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论文-刘甲良

武英殿论文-刘甲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武英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珍馆,武英殿,聚珍版处

武英殿论文文献综述

刘甲良[1](2019)在《武英殿聚珍馆始末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库全书纂修伊始,即把征集图书分为应存、应抄、应刻叁类。应刻图书由四库全书纂修副总裁金简总领其事。金简主持刻完四种图书后,觉得"所用版片浩繁,且逐部刊刻亦需时日",遂拟改为活字印刷。此举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乾隆皇帝认为"活字版之名不雅驯,因以聚珍名之",随后成立聚珍馆负责具体摆印事宜。聚珍馆所刻图书即为着名的武英殿聚珍版书。长期以来,学界对武英殿聚珍版书有了比较多的研究,但对刻书机构——聚珍馆鲜有涉猎。笔者不揣浅陋,拟对聚珍馆存续的始末进行梳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门议炜[2](2019)在《武英殿刻本满译《诗经》的语言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五经”之一。全书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分为风、雅、颂叁类,共叁百零五篇。每首诗歌都是周代社会的真实写照,蕴含了丰富的周文化精神。《国风》是《诗经》的精华部分,包含诗歌一百六十篇,多为百姓阶层所作。语言或生动活泼,或犀利讽刺,十分贴近生活。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韵式多样,对后世诗歌创作有深远影响。《诗经》自顺治朝起已有满译本、坊刻本和抄本先后出现,乾隆时期只有乾隆叁十叁年武英殿刻本流传至今,现收藏于国内多所图书馆。乾隆叁十叁年武英殿刻本是满汉合璧本,以顺治十一年内府刻本为蓝本,参照“新清语”进行厘定,语言规范,韵律感强,装帧精美,在所有译本中最具研究价值。但目前国内外仅有两篇有关该刻本的研究,且不是语言研究专题,这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很大空间。本文旨在以《国风》为例,对武英殿刻本的语言特点进行初步探究。在完整抄录刻本内容,形成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该刻本的译制背景、装帧特点和内容结构、存世版本和典藏情况,再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叁个方面展开研究。语音层面,重点建构刻本的元辅音系统,并与满文元辅音系统进行对比;分析该刻本的元音和谐情况及元音和谐律的严整程度,观察汉语汉文在翻译这一媒介过程中如何影响满文的语音规律;总结刻本诗歌的韵式,研究刻本韵式与满文诗歌、《国风》原文韵式的异同。词汇层面,着重总结刻本的构词方式,并与满文构词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总结汉语外来词的主要翻译方法。语法层面,以满文名词和动词的语法范畴为参照,分类并列举该刻本中的相关语法范畴,对二者进行种类和用法的对比;总结《国风》中的重复句式,分析刻本如何翻译此类语言现象。最后,对该刻本的语言特点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9-05-18)

黄璜[3](2019)在《从武英殿修书处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故宫出版社编辑肩上的责任,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累、创新与传承。在紫禁城东城墙北侧靠近宁寿宫处有十几排清水卷棚的小院,一律灰砖灰瓦、朱门彩绘,被称为"南十叁排"。民国时期,这里曾作为故宫的乐器展厅,将紫禁城的八音之美带给观众。与紫禁城特有的恢宏气势相比,这片游客难以到达的工作区显得有些不起眼。不过,对于"宫里人"(本文来源于《出版人》期刊2019年04期)

杨阿敏[4](2019)在《《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与活字印刷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字印刷术早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即有记载,宋代庆历中,毕升用过泥活字,然泥字不精整又易破碎。明代陆深《金台纪闻》记载,毗陵人用过铅活字印刷,亦质柔易损。所以,宋以来的图书依旧是以雕版印刷为主,活字印刷的书籍不多,即使有规模也不大。清代乾隆时期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中国古代活字印刷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本文来源于《书屋》期刊2019年01期)

刘甲良[5](2018)在《武英殿聚珍本之内外聚珍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乾隆叁十七年(1772年),乾隆帝敕令编修四库全书,采取寓禁于征的政策,分所编书籍为应抄、应刻、应存叁类。应刻之书为流传少、内容好且有资于教化者。四库全书副总裁金简董其事,鉴于种数浩繁,奏改雕版印刷为木活字印刷。乾隆帝觉得活字名不雅驯,遂赐名为"聚珍版"。"内聚珍"可谓四库全书编纂的附生品,四库全书编纂完毕后即告谢幕,所存活字印刷设备移交武英殿修书处。此后武英殿修书处所印木活字本,则为武英殿聚珍版零种而不是武英殿聚珍版书了。为广布教化,颁"武英殿聚珍版书"于江南五省,令其翻刻流布,其翻刻本即为"外聚珍"。外聚珍刻书历经数朝,种数不尽一致。同时,内外聚珍在版式特征等方面也存有很多区别,需要深入探讨鉴别。(本文来源于《明清论丛》期刊2018年01期)

