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氧气筒转移装置,包括上托板,所述上托板为弧形板,上托板的开口侧设有固定部,所述上托板可通过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氧气筒上,所述上托板的底部固定设有底座,底座上通过销轴固定连接有行走架,所述行走架上并位于上托板的下方固定设有支撑部,所述行走架的底部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行走轮,所述转轴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与氧气筒一体化设计可实现氧气筒的快速转移,可轻松抬高氧气筒,且抬高高度可调,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值得推广。
设计方案
1.一种氧气筒转移装置,包括上托板(1),所述上托板(1)为弧形板,上托板(1)的开口侧设有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板(1)可通过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氧气筒(9)上,所述上托板(1)的底部固定设有底座(2),底座(2)上通过销轴固定连接有行走架(4),所述行走架(4)上并位于上托板(1)的下方固定设有支撑部,所述行走架(4)的底部贯穿设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行走轮(51),行走轮(51)的底部与氧气筒(9)的底部齐平,所述转轴(5)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定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筒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锁紧孔(11)和弹性带(3),所述锁紧孔(11)开设在所述上托板(1)的一端,所述上托板(1)远离锁紧孔(11)的一端固定所述弹性带(3),弹性带(3)远离上托板(1)的一端穿过锁紧孔(11)并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筒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板(1)的内侧壁上胶接有防滑垫(12),所述防滑垫(12)为橡胶垫或泡沫垫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筒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架(4)由两根不锈钢管组成,不锈钢管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底座(2)的侧部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筒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下托板(8),所述下托板(8)与所述上托板(1)的结构相同,下托板(8)固定设置在行走架(4)上,且下托板(8)的内侧壁上胶接有磁铁垫(8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筒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拉杆(7),所述拉杆(7)的一端固定设有轴套(6),所述轴套(6)转动连接在转轴(5)的中部,拉杆(7)远离轴套(6)的一端固定设有踏板(71),所述拉杆(7)与所述底座(2)之间设有扣合件,拉杆(7)与所述行走轮(51)之间设有限位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氧气筒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包括卡槽(21),所述卡槽(21)固定在所述底座(2)的底部上,卡槽(21)的内槽半径与所述拉杆(7)的截面变径相同,且卡槽(21)软质塑料注塑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氧气筒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1)上固定设有环形结构的把手(211),所述把手(211)远离卡槽(21)的一侧设有缺口,缺口与卡槽(21)相互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氧气筒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压杆(70)、插杆(72)和多个限位块(52),多个所述限位块(52)沿所述行走轮(51)内侧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固定,所述插杆(72)通过销钉(73)转动连接在行走架(4)的底端外侧上,插杆(72)的端部可卡设在限位块(52)之间,销钉(73)上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两个扭力臂分别固定在插杆(72)和行走架(4)上,所述压杆(70)固定在所述拉杆(7)上,压杆(70)的两端延伸到插杆(72)的上方,行走架(4)上对应压杆(70)的位置设有与压杆(70)相匹配的放置槽(4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氧气筒转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氧气筒也称为氧气瓶,是医院、急救站、疗养院、家庭护理、战地救护、个人保健及各种缺氧环境补充用氧较理想的供氧设备,氧气筒也是医院病房常用到的医疗设备,用于医院日常护理或手术中病人吸氧操作,护士转移病人(带吸氧气瓶的那种),是通过下面的医用平车来转移的,每次把病人转移到平车上后,还需要把氧气瓶拖\/抱过来,插到平车端部的放置区域内,放置区域为两个环形瓶箍,氧气瓶需要插入到瓶箍内,然后随医用平车一起移动,这样病人就可以一边转移一边保证供氧,但是医院护士多为女性,面对笨重的氧气筒搬动较费力,用传统的氧气罐车搬运,只是进行简单的转动,无法将氧气筒抬高放到平车上。
