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态,色谱,毛细管,高效,色谱法,儿茶酚胺,液相。
动态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汪莉莉[1](2012)在《环烯烃共聚物微流控芯片的动态改性及其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传统的分离检测方法无法满足灵敏、快速的实时现场分析的需求。发展微型化的满足这种要求的分析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微流控芯片电泳作为一种微分析技术,具有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消耗样品/试剂少等优势,在很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环烯烃共聚物(COC)由于其良好的光学和机械性能,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微芯片的制作,但COC表面具有强疏水性,会引起生物分子的非特异性吸附,限制了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因此,对COC芯片微通道进行改性十分必要。鉴于此,本论文通过对COC芯片的动态改性,使其适合微流控芯片电泳分析,共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以聚乙烯醇(PVA)为添加剂对COC微芯片通道进行动态改性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动物源食品中磺胺残留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PVA加入硼酸盐缓冲液中,增加溶液的粘度,并通过两者的络合反应动态形成硼酸化的PVA,达到动态改性及改善分离的目的。利用该缓冲体系对四种磺胺标准品进行电泳分离,在1min内所有组分全部达到基线分离,最高塔板数可达1.0×106/m。结合简单的样品处理,利用LIF检测的芯片电泳对牛奶和鸡肉中的磺胺残留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简单、快速而且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食品中磺胺残留的检测。(2)研究了水溶性多羟基聚合物对芯片通道进行动态改性的效果,分别以聚乙烯醇(PVA)-硼酸溶液和羟丙基纤维素(HPC)-硼砂溶液为缓冲对3种磺胺标准品进行电泳分离,系统考察了两种体系中缓冲溶液的粘度变化趋势以及粘度对电泳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VA-硼酸体系中缓冲溶液的粘度随着添加剂的含量、pH值的增加及硼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在HPC-硼砂体系中缓冲溶液的粘度随着pH和硼砂浓度增加而减小。两种体系中粘度的变化对各组分的迁移时间有显着影响但对分离效率影响不大。这两种添加剂都适合荧光胺衍生的磺胺等胺类物质的电泳分离。(3)利用聚乙烯亚胺(PEI)对COC芯片通道进行非共价键合涂层,使通道表面带上正电荷以抑制罗丹明类染料在微通道壁上的强烈吸附。流动电势测量结果证实,10%的PEI溶液冲洗可明显改变芯片通道表面的电荷,改性后的芯片可用于罗丹明B和6G的电泳分离。与其它动态改性剂改性的芯片相比,PEI改性能抑制罗丹明的吸附,获得较好电泳分离效果。(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2-05-01)
陈桂娥,卢琼,周颖,许振良[2](2009)在《TiO_2动态改性膜应用于MBR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氧化钛(TiO2)纳米粒子对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微滤膜(PVDF MF,0.1μm)和实验室自制聚砜中空纤维膜超滤膜(PSF UF,0.05μm)进行表面亲水改性,以期提高膜的抗污染能力.采用膜接触角、纯水通量、出水TOC、膜压差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了TiO2动态膜的性能.将TiO2纳米颗粒改性后的PVDF MF和PSF UF膜应用于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模拟焦化废水(TOC=500 mg/L),考察了其对MBR过滤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膜的水接触角明显减小,亲水性增强,TMP升高速率明显降低,模拟焦化废水TOC的去除率平均可达95%,经返洗及次氯酸钠清洗后膜表面TiO2层外观没有明显变化.改性后的膜组件较显着地增加了MBR的膜抗污染的优势,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将TiO2动态改性耐污染膜应用于MBR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吴仁安,邹汉法,叶明亮,熊博晖,倪坚毅[3](2001)在《非电荷型毛细管电色谱原位柱的色谱行为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动态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在毛细管中合成了非电荷型连续床电色谱原位柱 ,通过在电色谱流动相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进行动态改性使其产生电渗流 ,考察了SDS浓度及有机改性剂浓度等因素对电渗流的影响。此类连续床柱制备容易 ,柱效可达 14万理论塔板 /m ,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有良好的稳定性 ,连续 10次运行 ,其死时间t0 与保留时间的精密度分别为 0 .2 2 %和 <0 .5 6 %。(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01年03期)