项旋[6](2018)在《“武英殿聚珍版书”收书数量及相关问题考辩》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通常认为"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收书一百叁十八种,目前各种有关武英殿聚珍版的论着也几乎如此表述。但爬梳文献档案,笔者认为这一"共识"尚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首先,爬梳清代聚珍馆原始档案资料,只出现"武英殿聚珍版"或"武英殿聚珍版书",从未出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一词。"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近现代才生成的概念,时间较晚。正如张升指出的:"武英殿(本文来源于《古典文献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项旋[7](2018)在《清代武英殿聚珍馆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廷曾设立武英殿聚珍馆,负责制作木活字刷印内府书籍。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可知聚珍馆的得名与"聚珍版"的命名密切相关,早期名为"聚珍版处"或"排印聚珍版处",其设立时间为乾隆叁十九年而非学界通常认为的乾隆叁十八年,地点在西华门外北长街路东。至乾隆五十一年,聚珍馆完成摆印"应刊"书籍的阶段性任务,但并未闭馆,而是将后续工作移交给武英殿,继续摆印书籍。同时,探讨了聚珍馆的机构组成、人员设置和分工,研究发现聚珍馆的二十五万多个木活字应是在同治八年武英殿火灾中烧毁。(本文来源于《历史文献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项旋[8](2018)在《清代武英殿修书处成立时间考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武英殿修书处是清代皇家刻书机构,专门负责内府典籍的刊印、校勘、装潢等事务。武英殿修书处的直接产物——殿本,不仅数量达数百种,而且代表了清代刻书工艺的最高水准,清人金埴评价康熙时期的殿本"在宋版之上"。(1)那么,武英殿修书处是何时成立的呢?对此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分别有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十九年、康熙二十九年、雍正七年(1729年)的不同观点。对于同一机构的成立时间出现完全迥异的数种说法,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文献记载的歧(本文来源于《历史档案》期刊2018年03期)

易舒冉,刘冕[9](2018)在《33件“国宝”故宫展出纪念张伯驹 李白唯一书迹亮相故宫武英殿》一文中研究指出予所收蓄,永存吾土。一场《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日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开幕,包括李白唯一书迹《上阳台帖》在内的33件张伯驹先生捐赠和转让给国家的珍贵文物齐聚,讲述历史往事。张伯驹素有中国第一收藏家美誉,一生痴迷收藏,更以保护祖国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他为收购晋代陆机的《平复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等甚至变卖家产。"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本文来源于《公关世界》期刊2018年08期)

李英[10](2018)在《从《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修复谈古籍修复流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数字化扫描和制作电子书纳入故宫博物院工作计划。经统计核实,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有17种120多册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无法正常扫描,影响使用。经领导研究决定,这部古籍需要先修复再扫描。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室接受了此项修复任务。通过分析文献的破损现状,我们制定了修复方案,建立了完整的修复档案,经过选配和染制修复材料,分解书叶,修补书叶、书皮、书签、包角及修整书叶等十几道修复工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得到了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8年03期)

武英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五经”之一。全书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分为风、雅、颂叁类,共叁百零五篇。每首诗歌都是周代社会的真实写照,蕴含了丰富的周文化精神。《国风》是《诗经》的精华部分,包含诗歌一百六十篇,多为百姓阶层所作。语言或生动活泼,或犀利讽刺,十分贴近生活。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韵式多样,对后世诗歌创作有深远影响。《诗经》自顺治朝起已有满译本、坊刻本和抄本先后出现,乾隆时期只有乾隆叁十叁年武英殿刻本流传至今,现收藏于国内多所图书馆。乾隆叁十叁年武英殿刻本是满汉合璧本,以顺治十一年内府刻本为蓝本,参照“新清语”进行厘定,语言规范,韵律感强,装帧精美,在所有译本中最具研究价值。但目前国内外仅有两篇有关该刻本的研究,且不是语言研究专题,这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很大空间。本文旨在以《国风》为例,对武英殿刻本的语言特点进行初步探究。在完整抄录刻本内容,形成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该刻本的译制背景、装帧特点和内容结构、存世版本和典藏情况,再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叁个方面展开研究。语音层面,重点建构刻本的元辅音系统,并与满文元辅音系统进行对比;分析该刻本的元音和谐情况及元音和谐律的严整程度,观察汉语汉文在翻译这一媒介过程中如何影响满文的语音规律;总结刻本诗歌的韵式,研究刻本韵式与满文诗歌、《国风》原文韵式的异同。词汇层面,着重总结刻本的构词方式,并与满文构词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总结汉语外来词的主要翻译方法。语法层面,以满文名词和动词的语法范畴为参照,分类并列举该刻本中的相关语法范畴,对二者进行种类和用法的对比;总结《国风》中的重复句式,分析刻本如何翻译此类语言现象。最后,对该刻本的语言特点进行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武英殿论文参考文献

[1].刘甲良.武英殿聚珍馆始末考[J].中国出版史研究.2019

[2].门议炜.武英殿刻本满译《诗经》的语言特点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3].黄璜.从武英殿修书处说起[J].出版人.2019

[4].杨阿敏.《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与活字印刷术[J].书屋.2019

[5].刘甲良.武英殿聚珍本之内外聚珍考[J].明清论丛.2018

[6].项旋.“武英殿聚珍版书”收书数量及相关问题考辩[J].古典文献研究.2018

[7].项旋.清代武英殿聚珍馆考论[J].历史文献研究.2018

[8].项旋.清代武英殿修书处成立时间考略[J].历史档案.2018

[9].易舒冉,刘冕.33件“国宝”故宫展出纪念张伯驹李白唯一书迹亮相故宫武英殿[J].公关世界.2018

[10].李英.从《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修复谈古籍修复流程[J].中国民族博览.2018

标签:;  ;  ;  

武英殿论文-刘甲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