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配论文-张漫波,郑少九,肖卓杰,雷凯斌,宋丽华

金属配论文-张漫波,郑少九,肖卓杰,雷凯斌,宋丽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镧系元素,铜,3d-4f,吡啶-2,6-二羧酸

金属配论文文献综述

张漫波,郑少九,肖卓杰,雷凯斌,宋丽华[1](2019)在《二维和叁维3d-4f异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热法合成了两例3d-4f异金属配位聚合物:{[Yb_2Cu_4(pdc)_5(bpy)_4]·5.5H_2O}_n(1)和{[HoCu_3(pdc)_3(bpy)_3]·4H_2O}_n(2);H_2pdc=吡啶-2,6-二羧酸,bpy=4,4′-联吡啶)。对两例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化合物1和2均属单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2/c,晶胞参数分别为a=1.838 0(4) nm,b=1.091 6(2) nm,c=2.627 9(8) nm,β=132.542(18)°;a=2.345 8(5) nm,b=1.036 4(2) nm,c=2.166 9(4) nm,β=105.16(3)°。晶体结构解析显示化合物1是二维层状结构,由Yb_2(pdc)_5二聚体和Cu(bpy)_2链两种模块构筑而成,而化合物2的叁维网状结构由Ho(pdc)_3单体和Cu(bpy)_2链通过吡啶羧酸的羧基桥连形成。(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铁桥,刘龙,黄添增,韩立彪[2](2019)在《烯基膦氧配位的第10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下,烯基膦氧化合物能够快速地替换掉零价钯配合物Pd(PEt_3)_4中的两个膦配体,高产率地合成对应的烯基膦氧配位的钯配位化合物3a~3e.烯基膦氧配位的镍和铂配合物3f和3g也能够通过类似的反应方法获得. 3e能够与HOAc反应缓慢地释放出烯基膦氧化合物;在相似的条件下再加入2倍量的PEt_3,反应能够进行彻底,并缓慢沉淀出一个季磷盐4.与Pd(PEt_3)_4类似, 3d也能够与苯乙炔和亚磷酸二乙酯发生钯氢化反应生成对应的乙烯基-Pd-磷酰基配位化合物,但是反应速度相对比较慢,该结果说明,在钯催化炔烃膦酰化反应中,生成的烯基膦氧化合物将一定程度上抑制催化循环中钯氢化环节的发生.所合成的配位化合和季磷盐4都经过核磁表征,其中两个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还经过X射线衍射技术确认.(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冯子坤,熊刚,孙亚光[3](2019)在《锶-铜异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利用4-甲基吡啶和4-醛基苯甲酸制备4-[2-(4-吡啶)乙烯基]苯甲酸(HPC)配体,再以此为配体合成一例新型的异金属配位聚合物:[SrCu2I2(HPC)2]n·n DMF(DMF=N,N-二甲基甲酰胺)(1).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配合物1结晶于单斜晶系,P21/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 995 6(11) nm,b=0. 731 6(4) nm,c=2. 350 8(13) nm,α=90. 00°,β=107. 522(7)°,γ=90. 00°,Z=4.配合物1是由Cu2I2无机链与Sr(HPC)2链组装而成的二维网状结构.通过研究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发现配合物1在450 nm处有较强的蓝色荧光,源于I→Cu的电荷转移.(本文来源于《沈阳化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晓龙[4](2019)在《基于磺酸类配体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由于金属配位聚合物具备多样性的构造和迷人的拓扑构型以及在催化、荧光等相关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设计和合成新型的金属配位聚合物吸引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通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研究,报道了大量表现不同结构和性能的金属配位聚合物。基于磺酸类配体和含氮杂环辅助类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合成的磺酸类金属配位聚合物,其文章数量非常丰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在水热或溶剂热下通过自组装合成了七个基于磺酸类配体与含氮杂环类辅助配体构筑的磺酸银配位聚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出了这一系列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磺酸银金属配位聚合物能够显示零维(0D)、一维(1D)、二维(2D)以及叁维(3D)结构。并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多晶衍射、红外以及热重分析对金属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分析,同时研究了金属配位聚合物在荧光方面的性质,本论文主要内容:1.基于有机配体苯磺酸(BS)和金属Ag(I)离子与含氮杂环辅助配体4,4'-联吡啶(BPY)在水热或溶剂热条件下构筑了两个新型的金属配位聚合物:[Ag_2(BPY)_2(BS)(NO_3)(H_2O)_2]·H_2O(1),[Ag_2(BPY)_2(ABS)(NO_3)]·H_2O(2)。金属配位聚合物1-2的中心Ag(I)离子通过桥联含氮杂环辅助配体4,4'-联吡啶(BPY)表现出一维(1D)链状结构,并且通过氢键作用力X-H···O(X=N,O,C)、π···π堆积作用和C-H···π作用力形成了三维(3D)超分子结构,与此同时,对金属配位聚合物1-2的荧光性能做了进一步研究。2.基于有机配体苯磺酸(BS)和金属Ag(I)离子与含氮杂环辅助配体1,2-二(4-吡啶基)乙烯(BPYE)在水热或溶剂热条件下构筑了一个新型的金属配位聚合物:[Ag(BPYE)_2(BS)](1)。金属配位聚合物1的中心Ag(I)离子通过桥联含氮杂环辅助配体1,2-二(4-吡啶基)乙烯(BPYE)表现出一维(1D)链状结构,并且通过氢键作用力X-H···O(X=C)、π···π堆积作用和C-H···π作用力形成了三维(3D)框架结构,进一步的,研究了金属配位聚合物1的荧光性能。3.基于有机配体苯磺酸(BS)、对甲基苯磺酸(MBS)、对氨基苯磺酸(ABS)和卡洛磺钠(KL)和金属Ag(I)离子与含氮杂环辅助配体1,3-二(4-吡啶基)丙烷(DPP)与在水热或溶剂热条件下构筑了四个新型的金属配位聚合物:[Ag(BS)(DPP)_2](1),[Ag(MBS)(DPP)_2](2),[Ag(ABS)(DPP)_2]·H_2O(3),[Ag(KL)(DPP)_2]·2H_2O(4)。金属配位聚合物1、2和4的中心Ag(I)离子通过桥联含氮杂环辅助配体1,3-二(4-吡啶基)丙烷(DPP)形成一维(1D)链状结构,金属配位聚合物3分别表现出一维(1D)链状结构(Ag1-Ag4)和二维(2D)网状结构(Ag5-Ag8)。金属配位聚合物1-4分别通过氢键作用X-H···O(X=N,O,C)和π···π作用力形成了三维(3D)超分子结构,同时金属配位聚合物4还存在C-H···π作用力。进一步的,对金属配位聚合物1-4的发光性质做了研究。这些研究表明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配位模式对最终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2)

