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祥:经颅直流电配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肢体障碍的疗效分析论文

王伟祥:经颅直流电配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肢体障碍的疗效分析论文

摘 要:目的分析经颅直流电配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肢体障碍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在我院开展治疗的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150 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A 组和B 组,A 组采取常规治疗并且联合功能电刺激治疗,B 组在A 组基础上联合经颅直流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B 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A 组的81.33%,统计学分析显示具有差异性(P<0.05)。B 组治疗后MBI 评分(55.88±4.62)分,FMA 评分(72.33±6.91)分;A 组治疗后MBI 评分(36.78±2.32)分,FMA 评分(50.95±4.21)分,统计学分析显示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配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中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升日常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颅直流电;功能电刺激;脑卒中;肢体障碍

0 引言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发病后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造成患者生活质量质量降低,因此临床需要选择合理治疗方法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存在的障碍,常规的功能训练方法治疗周期长,患者治疗依从性低[1]。脑科学研究发现,对于脑卒中的治疗,激活递质能神经元是治疗的关键[2]。目前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功能电刺激与经颅直流电均属于物理因子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升患者肢体功能活动能力,有效的降低了致残率,但是临床对于两者联合应用的报道相对少见。本研究分析了经颅直流电配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肢体障碍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现汇报如下。

此外,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中国土壤学会土壤肥力与肥料专业委员会年会也同期召开。两个会议分别以稳定性肥料技术创新和农业绿色发展为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世界肥料大会相得益彰,共同构成肥料学界与行业的一场盛会。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在我院开展治疗的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150 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 组,每组各75 例。其中A 组男性50 例,女性25 例,年龄55-76 岁,平均(66.23±2.54)岁;B 组男性48 例,女性27 例,年龄54-77 岁,平均(66.42±2.61)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CT 或者MRI 确诊为脑卒中,患者肢体出现偏瘫,相关肌群肌力低于III 级,患者无认知功能障碍。②患者均获取知情同意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脏器功能异常患者及凝血功能异常患者;②脑卒中后抑郁或者严重失语以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本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

1.2 干预方法。A 组:A 组采用常规治疗并且联合功能电刺激治疗,电流强度:0-5 mA 范围内,刺激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限度为准。每次治疗15 min,1 次/d,连续治疗1 月后观察疗效)B 组:在A 组基础上联合经颅直流电治疗,将神经元活化器的八个电极点分别放置于大脑额叶和枕叶区域,一般通电最大刺激强度2.0mA,以患者耐受强度度为适宜。每次治疗20 min,1 次/d,连续治疗1 月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近期疗效标准:治疗后1 月,显效为患者NIHSS 评分减少>90%,有效为患者NIHSS 评分减少>18%,无效为患者NIHSS 评分减少≤18%或NIHSS 评分增加;总有效=显效+有效。采用Barelth 指数量表(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变化,采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肢体功能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及分析采用SPSS 16.0,描述计量数据,计量数据的分析应用t 检验或者方差分析法;应用χ2 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P<0.05 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属于中老年人群多发疾病,也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的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在存活患者中有近四分之三患者遗留有残疾,多数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严重残疾,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家庭负担产生严重影响。脑卒中发生后脑血流减少会造成脑组织周围出现高血流条带,属于不稳定区域,而且具有一定的再生潜能,因此积极的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分型同时确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血脑屏障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该组织存在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的复杂细胞系统,具有控制循环中物质朝向神经组织运转确保内环境稳定的作用,而且和脑梗死发生后神经变性、损伤以及炎症反应关系密切[3]。卒中发生后会造成脑组织血脑屏障损伤加重,神经功能发生缺损,同时体内自由基大量形成,细胞内的钙离子发生超载,细胞因子分泌增多后造成了脑部内皮细胞损伤,微循环结构出现变化,引发了血脑屏障功能与结构的破坏。

2.2 两组患者MBI 和FMA 量表评分变化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MBI 和FMA 量表评分组间对比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 和FMA 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注:与A 组比较,★P<0.05。

?

(5)钻井液体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不稳定性,因此,还有很大优化空间。为了提高去磺化钻井液体系的抗盐及抗温性能,笔者认为日后可以进行腐殖酸盐、硅氟类降滤失剂、聚合物类抗高温降滤失剂等非磺化处理剂替代SMP、SPNH的研究与配方优化的工作,同时开展去磺化钻井液体系多元化研究,以满足不同地层、不同井型的钻井要求。

表2 两组患者MBI 和FMA 量表评分变化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

3 讨论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表1 显示,B 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A 组的81.33%,统计学分析显示具有差异性(P<0.05)。

本研究采用功能电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进行治疗,前者属于通过利用一定刺激强度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患者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来模拟患者正常的自主运动,进而发挥改善肌肉和肌群的目的。研究显示功能性电刺激可以提升神经细胞兴奋性,刺激支配肌肉神经,电刺激的脉宽增加后刺激会从电极附着朝向远处进行扩散,引发更多肌肉纤维发生收缩过程,生理学研究证实具有髓神经纤维的细胞其激活阈值同直径具有反比性关系,因此直径大的神经纤维刺激阈值更低,当进行电刺激后直径大的神经纤维先发生反应,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直径小的神经纤维发生反应,同相关支配的肌肉紧密相关[4]。经颅直流电治疗则是利用恒定脉冲直流电调节患者大脑表面的神经元细胞静息电位,因此可以影响神经活动皮质兴奋性,研究发现经颅直流电可以诱导参与突触可塑性形成的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功能发生修饰过程,形成神经的重塑过程,刺激皮层兴奋性升高或者降低,同时可以改变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产生治疗作用[5]。

2)煮塔开始阶段,先从塔底给汽,确保全塔温度控制不小于100℃,从回流泵打水进塔,小流量控制确保塔顶温度不宜过低,进行洗塔,塔底液位上涨至40%左右时,停塔顶回流泵,防止产生大量含油污水。塔底液位建立后进行煮塔不小于10 h。

综上所述,经颅直流电配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中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升日常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江玲,戴新娟,翟晓萍,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的Meta 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1):48-54.

[2] 孙作东.脑细胞激活论[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5,03-77.

[3] 努尔加依·沙黑窝拉,贾杰,张定国.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平台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9):1000-1005.

[4] 车兴旺,程晋成,蒋东生,等.运动想象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4):303-306.

[5] 陈创,唐朝正,王桂丽,等.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7,32(3):202-204.

中图分类号:R3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8.031

本文引用格式:王伟祥,徐丰.经颅直流电配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肢体障碍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56-57.

标签:;  ;  ;  ;  ;  ;  ;  

王伟祥:经颅直流电配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肢体障碍的疗效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