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运用多种地质指标分析二连盆地中部铀矿田沉积期和关键成矿期的铀成矿控制因素,从同沉积期构造和成矿期构造入手,分析断拗转换期特征及其构造控制砂体发育机制,分析成矿期构造反转和剥蚀作用对铀成矿的约束并分析其规律。总结铀矿带内多个矿床的成因及联系,建立构造控制下的铀成矿模式。为揭示一种新的铀成矿模式和丰富砂岩型铀矿地质理论奠定基础,对扩大寻找同类型铀矿有重要意义。1.研究认为,二连盆地中部经历了早-中侏罗世裂陷期、晚侏罗世-阿尔善组Ⅰ幕断陷期、腾格尔组-赛汉塔拉组Ⅱ幕断陷期、晚白垩裂后热沉降期和古近系-新近系裂后期四大演化阶段。赛汉塔拉组处于腾格尔-赛汉期裂陷Ⅱ幕的末期——断拗转换期,此阶段是重要构造转型阶段,具有微弱断陷、对称性沉积、低可容空间、快速充填转变为超覆沉积以及物源体系由侧向转变为纵向的特征,控制了大规模赛汉塔拉组冲积-河流、大型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铀成矿砂体的发育。二连盆地中部主要发育单断式形成的断超型和断翘型构造样式,串联式A类型的构造地貌是具备发育砂体的优势地貌条件。2.通过岩石地层学特征、区域岩石地层结构特征、生物地层学时代判别、古地磁学综合和层序地层学综合分析判别巴彦乌拉铀矿田产铀层位为赛汉塔拉组,巴彦乌拉铀矿田主要层位为赛汉塔拉组上段,认为赛汉塔拉组下段和赛汉塔拉组上段均为一个三级层序。识别出3个一级标志层与5个二级标志层。3.通过系列砂分散体系图的编制,揭示了二连盆地中部赛汉塔拉组的“带状”砂体是多个物源体系的组合;赛汉塔拉组“带状”砂体是遭受剥蚀残留下来的砂体;多个“侧向”物源实际上是“带状”砂体主要的物源方向,并非“侧向补给”物源;赛汉塔拉组多物源和剥蚀残留特点实际上反映了整个二连盆地赛汉塔拉组的特点;“侧向”物源与轴向砂体重叠的区域是成矿的重要部位。在赛汉塔拉组内部,通过岩心、测井、地震剖面等沉积成因标志的分析,赛汉塔拉组上段主要发育有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4.二连断陷盆地在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沉积之后,既有整体抬升剥蚀,又发生主干断裂的正反转,是剥蚀残留盆地。在巴彦乌拉地区赛汉塔拉组遭受了强烈剥蚀,在残留赛汉塔拉组中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并发育铀矿化。巴彦乌拉地区反转断裂对铀矿化的主要贡献在于其使断裂一侧形成构造斜坡,且大规模的赛汉塔拉组上段砂体暴露地表遭受剥蚀,形成完整的铀成矿系统和铀矿化。5.巴彦乌拉地区具有工业价值的铀矿体产出于赛汉塔拉组上段低位体系域,少量发育于赛汉塔拉组下段层序。巴彦乌拉地区赛汉塔拉组上段发育三个小层序。铀矿化主要集中在小层序Ps1和Ps2内。根据砂分散体系图和砾岩厚度图反映的规律,最佳铀成矿部位为砂体变细变薄,含砂率值变化,岩性由粗变细的变异部位。巴彦乌拉矿床及外围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在其内部能识别出主要辫状分流河道、次要辫状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矿床内工业铀矿孔主要分布在主要辫状河道与次要辫状分流河道交汇部位。6.巴彦乌拉矿床与后期抬升和构造反转形成的构造斜坡和剥蚀作用导致的潜水-层间氧化带有关。晚白垩-始新世时期目的层赛汉塔拉组遭受剥蚀时间长,风化剥蚀和淋滤作用强度大,造成大面积的剥蚀带和潜水-层间氧化带的形成。赛汉塔拉组内部,铀的沉淀与有机质、黄铁矿等还原介质有关,砂岩型铀矿的主要载体为砂体粒度孔隙以及有机质的吸附。工业矿孔的分布区域与赛汉塔拉组下段的煤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巴彦乌拉矿床主要干酪根类型为Ⅲ型和Ⅳ型,应为陆地生植物成因,具有较低的S含量,没有油气上溢带来有机质参与成矿的特征,因此巴彦乌拉矿床主要的还原介质应来自地层本身。砂体的非均质性以及由沉积环境相变导致的还原介质变化是形成铀矿化的最根本因素。7.巴彦乌拉地区在成矿期(K2-E1),赛汉塔拉组地层整体接受剥蚀,由于F1断裂反转造成赛汉塔拉组上段大面积的砂体出露地表,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并成矿。在经历了沉积间断之后,古近系始新统伊尔丁曼哈组(E2y)泥岩沉积覆盖上去,起到保矿作用。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鲁超
导师: 焦养泉,彭云彪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铀矿床成因,构造控矿机制,辫状河三角洲,巴彦乌拉铀矿田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矿业工程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
分类号: P619.14
总页数: 147
文件大小: 37012K
下载量: 230
相关论文文献