现有专利,如中国专利CN200720086290.1公布的医用氧气罐捆夹式小推车,包括车身、行车轮和车把,车身的一端设有落地小车轮,车身中部的气罐挡板上设有便携带,车身的上部设有气罐脖子夹。这种设计也仅仅达到方便护士移动氧气罐的目的,无法实现将氧气瓶抬高放置在平车上,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氧气筒转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氧气筒转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通过上托板和固定部可将行走架的顶部与氧气筒的顶部固定为一体结构,氧气筒可由行走架进行轻松搬运,并且可实现氧气筒的轻松抬高,其抬起高度可调整,适用不同高度平车端部的放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氧气筒转移装置,包括上托板,所述上托板为弧形板,上托板的开口侧设有固定部,所述上托板可通过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氧气筒上,所述上托板的底部固定设有底座,底座上通过销轴固定连接有行走架,所述行走架上并位于上托板的下方固定设有支撑部,所述行走架的底部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行走轮,行走轮的底部与氧气筒的底部齐平,所述转轴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定位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氧气筒转移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氧气筒转移装置,通过行走架与氧气筒一体式设计,在搬运时,将氧气筒朝装置方向倾斜,在行走轮的支撑下直接拖动氧气筒便可实现氧气筒的转移,方便日常的搬运使用。
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氧气筒转移装置,可实现氧气筒的轻松抬高,并使氧气筒的底部裸露出来,方便将氧气筒直接插入到平车端部的放置区域内。
三、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氧气筒转移装置,其结构简单,整个装置可直接固定在氧气筒的一侧,占用空间小,氧气筒插入到平车端部的放置区域内后,可将行走架和拉杆折叠在氧气筒上,不影响平车的正常使用,氧气筒需要取下时,只需要将拉杆和行走架展开,从平车端部的放置区域内抽出氧气瓶便可,氧气筒的放置和取下极为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锁紧孔和弹性带,所述锁紧孔开设在所述上托板的一端,所述上托板远离锁紧孔的一端固定所述弹性带,弹性带远离上托板的一端穿过锁紧孔并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通过弹性带可将上托板灵活方便的固定在氧气筒上。
优选的,所述上托板的内侧壁上胶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为橡胶垫或泡沫垫中的一种,防滑垫可增大上托板与氧气筒之间的摩擦,使上托板与氧气筒固定的更加牢固。
优选的,所述行走架由两根不锈钢管组成,不锈钢管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底座的侧部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行走架结构简单,减小占用空间,并且方便固定在氧气筒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下托板,所述下托板与所述上托板的结构相同,下托板固定设置在行走架上,且下托板的内侧壁上胶接有磁铁垫,下托板一方面加固了行走架,另一方面起到对氧气筒底部的撑托作用,行走架的下部可通过下托板内的磁铁垫吸附固定在氧气筒上。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设有轴套,所述轴套转动连接在转轴的中部,拉杆远离轴套的一端固定设有踏板,所述拉杆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扣合件,拉杆与所述行走轮之间设有限位机构,通过扣合件可将拉杆固定在底座下部,通过踩住踏板使拉杆约束住行走架底部,在继续推动氧气筒后,此时,氧气筒、行走架和拉杆三者被展开形成Z字形结构,利用杠杆原理实现行走架轻松托起氧气筒的目的,其抬起高度可由行走架支撑倾角的改变来实现调整,以适用不同高度的平车,被抬起后的氧气筒可沿水平方向移动并插到平车端部的放置区域内,通过限位机构可对行走轮进行限位固定。
