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柴油机试验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柴油机,谐波,甲醇,系统,柴油,特性,粒径。
柴油机试验站论文文献综述
梅莲,王忠,刘帅,李瑞娜,陈培红[1](2018)在《煤液化柴油掺混甲醇柴油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煤液化柴油掺混甲醇形成的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燃烧和排放的影响;分析了混合燃料的密度、运动黏度和表面张力随温度和甲醇掺混比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了不同甲醇掺混比下混合燃料的十六烷值和低热值;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测量了不同工况和甲醇掺混比时的柴油机输出功率、转矩、当量燃油消耗率、气缸压力、NO_x排放和烟度,考察了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液化柴油/甲醇混合燃料的密度、运动黏度和表面张力随混合燃料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一定时,混合燃料的密度和表面张力随甲醇掺混比的增加而增加,运动黏度、十六烷值和低热值随甲醇掺混比的增加而降低;标定工况下,随着混合燃料甲醇掺混比由0%增加到15%,柴油机转矩由16.7N·m降低到14.6N·m,输出功率降低了12.6%,动力性下降;当量燃油消耗率降低,经济性提高;气缸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分别增加了6.7%和2.6%;柴油机NO_x排放和排气烟度降幅最高达到24.2%和46.6%.(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18年05期)
吴照宁[2](2018)在《大型柴油机试验站噪声职业危害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柴油机试验站噪声职业危害的相关研究;以大连机车旅顺基地新建设的柴油机试验站为例,介绍试验站噪声危害控制方法及达到的效果,可为改善试验站及类似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条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柴油机》期刊2018年03期)
谢玉峰[3](2018)在《甲醇/生物柴油双喷射柴油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以及我国石油资源存储量的逐渐减少,非常规燃料在内燃机上的应用研究成为我国各大汽车厂商和科研机构的热点课题。甲醇和生物柴油具有制取原材料多、价格低廉、技术成熟、在发动机上应用的性能好、排放低等特点,作为柴油和汽油的代用燃料有着很大的优势。本文采用甲醇和生物柴油双喷射燃烧模式,即甲醇在进气道喷射形成预混合气,生物柴油缸内直喷引燃甲醇预混合气,利用甲醇高辛烷值、较大汽化潜热和生物柴油高的十六烷值以及两者含氧的特性,有利于拓宽预混引燃燃烧模式的负荷界限。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原机燃用0#柴油和生物柴油发动机特性试验以及改变甲醇的喷入比例、发动机压缩比和生物柴油的供油提前角等参数探究甲醇/生物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燃烧0#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发动机的动力性相近,最大缸压、最大压升率和最高温度增大,CO和HC排放降低,PM和NO_X排放略有增加。甲醇预混合气生物柴油引燃燃烧模式中,发动机放热率曲线在大负荷工况下呈现出“双峰”特性,缸压、压升率、燃烧放热率等燃烧参数均随甲醇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小负荷工况下,这种变化规律刚好相反。压缩比减小,燃烧始点推迟,爆发压力、压力升高率和最高燃烧温度随压缩比的减小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趋势,而瞬时放热率逐渐增大。低速工况,供油提前角的改变均使发动机燃烧的爆发压力、瞬时放热率峰值、压力升高率和最高燃烧温度均减小;高速时,这些燃烧参数均随供油提前角的增大而增大。甲醇参与燃烧后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增加,压缩比减小,低速低负荷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先减小后增大,高速大负荷工况有效热效率呈减小趋势,供油提前角增大促进了发动机有效热效率的提高。随甲醇质量比的增加,NO_X排放降低,微粒排放先增加后降低,HC和CO排放增加;供油提前角的增加不利于NO_X排放的降低,同时供油提前角的改变对HC和CO以及微粒排放不能起到抑制作用,压缩比的降低对减少NO_X排放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会使HC和CO以及微粒排放增加。