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济困人民医院029405)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085-02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X线、CT表现和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经临床病例证实的52例81个股骨头坏死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诊断方法及临床价值。结果52例81个股骨头坏死的X线、CT和MRI结果分别为47例、57例、81例,准确率分别为58.0%、70.4%、100%。结论MRI在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病变以及确定坏死的部位及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X线及CT,MRI在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MRIX线CT成人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缺血性骨坏死的疾病,该疾病自然进展快,容易导致塌陷甚至骨性关节炎而致残率高。其发病原因多与服用大量激素、长期酗酒或外伤有关。治疗上病情越轻,治疗越早,其治疗效果越好。如能早期发现股骨头病变,准确评价病变的进展情况,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有效防止股骨头坏死的发展,从而减少股骨头发生塌陷的机率。现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52名患者进行X线、CT、MRI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7月间在我院同时进行X线、CT、MRI检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年龄在29~69岁间,其中男35例,女17例,包括单侧23例,双侧29例,共计81个病变股骨。其临床表现为,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持重困难,走路有不同程度的跛行。
1.2仪器与方法
本组52例患者均经X线、CT和MRI双髋关节检查。X线使用柯达Directview、CR800系统处理的骨盆数字化X线片。摄片过程中患者持仰卧位双足尖内旋15~20°,充分显示其双侧股骨头和股骨颈。CT采用德国西门子Emotion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的时候取仰卧位,扫描的范围从髋臼顶部到股骨小转子水平,层厚、层间距均为5mm。MRI采用SiemensNOVUS0.35TC型开放式永磁MRI扫描仪,采用体部线圈,常规行横轴面和冠状面T1wI、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层厚6mm,间隔1mm。
1.3分期方法
参照Ficat和Arlet修订的标准分为5期。0期:患者无自觉症状,X线、CT无异常表现,MRI表现为“线样征”。Ⅰ期:患者有自觉症状,X线阴性或仅表现为骨质疏松。CT表现为斑片状骨小梁密度增高,边缘模糊。MRI表现为“线样征”,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Ⅱ期:关节疼痛、僵硬。X线、CT可见股骨头内高密度硬化区及低密度囊变区。MRI表现为股骨头有硬化缘围绕较低不均匀信号强度的坏死区,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Ⅲ期:关节疼痛、僵硬放射至膝关节。X线、CT表现股骨头开始变形,软骨下塌陷,囊变区扩大,但关节间隙正常。MRI表现为软骨完整性破坏,表面不平,软骨下坏死区信号降低,硬化缘增宽。Ⅳ期:关节疼痛,出现跛行。关节软骨彻底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合并退行性改变[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t检验做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7月间在我院同时进行X线、CT、MRI检查,并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中,其X线、CT、MRI的各期检出数据(个),见表1,81个股骨头坏死的X线、CT和MRI结果分别为47例、57例、81例,准确率分别为58.0%、70.4%、100%,MRI在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显著优于X线及CT,P<0.05。
表152例81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MRI的各期检出数据比较
3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头最常见的病变之一,导致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即由股骨颈骨折或髓关节脱位导致股骨头内血供中断或闭塞所致。创伤性因素有股骨颈或股骨头骨折时伤及血管,甚至轻度挤压等外伤导致动脉灌注不足或停灌,或静脉回流受阻,骨内压增高,成骨细胞活动减弱,骨质液化、坏死及囊变,关节腔内渗出液增多、积液。非创伤性的发病机制不是很明确,包括长期酗酒,大剂量服用激素、血液病、减压病、放射性损伤、肾移植、化疗、慢性胰腺炎及痛风等。前两种是最常见因素,病理基础是由于长期酗酒,刺激骨内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减慢,小动脉粥样硬化变性。大剂量服用激素,促进血小板生成,使血黏度和凝聚力增高,诱发脂肪栓塞,导致骨缺血[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对于不同病情应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若发展到晚期则只能进行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因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及坏死的准确分期,有助于早期进行治疗,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改善疗效和预后。X线、CT及MRI扫描是目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
X线检查一般只能反映中晚期病例,而且由于髋关节前后骨质结构的重叠而不能对骨质坏死部位进行空间定位,不能清晰显示股骨头骨皮质的改变,分期准确性欠佳,影响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因此,X线检查可以作为股骨头坏死的筛查手段,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而X线阴性的病例应尽早MRI检查以明确诊断[3]。
CT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原理是基于股骨头病变后骨质密度差异,因而只有骨质密度发生变化后才会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4]。它可发现股骨头中央部早期硬化改变,并能清楚地显示坏死组织、恢复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组织学变化。可准确显示皮质与软骨下骨因缺血坏死造成的骨折。可观察死骨大小及松质骨极小的囊性吸收情况。并且对有症状,而常规X线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可明确诊断,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CT检查可获得高分辨力和确切的横断位断层图像,但对于骨质改变前的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例难以诊断。
MRI的成像原理是具有组织氢离子浓度差异变化,在股骨头发生滑膜水肿等情况下即可能出现影像学的异常[3-6]。MRI主要优点是可比较全面的观察骨质的塌陷,骨松质的囊性变及骨质因缺血坏死而造成的片状及线状水肿带,MRI具有多序列、多角度、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分辨率高,组织分辨率好的特点,对水肿灵敏,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率。检查中无放射性辐射,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对人体有任何损伤,其检查对微小的水分差和脂肪成分差,就能产生高对比度。MRI可以用来显示病变部位的轮廓,同时也能显示血液供应恢复的前沿,有助于判断骨组织对治疗的反应团。
综上所诉,MRI能更早地发现股骨头坏死征象,在目前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中最敏感,最特异,已得到广泛认可,是最佳的无创伤检查方法,能更生动直观地反映缺血坏死的部位和范围,较X线、CT具有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朱娟,龙莉玲,肖增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学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11):961.
[2]任安,张雪哲.股骨头缺血坏死研究简况[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3):199-202.
[3]李子荣.股骨头骨坏死的ARCO分期[J].中华外科杂志,1996,34(3):186-187.
[4]李晓红,赵凯宇.CRCT及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9):784-785.
[5]马英,卢延东,张威.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影像比较及其临床价值[J].2008,46(31):134-135.
[6]谭焱.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诊断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