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论文和设计-徐泽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包括手柄、驱动器和挖掘器,所述手柄为圆柱空腔体,且手柄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手柄上部设置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左端通过丝杆与挖掘器相连接,所述驱动器由外壳、第一驱动电机、丝杆与伸缩杆组成,所述外壳两端内壁上设置有螺母,且螺母内部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末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外壳内部,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衔接,所述伸缩杆固定于外壳上,且伸缩杆另一端与挖掘器相连接。在手柄两侧边通过丝杆及伸缩杆连接有挖掘器,且能够通过内部的驱动电机进行调节距离并挖掘,将茶树苗根系及土壤完全挖取,解决茶树苗移植挖掘时容易将苗根系损坏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包括手柄(1)、驱动器(4)和挖掘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为圆柱空腔体,且手柄(1)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手柄(1)上部设置有驱动器(4),所述驱动器(4)左端通过丝杆(19)与挖掘器(2)相连接,所述驱动器(4)由外壳(12)、第一驱动电机(18)、丝杆(19)与伸缩杆(13)组成,所述外壳(12)两端内壁上设置有螺母(15),且螺母(15)内部设置有丝杆(19),所述丝杆(19)末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6),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8)设置于外壳(12)内部,且第一驱动电机(18)的转轴通过第二齿轮(17)与第一齿轮(16)相衔接,所述伸缩杆(13)固定于外壳(12)上,且伸缩杆(13)另一端与挖掘器(2)相连接。

设计方案

1.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包括手柄(1)、驱动器(4)和挖掘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为圆柱空腔体,且手柄(1)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手柄(1)上部设置有驱动器(4),所述驱动器(4)左端通过丝杆(19)与挖掘器(2)相连接,所述驱动器(4)由外壳(12)、第一驱动电机(18)、丝杆(19)与伸缩杆(13)组成,所述外壳(12)两端内壁上设置有螺母(15),且螺母(15)内部设置有丝杆(19),所述丝杆(19)末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6),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8)设置于外壳(12)内部,且第一驱动电机(18)的转轴通过第二齿轮(17)与第一齿轮(16)相衔接,所述伸缩杆(13)固定于外壳(12)上,且伸缩杆(13)另一端与挖掘器(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器(2)由壳体(7)、第二驱动电机(9)、半月铲(5)组成,所述第二驱动电机(9)设置于壳体(7)内部,且第二驱动电机(9)转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8),所述壳体(7)左右两侧壁上设置有弧形滑槽,且滑槽通过滑块(22)与半月铲(5)相连接,所述半月铲(5)背部设置有弧形齿条(6),且弧形齿条(6)通过第三齿轮(8)与第二驱动电机(9)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底部设置有底座,且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及第二安装孔(11),所述第二安装孔(11)设置于第一安装孔(10)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月铲(5)底部设置有锥形齿(20),所述滑块(22)安装于半月铲(5)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4)右端通过丝杆(19)和伸缩杆(13)连接有与左端一致的挖掘器(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8)为双轴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外壁上设置有耐磨层,且耐磨层为柔性橡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上设置有控制板(21),所述控制板(21)上设置有电源键及开关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8)和第二驱动电机(9)均通过电线与电池相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树栽培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是生活中常用的饮品,而茶树在种植时需要将茶树苗从苗圃中移植到茶园中,而在移植过程中需要人工将茶树苗挖掘出,在搬运到茶园中,而现有技术大部分均是人工挖掘或挖机进行挖掘,而在挖掘时容易损伤茶树植的主干,在移植时容易去除茶树根周围的原土,导致茶树移植成活率降低,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解决茶树苗移植挖掘时容易将苗根系损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包括手柄、驱动器和挖掘器,所述手柄为圆柱空腔体,且手柄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手柄上部设置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左端通过丝杆与挖掘器相连接,所述驱动器由外壳、第一驱动电机、丝杆与伸缩杆组成,所述外壳两端内壁上设置有螺母,且螺母内部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末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外壳内部,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衔接,所述伸缩杆固定于外壳上,且伸缩杆另一端与挖掘器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挖掘器由壳体、第二驱动电机、半月铲组成,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壳体内部,且第二驱动电机转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壳体左右两侧壁上设置有弧形滑槽,且滑槽通过滑块与半月铲相连接,所述半月铲背部设置有弧形齿条,且弧形齿条通过第三齿轮与第二驱动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底座,且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于第一安装孔两端。