综上所述,本文采用甲醇/生物柴油双燃料燃烧模式对柴油机在大负荷工况下缸内燃烧粗暴的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NO_X排放有所减少但低负荷工况下THC和CO排放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文的研究为甲醇/生物柴油双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杜思琪[4](2018)在《机车柴油机试验台冷却水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试验台技术的发展,柴油机的研发和验证都需要在试验台上进行,冷却水系统是试验台重要的辅助系统,其工作的好坏对柴油机的经济性、动力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有直接影响。若柴油机冷却不足,则会产生零部件机械强度降低、摩擦磨损加剧、机油过早老化变质、进气量减少等问题;若柴油机冷却过度,这将使其热效率降低、燃烧粗暴、机械效率降低。冷却水系统的作用是使柴油机在全部速度和全部工况下保持最有效的工作温度。论文以机车柴油机试验台冷却水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GEVO16型柴油机设计试验台冷却水系统,确定试验台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要求,由设计流程和设计要求绘出冷却水各系统的原理图。冷却水系统实例设计以原理图为基础并借鉴相关资料对冷却水系统进行具体的计算选型,首先确定系统的热负荷,热负荷计算的正确与否关乎以后设备选型的准确性,整个冷却水系统热负荷的计算建立在各系统热负荷计算出的基础上;然后根据设备选型的相关理论及相关经验,确定柴油机试验台冷却水系统各个重要设备的主要参数;最后根据已知设备参数和相关的设计规范进行设备的选型。为了验证冷却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对试验台冷却水系统运行规律和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建立机车柴油机试验台冷却水系统的热力数学模型,验证试验台冷却水系统模型正确和温度控制的合理,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用SIMULINK建立系统仿真模型。仿真模型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根据前面冷却水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各子模块模型,然后组合各子模块得到整个系统的模型。对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运行,仿真结果为柴油机不同工况下外循环冷却水系统、高温水系统、中冷水系统的温度变化曲线,通过与柴油机实际运行情况下冷却水温度的变化比较,仿真温度曲线的变化符合试验台实际运行情况,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对比系统中加入PID控制前后当柴油机功率发生突变时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冷却水温控制合理可靠,PID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能够快速、准确的控制冷却水温度。在模型正确的基础上,运用LabVIEW软件设计冷却水系统的仿真界面,以直观形象的显示冷却水系统各部分的运行参数和工况。(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钟舛[5](2017)在《我国启动新一代大功率舰船柴油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日前,中船重工集团微信发布消息“让国防装备装上‘中国心’——我国新一代大功率舰船柴油机首台样机整机试验顺利启动”。报道称,8月11日,中国新型中高速大功率舰船柴油机首台科研样机实验顺利启动。据了解,该机立足国内研发制造能力,完全自主开发(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报》期刊2017-08-23)
李春红[6](2017)在《基于一叁维耦合的GD190柴油机试验台架排气系统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台架试验是进行发动机研发、生产、维修和使用环节的一项重要测试手段。发动机试验台架排气系统结构关系到发动机台架试验的准确度,它决定了发动机换气过程的优劣、充气效率以及排气压力波的利用,尤其是试验台架排气管接头,是连接发动机排气道出口与台架排气管道的重要部件,其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试机过程的排气流通特性,进而影响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测量结果。