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论文-孙天磊,闫景辉,耿爱芳,张宏,邹明强

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论文-孙天磊,闫景辉,耿爱芳,张宏,邹明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稀土配位聚合物,多酸,单晶,光致变色

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孙天磊,闫景辉,耿爱芳,张宏,邹明强[1](2019)在《基于多酸与1,4,5,8-萘二酰亚胺衍生物的稀土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理念,利用稀土硝酸铽[Tb(NO_3)_3]、有机配体BINDI (BINDI=N,N′-双(5-间苯二甲酸)-1,4,5,8-萘二酰亚胺)及Keggin型多酸H_4SiW_(12)O_(40)·26H_2O在溶剂热的条件下反应,成功合成出多酸基稀土配位聚合物Tb_4[SiW_(12)O_(40)]·[BINDI)]_2·[DMA]_(16)。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 X-射线粉末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元素分析仪、荧光光谱仪和电子顺磁共振仪对稀土聚合物的结构组成、热稳定性、发光性能以及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发现该稀土配位聚合物结晶于Tetragonal晶系,空间群为P4_2/n,展现出3D手性双螺旋网络结构特征,其中多酸阴离子SiW_(12)O_(40)(简写为{SiW_(12)})镶嵌在稀土有机基团形成的孔道中;红外及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发现稀土Tb~(3+)与配体(BINDI)配位成键;荧光光谱表明,在380 nm的激发波长下,配体显示出最强荧光发射峰,位于441 nm处,而化合物的最强发射峰位于471 nm处。由于叁价铽离子不易被氧化也很难被还原,所以化合物的荧光发射不能归因于金属与配体之间的电子辐射跃迁,且化合物的发射峰与配体的发射峰比较相近,因此荧光主要是配体BINDI的发光。另外Tb(Ⅲ)离子的特殊跃迁发射带没有出现是因为在荧光测试时由于光照的原因导致样品的颜色发生了突变,即发生了光致变色的现象,导致光诱导电子转移以致荧光猝灭。引起金属配合物荧光猝灭的原因通常是光致电子转移,而电子转移的方向是配体中的电子向金属空轨道转移(LMCT)所致,形成配合物后其最大发射峰红移或蓝移是由电子转移导致分子内电子分布的改变,从而引起HOMO-LUMO能隙的减小或增大所致,与配体荧光光谱相比,化合物的发射峰发生了红移。此外,电子顺磁共振结果表明由于化合物中的BINDI配体在紫外与可见光照射下发生电子转移形成配体自由基,以及多酸在光激发下,发生W~(5+)→W~(6+)的过程进一步促进该化合物发生光致变色现象。因此,该化合物具有极其敏锐光致变色的性质。(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6期)