进一步,所述半月铲底部设置有锥形齿。

进一步,所述驱动器右端通过丝杆与伸缩杆连接有与左端一致的挖掘器。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为双轴电机。

进一步,所述手柄外壁上设置有耐磨层,且耐磨层为柔性橡胶层。

进一步,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电源键及开关键。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通过电线与电池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 在手柄上设置有驱动器,且在驱动器两端安装有挖掘器,挖掘器能够通过第二驱动电机进行驱动两侧驱动器进行挖掘。

2. 在手柄上部设置有驱动器,能够通过丝杆驱动挖掘器开合,便于调整挖掘范围大小。

3. 挖掘器内部设置有半月铲及弧形齿条,在半月铲侧部安装有滑块,能够配合壳体内部滑槽,使半月铲工作更加爽滑,提高工作效率。

4. 整个装置结构小巧,且在手柄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源,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挖掘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挖掘器、4-驱动器、5-半月铲、6-弧形齿条、7-壳体、8-第三齿轮、

9-第二驱动电机、10-第一安装孔、11-第二安装孔、12-外壳、13-伸缩杆、15-螺母、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第一驱动电机、19-丝杆、20-锥形齿、21-控制板、2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包括手柄1、驱动器4和挖掘器2,所述手柄1为圆柱空腔体,且手柄1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手柄1上部设置有驱动器4,所述驱动器4左端通过丝杆19与挖掘器2相连接,所述驱动器4由外壳12、第一驱动电机18、丝杆19与伸缩杆13组成,所述外壳12两端内壁上设置有螺母15,且螺母15内部设置有丝杆19,所述丝杆19末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6,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8设置于外壳12内部,且第一驱动电机18的转轴通过第二齿轮17与第一齿轮16相衔接,所述伸缩杆13固定于外壳12上,且伸缩杆13另一端与挖掘器2相连接。

在手柄1上设置有驱动器4,且在驱动器4两端安装有挖掘器2,挖掘器2能够通过第二驱动电机9驱动半月铲5进行挖掘,且驱动器4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18,能够通过螺母15及丝杆19对两侧的挖掘器2进行驱动,调节挖掘器2使用范围,加强机器使用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挖掘器2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挖掘器2由壳体7、第二驱动电机9、半月铲5组成,所述第二驱动电机9设置于壳体7内部,且第二驱动电机9转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8,所述壳体7左右两侧壁上设置有弧形滑槽,且滑槽通过滑块22与半月铲5相连接,所述半月铲5背部设置有弧形齿条6,且弧形齿条6通过第三齿轮8与第二驱动电机9相连接。

挖掘器2内部设置有背部安装弧形齿条6的半月铲5,第二驱动电机9能够通过第三齿轮8驱动半月铲5,通过滑槽进行滑动工作,这种方式能能够将茶苗底部的根须及土挖掘出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壳体7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壳体7底部设置有底座,且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及第二安装孔11,所述第二安装孔11设置于第一安装孔10两端。

在壳体7下端底座处设置有第一及第二安装孔11,用于安装丝杆19及伸缩杆1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半月铲5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半月铲5底部设置有锥形齿20,所述滑块22安装于半月铲5两侧。

挖掘器2内部设置有半月铲5及弧形齿条6,在半月铲5侧部安装有滑块22,能够配合壳体7内部滑槽,使半月铲5工作更加爽滑,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驱动器4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驱动器4右端通过丝杆19与伸缩杆13连接有与左端一致的挖掘器2。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驱动器4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8为双轴电机。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手柄1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手柄1外壁上设置有耐磨层,且耐磨层为柔性橡胶层。

在手柄1上设置有柔性橡胶耐磨层,便于操作者使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手柄1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手柄1上设置有控制板21,所述控制板21上设置有电源键及开关键。

在手柄1内部设置有电源启动键及开关键。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第一驱动电机18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8和第二驱动电机9均通过电线与电池相连接。

整个装置结构小巧,且在手柄1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源,便于使用。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设计图

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4389.0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403009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A01C 5/04

专利分类号:A01C5/04

范畴分类:12A;

申请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第一申请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申请人地址:400000 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高峰寺村

发明人:徐泽;张莹;邓敏;李中林;盛忠雷;杨海滨;邬秀宏;王杰

第一发明人:徐泽

当前权利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代理人:段和香

代理机构:51248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便携式茶苗移植装置论文和设计-徐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