试验台架排气系统的排气性能对发动机性能试验如此重要,但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针对GD190柴油机在结构优化后,仍然存在性能试验不良的问题,确定运用现代CFD仿真技术对小型内燃机企业的发动机试验台架排气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首先,在试验台架上安装不同结构的排气管头进行柴油机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结构的排气管接头对GD190柴油机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对比发现,原结构改装接头使得试验台架测量的准确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其次,基于FIRE软件,对原排气管接头和改装排气管接头对应的试验台架排气系统内的气体流动进行叁维稳态计算,研究流通特性并分析其内部结构。从计算结果来看,滑板式排气管对应的试验台架排气系统的排气流通性能最好,但其内部结构仍有优化的余地。最后,在滑板式排气管接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结构,运用FIRE对叁维模型进行模拟,评价其稳态流通性;其次,为了了解其与整机匹配时的性能,与BOOST进行联合仿真。结合计算和试验发现,四种优化排气管接头中优化排气管接头3对应的试验台架的排气系统的性能优于其他叁种;而且排气管接头优化后,提高了试验台架测试的准确度,不仅对于GD190柴油机,其他机型的测试也能满足要求。本研究将一叁维耦合技术应用于试验台架排气系统的瞬态分析,改善试验台架排气系统的流通特性,为提高利用试验台架进行发动机性能测试的准确度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6-01)
贾宇向,张磊[7](2016)在《一种新型柴油机试验电能回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国内4 MW大功率柴油机试验电能的机械回收方案,存在的回收效率低、机械磨损大、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在对比分析机械式回收法与普通变流逆变回收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大容量变流式电能回收系统.该系统的关键在于谐波抑制和治理.分析认为,该回收系统具有运行成本低、节约能源、电能转化效率高、电能质量稳定、谐波含量低的特点,预计投资收回期3年左右,经济效益理想.该系统亦可运用于其他大功率电机等设备长时间试验的电能回收.(本文来源于《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期刊2016年03期)
刘晓微,许德春,王涛,郁文钊[8](2016)在《电力测功系统在某型船用大功率单缸柴油机试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船用大功率单缸柴油机试验需求入手,对单缸柴油机的起动方式、能源消耗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电力测功系统方案。介绍了电力测功系统的技术构架及实现原理。试验验证表明:所选配的电力测功系统能够满足单缸柴油机试验要求,且实现了电能反馈,从而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本文来源于《柴油机》期刊2016年03期)
陈志浩[9](2016)在《小型柴油机试验台建设及其仿真模型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危机的加深和排放法规的日益严苛,国内各大汽车和发动机厂家都加快了节能减排的步伐。小型农用柴油机的燃烧性能较差,氮氧化物、碳烟等污染物排放高,为了能够达到排放标准,必须要改进其工作性能。为此,需要通过相应试验测试小型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等性能指标,并通过仿真分析其循环工作过程变化,以便对改善发动机性能提出相应改进意见。本文以某厂生产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小型柴油机为基础,根据试验台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完成对试验台的总体设计和试验台建设,完成试验台的安装和调试,对试验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进行了相关测试和分析。通过逆向工程得到发动机的气道和燃烧室模型,分别基于AVL BOOST和AVL FIRE软件建立柴油机的一维和叁维仿真模型,并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并对气道流动、喷油、燃烧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根据试验发动机相关性能参数和试验目的,确立试验台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完成对试验台的总体设计,考虑到试验台建设经费有限,确定采用外购加自主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试验台建设;2)对试验台各元器件进行选型、自主设计。简要介绍测功机、油门执行器、缸压传感器、NOx分析仪等测量与控制元件的原理并完成了选型,简述了软件系统的功能,对发动机底座、弹性联轴器、编码器支架等机械元件提出多种方案并根据实验效果确定较优设计方案,对油路辅助系统、排气系统完成设计和加工;3)对试验台进行安装与调试,并完成相关性能测试。