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学说代表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站在共产主义人道原则上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批判,表现出对工人阶级经济命运的伦理关怀,同时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导、经济与伦理矛盾的解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结合《手稿》进行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试图对《手稿》中的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行说明。
[关键词]马克思学说;经济伦理;经济学;哲学
1844年,马克思耗时三个月完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手稿》作为马克思转向经济问题研究的重要著作,是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道德伦理观的重要文献,不但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部分进行综合性的论述,还清晰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框架。
一、《手稿》经济伦理思想核心概念
(一)国民经济学的道德
针对国民经济学的道德论述,马克思对社会生产及其规律对人们生活中的基础地位持肯定态度,并认为道德也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生产规律下,“谋生、劳动以及节约节制”是国民经济学的道德。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对国民经济学的道德进行理解:从生产环节讲,谋生、劳动是国民经济学的道德;从消费环节讲,节约节制是国民经济学的道德。马克思认可劳动在道德价值中的本体地位,但是谋生、劳动和节约节制的最终目的却是获取财物和货币,这种行为是出于满足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目的而存在的,使得国民经济学的道德异化为财富与货币的局面。
(二)道德的国民经济学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相悖的批判过程中,指出“道德用一种尺度,而国民经济学用另外一种尺度”。资本主义的国民经济学是一种维护资本经济发展的伦理学说,是一种非中立的价值观。资本主义出于经济发展的目的,对人们提出谋生、劳动、节制节约的道德准则,但是在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伪装成富有同情心、讲道德的形象,认为劳动人民的节制节约符合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以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统治地位的合法性。马克思以卖淫、出于经济利益出卖朋友为例对国民经济学进行抨击,但国民经济学的观念是这种行为不违反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则,对这种行为是无可非议的。因此,可以看到国民经济学价值观中,只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益,为资本家带来利益,无论这种行为是否违背人类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都被认为是合情合理的。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道德”“道德的国民经济学”的评析,揭示了国民经济学“出于自身的利益对道德规律进行解读”这一现实。在私有制的前提下,“国民经济学的道德”所想要的“谋生、劳动和节制节约”,以及“道德的国民经济学”中所奢求的“德行、道德心”是脱离经济实际的幻想,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4.师生互动教学设计。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使用,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任务,在课程讲授方式的设计中应当创设一定的虚拟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情境尽量靠近生活,尽量真实,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体验的动力。设计师生互动的几个模块和环节,甚至根据学生的即时提问,系统生成学生所需的课件网页。这种“人—机”交互或者“人—人”交互式平台,可以实现师生双方的实时沟通、交流。课后讨论的设计应当引入小组模式,实现分组合作的“学生—学生”的真实交流[6],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其探索知识的欲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经济与伦理的关系
在对“国民经济学的道德”“道德的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经济伦理学的“道德的经济”“经济的道德”两个核心概念,前者是用伦理的价值理念指引经济的发展,后者则强调经济发展要对经济主体给予道德关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经济与伦理的关系:“国民经济学和道德之间的对立也只是一种表象,既是对立,又不是对立。”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脱离道德寻求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引起道德的后退,且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悖论前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在马克思的经济伦理中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是同步进行的,并认为共产主义是经济发展的伦理道德的最终归宿,道德的进步一方面可以复归人的本质并保存社会财富,另一方面还会创造属于所有人的更多的财富。
二、《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的价值原则
(一)自由
虽然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强调民主原则,但从本质上讲这种自由是从属于经济自由的活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原则下使得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之间矛盾的统一性割裂,个人追求私利且自由缺乏必要的控制,最终会导致经济发展受到私欲的影响,拜金主义将大行其道。
水泥砂浆试件为正方体试件,边长为70.7 mm。胶砂比为1∶2,水灰比包括3种,即0.55、0.60和0.65。试件经标准养护28 d后,然后放到冻融试验机内进行冻融。冻融温度为±20℃,当冻融循环次数分别为0次、25次和50次后,将试件取出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在进行单轴压缩试验时,加载的应变速率分为4种,即分别为10-2 s-1、10-3 s-1、10-4 s-1和10-5 s-1。
马克思主张建立在人的自由发展基础上的经济自由,并认为只有共产主义对私有制的扬弃,是个人从经济自由迈入到自由全面发展阶段,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平等
《手稿》中马克思从工人不平等的商品交换行为及经济地位论证了平等作为经济伦理价值原则的一般属性,工人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处于相对弱势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形式平等建立在货币的基础上,而马克思认为人们对金钱的追逐将人的自然性充分展露出来,货币的异化和拜物教的出现使得等价交换原则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人的平等也就无从谈起。马克思的《手稿》中将自己的无产阶级联合思想阐述出来,并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实质性的平等。
(三)利益
《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对物质利益的理解进行深化,不但对私人利益进行关注,同时将社会普遍利益的实现认定为利益实现的最好形式。《手稿》中马克思认为私有制使得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处于对立面,个人利益依附于阶级利益,而作为经济与伦理的中介,利益的伦理价值应该是个人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
21世纪的首个10年,是全水利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民生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战略转型的关键期。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按照国家科技工作的十六字指导方针,把握国家科学治水的现实要求,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有效应对突发水事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明,郭良婧.马克思《1844年手稿》经济伦理思想解读[J].理论月刊,2003(12):51-55.
[2]王小锡,陈继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经济道德解读[J].伦理学研究,2006(5):13-18.
[3]余达淮.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标签:马克思论文; 道德论文; 经济论文; 手稿论文; 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活力》2019年第6期论文; 电子科技大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