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劳动论文_徐泽磊,于桂兰,杨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劳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农民工,动态,流动人口,模型,劳动监察,拖欠工资。

动态劳动论文文献综述

徐泽磊,于桂兰,杨欢[1](2019)在《合作型劳动关系影响因素的分类识别与动态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网络建模方法,对《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3—201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与合作型劳动关系相关联的影响因素,构建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的相关性网络模型和中心性关联网络模型。研究发现,建立合作型劳动关系中最重要因素包括提出合理化建议、基层工会组织数、仲裁调解、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实行厂务公开、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社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已实施合理化建议等。对6个典型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发现,除工会开办的职业培训机构数有较大波动外,其余影响因素均呈逐步增长态势。这些研究结论能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经济纵横》期刊2019年12期)

田成诗,刘亚雪,范丛昕[2](2019)在《中国大气环境污染与劳动生产率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益严峻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使人们重新审视劳动生产率与环境污染间的关系。文章以二氧化硫和烟粉尘为环境污染指标,采用2003—2017年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加入科技、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管制因素,基于扩展的EKC模型和对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与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强度相对劳动生产率符合"倒N"型曲线,36个工业行业中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超过了第二个拐点,它们的排放强度处于下降阶段。科技水平对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具有显着的限制作用,政府管制水平对二氧化硫排放具有显着的限制作用,对烟粉尘的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22期)

杨福霞,郑凡,杨冕[3](2019)在《中国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差异的动态演进及驱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增进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对于促进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平衡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市、区)种植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资本劳动替代、土地劳动替代和产出结构调整5种效应,以此探讨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在样本期内整体上经历了"扩大(2000—2003年)—缩小(2003—2009年)—再扩大(2009—2012年)—再缩小(2012—2016年)"的交替演进过程;②深入探究此演变的驱动机制发现,技术进步是第一阶段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动因;随后,技术效率改善和产出结构优化共同推动了该差距逐步缩小;在随后4年中,产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导致种植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距再次扩大;2012年之后,随着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逐步推进,土地劳动替代效应和产出结构效应促进了地区差距再次缩小。因此,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是2010年之前中国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差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而投入和产出结构调整则成为2012年后地区差距缩小的重要动因。(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汪伟,刘玉飞,徐炎[4](2019)在《劳动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历次人口普查与1%抽样调查数据为样本,将劳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引入生产函数,利用嵌套了劳动人口年龄结构CES函数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估计了中国的"年龄-劳动生产率"曲线,并分析了其在不同时段与不同区域间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中青年劳动者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最高,青年劳动者次之,中老年劳动者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最低。从分区域结果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中青年劳动者的边际劳动生产率高,且近二十年来处于上升的趋势,而中老年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接近零,西部地区则由于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迁,表现为青年和中老年劳动力组边际生产率显着大于中青年劳动力组。(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08期)

邓睿[5](2019)在《健康权益可及性与农民工城市劳动供给——来自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务工地健康权益向农民工的惠及,不仅可保障这一群体在务工过程中的身体健康与生存安全,更有利于帮助其通过补齐健康"短板"以提升劳动供给能力。本文在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2017年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重点运用熵均衡匹配等估计方法,实证检验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农民工城市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权益向农民工的惠及对这一群体的城市劳动供给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劳动供给强度上,参与务工地医疗保险可显着缩短农民工的周工作小时数并减轻其劳动压力;在劳动供给效率上,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和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小时工资率均有显着的提升效应,尤其是医疗保险对其单位时间收益率的提升效应非常明显。此外,农民工健康权益的劳动供给效应存在一定的个体特征差异和分布异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04期)