主要完成了扭矩标定、油门零度/满度标定、基准压力标定、上止点位置标定等调试工作,然后进行外特性、调速特性和排放特性试验,并通过Matlab软件对示功图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滤除干扰信号;4)通过逆向工程得到试验柴油机内部流场模型,应用AVL BOOST软件建立一维模型,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以一维模型的部分仿真结果作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应用AVL FIRE软件建立了叁维仿真模型,分析了螺旋气道对缸内流场的影响,证明了螺旋气道有助于改善缸内气流流动状态,然后对柴油机的喷雾、燃烧性能进行了分析,为后续柴油机性能分析及改进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朱泽洪[10](2016)在《基于荷电凝并装置的柴油机试验分析及耦合DPF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是当前控制柴油机微粒排放效果最好的后处理技术之一,但是对于捕集微纳米颗粒物还存在一定缺陷。以控制柴油机微纳米颗粒物数量为目标的荷电凝并技术是一种促进颗粒物发生凝聚,并使颗粒物粒径生长的一种手段,是国内外气溶胶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在柴油机排气颗粒物控制领域应用较少,因此开展荷电凝并技术的工作机理及性能研究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电晕放电基本理论与荷电凝并机理,制作了一套线筒式荷电凝并装置,搭建柴油机排气颗粒物荷电凝并系统试验台,通过惯性冲击式采样器(MOUDI)对荷电凝并前后的柴油机颗粒进行采样,分析颗粒物的荷电性能及凝并效果,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荷电凝并前后的颗粒形貌进行观察分析。在荷电直流电压-15kV,排气流量35L/min时,颗粒物具有明显荷电效果。采用预荷电能有效地提高颗粒物的凝并效果,交流电压强度6kV时凝并效果达到最佳。柴油机叁种转速下荷电凝并后的颗粒物粒径分布曲线明显右移,质量中位径均由0.78μm升高至1.4μm,粗粒子态颗粒物质量比率分别上升13.9%、15%和11.6%。SEM分析发现荷电凝并前后柴油机颗粒形貌存在明显差异,原机工况下颗粒形貌呈大面积块状分布,粒子结合紧密;荷电后为链状分支疏松结构,排列分散;凝并后的颗粒呈更为明显的大型团簇状分布,团聚体粒径增大。本文开展了荷电凝并装置耦合DPF的应用研究,分析DPF加装荷电凝并装置对柴油机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TEM)对荷电凝并装置耦合DPF前后排气中的颗粒进行表征获取其微观形貌特性。运用图像处理方法,计算荷电凝并装置耦合DPF前后颗粒物的分形维数。研究结果表明,DPF加装荷电凝并装置后,持续运行3000s时压降下降0.3kPa,燃油消耗率降低约2%,高负荷时烟度下降明显,过滤效率提高3.1%。TEM分析表明,荷电凝并后,凝聚粒子重迭和堆积现象明显加重,结构更加紧密。再经过DPF后,颗粒呈小型团状分布,轮廓更加明显,石墨化程度提高。结合计盒维数算法,荷电凝并后,颗粒物分形维数上升,颗粒堆积加重,不规则程度增大。再经过DPF后,颗粒分形维数减小,颗粒结构变得松散,轮廓更加清晰,与TEM分析结果相符。(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6-05-01)
柴油机试验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柴油机试验站噪声职业危害的相关研究;以大连机车旅顺基地新建设的柴油机试验站为例,介绍试验站噪声危害控制方法及达到的效果,可为改善试验站及类似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条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柴油机试验站论文参考文献
[1].梅莲,王忠,刘帅,李瑞娜,陈培红.煤液化柴油掺混甲醇柴油机试验研究[J].煤炭转化.2018
[2].吴照宁.大型柴油机试验站噪声职业危害及控制研究[J].柴油机.2018
[3].谢玉峰.甲醇/生物柴油双喷射柴油机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4].杜思琪.机车柴油机试验台冷却水系统设计[D].兰州交通大学.2018
[5].钟舛.我国启动新一代大功率舰船柴油机试验[N].中国水运报.2017
[6].李春红.基于一叁维耦合的GD190柴油机试验台架排气系统仿真研究[D].广西大学.2017
[7].贾宇向,张磊.一种新型柴油机试验电能回收系统的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16
[8].刘晓微,许德春,王涛,郁文钊.电力测功系统在某型船用大功率单缸柴油机试验中的应用[J].柴油机.2016
[9].陈志浩.小型柴油机试验台建设及其仿真模型验证[D].重庆大学.2016
[10].朱泽洪.基于荷电凝并装置的柴油机试验分析及耦合DPF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