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光栅论文_刘伟龙,黄丽,杨庆鑫,杨延强,赵海发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致光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栅,全息,聚合物,动力学,效率,声速,参数。

光致光栅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龙,黄丽,杨庆鑫,杨延强,赵海发[1](2018)在《基于光致瞬态光栅测量液体内的声速》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束通过瞬态布拉格光栅,其衍射光的强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变化频率即为介质密度振荡的频率,由此可以测量介质中的声速.利用光致瞬态光栅测量了常温、常压条件下硝基苯和乙醇中的声速,分别为1 455m/s和1 136m/s,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光学非接触式的声速测量方法,便于与其他装置联合使用,可用于观测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液体中的声速.(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8年11期)

吴圣涵,曹良才,郝金坪,朱辰,金国藩[2](2018)在《金纳米颗粒掺杂光致聚合物的体全息混合光栅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纳米颗粒掺杂光致聚合物在全息曝光过程中,光产物周期分布会形成折射率调制相位型主光栅,同时金纳米颗粒周期分布形成由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引起强吸收的振幅型辅助光栅。研究基于耦合波理论的一种混合光栅模型,分析了光栅的体全息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混合光栅中的折射率光栅和吸收光栅都能够提升体光栅的衍射效率;体光栅的角度选择性也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8年05期)

白育堃,张玥,马秀荣[3](2016)在《单入射波长及纤芯存在光致双折射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折射率传感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全矢量耦合模方程提出并分析了一种基于纤芯存在光致双折射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环境折射率传感测量方法.以波长为谐振波长的完全偏振光为入射波,通过分析不同环境折射率下输出光的偏振态在邦加球上与参考点间球面距离的变化测量环境折射率.分析表明,在环境折射率1~1.30范围内包层半径为20.75μm的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线性特性良好,灵敏度为0.356/RIU,可应用于湿度和气体的折射率测量;该分析方法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双折射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徐向敏,章鹤龄,李展华,邵继宝,石磊[4](2009)在《双波长非水溶性光致聚合物全息光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对488 nm蓝光和632.8 nm红光均敏感的双色非水溶性光致聚合物制成的二重全息光栅。理论分析得出此光栅的分辨率>5 000 line/mm,温度变化时中心波长的漂移几乎为零。实验仪器测得光栅的衍射效率最高达到90%以上,而且该光栅具有成本低和一次成型的优点,适合制作波分复用器。与单波长的二重光栅相比,它解决了由于光的相干性出现的串扰问题,串扰更小,所以在制作光栅时两束光不但可以选择角度入射也可以选择平行入射,同时具有良好的波长选择性和角度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09年05期)

陈珂[5](2009)在《光致聚合物全息光栅的动力学理论及存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高密度数字全息存储材料之一,光致聚合物具有衍射效率高、感光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完全干法在线处理和成本低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国外对光致聚合物全息存储材料的研究发展较快,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以材料特性测试等实验研究为主,对光致聚合物全息光栅形成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很少。本文在总结了光全息存储技术和光致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围绕丙烯酰胺基光致聚合物的光化学机制、单体扩散理论、光化学特性参数和全息存储性能等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研究了光致聚合物的光化学原理和单体扩散理论,解释了全息光栅的动态发展过程,建立了光致聚合物全息光栅的动力学理论模型,分析了模型中的光化学参数对材料全息存储性能的影响。2.制备了藻红B敏化的光致聚合物全息存储材料。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了不同染料浓度、不同曝光强度对材料全息特性的影响。3.运用理论模型对实验测定的透射率和衍射效率进行拟合,得到了摩尔吸收系数ε、量子产率φ、光化漂白速率常数k_p、聚合反应速率常数k_0和扩散时间常数τ_D等光化学参数,研究了染料浓度和曝光强度对这些参数的影响规律。4.制备了多波长可见光敏感的光致聚合物全息存储材料。测试和分析了单一波长激光和多波长激光曝光下材料的全息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由理论拟合得出的光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5.运用激光拉曼光谱法测试了材料各组分的拉曼光谱特性,实时监测了亚甲基蓝敏化的光致聚合物的聚合反应过程,得到了材料的聚合反应速率常数。(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9-05-01)

陈珂,成建群,肖勇,唐道广,黄明举[6](2009)在《丙烯酰胺基光致聚合物全息光栅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光致聚合物的光化学反应和单体扩散反应的理论模型及动力学参数.合成了以聚乙烯醇为粘结剂,叁乙醇胺为引发剂,藻红B敏化的丙烯酰胺基光致聚合物全息存储材料,通过对测定的透过率和衍射效率进行曲线拟合,分析了染料浓度对光致聚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ε、量子产率Φ和光化漂白速率常数k等光化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以及曝光强度对聚合反应速率k0、扩散时间常数τD和最大折射率调制度Δn等扩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刘鸿鹏,王健,孙秀冬[7](2008)在《光致聚合物多光栅记录下尺寸收缩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密度光存储的发展使人们更多的关注各类具有高性能的材料。光致聚合物由于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衍射效率、高信噪比以及成本低廉、稳定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由于光致聚合物通常是由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聚合前分子间是分子间作用力,聚合后为单体间是共价键。因此聚合前后材料的体积必然发生变化,并导致记录的体全息光栅读出时产生布拉格失配。对于波矢失配量的描述,失配角度补偿量的描述和测量,是该类材料全息记录的关键。该效应是制约材料全息存储应用的屏障,对此的分(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高校光学和激光物理教学与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11-12)

