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闭塞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闭塞性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何泽煌,顾巍巍,孙大军,洪星禹[1](2018)在《CTA、DSA在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差异性比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CTA与DSA在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诊断的差异性及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87例均行CTA和DSA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均RutherfordⅣ-Ⅴ,间跛或者静息痛)资料,以DSA结果为金标准,由两名放射学专家独立评估各节段血管狭窄严重程度,将CTA结果与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A与DSA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851),CTA对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95%,93.91%及92.55%,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7%及83.72%。在发现>50%的显着狭窄方面,主髂段及股腘段CTA表现较好,但是对于膝下血管,其阳性预测值仅为88.6%。结论在膝上动脉,CTA具有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但在膝下动脉,其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较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8年01期)
金恩浩,刘慧楠,金光玉,朴永男,玄东春[2](2013)在《多期叁维增强MRA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期叁维增强MRA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20名病例进行双下肢多期叁维增强MRA检查,获得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叁期图像,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20例的双下肢动、静脉图像均获得满意效果,下肢动脉狭窄中以股动脉狭窄最常见,占52.5%。动脉期-静脉期减影后所有病例得到满意的静脉图像。结论多期叁维增强MRA可以清晰显示下肢血管的病变,采用多期图像相互减影的方法,可以减少血管污染,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25期)
江宾,冉洪明,马晓涵,周琴,陈以福[3](2013)在《16排螺旋CT减影在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16排螺旋CT减影技术应用于颈动脉闭塞性病诊断中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进行DSCTA诊断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60例,分析检查方法和结果。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DSCTA减影,120支颈动脉均可评价,颈动脉起始段、颅脑内段和外段可评价的血管显示率分别为83.3%、95.8%和100.0%,总体可评价的血管显示率是93.1%;共有54支血管发生病变,轻、中、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血管比例分别是35.2%、24.1%、22.2%和18.5%。结论 16排螺旋CT减影技术血管造影成像清晰,对于头颈部动脉病变部位、狭窄程度、显示率等评价直观,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3年06期)
虞奇跃[4](2011)在《16排螺旋CT减影在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减影在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减影后血管成像(DSCTA)技术检查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检查方法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例顺利完成减影,可评价颈动脉血管共有104支,颈动脉起始段可评价血管显示率为80.8%,颅外段为100.0%,颅内段为95.2%,总体可评价率为91.1%。52例患者共发现病变血管48支,主要表现为轻度狭窄(占35.4%),其次为中度狭窄(占25.0%)和重度狭窄(20.8%),闭塞占18.8%。病变部位主要发生于颈动脉分叉、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结论 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头颈部血管重建图像,MIP重建方法好,在诊断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1年16期)
[5](2009)在《动脉内血栓切除装置可作为颅内外大血管闭塞性疾病溶栓后的辅助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作为急性卒中的溶栓药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静脉溶栓后的再通率仅为30%。因此,需要寻找另外的途径以提高再通率。Merci Retrieval System和PenumbraStroke System(PSS)是由美国FDA先后批准的两(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9年12期)
江晓华,曾庆黎,刘伟中,张天顺,张伟[6](2009)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9例临床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6月~2008年12月诊治的9例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7例,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1例。手术治疗8例,4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转院后治愈,共3例死亡。结论肠系膜缺血性肠梗阻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困难较大,容易延误诊断,且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预后差。早期诊断是关键,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21期)
T.Struffert,M.Khrmann,T.Engelhorn,T.Nowe,G.Richter[7](2009)在《卒中介入治疗系统在大血管闭塞性疾病血栓溶解后治疗的“增值作用”:初步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卒中介入治疗系统(penumbra stroke system,PSS,血栓抽吸治疗)于2008年1月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获准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研究总结了在大血管阻塞性疾病急性血栓溶解后使用这种新的治疗系统的经验。1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人(平均(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贺克武,高斌[8](2009)在《影像学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严重的威胁了老年人口生命健康,是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学影像学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诊断与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下肢血管成像的各种影像学方法,比较了各种成像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新近研究的医学影像学下肢血管成像技术作了介绍及展望。(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贾颖军[9](2007)在《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减影后头颈部血管成像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在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与材料:2006.06-2007.02共有42例患者接受检查,每名患者先后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以平扫图像为蒙片进行减影,最后进行叁维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评价图像质量,比较MIP法与VR法显示血管的优劣,诊断血管病变,包括病变狭窄程度,动脉管壁的病变。颈内动脉狭窄参考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临床试验方法,血管狭窄程度的分级:0-49%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100%为闭塞。8例同时接受DSA检查,其中3例为支架术后随访。结果:血管重建后总体可评价率为91.8%,MIP法与VR法相比有差异,MIP显示血管更好。共发现病变血管35支,其中轻度狭窄13支,中度狭窄8支,重度狭窄8支,闭塞6支。8例同时接受DSA检查,结果与减影后血管成像(DSCTA)一致。结论: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头颈部血管重建图像,重建方法以MIP法更好,在诊断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替代有一定创伤性的DSA检查。(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07-04-01)
贾颖军,顾建平,王丽萍,吴前芝[10](2007)在《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MRA与DSA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与DSA对照,探讨MRA在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与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头颈部血管检查的病例32例,均进行2D-TOFMRA和DSA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2例经DSA检查8例为正常,余24例中病变血管共38支,其中轻度狭窄12支,中度狭窄8支,重度狭窄8支,闭塞10支;MRA正确诊断26支,总体准确率为约70%。椎动脉假阳性较高,达62.5%。结论MRA可以作为颈动脉和大脑动脉环闭塞性疾病的筛选方法,但不适宜应用于椎动脉。(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血管闭塞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多期叁维增强MRA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20名病例进行双下肢多期叁维增强MRA检查,获得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叁期图像,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20例的双下肢动、静脉图像均获得满意效果,下肢动脉狭窄中以股动脉狭窄最常见,占52.5%。动脉期-静脉期减影后所有病例得到满意的静脉图像。结论多期叁维增强MRA可以清晰显示下肢血管的病变,采用多期图像相互减影的方法,可以减少血管污染,提高诊断准确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闭塞性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何泽煌,顾巍巍,孙大军,洪星禹.CTA、DSA在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差异性比较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
[2].金恩浩,刘慧楠,金光玉,朴永男,玄东春.多期叁维增强MRA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
[3].江宾,冉洪明,马晓涵,周琴,陈以福.16排螺旋CT减影在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3
[4].虞奇跃.16排螺旋CT减影在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
[5]..动脉内血栓切除装置可作为颅内外大血管闭塞性疾病溶栓后的辅助治疗[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
[6].江晓华,曾庆黎,刘伟中,张天顺,张伟.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9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
[7].T.Struffert,M.Khrmann,T.Engelhorn,T.Nowe,G.Richter.卒中介入治疗系统在大血管闭塞性疾病血栓溶解后治疗的“增值作用”:初步结果[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
[8].贺克武,高斌.影像学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
[9].贾颖军.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7
[10].贾颖军,顾建平,王丽萍,吴前芝.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MRA与DSA对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