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径级配论文-葛雅馨,李越

粒径级配论文-葛雅馨,李越

导读:本文包含了粒径级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粒径级配,铁矿粉,液化

粒径级配论文文献综述

葛雅馨,李越[1](2019)在《粒径级配对白云鄂博矿铁矿粉液化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矿粉是由含有铁元素或者铁化合物的矿石经过选矿、分选、破碎、磨碎等一系列加工步骤获得的矿粉。本文以白云鄂博铁矿粉中超特粉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静叁轴数值模拟的方式,配置了五种不同粒径级配模型。并利用离散单元法,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粒径级配对铁矿粉液化的影响。并根据数值分析结果,通过室内动叁轴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李遂生,索智,刘文娟,张瑞,张乾[2](2019)在《大粒径骨架密实型沥青稳定碎石ATSM-40级配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平面叁圆理论,通过对比分析由密实悬浮型沥青混合料到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时,关键筛孔级配中值的变化,结合现有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40)的设计级配,初步得到大粒径骨架密实型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SM-40)的设计级配。最后,通过贝雷法中提出的关键筛孔及参数对设计级配进行检验和调整,完成配合比设计。(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期刊2019年20期)

张鑫[3](2019)在《粒径级配对石墨基负极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高容量电极材料来提升电池电化学性能是目前的主要手段,但这一类新型电池还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商业化应用。研究表明,提升电极极片的机械稳定性能在不改变现有电极主体材料的情况下,一定程度提升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粒径级配是一种将不同粒径的粉体材料相互之间按比例搭配以提升混合材料整体性能的方法,在混凝土结构增强等领域应用广泛。对此,本文选用了粒径级配的方法来提升石墨基负极材料的整体性能。首先选择石墨与石墨粒径级配,提高极片的机械性能,改善材料的导电性,增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次选择石墨与硅粒径级配,结合硅颗粒强度和容量高的特点,从增强涂层稳定性与提升导电能力和容量同时入手来提升石墨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选用了6μm和9μm两种尺寸的石墨分别与18μm石墨混合,制备了石墨/石墨负极混合材料,研究了小尺寸石墨质量分数分别为5%、10%和20%时对极片稳定性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级配前,极片的抗拉伸能力为41.387 N;当6μm石墨质量分数为20%,极片抗拉伸能力可达到45.2 N,首次容量可达到343.3mAh/g;当9μm石墨质量分数为5%时,极片抗拉伸能力可达到45.5 N,首次容量可达到330.8 mAh/g。粒径级配后的混合材料在微拉伸试验和划痕试验后,通过SEM观察发现,粒径级配前的石墨负极材料,表面有较多孔隙和裂纹等缺陷,加入小尺寸石墨后,表面孔隙率相比减小,抗破坏能力增强,涂层遭到破坏后,裂纹均减少,涂层稳定性更高,这将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均有着积极的影响。加入小尺寸石墨后,涂层的抗拉伸能力、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均有提升。(2)选用了3、6和9μm叁种尺寸的硅颗粒分别与18μm石墨混合,制备了硅/石墨负极混合材料,研究了小尺寸硅质量分数分别为5%、10%和20%时对极片稳定性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3μm硅质量分数为10%时,极片抗拉伸能力可达到46.6 N,循环100次后容量可达到393.4 mAh/g;当6μm硅质量分数为20%时,极片抗拉伸能力可达到45.416 N,循环100次后容量可达到472.4 mAh/g;当9μm硅质量分数为5%时,极片抗拉伸能力可达到46.073 N,循环100次后容量可达到330.9 mAh/g。同样加入小尺寸硅粒径级配后,涂层抗拉伸能力明显增强,在受到破坏后,裂纹均减少,涂层稳定性更高,电池容量也有明显提高。加入小尺寸硅粒径级配后,涂层稳定性、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均有所提升。(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5-01)

明杏芬,付小红,游姗[4](2019)在《华中粉砂岩粗粒土粒径级配分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应力状态下颗粒粒径级配演化规律是分析土体应力状态、评价其工后变形的关键。基于质量-粒径分形模型从分形角度阐述了粗粒土粒径级配曲线探究依据,设计了5种不同分形维数的粒径级配,分析了土体颗粒空间分布特性;通过叁轴剪切试验及颗粒筛分试验,探究了不同分形维数粗粒土偏应力峰值前后应力应变曲线性态分布及剪应力峰值、内摩擦角、分形维数因子等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体粒径范围随分形维数越大而更宽泛;应力应变曲线随分形维数及围压增大而存在应变软化向应变硬化过渡的趋势,偏应力峰值随分形维数增加而增大,内摩擦角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粗粒土分形维数变化因子与相对围压呈线性函数关系,方程斜率及截距仍与相对围压呈线性函数关系,据此建立了考虑围压及初始分形维数的经验方程,为从分形角度来设计与优化粗粒土粒径级配而达到提高其力学强度等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刘选增[5](2019)在《粒径级配对铁矿粉液化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国际海事组织强制实施了《国际海运散装固体货物规则》,但因易流态货物而引起的沉船事故仍时有发生。IMSBC规则只是根据经验将货物分组,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易流态货物判定准则。通过多年来的大量研究发现,易流态是货物的固有属性,而粒径级配是影响最大的因素。所以从本质上区分不同组别的货物,对未知货物的分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以铁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粒径级配对易流态属性的影响。本文以澳粉为研究对象,配制七种不同粒径级配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离散单元法研究粒径级配对铁矿粉液化的影响规律,粒径级配对液化性能的影响并使简单的线性关系,当平均粒径在0.07mm~0.8mm左右时,土样容易液化,当平均粒径大于0.8mm时,平均粒径越大,抗液化性能越强,当平均粒径小于0.07mm时,土样的抗液化性能也会增强。结合室内动叁轴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了相似的粒径级配影响规律。然后根据总结的粒径级配影响规律,选取巴西卡粉、巴西高硅粉、澳粉和莫桑比克粉四种铁矿粉,根据相关试验规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颗粒进行动叁轴试验,比较这四种铁矿粉的抗液化能力,根据试验结果认为土力学中易液化土和可液化土划分区间可用于初步判定易流态货物的难易液化程度,并提出根据货物的平均粒径初步分组并综合考量货物的整体级配进行监管的建议。本文在叁维颗粒流软件PFC3D(Particle Follow Code)中基于建立的数值模型,通过理论、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宏观的液化特征可由颗粒的接触力、配位数、有效应力和孔隙率的变化规律来相应表征,探究了动叁轴试验液化的细观机理。(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9-03-01)

