干,所述顶柱(3)的数量与滚轮模具中型腔(12)的数量相同,若干所述顶柱(3)呈矩形阵列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上,若干所述顶柱(3)的长度从边缘向中心依次递减,所述顶柱是用于顶出所述滚轮模具中成型的滚轮,所述导向柱(4)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一侧表面的边缘,所述导向柱(4)与所述顶柱(3)处在所述安装板(2)的同一侧表面,所述导向柱(4)与所述滚轮模具上的导向孔(11)相适配。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2)、顶柱(3)与导向柱(4),所述顶柱(3)设置有若干,所述顶柱(3)的数量与滚轮模具中型腔(12)的数量相同,若干所述顶柱(3)呈矩形阵列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上,若干所述顶柱(3)的长度从边缘向中心依次递减,所述顶柱是用于顶出所述滚轮模具中成型的滚轮,所述导向柱(4)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一侧表面的边缘,所述导向柱(4)与所述顶柱(3)处在所述安装板(2)的同一侧表面,所述导向柱(4)与所述滚轮模具上的导向孔(11)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远离所述顶柱(3)一侧表面至少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块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与所述安装板(2)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所述顶柱(3)之间的高度差在二到六厘米之间,而且所述顶柱(3)越靠近中间位置递减的高度越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3)与所述安装板(2)通过第一螺栓(7)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2)上设置有对穿的第一螺纹孔(22),所述顶柱(3)靠近所述安装板(2)一端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孔(31),所述第一螺栓(7)从所述安装板(2)远离所述顶柱(3)一侧表面穿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31)与所述顶柱(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7)为内六角螺栓,所述第一螺纹孔(22)远离所述顶柱(3)一端边缘设置有凹槽(23),所述第一螺栓(7)的螺帽陷进所述凹槽(23)中,所述第一螺栓(7)远离所述安装板(2)一端表面与所述安装板(2)表面相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24),所述导向柱(4)靠近所述安装板(2)一端设置有第四螺纹孔(41),所述导向柱(4)通过第二螺栓(8)与所述安装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8)的螺帽直径大于所述第三螺纹孔(24)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3)远离所述安装板(2)一端边缘进行了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与所述顶柱(3)为铝合金材质,所述导向柱(4)为不锈钢材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成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
背景技术
滚轮模具是一种生产滚轮的模具,将熔融的原料注入滚轮模具中,冷却后将模具开启,之后进行脱模将成型的滚轮取出。
现有的滚轮模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个模具上会设置许多型腔,通过设置一些流道将这些型腔与注胶口连接起来,型腔侧壁上还会设置有对穿的孔洞,当需要开始注胶时,首先将对穿的孔洞使用圆柱杆将对穿的孔洞塞住,只留下型腔,在注胶口中注入熔融的原料,原料通过流道将型腔全部填满,待原料冷却成型后,首先取出塞在对穿孔洞中的圆柱杆,之后进行开模,此时处在型腔中的滚轮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且滚轮会与型腔壁产生粘连,取出滚轮时需要手动一个一个将其从型腔中取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滚轮成型后会与型腔壁产生粘连,如果滚轮模具中只成型一个滚轮,手动取出可能就比较容易,但是当一次成型的滚轮非常多时,又因为滚轮模具中的成型滚轮在成型后因流道的存在,它们是连接在一起的,滚轮与型腔壁粘连的位置就会非常多,粘连的面积也非常大,滚轮与型腔壁就会粘连的非常牢固,此时手动取出时就会非常的困难,故而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其具有在滚轮模具一次成型滚轮较多时、能够更加容易取出滚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