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创作审美取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取向,意象,姨母,古典舞,女性,艺术,人物画。
创作审美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王德宝[1](2019)在《从近叁届“国展”看当下楷书的审美取向及创作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性的书法展览具有权威性、连续性、可比性。本文以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国展"为例,对楷书的入展以及获奖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当下楷书的审美取向,并对楷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14期)
陈帧希[2](2019)在《象物尺素 死生一致——论钱选艺术创作的审美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钱选(1239-1299)作为元代遗民画家的代表,在艺术上有着颇高的成就,然而目前学界对其"继承传统绘画并无可取之处"的相关论断仍有待于进一步地商榷。我们认为,有必要结合钱选所处的时代环境,重新梳理与分析其绘画语言和审美情趣,探究钱选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绘画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对传统绘画发展有着承前启后作用的遗民画家,钱选在绘画题材、艺术语言、审美情趣及其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等方面,对当代继承传统绘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美术》期刊2019年01期)
尤丹[3](2018)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取向与陶瓷艺术创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轴线介绍了大众文化和陶瓷艺术的发展,而后介绍了陶瓷艺术大众化的方式;最后探讨了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取向与陶瓷艺术创作发展,以及思考了大众文化背景下陶瓷艺术创作发展。期望文章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当代陶瓷艺术。(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36期)
齐振伦,周路[4](2018)在《民间美术在创作中的审美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传统文化系统内,民间美术尽管极为朴素但却有极为顽强的生命力,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伴随劳动人民的劳动而不断完善的,具有极强的历史传承性。从某个层面看,民间美术不仅能够展现民众的生活态度,而且对于我国的艺术形式的传承具备一定价值。文章主要从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出发,在对其审美特征给予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联系间美术的审美取向,对之作出更为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给我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重[5](2017)在《《面孔》系列作品创作构想与审美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的写意人物画即水墨人物画,包括传统和现代两种技法与表达方式。写意人物画的最主要观念,是“形”与“意”的结合。顾恺之曾言:“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注释(1)),“手挥五弦”,是对人物的具体动作的描绘,即写“形”;而“目送归鸿”中“目”强调的是对心灵之窗——眼睛的描绘,因此所谓“目送归鸿难”其实难在于对人物内在精神意蕴的表现。这种表现既是写意人物画的难点也是其重点精髓之所在。本文旨在通过对毕业创作写意人物画《面孔》系列创作灵感与创作过程的阐述,表达《面孔》系列的审美取向,《面孔》系列仍植根于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形神关系,与笔墨技法,试图利用传统技法表现当下都市人的生活困境与挣扎。(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田越科[6](2017)在《水彩画的语言特色和审美取向对我的创作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彩画传入中国100余年,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技法性很强的绘画形式从而导致一批水彩画爱好者学陷入了只研究技法的误区,作品束缚于水彩画的语言特征中,仅仅以水彩画的透明度、灵动性的本体语言为审美追求,从而对为数不少的欣赏群体的审美造成了引导上的偏颇。本文旨在以水彩画的材质特征、本体语言和形形成时下优秀的水彩画作的文化背景、地域条件等方面结合自己在水彩画创作上的启示与心得阐述水彩画的审美取向和内涵(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5-01)
房艳红[7](2017)在《当代女性诗词创作中的女性意识问题和审美取向焦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诗词在当代中国的再次"复兴",女性也再一次成为重要的涛词创作主体。而相比于清代的闺阁诗人,当代女性的诗词创作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在创作心态上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和分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女性意识。(本文来源于《诗潮》期刊2017年04期)
于晓雪[8](2017)在《浅谈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审美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它深深植根于我国本土,充分传达了东方古典文化精神。不管从造型、动律还是意境上都非常讲究,可以说是时代文化背景的体现。古典舞的创作与中华武术、民间戏曲等民族文化相融合,与世界民舞相借鉴,更好地去展现古典舞创作的精髓与内涵。(本文来源于《通俗歌曲》期刊2017年03期)
韩冬[9](2017)在《浅析唐寅创作中审美取向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明代的前期院画派与文人画家之间互不相容的局面,似乎在明代中期有所好转,院画派的画风也能为很多文人画家所接受。这也是两者之间得以尝试兼容的契机。结合前面两章对唐寅山水与花鸟的讨论,对唐寅绘画作品中游移于两者之间的"蛛丝"之迹,或许并不难窥见。但是这两者之间的融合,在唐寅的作品中,却又并不见得是在创作者以"自娱"的形式而进行自觉的尝试,或而是一种刻意的行为,究竟是为适合主流审美,还是为迎合时俗?这是值得思考的。(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7年02期)
申万胜[10](2016)在《关于当代书法创作的审美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从甲骨文开始,经历了叁千余年的传承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不仅受到国人的喜爱,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书法艺术开始是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只是文字的书写,用来表情达意,作为语言和思想交流的载体。正如甲骨文是古人占卜算命(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报》期刊2016-07-19)
创作审美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钱选(1239-1299)作为元代遗民画家的代表,在艺术上有着颇高的成就,然而目前学界对其"继承传统绘画并无可取之处"的相关论断仍有待于进一步地商榷。我们认为,有必要结合钱选所处的时代环境,重新梳理与分析其绘画语言和审美情趣,探究钱选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绘画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对传统绘画发展有着承前启后作用的遗民画家,钱选在绘画题材、艺术语言、审美情趣及其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等方面,对当代继承传统绘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创作审美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1].王德宝.从近叁届“国展”看当下楷书的审美取向及创作现状[J].中国书法.2019
[2].陈帧希.象物尺素死生一致——论钱选艺术创作的审美取向[J].西北美术.2019
[3].尤丹.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取向与陶瓷艺术创作研究[J].艺术品鉴.2018
[4].齐振伦,周路.民间美术在创作中的审美取向[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
[5].刘重.《面孔》系列作品创作构想与审美取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6].田越科.水彩画的语言特色和审美取向对我的创作启示[D].河南大学.2017
[7].房艳红.当代女性诗词创作中的女性意识问题和审美取向焦虑[J].诗潮.2017
[8].于晓雪.浅谈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审美取向[J].通俗歌曲.2017
[9].韩冬.浅析唐寅创作中审美取向的嬗变[J].智富时代.2017
[10].申万胜.关于当代书法创作的审美取向[N].中国书法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