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敏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23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通过分析造成并发症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20.0%,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82.5%,均有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可能合并多种类型的并发症,通过造成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
Objective:Tostudytheincidence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inelderly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andnursingmethodandeffect.Methods:80elderly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wereselectedfromJanuary2013toDecember2014.Allpatientsweretreatedbyinterventionaltherapy.The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4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nursingintervention.Thecomplicationsandnursingsatisfaction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incidencerateofcomplicationin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were7.5%,20%,95%and82.5%respectively,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implementationofinterventionaltreatmentofelderly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maymergemanykindsofcomplications,throughthecauseofcomplications,tocarryouttargetednursingintervention,canreduce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promotetherecoveryofpatients,it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elderlycoronaryheartdisease;interventionaltherapy;complicationnursing
临床介入治疗是最常用的血管重建方法,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有创手术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受身体条件、病情等的共同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生存质量都有重要意义[1]。本文就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并确诊,并符合介入手术治疗指征。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患病史的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在61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3±3.5)岁;病程在1年到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9±1.3)年。其中,自发性心绞痛患者12例,混合性心绞痛患者18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其他类型的患者3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患者的年龄在63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6±3.3)岁;病程在1年到1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1±1.2)年。其中,自发性心绞痛患者13例,混合性心绞痛患者18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其他类型的患者3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做好术后各项生命体征的严格监测;做好清洁工作,保证患者的营养要求,并发症出现后给予及时的处置。
观察组患者则通过分析造成并发症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多合并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加上病情易反复,长期受病痛折磨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的负面情绪,不良情绪会反馈在生理状态上,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因而需要加强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护理的依从性与配合程度。
造影剂护理:老年患者本身对造影剂药物的耐受性差,术后要鼓励其多喝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降低造影剂在体内的浓度,减轻肾脏负担,避免出现面色潮红、全身发热、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
桡动脉及血肿护理:术后指导患者采用正确体位,定期观察记录其穿刺处的情况及各项生命体征,实施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缓,避免患者因精神紧张或者疼痛等诱发桡动脉痉挛的情况;同时,术后7d内应避免抬重物,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防止发生桡动脉闭塞。老年患者的血管脆性大,术后容易合并凝血障碍,要严密观察穿刺处渗血、出血、血肿,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主治医师处理。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术侧肢体固定,防止因术后活动不当造成出血。
拔管综合征护理:拔管时加强护患交流,尽量分散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避免因拔管刺激致精神紧张诱发拔管综合征。一旦出现心率下降、血压降低、表情漠然等表现,及时告知医师并采取急救措施。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分别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以总得分≥90分为十分满意,得分在80-89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的计算只计入前三项)。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20.0%,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82.5%,均有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2。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血肿造影剂反应上肢动脉痉挛拔管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40)10117.5%
对照组(40)312220.0%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十分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观察组(40)25103295.0%
对照组(40)7197782.5%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闭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是其主要发病机制[2]。介入治疗冠心病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疗效好的优点[3],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考虑到其生理机能退化,多合并各种慢性疾病,身体耐受性较差,长期受病痛折磨,心理状态欠佳[4],则要从护理方面给予积极的调整,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本文比较了常规护理和针对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观察组患者通过分析造成并发症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对围术期潜在危险因素的重视程度,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避免在繁忙时出现的工作疏漏,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早预防,为患者更好的提供服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史海弘,刘霞.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3,08(03):98.
[2]杨丽君,闫海平,周翠香.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14,46(1):71-72.
[3]杨丽红.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1671-1673.
[4]朱红.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症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49—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