包括:安装板、顶柱与导向柱,所述顶柱设置有若干,所述顶柱的数量与滚轮模具中型腔的数量相同,若干所述顶柱呈矩形阵列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若干所述顶柱的长度从边缘向中心依次递减,所述顶柱是用于顶出所述滚轮模具中成型的滚轮,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一侧表面的边缘,所述导向柱与所述顶柱处在所述安装板的同一侧表面,所述导向柱与所述滚轮模具上的导向孔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滚轮模具中滚轮成型之后,首先进行开模的动作,开模之后,将安装板上的顶柱对准滚轮模具中的型腔,向靠近型腔的方向推动安装板,将成型的滚轮向远离型腔的一侧顶动,使得成型的滚轮被顶出型腔,因顶柱的长度从边缘向靠近中心的位置依次递减,首先被顶动的是处于滚动模具边缘的成型滚轮,之后依次顶动位于滚动模具中心的成型滚轮,这样的设置,使得顶柱在顶动时一次不需要顶动太多的成型滚轮,顶动成型滚轮就会更加容易,而且每次顶动所使用的力也会更小,对系统的动力要求更小,系统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顶柱一侧表面至少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块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板相互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相互平行的两块支撑板,能够更加稳定的支撑住安装板,同时支撑板的设置,将安装板远离顶柱的一侧垫高,使得安装板在需要搬运或者移动时,有入手的空间,方便搬运或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排所述顶柱之间的高度差在二到六厘米之间,而且所述顶柱越靠近中间位置递减的高度越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排顶柱之间的高度差在二到六厘米之间顶柱越靠近中间位置递减的高度越少,顶柱在顶动时需要移动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少,节省顶柱顶动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柱与所述安装板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对穿的第一螺纹孔,所述顶柱靠近所述安装板一端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顶柱一侧表面穿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顶柱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柱与安装板通过第一螺栓连接,使得顶柱在需要更换时可以更换,而且更换时比较方便,还使得顶柱的高度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顶柱来调节高度,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栓为内六角螺栓,所述第一螺纹孔远离所述顶柱一端边缘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螺栓的螺帽陷进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一螺栓远离所述安装板一端表面与所述安装板表面相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栓为内六角螺栓,拧动第一螺栓时需要放置工具的空间会更小,凹槽的设置使得第一螺栓的螺帽可以陷进凹槽中,方便达到第一螺栓远离安装板一端的表面与安装板表面相平的效果,使得第一螺栓不易对安装板的放置产生影响,安装板放置的会更加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导向柱靠近所述安装板一端设置有第四螺纹孔,所述导向柱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的螺帽直径大于所述第三螺纹孔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栓的设置,方便拆装导向柱,第二螺栓的螺帽直径大于第三螺纹孔的直径,使得第二螺栓的螺帽暴露在安装板外,拧动第二螺栓时操作空间更大,更加容易拧动第二螺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柱远离所述安装板一端边缘进行了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的设置,顶柱远离安装板一端的边缘不易被损坏,顶柱倒角的位置不易变得坑坑洼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顶柱为铝合金材质,所述导向柱为不锈钢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合金材质耐腐蚀,强度高,使用寿命比较长,不锈钢材质,不易生锈且不易被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滚轮模具中滚轮成型之后,首先进行开模的动作,开模之后,将安装板上的顶柱对准滚轮模具中的型腔,向靠近型腔的方向推动安装板,将成型的滚轮向远离型腔的一侧顶动,使得成型的滚轮被顶出型腔,因顶柱的长度从边缘向靠近中心的位置依次递减,首先被顶动的是处于滚动模具边缘的成型滚轮,之后依次顶动位于滚动模具中心的成型滚轮,这样的设置,使得顶柱在顶动时一次不需要顶动太多的成型滚轮,顶动成型滚轮就会更加容易,而且每次顶动所使用的力也会更小,对系统的动力要求更小,系统更为稳定;