优选的,所述扣合件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底部上,卡槽的内槽半径与所述拉杆的截面变径相同,且卡槽软质塑料注塑件,通过软质的卡槽可方便拉杆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卡槽上固定设有环形结构的把手,所述把手远离卡槽的一侧设有缺口,缺口与卡槽相互对应设置,卡槽上增设了一个把手,以便于运输,护士在搬运氧气瓶时,通过抓握把手即可带动整个氧气筒转移装置向前快速转移。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压杆、插杆和多个限位块,多个所述限位块沿所述行走轮内侧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固定,所述插杆通过销钉转动连接在行走架的底端外侧上,插杆的端部可卡设在限位块之间,销钉上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两个扭力臂分别固定在插杆和行走架上,所述压杆固定在所述拉杆上,压杆的两端延伸到插杆的上方,行走架上对应压杆的位置设有与压杆相匹配的放置槽,限位机构的设计有效限定行走轮51的转动,进一步提高氧气筒转移装置的稳定性,避免氧气筒转移装置产生滑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氧气筒转移装置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氧气筒转移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氧气筒转移装置与氧气筒的组合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氧气筒转移装置与氧气筒组合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的把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的限位机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中限位机构的侧视图(解锁状态)。
图8为实施例3中限位机构的侧视图(锁紧状态)。
附图标记:1、上托板;11、锁紧孔;12、防滑垫;2、底座;21、卡槽; 211、把手;3、弹性带;4、行走架;41、放置槽;5、转轴;51、行走轮;52、限位块;6、轴套;7、拉杆;70、压杆;71、踏板;72、插杆;73、销钉;8、下托板;81、磁铁垫;9、氧气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3所示的氧气筒转移装置,包括上托板1,上托板1为弧形板,上托板1的开口侧设有固定部,上托板1可通过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氧气筒9上,固定部包括锁紧孔11和弹性带3,锁紧孔11开设在上托板1的一端,上托板1 远离锁紧孔11的一端固定弹性带3,弹性带3远离上托板1的一端穿过锁紧孔 11并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通过弹性带3上的魔术贴可将上托板1灵活方便的固定在氧气筒9上,通过上托板1和固定部可将行走架的顶部与氧气筒9的顶部固定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体结构,在安装时,只需要将氧气筒转移装置立在氧气筒9的一侧,通过弹性带3将氧气筒9固定在上托板1上,便可使氧气筒9 与氧气筒转移装置组合成一体结构。
上托板1的内侧壁上胶接有防滑垫12,防滑垫12为橡胶垫或泡沫垫中的一种,防滑垫12可增大上托板1与氧气筒9之间的摩擦,使上托板1与氧气筒 9固定的更加牢固。
上托板1的底部固定设有底座2,底座2上通过销轴固定连接有行走架4,行走架4上并位于上托板1的下方固定设有支撑部,支撑部包括下托板8,下托板8与上托板1的结构相同,下托板8固定设置在行走架4上,且下托板8的内侧壁上胶接有磁铁垫81,下托板8一方面加固了行走架4,另一方面起到对氧气筒9底部的撑托作用,行走架4的下部可通过下托板8内的磁铁垫81吸附固定在氧气筒9上。
行走架4的底部贯穿设有转轴5,转轴5的两端均固定设有行走轮51,行走轮51的底部与氧气筒9的底部齐平,行走架4由两根不锈钢管组成,不锈钢管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底座2的侧部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转轴5上,行走架4结构简单,减小占用空间,并且方便固定在氧气筒9的一侧,在搬运时,将氧气筒9朝行走架4一侧方向倾斜,在行走轮51着地,氧气筒9底部离开地面,使中重心落在行走轮51上,并直接拖动氧气筒9便可实现氧气筒9的转移,方便日常氧气筒9搬运使用。
如图4所示,转轴5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用来限制行走架4前进,定位机构包括拉杆7,拉杆7的一端固定设有轴套6,轴套6转动连接在转轴5的中部,拉杆7远离轴套6的一端固定设有踏板71,拉杆7与底座 2之间设有扣合件,扣合件包括卡槽21,卡槽21固定在底座2的底部上,卡槽 21的内槽半径与拉杆7的截面变径相同,且卡槽21软质塑料注塑件,通过软质的卡槽21可方便拉杆7的固定,通过扣合件可将拉杆7固定在底座2下部,通过踩住踏板71使拉杆7约束住行走架4底部,在继续推动氧气筒9后,此时,氧气筒9、行走架4和拉杆7三者被展开形成Z字形结构,利用杠杆原理实现行走架4轻松托起氧气筒9的目的,实现氧气筒9的轻松抬高,其抬起高度可由行走架4支撑倾角的改变来实现调整,以适用不同高度的平车,被抬起后的氧气筒9,其底部裸露出来,使氧气筒9的底部抬高至与平车端部的放置区域等高位置,此次再缓慢推动氧气筒9,使脚下踩住的拉杆7与氧气筒9一起缓慢沿水平方向移动,在前进的过程中完成了氧气筒9插到平车端部的放置区域内,完成氧气筒9的放置固定后,可将拉杆7折叠固定在行走架4底部,行走架4折叠通过磁铁垫81固定在氧气筒9上,这样不影响平车的正常使用,在氧气筒9 需要取下时,只需要将拉杆7和行走架4展开,同样的方法从平车端部的放置区域内缓慢抽出氧气瓶9便可,这样设计使氧气筒9的放置和取下极为方便快捷。