叶明亮[4](2001)在《离子交换电色谱和动态改性电色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细管电色谱(CEC)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快速的微柱电分离技术,它综合了毛细管电泳的高效性和液相色谱的高选择性,是目前色谱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论文首次采用唯象分析法并结合次级化学平衡,建立了研究离子性化合物在电色谱中的迁移行为的理论模型,分析了pH值等操作参数对电色谱保留因子的影响。在加压电色谱(P-CEC)中通过对不同分离电压或不同压力流流速时离子性化合物的电色谱保留因子影响的考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并据此对分离进行了预测和优化。 针对反相CEC(RP-CEC)分离离子性化合物存在的困难,本论文采用离子交换电色谱(IE-CEC)分离离子性化合物,发现小肽和有机酸在IE-CEC中可以获得高效、快速的分离。但是IE-CEC分离中性化合物的能力不足,为此,发展了一种新的电色谱模式——动态改性电色谱(DMS-CEC)。离子交换固定相经过表面活性剂的动态改性,固定相表面疏水性明显增加,使中性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保留增强,因此中性和离子性化合物在DMS-CEC中可以获得同时分离。当采用具有手性识别能力的改性试剂对固定相进行改性后,则可以使DMS-CEC具有手性拆分能力。 RP-CEC不适合用于强极性化合物的分离,为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正相电色谱模式——亲水作用电色谱(HI-CEC)。研究表明,HI-CEC特别适合于分离强极性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期刊2001-04-05)
叶明亮,邹汉法,雷政登,吴仁安,倪坚毅[5](2001)在《吸附固定相电色谱和动态改性电色谱的手性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动态改性电色谱手性分离进行了研究。电色谱柱填充强阴离子交换固定相 (SAX) ,添加在流动相中的磺化 β 环糊精 (S CD)动态地吸附于SAX填料表面 ,形成一层准手性固定相。色氨酸、阿托品和异博定对映体在本体系获得了很好的分离 ,它们的分离度分别为 2 0 6 ,10 1和 1 96 ,对映体峰的柱效介于 85 ,0 0 0塔板数 /米和 412 ,0 0 0塔板数 /米之间。连续运行 17次 ,死时间和色氨酸对映体的电色谱保留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0 5 3 % ,0 6 2 %和 0 6 9%。此外 ,以吸附于SAX填料的牛血清白蛋白和S CD为手性固定相进行了电色谱手性分离的研究。在这两种体系下分离色氨酸对映体的分离度分别为 3 86和 2 97。吸附S CD柱电色谱和动态改性电色谱的重现性进行了比较 ,发现动态改性电色谱有更好的重现性。(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1年03期)
张庆合,冯钰,严俐,达世禄[6](1999)在《溶质在动态改性氧化锆液相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硬脂酸、环糊精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动态改性自制的ZrO2微球,研究了流动相中甲醇和改性剂浓度对苯酚及苯甲酸的衍生物、苯胺衍生物及芳香烃类化合物的色谱保留行为的影响。中性及碱性化合物的保留时间较短,色谱峰对称;酸性化合物保留时间较长,色谱峰拖尾较严重。改性氧化锆表现出反相色谱性能。(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1999年03期)
韩俊,徐育川[7](1997)在《动态改性液相色谱法在复方沙丁胺醇双层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SpherisorbSiO2柱上,甲醇—水—冰醋酸(40600.4)为流动相,动态改性色谱法选择分离复方沙丁胺醇双层片中硫酸沙丁胺醇和富马酸酮替芬。考察了色谱体系中各因素对色谱保留的影响。该法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含量均匀度和有关杂质的检查,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1997年01期)
韩俊[8](1996)在《动态改性色谱法快速测定幸福伤风素片中扑尔敏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硅胶柱上,以乙腈-0.1%叁乙胺的0.1M KH_2PO_4溶液(3:97,H_3PO_4调pH2.5)作为流动相,动态改性色谱法快速测定幸福伤风素片中的扑尔敏,方法回收率(n=5)±RSD为99.89%±0.87%。该法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取得满意效果。(本文来源于《广东药学》期刊1996年02期)