朱莉[2](2008)在《新型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金属氧酸盐化学(Polyoxmetalates)是关于同多酸和杂多酸的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多金属氧酸盐阴离子,由于其具有储存电子、质子的性能,是一类优秀的受体分子,可以与无机分子、有机分子(包括大环化合物)、离子等结合形成超分子化合物,衍生出许多新性质,可获得特定功能的分子材料。特别是多酸的有机亚胺衍生物是是一类新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一方面因其dπ轨道和pπ轨道间十分强烈的电子相互作用,而使得这类物质具有奇异的光、电、磁、催化及药理等特性另一方面多金属氧酸盐的有机亚胺衍生物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构筑块去构造更加复杂的多金属氧酸盐有机-无机杂化物。从而实现有机无机杂化的分子材料的可控制备,成为目前多酸化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CC脱水法,对含酚羟基配体的Lindqvist结构类型的多酸衍生物进行化学修饰,并利用羟基官能团的酯化反应对其作进一步的化学修饰,从而实现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分子的功能团化。本论文以4-氨基,2-甲基苯酚,4-氨基酚为有机配体,合成了单取代和双取代的六钼酸盐有机亚胺衍生物,并得到了单取代的六钼酸盐有机亚胺衍生物(n-Bu_4N)_2[Mo_6O_(18)(NAr)](Ar=o-CH_3C_6H_3OH)(产物1)的晶体结构和一个邻位端氧双取代六钼酸盐有机亚胺衍生物(n-Bu_4N)_2[Mo_6O_(17)(NAr)_2](Ar=o-C_6H_4 OH)(产物2)的晶体结构,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Vis,~1H-NMR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n-Bu_4N)_2[Mo_6O_(18)(NAr)](Ar=o-CH_3C_6H_3OH),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n-Bu_4N)_2[Mo_6O_(17)(NAr)_2](Ar=o-C_6H_4 OH)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这些物质的分子之间都存在多个氢键的作用,自组装成链状结构(产物1)和层状结构(产物2)。多酸离子与苯环构成“叁明治”状的夹心结构.以(n-Bu_4N)_2[Mo_6O_(18)(NAr)](Ar=o-CH_3C_6H_3OH)为母体,用DCC脱水,与酸发生酯化反应,用乙酸酐酯化法,酰氯酯化法,进一步构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合成了多个新的物质,其中得到了六钼酸盐有机亚胺衍生物(n-Bu_4N)_2[Mo_6O_(18)(NAr)](Ar=o-CH_3C_6H_3OH)与对氯苯甲酸,醋酸,丙酸,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的单晶,与醋酸酐的酯化反应也得到了单晶,对酯化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Vis,~1H-NMR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证实了用多酸衍生物侧链上的羟基进一步构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可行性。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多金属氧酸盐亚胺衍生物化学。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研究了(n-Bu_4N)_2[Mo_6O_(18)(NAr)](Ar=o-CH_3C_6H_3OH)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结果表明,该物质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存在静电作用力。本论文的研究,拓展了多酸衍生物的制备途径,了解了该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新奇的结构和特异的性能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探索和开发新的分子基功能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8-10-20)

李强,魏永革,王远,郭洪猷[3](2005)在《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及其取代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Bu4 N) 4[αMo8O2 6 ]和各种取代苯胺及其盐酸盐为原料,在碳二环己基亚胺(DCC)存在下,经脱水反应,合成了多种六钼酸根有机亚胺衍生物,并用元素分析,1 H NMR ,IR和UV Vis光谱等进行表征,重点研究了六钼酸根有机亚胺衍生物在乙腈溶液中的紫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典型的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其特征峰位移Δλmax与苯胺的苯环取代基的共轭效应指数(σR)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05年06期)

李强[4](2005)在《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酸化合物是由钒、铌、钽、钼和钨等过渡元素自身或相互间、或与其它元素间所形成的一大类阴离子型“分子态”金属氧化物簇。由于多酸化合物具有纳米范畴的分子尺寸和由d-π轨道和d-π电子所决定的特征电子结构,故表现出奇特的光、电、磁、催化及药理等特性;而有机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分子裁剪与修饰性能,特别是有机共轭化合物作为新一代的光电材料,其结构和性质易于调控。因此两类化合物的化学结合,由于p-π与d-π轨道的互相作用,可获得性能优异的新材料。特别是由Maatta等人开创的直接亚胺基化法,这样所得到的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由于有机配体上的氮原子以叁键方式与多酸根中的金属原子配位,因而可以使多酸根与有机共轭体系共价键联,导致d-π轨道和p-π轨道间十分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更加新颖奇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此外,利用分子剪裁和组装而形成的多酸衍生物可以构造含多酸的网状和树枝状分子系统,从而制备出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因此,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开发一类具有新奇结构和特异性能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将对多酸化学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在DCC脱水法的基础上,详细研究多酸衍生物的合成化学,采用各种有机伯胺类化合物及其它含氨基的配体,对Lindqvist结构类型的含钼多酸根及其衍生物进行了化学修饰,进而利用亲核反应进行分子剪裁和组装,制备出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初步探索其作为催化材料和光、电、磁功能材料的应用。 在Maatta等人开创的直接亚胺基化法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新的合成方案,即盐酸苯胺盐法。并采用此方案合成了六个新的单取代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Bu_4N)_2[Mo_6O_(18)(=NR)],式中R为:o-ClC_6H_4,m-ClC_6H_4,p-ClC_6H_4,p-BrC_6H_4,o-CH_3C_6H_4,o-CNC_6H_4。 通过UV-Vis光谱对该合成反应进行监测,提出了最佳的合成条件,即为:采用10mL脱水乙腈为溶剂,于81-84℃回流反应6小时,原料配比为(Bu_4N)_4[α-Mo_8O_(26)]:RNH_2·HCl:DCC=1∶2.0∶3.4。 此外,仅以邻甲苯胺作为合成原料,则合成反应得到邻甲苯胺双取代的六钼酸根有机亚胺衍生物。通过这两种合成方案的对比,提出(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5-03-10)