- [1].二连盆地基底特征及演化新认识[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02)
- [2].二连盆地阿拉达布斯凹陷烃源岩特征分析[J]. 石化技术 2017(10)
- [3].二连盆地取得新层系油气地质调查重要进展[J]. 地质装备 2019(05)
- [4].二连盆地群早白垩世含煤地层特征及对比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 2014(04)
- [5].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伊和勘查区二叠系油气信息及其意义[J]. 地质通报 2018(01)
- [6].基于地球物理方法预测二连盆地及邻区晚古生代潜在烃源岩分布[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3)
- [7].浅析二连盆地铀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J]. 科技信息 2010(09)
- [8].二连盆地胜利煤田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8(06)
- [9].二连盆地裂谷构造演化[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14)
- [10].内蒙古二连盆地早古近纪中兽科(哺乳动物纲)新材料(英文)[J].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2(03)
- [11].二连盆地低阶煤储层物性特征及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煤炭 2019(04)
- [12].二连盆地中生代构造变形主控因素:物理模拟与讨论[J]. 高校地质学报 2018(01)
- [13].应用地震勘探预查二连盆地群煤炭[J]. 陕西煤炭 2010(02)
- [14].二连盆地不同沉积环境储层高效改造技术[J]. 石油钻探技术 2018(03)
- [15].内蒙古二连盆地古近系研究回顾及存在问题[J].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2(03)
- [16].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沉积体系与铀成矿[J]. 矿物学报 2013(S2)
- [17].二连盆地巴彦乌拉铀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9(01)
- [18].二连盆地侏罗-白垩纪盆地演化机制及盆地类型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18)
- [19].布格重力异常建模反演在二连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1)
- [20].综合物探测量在二连盆地沉积岩型铀矿勘查中应用[J]. 地质与勘探 2019(01)
- [21].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反转构造及成因机制[J]. 地球科学 2017(04)
- [22].地球物理资料在二连盆地寻找古河道砂岩中的应用[J]. 新疆有色金属 2018(01)
- [23].二连盆地上的冰与火之歌——核工业二○八大队出队随访记[J]. 中国核工业 2017(05)
- [24].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巴润地段铀成矿特征[J]. 西部资源 2018(05)
- [25].内蒙古二连盆地二连组亚洲近颌龙(兽脚类:窃蛋龙类)—未定种(英文)[J].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5(04)
- [26].二连盆地中新生代古气候演化[J].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5(04)
- [27].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自治区级地质公园开园揭碑[J]. 西部资源 2009(03)
- [28].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特低渗安山岩储层的有效性评价[J]. 石油学报 2020(10)
- [29].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湖相沸石成因:来自矿物学、微量元素特征的证据[J]. 地球科学 2018(10)
- [30].综合测井方法在二连盆地镶黄旗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探中的应用[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