毛磊,邓春文,刘恩龙[6](2019)在《单向压缩条件下不同粒径及级配粗粒料的破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针对粒状材料力学性质的研究主要考虑的是颗粒的滑移与错动,对粒状材料破碎机理的研究并不是很充分。利用高压单向压缩仪来研究不同粒径及级配粗粒料在单向压缩条件下的颗粒破碎,用可以反映颗粒破碎特性的参量指数来探讨粒状材料的破碎机理和影响其破碎差异的因素。根据试验颗粒分析所得粒径级配曲线,求得粗粒料的颗粒破碎指数,进而分析高应力条件下粗粒料的颗粒破碎机理。结果分析显示颗粒粒径大、干密度小、级配不优的试样更容易发生破碎,且同等应力条件下破碎也更为严重。(本文来源于《甘肃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刘兴荣,崔鹏,王飞,董耀刚[7](2018)在《不同粒径级配条件下工程弃渣泥石流启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开展室内水槽试验,利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记录工程弃渣泥石流形成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并运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工程弃渣的运移及骨架颗粒的破坏现象。试验发现:在相同清水流量作用下,堆积渣体破坏方式主要受渣体中粒径为2 mm的砾粒含量影响较大,当粒径大于2 mm的砾粒含量大于50%时,渣体呈现出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冲刷破坏造成的顶面下切,孔隙水压力呈现出陡增的趋势,然后处于平缓;当粒径小于2 mm的砾粒含量均大于65%时(即粒径大于2 mm的砾粒含量小于50%),渣体呈现出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渗流作用造成的底面冲蚀,孔隙水压力呈现出弧线上升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郭志国,谭波,岳爱军[8](2018)在《花岗岩大粒径级配碎石试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粒子间的干涉理论与泰波法,初拟级配组成,采用重型击实、振动台振动、人工捣实的成型方法,以试件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为目标,寻求最大公称粒径为53mm的花岗岩级配碎石试件的成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大粒径级配碎石主骨料D0(26.5~53mm):D1(4.75~26.5mm)=6:4,泰波指数n=0.5级配设计最为合理;击实试样在含水率4.2%取得最大干密度2.327g/cm3,是振动最大密度的1.034倍,捣实最大密度的1.12倍;击实成型试样级配组成(0~4.75mm)含量改变6.8%,是振动成型的1.19倍,捣实成型的1.097倍;试样干密度越大力学性能越好。(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18年06期)

国计凯,叶洪东[9](2018)在《超大粒径嵌挤结构水稳破口砾石混合料级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超大粒径嵌挤结构水稳破口砾石基层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天然形成的砂砾石资源,通过原材料物理特性室内试验和混合料配比试验进行理论分析,控制粗集料和细骨料的配比,找到混合料达到嵌挤密实状态下的最佳配比,解决传统路面基层存在的干缩裂缝和温缩裂缝问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蒙翠琼[10](2018)在《大粒径级配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那阳至百合公路某标段灾后重建工程实例,针对旧路原有路面的损坏程度,介绍了新建路面大粒径级配碎石基层的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方案,分析了大粒径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粒径级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平面叁圆理论,通过对比分析由密实悬浮型沥青混合料到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时,关键筛孔级配中值的变化,结合现有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40)的设计级配,初步得到大粒径骨架密实型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SM-40)的设计级配。最后,通过贝雷法中提出的关键筛孔及参数对设计级配进行检验和调整,完成配合比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粒径级配论文参考文献

[1].葛雅馨,李越.粒径级配对白云鄂博矿铁矿粉液化的影响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

[2].李遂生,索智,刘文娟,张瑞,张乾.大粒径骨架密实型沥青稳定碎石ATSM-40级配设计[J].中国公路.2019

[3].张鑫.粒径级配对石墨基负极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9

[4].明杏芬,付小红,游姗.华中粉砂岩粗粒土粒径级配分形特性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9

[5].刘选增.粒径级配对铁矿粉液化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9

[6].毛磊,邓春文,刘恩龙.单向压缩条件下不同粒径及级配粗粒料的破碎特性[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9

[7].刘兴荣,崔鹏,王飞,董耀刚.不同粒径级配条件下工程弃渣泥石流启动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8

[8].郭志国,谭波,岳爱军.花岗岩大粒径级配碎石试验方法[J].土工基础.2018

[9].国计凯,叶洪东.超大粒径嵌挤结构水稳破口砾石混合料级配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

[10].蒙翠琼.大粒径级配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8

标签:;  ;  ;  

粒径级配论文-葛雅馨,李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