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金属氧酸盐化学(Polyoxmetalates)是关于同多酸和杂多酸的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多金属氧酸盐阴离子,由于其具有储存电子、质子的性能,是一类优秀的受体分子,可以与无机分子、有机分子(包括大环化合物)、离子等结合形成超分子化合物,衍生出许多新性质,可获得特定功能的分子材料。特别是多酸的有机亚胺衍生物是是一类新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一方面因其dπ轨道和pπ轨道间十分强烈的电子相互作用,而使得这类物质具有奇异的光、电、磁、催化及药理等特性另一方面多金属氧酸盐的有机亚胺衍生物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构筑块去构造更加复杂的多金属氧酸盐有机-无机杂化物。从而实现有机无机杂化的分子材料的可控制备,成为目前多酸化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CC脱水法,对含酚羟基配体的Lindqvist结构类型的多酸衍生物进行化学修饰,并利用羟基官能团的酯化反应对其作进一步的化学修饰,从而实现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分子的功能团化。本论文以4-氨基,2-甲基苯酚,4-氨基酚为有机配体,合成了单取代和双取代的六钼酸盐有机亚胺衍生物,并得到了单取代的六钼酸盐有机亚胺衍生物(n-Bu_4N)_2[Mo_6O_(18)(NAr)](Ar=o-CH_3C_6H_3OH)(产物1)的晶体结构和一个邻位端氧双取代六钼酸盐有机亚胺衍生物(n-Bu_4N)_2[Mo_6O_(17)(NAr)_2](Ar=o-C_6H_4 OH)(产物2)的晶体结构,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Vis,~1H-NMR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n-Bu_4N)_2[Mo_6O_(18)(NAr)](Ar=o-CH_3C_6H_3OH),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n-Bu_4N)_2[Mo_6O_(17)(NAr)_2](Ar=o-C_6H_4 OH)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这些物质的分子之间都存在多个氢键的作用,自组装成链状结构(产物1)和层状结构(产物2)。多酸离子与苯环构成“叁明治”状的夹心结构.以(n-Bu_4N)_2[Mo_6O_(18)(NAr)](Ar=o-CH_3C_6H_3OH)为母体,用DCC脱水,与酸发生酯化反应,用乙酸酐酯化法,酰氯酯化法,进一步构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合成了多个新的物质,其中得到了六钼酸盐有机亚胺衍生物(n-Bu_4N)_2[Mo_6O_(18)(NAr)](Ar=o-CH_3C_6H_3OH)与对氯苯甲酸,醋酸,丙酸,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的单晶,与醋酸酐的酯化反应也得到了单晶,对酯化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Vis,~1H-NMR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证实了用多酸衍生物侧链上的羟基进一步构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可行性。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多金属氧酸盐亚胺衍生物化学。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研究了(n-Bu_4N)_2[Mo_6O_(18)(NAr)](Ar=o-CH_3C_6H_3OH)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结果表明,该物质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存在静电作用力。本论文的研究,拓展了多酸衍生物的制备途径,了解了该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新奇的结构和特异的性能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探索和开发新的分子基功能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孙天磊,闫景辉,耿爱芳,张宏,邹明强.基于多酸与1,4,5,8-萘二酰亚胺衍生物的稀土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朱莉.新型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8

[3].李强,魏永革,王远,郭洪猷.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及其取代基效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

[4].李强.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

标签:;  ;  ;  ;  

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论文-孙天磊,闫景辉,耿爱芳,张宏,邹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