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气副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副词,语气,句法,语法,语义,方言,淮北。
语气副词论文文献综述
翁义明,王金平[1](2019)在《人际功能视角下《围城》中的评价语气副词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视角,以钱钟书长篇小说《围城》Jeanne Kelly英译本为语料,探讨现代汉语评价类语气副词的情态意义在译文中的人际功能对等状况。研究表明:多数评价类语气副词的人际功能在译文中能得以呈现,但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译文中仍然存在人际意义的丢失或不等值现象。译者应当根据语气副词所在的原文语境,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准确传递语气副词所蕴含的情态意义,实现翻译过程中的人际意义等值。(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茜子,吴芳[2](2019)在《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并"的语法化路径为"动词>方式副词>总括副词>语气副词",其词汇意义逐渐消失,语法意义不断增强。在"并"的语法化过程中,"重新分析"和"相邻句位"贯穿其中,是重要的语法化机制。同时,"并"在语法化的各个阶段中又表现出了不同个性。语气副词"并"的语法意义与其语法化过程密切相关,在现代汉语中显现了很强的主观性。(本文来源于《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期刊2019年06期)
武远佳[3](2019)在《语气副词“迟早”成词的历时考察及其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迟早"最初是一个反义并列短语,在宋代时共现充当主语和宾语,表示时间的先后。明代时,"迟早"开始出现在句中作状语,这为"迟早"的语法化提供了句法条件。随着"迟早"句法位置的改变,"迟早"的主观性开始增强,"迟"和"早"之间原有的句法关系变得模糊,语义融合,在明代虚化为语气副词,表示"言者主观上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发生"。随着使用频率的升高,语气副词"迟早"在清代时发展成熟。隐喻和语境吸收是"迟早"语法化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昕[4](2019)在《“宁可”类语气副词研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气副词是副词当中的重要种类,能够表达对不同的语气进行表达。在语义层面,其具有虚化的特征,不容易对具体的实义进行捕捉。在句法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对形容词与动词进行修饰,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自由性。其中,"宁可"是较为常见的语气副词,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新教育》期刊2019年31期)
张晓东[5](2019)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副词“倒”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词一直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语气副词"倒",不仅语义复杂,用法上更是难以掌握,所以在学习中学生经常会误用或采用回避策略。本文以《现代汉语八百词》为基础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分析"倒",达到以简驭繁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高育花[6](2019)在《或然类语气副词“X许”的语法化与词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气副词"许""也许""或许""兴许"均表或然语气,明、清才开始使用。"许"从助动词语法化而来,"也许"是语气副词"也"与助动词"许"先组合为一个标准韵律词,然后进一步虚化为双音节语气副词;"或许"是助动词"许"先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后,再与语气副词"或"同义复合为双音节语气副词;"兴许"在"也许""或许"的类推作用下,词汇化为语气副词。(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谢飘飘[7](2019)在《淮北方言语气副词“无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怨"是淮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也存在于其他官话区。依据袁毓林建立的"现代汉语词类的隶属度量表",可将"无怨"划分为"无怨1"和"无怨2","无怨1"为非典型动词,"无怨2"为典型语气副词。"无怨1"与"无怨2"在句法特征上存在许多差异。情态表达上,"无怨2"具有醒悟义、理解义两种情态义;语用功能上,"无怨2"作为"醒悟标记"可起到关联篇章作用,同时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秦丽[8](2019)在《淮滨方言语气副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气副词是副词中较为独特的一类,是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其语法意义较为空灵,句法位置也灵活多变,它主要作用于命题之外,表示说话人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本文以淮滨方言中四个比较有特色的语气副词"可得■、都怕、都是■、兴■"为研究对象,从语气副词的意义、用法以及与其他副词连用叁个方面展开分析,力图展现淮滨方言语气副词的独特面貌。(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匡鹏飞,刘华林[9](2019)在《语气副词与句末语气词同现的语气融合及语用功能——以“也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语气系统存在多种语气表达手段,不同的语气表达手段具有不同的语气功能。文章以语气副词"也许"和6个典型句末语气词"吧、了、的、呢、啊、吗"为例,考察了语气副词和句末语气词的同现情况,发现同现形式之间会发生语气融合,并形成强化型、消减型和整合型叁种类型。同现形式的语气融合具有叁个特点:第一,语气副词和句末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是两种互有关联而又不同的语气;第二,不同同现形式呈现出使用频率上的差异性;第叁,同现形式中的主导语气管控制约着句子的语气。同现形式的产生机制是强调突显,其目的在于满足说话人在言语交际时"求全""求稳"的语言心理,语用上是为了双向评注和对比突显句子语气。(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武远佳[10](2019)在《语气副词“早晚”的形成时代及其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晚"最初是一个并列短语,在先秦时共现充当宾语,表示比预期或规定的时间过早还是过晚。后来在韵律制约、使用频率、主观性增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词汇化为语气副词,表示言者主观上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发生。语气副词"早晚"最早在元明之际形成,语境吸收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浙江万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语气副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并"的语法化路径为"动词>方式副词>总括副词>语气副词",其词汇意义逐渐消失,语法意义不断增强。在"并"的语法化过程中,"重新分析"和"相邻句位"贯穿其中,是重要的语法化机制。同时,"并"在语法化的各个阶段中又表现出了不同个性。语气副词"并"的语法意义与其语法化过程密切相关,在现代汉语中显现了很强的主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气副词论文参考文献
[1].翁义明,王金平.人际功能视角下《围城》中的评价语气副词英译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2].陈茜子,吴芳.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化[J].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2019
[3].武远佳.语气副词“迟早”成词的历时考察及其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
[4].李昕.“宁可”类语气副词研究探讨[J].新教育.2019
[5].张晓东.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副词“倒”的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
[6].高育花.或然类语气副词“X许”的语法化与词汇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谢飘飘.淮北方言语气副词“无怨”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
[8].秦丽.淮滨方言语气副词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9
[9].匡鹏飞,刘华林.语气副词与句末语气词同现的语气融合及语用功能——以“也许”为例[J].语文研究.2019
[10].武远佳.语气副词“早晚”的形成时代及其过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