柳正良,主皓,杨悦武,李国栋[9](1995)在《动态改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康唑及其栓剂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咪康唑为内标,建立了动态改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康唑及其栓剂中的益康唑含量。采用未化学修饰的硅胶色谱柱,甲醇(内含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8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3)63:37)为流动相,流速1.5ml/min,230nm波长处检测。在0.01~0.12mg/ml浓度范围,被测组份与内标物峰面积比与样品浓度呈良好线性,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91%,方法简便、灵敏、专属且峰形好。(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1995年01期)
王杰民[10](1987)在《使用动态改性硅胶的HPLC法分离儿茶酚胺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硅胶表面动态吸附十六烷基叁甲基铵(CTMA)离子即为动态改性,可用于替代反相色谱中的化学键合相。本文探讨利用此法分离制剂及生物样品中儿茶酚胺类化合物的可能性。方法:测试线性用的酒石酸肾上腺素(Ⅰ)、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Ⅱ)、盐酸多巴胺(Ⅲ)和盐酸3,4-二羟基苯甲胺(Ⅳ)标准溶液(4ng~8.8mg/ml)、制剂测定中所需的Ⅰ与Ⅱ的标准溶液(0.5μg/ml)以及制剂供试液(稀释10倍)均用80%甲醇配制。尿样加0.05MHCl 防腐后再用80%(v/v)甲醇稀释一倍。色谱柱(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药学分册》期刊1987年02期)
动态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二氧化钛(TiO2)纳米粒子对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微滤膜(PVDF MF,0.1μm)和实验室自制聚砜中空纤维膜超滤膜(PSF UF,0.05μm)进行表面亲水改性,以期提高膜的抗污染能力.采用膜接触角、纯水通量、出水TOC、膜压差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了TiO2动态膜的性能.将TiO2纳米颗粒改性后的PVDF MF和PSF UF膜应用于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模拟焦化废水(TOC=500 mg/L),考察了其对MBR过滤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膜的水接触角明显减小,亲水性增强,TMP升高速率明显降低,模拟焦化废水TOC的去除率平均可达95%,经返洗及次氯酸钠清洗后膜表面TiO2层外观没有明显变化.改性后的膜组件较显着地增加了MBR的膜抗污染的优势,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将TiO2动态改性耐污染膜应用于MBR是可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汪莉莉.环烯烃共聚物微流控芯片的动态改性及其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2
[2].陈桂娥,卢琼,周颖,许振良.TiO_2动态改性膜应用于MBR的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9
[3].吴仁安,邹汉法,叶明亮,熊博晖,倪坚毅.非电荷型毛细管电色谱原位柱的色谱行为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动态改性[J].色谱.2001
[4].叶明亮.离子交换电色谱和动态改性电色谱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1
[5].叶明亮,邹汉法,雷政登,吴仁安,倪坚毅.吸附固定相电色谱和动态改性电色谱的手性分离[J].分析化学.2001
[6].张庆合,冯钰,严俐,达世禄.溶质在动态改性氧化锆液相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J].色谱.1999
[7].韩俊,徐育川.动态改性液相色谱法在复方沙丁胺醇双层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药物分析杂志.1997
[8].韩俊.动态改性色谱法快速测定幸福伤风素片中扑尔敏的含量[J].广东药学.1996
[9].柳正良,主皓,杨悦武,李国栋.动态改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康唑及其栓剂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1995
[10].王杰民.使用动态改性硅胶的HPLC法分离儿茶酚胺类化合物[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