为了实现上述氧气筒转移装置,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上述氧气筒转移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氧气筒选定:选用15L医用氧气筒为例,15L医用氧气筒9的筒径为159mm,筒高为105mm。
2)钣金件制备:选用1.5t的不锈钢板根据氧气筒9的筒径通过钣金冲压折弯出上托板1和下托板8,选用1.2t的不锈钢板通过钣金冲压折弯出底座2 和踏板71。
3)管件制备:选用壁厚为1t直径为30mm的不锈钢管,截取氧气筒9筒高的2\/3高度的不锈钢管两根,将不锈钢管的两端压平并进行钻直径为16.5mm的圆孔,选用壁厚为0.5t直径为10mm的不锈钢管,截取行走架4总长的1.2倍长度的拉杆7一根。
4)注塑件制备:选用橡胶或泡沫为材料进行模具注塑出防滑垫12,选用橡胶和磁铁粉互融进行模具注塑出磁铁垫81,选用软质塑料进行模具注塑出卡槽 21。
5)弹性带制备:选用与锁紧孔11宽度相一致的松紧带,根据氧气筒9的筒径截取弹性带3,并在弹性带3的一端两侧缝合上魔术贴的毛面和勾面。
6)组装:将步骤3中制备好的两根直径为30mm的不锈钢管通过直径为16mm 的销轴固定在底座2的两侧,组合成行走架4,选用直径为16mm的转轴5贯穿设置在行走架4底部的钻孔上,并在转轴5的中部安装轴套6,在转轴5的两端安装行走轮51,在行走架4的下部焊接下托板8,并将防滑垫12和磁铁垫81 分别用万能胶固定在上托板1和下托板8的内侧壁上,将弹性带3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托板1远离锁紧孔11的一端上,最后将拉杆7焊接在轴套6上,拉杆7 的端部焊接上踏板71,这样便完成了适用于15L医用氧气筒的转移装置。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基于实施例1,在图3中卡槽21上增设了一个把手211,以便于运输,护士在搬运氧气瓶时,通过抓握把手211即可带动整个氧气筒转移装置向前快速转移,把手整体为环形,中部带有缺口,缺口位置与卡槽21相对应,当需要将拉杆7放下时,拉杆7可以从把手211的缺口处穿过。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实施例1中对于行走架4的限制仅仅还是通过医护人员踩紧踏板71以进行限位,但是前方的行走轮51仍然可以活动,故氧气筒转移装置依旧存在可能滑脱的风险。因此本实施例是以实施例1作为基础,在拉杆7行走轮51之间新增设限位机构。
限位机构包括压杆70、插杆72和多个限位块52,多个限位块52沿行走轮 51内侧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固定,插杆72通过销钉73转动连接在行走架4的底端外侧上(销钉73作为插杆72的转轴),销钉73与转轴5之间留有一段间距,插杆72的端部可卡设在限位块52之间,销钉73上套设有扭簧(图中未标出),扭簧的两个扭力臂分别固定在插杆72和行走架4上,压杆70固定在拉杆7上,压杆70的两端延伸到插杆72的上方,行走架4上对应压杆70的位置设有与压杆70相匹配的放置槽41。
具体如下:如图7所示,在行走架4和拉杆7重叠在一起时,插杆72是绕着扭簧贴合在压杆70的表面,插杆72端部与限位块52之间的留有较大的间距,整个行走轮51是可以自由转动的。
如图8所示,当拉杆7相对行走架4外拨时,压杆70下压插杆72把插杆 72对准边部的限位块52,销钉73跟随行走架4将插杆72压入到两个限位块52 之间,限制行走轮51转动。
只有当行走架4和拉杆7对折后,即拉杆7对折在行走架4上时,才可以把插杆72从限位块52之间分离出来,这时候行走轮51才能自由转动,这样设计有效限制行走轮51的转动,即保证使用者在抬起氧气筒时行走轮51是无法转动的,进一步提高氧气筒转移装置的稳定性,避免氧气筒转移装置产生滑脱。
目前本实施例中的氧气筒转移装置在抬起氧气瓶时可以有以下两种操作方式:
方式1:转移装置带着氧气瓶水平横放,然后通过脚部踩住踏板71使得拉杆7固定在地面,医护人员通过将行走架4向上扳起,达到使氧气瓶倾斜抬起的目的,然后再将氧气瓶向后下压使得其前端翘起至水平状态,最终装上平车。
方式2:转移装置带着氧气瓶处于倾斜摆放状态,医护人员通过抓握氧气瓶的方式,使得行走架4和氧气瓶被固定,之后从卡槽21内放下拉杆7,踩住踏板71对行走架4进行固定,后续操作即可参考上述方式1。
两种操作方式,会引用使用者的搬运习惯而有所选择,但是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机构可适用于上述两种操作方式,对行走轮51加以固定,避免氧气筒在搬运时转移装置向前或向后滑动,有效保证搬运时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1312.0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884621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A61G12/00
专利分类号:A61G12/00
范畴分类:申请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第一申请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申请人地址:310002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学士路4号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明人:杨湘英;朱明丽;李益民;陆骏;宁丽;胡炜
第一发明人:杨湘英
当前权利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代理人:刘玉欣
代理机构:1163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