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委党校河南省许昌市461100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作出的新判断,为今后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认清我国发展各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1、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社会的条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当时的主要任中国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站起来”后的中国迫切需要向“富起来”迈进。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对外开放,引领中国人民“富起来”。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成为基本国策。生产力迅猛发展,市场经济大潮促使物质极大丰富,经济增速有目共睹,GDP每年迈进一个新台阶,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提出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没有变”,这成为中国迫切需要向更有质量的“富起来”、更长远的“强起来”迈进的重要依据。
3、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视为己任,引领中国“强起来”。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有力引领下,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被称作“世界经济的引擎”。城镇新增就业6600多万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攻坚战”让美好生活的实现更有保障。
二、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认清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状
首先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展,但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高,县域经济发展不足等,劳动力等要素从乡村到城市单向流动明显,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等等。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北上广等大城市与小城镇、尤其是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还很明显,区域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不完备,区域资源配置、政策倾斜力度、人力资源等差距比较大,区域间和区域内部产业同构、重复建设、分工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
三是整体结构不平衡。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结构调整的措施,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的优化和完善。然而,结构不平衡、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地区、行业之间财富分配、收支差距等问题仍然存在,脱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安全生产、公共卫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任务艰巨。
其次是经济发展的不充分问题。
一是创新不充分。经济学专家蒋永穆教授认为,我国当前创新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企业等创新主体动力不足,充分调动各主体积极性的技术创新体系亟待建立。从总体上看,创新这一经济发展第一动力在中国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我国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性仍然不小,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核心技术创新不足。
二是改革不充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切实成效,但劳动力、土地、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发展方式有待充分转变,服务业需要向高端化迈进,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决定了我们转变改革还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充分发展阶段。
三是社会治理体系推进不充分。当前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提升,但社会治理的各种弊端和不足不容忽视。以依法治国为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司法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但要看到,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还是任重道远。
三、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认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深刻蕴意
1、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当前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们更多追求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尊严、权利、当家作主等“软需求”,这种需求内容丰富、层次递进,对新时代整体设计规划提出更高、更深的要求。
2、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是指不同类别的需要
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住房等涉及的是民生领域;环保、法治等涉及生态和社会治理领域。民生领域要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生态和社会治理领域一方面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如转变生态观念;另一方面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民生和社会保障水平。在此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生活更加美好的向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3、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要,主要指适应人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不再是生存意义上的需要,而是开始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转变,向要求社会全面进步方面转变。
四、有力破解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轻轻松松,敲锣打鼓”不能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基础上一步步实现。如何做到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地增进人民福祉,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真正增进人民福祉。
2、坚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手段。“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通过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享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共同富裕又不止于共享,因此,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好共同富裕和共享之间构成的矛盾,解决好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因时代变迁、制度差异或客观环境变化造成的贫富差异问题。
3、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根本途径。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人民是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主体力量,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一切潜能迸发出来,为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4、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助力乡村振兴的民生工程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引擎。实施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新时期农村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国的道路上不掉队、不落伍。将政策扶贫与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有机结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助力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早日共赴小康。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力推动农村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全方位发展。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破解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视为己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中国必将走向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的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