张昕彤,乔倩,刘益春[8](2008)在《TiO_2-Ag纳米粒子复合膜的光致变色及生成全息光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iO2-Ag纳米结构复合体系的光致变色行为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2]。本工作研究了相干激光束(532纳米)与TiO2-Ag纳米粒子复合膜的相互作用以及全息光栅的生成行为,并讨论了TiO2-Ag(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光化学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7-01)

张韬[9](2008)在《光致聚合物中全息光栅形成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致聚合物是一种用于激光全息存储的新型材料,它具有衍射效率高、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易于保存等优点。国内光致聚合物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停留在单纯的实验研究上,对其光记录机理的研究较少。本论文的工作重点在于对光致聚合物记录机理的研究,形成相关理论,指导材料记录条件的选择和全息性能的优化。通过对已有的光致聚合物光栅形成扩散模型的分析,找出能够反映光致聚合物的记录机理的基本模型,并分析模型中参数的意义和不同模型适用的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简化的全息光栅形成的扩散模型,对参数值的确定提出新的观点,并且根据模型得出的折射率调制度解析表达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型中各参数对折射率调制度饱和值的影响。通过模型中的参数与光强、光栅条纹间距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何优化记录条件提高全息光栅的衍射效率。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还考虑到光栅形成过程中两种特殊的现象,即,暗增长和均匀后曝光。根据扩散模型可以得出这两种现象所对应的折射率调制度解析表达式,通过对全息曝光,暗增长、均匀后曝光叁种记录方式的数值模型,可比较出这叁种记录方式在曝光光强不同的情况下对折射率调制度饱和值的影响是不同的,光强适中,则全息曝光会达到的折射率调制度饱和值最高;如果曝光光强过高,则未饱和时采用暗增长的记录方式会获得更高的折射率调制度饱和值,而均匀后曝光会加快达到饱和的进程。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在对光致聚合物光栅形成机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关实验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实验所用材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光致聚合物材料。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很好的符合,说明简化的全息光栅形成的扩散模型适用于我们的材料。通过实验曲线可以拟合出模型中的参数值,通过参数值与材料组分的关系,分析材料组分对材料全息性能的影响,从而指导材料的制备。实验还进一步研究了暗增长对全息记录过程的影响,根据暗增长过程中单体暗扩散的思想设计并实施了非连续曝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非连续曝光比连续曝光在相同记录条件下会获得更高的衍射效率。进一步在同一光强下分别采用全息曝光、暗增长和均匀后曝光叁种方式记录全息光栅,实验结果表明2 mW/cm2的曝光光强适于此种材料,应用全息曝光的方式可以获得最高的衍射效率饱和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8-04-29)

叶慧,王辉,毛和法,王媛媛,楼益民[10](2007)在《光致聚合物全息光栅曝光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采用由曙红做染料、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构成的光致聚合物制成的全息透射光栅的曝光特性,用实验的方法探索了光栅空间频率、曝光强度、曝光时间等因素对该透射光栅衍射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聚合物全息透射光栅空间频率,曝光强度,曝光时间都有一个互相关联的最佳范围,在这一范围内衍射效率能达到最大值。当聚合物光栅在空间频率为2751 line/mm附近,曝光强度在12mW~15mW之间,曝光量在770m J/cm2左右时,衍射效率最大。最大衍射效率能达到75%左右,在全息光栅中衍射效率较高。(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07年02期)

光致光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纳米颗粒掺杂光致聚合物在全息曝光过程中,光产物周期分布会形成折射率调制相位型主光栅,同时金纳米颗粒周期分布形成由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引起强吸收的振幅型辅助光栅。研究基于耦合波理论的一种混合光栅模型,分析了光栅的体全息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混合光栅中的折射率光栅和吸收光栅都能够提升体光栅的衍射效率;体光栅的角度选择性也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致光栅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伟龙,黄丽,杨庆鑫,杨延强,赵海发.基于光致瞬态光栅测量液体内的声速[J].物理实验.2018

[2].吴圣涵,曹良才,郝金坪,朱辰,金国藩.金纳米颗粒掺杂光致聚合物的体全息混合光栅模型[J].应用光学.2018

[3].白育堃,张玥,马秀荣.单入射波长及纤芯存在光致双折射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折射率传感分析(英文)[J].光子学报.2016

[4].徐向敏,章鹤龄,李展华,邵继宝,石磊.双波长非水溶性光致聚合物全息光栅的研究[J].应用光学.2009

[5].陈珂.光致聚合物全息光栅的动力学理论及存储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9

[6].陈珂,成建群,肖勇,唐道广,黄明举.丙烯酰胺基光致聚合物全息光栅的动力学研究[J].物理学报.2009

[7].刘鸿鹏,王健,孙秀冬.光致聚合物多光栅记录下尺寸收缩效应的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高校光学和激光物理教学与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8

[8].张昕彤,乔倩,刘益春.TiO_2-Ag纳米粒子复合膜的光致变色及生成全息光栅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光化学分会场论文集.2008

[9].张韬.光致聚合物中全息光栅形成的机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

[10].叶慧,王辉,毛和法,王媛媛,楼益民.光致聚合物全息光栅曝光特性的研究[J].激光技术.2007

论文知识图

光纤光栅的反射光谱基于布拉格光栅的传感网络原理图一维二维光栅TOLEDs角度依赖电致发光...以高折射率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电荷...基于F8BT的LEFET和DFB光栅相集成的器...空间频率为1200 line/mm、膜厚为40μm的...

标签:;  ;  ;  ;  ;  ;  ;  

光致光栅论文_刘伟龙,黄丽,杨庆鑫,杨延强,赵海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