2.设置相互平行的两块支撑板,能够更加稳定的支撑住安装板,同时支撑板的设置,将安装板远离顶柱的一侧垫高,使得安装板在需要搬运或者移动时,有入手的空间,方便搬运或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加上滚轮模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柱与顶柱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滚轮模具;11、导向孔;12、型腔;13、孔洞;14、注胶口;15、流道;2、安装板;21、支撑板;22、第一螺纹孔;23、凹槽;24、第三螺纹孔;3、顶柱;31、第二螺纹孔;4、导向柱;41、第四螺纹孔;5、填充柱;6、第三螺栓;7、第一螺栓;8、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从模具中取出胶轮的治具,包括:滚轮模具1、安装板2、顶柱3与导向柱4,滚轮模具1上设置有导向孔11,滚轮模具1上还均匀设置有一百个型腔12,一百个型腔12通过流道15连通,一个型腔12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对穿的孔洞13,孔洞13截面呈圆形,孔洞13中塞有两根填充柱5,填充柱5为圆柱形且为铝合金材质,两根填充柱5在滚轮模具1注胶时从孔洞13两端塞住孔洞13中并且留下型腔12,两根填充柱5塞住型腔12后远离型腔12一端伸出孔洞13外五厘米,顶柱3与孔洞13相适配,顶柱3为铝合金材质,顶柱3的长度大于填充柱5的长度,顶柱3设置有一百个,一百个顶柱3设置在安装板2上,一百个顶柱3的长度从边缘向中心依次递减,导向柱4设置在安装板2一侧表面的边缘,导向柱4设置有三根,安装板2一侧边缘设置有两根,另一侧设置有一根,而且一根导向柱4与另外两根导向柱4位置的连线呈等腰三角形,导向柱4呈圆柱形且为不锈钢材质,导向柱4与顶柱3处在安装板2的同一侧表面,导向柱4的长度大于最长顶柱3的长度六厘米,导向柱4与导向孔11相适配。
参照图1与图2,顶柱3呈正方形排布,最外一圈设置有三十六根,次一圈设置有二十八根、再次一圈设置有二十根,再次一圈设置有十二根,最内圈设置有四根,顶柱3远离安装板2一端边缘进行了倒角,相邻两排顶柱3之间的高度差在二到六厘米之间,而且顶柱3越靠近中间位置递减的高度越少。
参照图3,安装板2呈正方体板形且为铝合金材质,安装板2边缘进行了倒角,安装板2远离顶柱3一侧表面至少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块支撑板21,此处优选为三块,三块支撑板21相互平行,三块支撑板21通过六个第三螺栓6与安装板2固定连接,一块支撑板21上安装有两个第三螺栓6,支撑板21与安装板2相互垂直。
参照图3,顶柱3与安装板2通过第一螺栓7固定连接,第一螺纹孔22开设在安装板2上且穿过安装板2,第二螺纹孔31开设在顶柱3靠近安装板2一端表面,第一螺栓7从安装板2远离顶柱3一侧表面穿过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31与顶柱3连接,第一螺栓7为内六角螺栓,第一螺纹孔22远离顶柱3一端边缘开设有凹槽23,第一螺栓7的螺帽陷进凹槽23中,第一螺栓7远离安装板2一端表面与安装板2表面相平。
参照图3,第三螺纹孔24开设在孔安装板2上,第四螺纹孔41开设在导向柱4靠近安装板2一端,导向柱4通过第二螺栓8与安装板2固定连接,第二螺栓8的螺帽直径大于第三螺纹孔24直径,第二螺栓8为外六角螺栓。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滚轮模具1需要注胶时,将填充柱5塞进孔洞13中,将孔洞13堵起,之后从注胶口14中注入熔融的原料,原料经过流道15将型腔12全部注满,等原料冷却后,首先拔出填充柱5,进行开模,之后将顶柱3对准孔洞13,将成型滚轮顶出型腔12,因顶柱3的长度从边缘向靠近中心的位置依次递减,首先被顶动的是处于滚动模具边缘的成型滚轮,之后依次顶动位于滚动模具中心的成型滚轮,最后达到将成型滚轮全部顶出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3537.4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454025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B29C 39/36
专利分类号:B29C39/36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力德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力德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锦绣路和一北方永发科技园第23栋C区三楼南侧
发明人:罗士斌;曾维勇
第一发明人:罗士斌
当前权利人:力德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