赵娜,魏培昱[6](2019)在《新农合如何影响农村中老年人口劳动供给——基于动态随机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2011年和2013年的CHARLS调查数据,利用动态随机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新农合对中国农村中老年人口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新农合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中老年人口劳动时间的供给,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存在"年龄门槛",尤其是针对57岁以上人口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时,新农合的健康效应会增加农村中老年人口的劳动时间,而经济效应则减少相应的劳动时间供给,这两种影响效应相互抵消,共同影响农村中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决策。在对新农合政策细则变化的模拟情境下,发现报销比例的提高会显着降低"年龄门槛"、增加个体劳动时间以及提高劳动参与率,但取消起付线和封顶线的影响作用相对不明显。因此,要积极完善新农合以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从而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文来源于《财经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罗俊峰,苗迎春[7](2018)在《生育孩子数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分析生育子女数对女性流动人口劳动参与率的影响,采用第一胎孩子性别作为工具变量来消除生育子女数与就业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将变量是否有需照顾的6岁及以下学龄前儿童同时引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生育孩子数在乡城流动人口样本回归中有内生性,而在城城流动人口中不存在内生性,孩子数量对女性流动人口就业产生负效应,相比无学龄前儿童照顾的女性,2~6岁的儿童、2岁及以下幼童更容易消耗母亲的精力而使其放弃全职工作甚至退出劳动力市场。政府、企业、家庭成员应叁管齐下,提供政策支持、成本支持、照料支持,以此来减少生育孩子数以及照顾幼小孩子对女性劳动参与带来的负效应。(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8年12期)

张盟初[8](2018)在《处于动态交换过程中的数字劳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数字时代,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被笼罩在巨大的数字化网络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成为了数字劳动者。近年来不少学派的作者均对数字劳动现象进行过深刻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数字劳动进行了文献综述,并认为数字劳动中的无酬劳动及玩乐劳动看作一种动态交换的过程,是一种交换能力的体现,受众在付出劳动的同时得到了相应的非物质回报。最后分析了数字劳动未来的趋势,即非物质回报合理化、参与人群多样化、劳动形式复杂化等。(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33期)

[9](2018)在《劳动监察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成都对武侯区农民工工资支付排查工作开展专项督导11月16日,成都市专项督导组对武侯区农民工工资支付大排查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督导组一行前往金鑫中药厂扩建项目和京东办公楼项目工地进行现场检查,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随机询问,查找企业在农民工待遇支付、合同人事管理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照标准(本文来源于《四川劳动保障》期刊2018年11期)

[10](2018)在《劳动监察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铸盾行动"工作小组在乐山督导近日,绵阳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王永峰率"铸盾行动"工作小组到乐山市马边县和峨边县开展"铸盾行动",对基层劳动保障维权和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工作小组一行深入工地进行实地察看,对工程建筑领域治欠保支、劳动监察系统应用、企业诚信等级(本文来源于《四川劳动保障》期刊2018年10期)

动态劳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益严峻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使人们重新审视劳动生产率与环境污染间的关系。文章以二氧化硫和烟粉尘为环境污染指标,采用2003—2017年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加入科技、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管制因素,基于扩展的EKC模型和对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与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强度相对劳动生产率符合"倒N"型曲线,36个工业行业中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超过了第二个拐点,它们的排放强度处于下降阶段。科技水平对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具有显着的限制作用,政府管制水平对二氧化硫排放具有显着的限制作用,对烟粉尘的作用不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劳动论文参考文献

[1].徐泽磊,于桂兰,杨欢.合作型劳动关系影响因素的分类识别与动态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J].经济纵横.2019

[2].田成诗,刘亚雪,范丛昕.中国大气环境污染与劳动生产率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9

[3].杨福霞,郑凡,杨冕.中国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差异的动态演进及驱动机制[J].资源科学.2019

[4].汪伟,刘玉飞,徐炎.劳动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演化[J].学术月刊.2019

[5].邓睿.健康权益可及性与农民工城市劳动供给——来自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9

[6].赵娜,魏培昱.新农合如何影响农村中老年人口劳动供给——基于动态随机模型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9

[7].罗俊峰,苗迎春.生育孩子数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J].调研世界.2018

[8].张盟初.处于动态交换过程中的数字劳动[J].传播力研究.2018

[9]..劳动监察动态[J].四川劳动保障.2018

[10]..劳动监察动态[J].四川劳动保障.2018

论文知识图

和DSCE-VAR(a)的脉冲动态比较劳动份额、产出缺口(HP滤波)、GDP增长...和DSGE-VAR(a)的脉冲动态E}较机动车驾驶员行为操纵模型图技术创断与动态比较优势形成作用机翻劳动工资“叁项制度”改革蓬勃发展成绩显着

标签:;  ;  ;  ;  ;  ;  ;  

动态劳动论文_徐泽磊,于桂兰,杨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