李鹏程[5](2019)在《基于2-氨基-5-磺基苯甲酸Cu/Cu-M(碱金属/碱土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多孔材料中,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以其结构可设计性、功能可调性等优点在许多领域显示出无可比拟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溶液挥发法,通过Cu2+或Cu2+/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与多功能配体2-氨基-5-磺基苯甲酸(H2asba)自组装,合成了 6种新型的配位聚合物。采用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固体漫反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电化学分析等方法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根据这些配合物结构特点和在水溶液中的荧光性能,详细研究了它们对pH、H2O2、阴离子、抗坏血酸和硝基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传感性质。研究了这些MOFs的电化学性能。对电导率最高的配合物进行了葡萄糖电化学传感研究。主要工作介绍如下:1.2-氨基-5-磺基苯甲酸和d9金属Cu(Ⅱ)离子自组装生成一种新颖的叁维配位聚合物{[Cu2(asba)2(H2O)2]·6H2O}n(1),配合物1中,不对称单元中存在2个晶体学独立的asba2-,其中一个asba2-(L1)将相邻的Cu2+桥连成1D链,另一个晶体学独立的asba2-(L2)将相邻的1D链桥连成2D层状结构,相邻两层L1中的羧基氧(07)与Cu2配位,相邻两层L2中的05与Cu3配位,其中L1与L2呈现相同的桥连模式(羧基氧呈现顺反交替配位模式,磺酸基氧呈现单齿配位模式,且氨基也参与了配位),Cu2与Cu3交替被相邻的Cu1 2D面夹杂形成3D具有一维孔道的夹心型结构(晶格水分子O5W,O6W,O7W,O8W均在孔道内)。配合物1和配体H2asba在固体状态下只有微弱的荧光性质。由于溶剂极性的影响,配合物1的悬浮液具有很强的荧光发射。更重要的是,配合物1对水溶液中的H+表现出高选择性和灵敏性。利用这一特点,我们成功地将该配合物用荧光检测方法检测水溶液和模拟胃液的pH,并获得了良好的回收率。探讨了荧光传感机理。此外,还详细研究了配合物1对一些硝基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传感性能。2.在Cu2+、Ca2+/Sr2+/Ba2+离子与2-氨基-5-磺基苯甲酸之间自组装了叁种异核金属配位聚 合 物:{[CuCa(asba)2(H20)]·5H20}n(2),{[CuSr(asba)2(H20)·5H2O} n(3),{[CuBa(asba)2(H2O)6]·4H2O}n(4)。配合物2和3展现出相似的晶体结构,即一个不对称单元都存在2个晶体学独立的asba2-,其中一个L1的磺基氧,氨基氮,羧基氧与Cu相连形成1维链,另一个L2将相邻1D链桥连形成2D Cu面,相邻2D Cu层由L1的羧基氧与L2的羧基氧桥连形成夹心型的2D双层结构,进一步通过氢键拓展成3D结构,而配合物4不对称单元中存在2个晶体学独立的asba2-,其中一个asba2-(L1)将相邻的Cu2+桥连成1D链,另一个晶体学独立的asba2(L2)将相邻的1D链桥连成2D层状结构,相邻两层2D Cu面结构中L1和L2中的羧基氧与Ba2+配位(其中L1与L2呈现相同的桥连模式),形成具有一维孔道的夹心型叁维框架配位聚合物(晶格水分子O4W,05W在一维孔道内)。由于叁种配位聚合物均对pH具有相似的灵敏度,因此选择以配合物3为例对溶液pH以及人工模拟胃液进行荧光检测。由于另外两个配位聚合物可以直接检测Fe3+和Cr(Ⅵ),利用这一性质,我们开发了一种荧光开关检测法间接检测H2O2和抗坏血酸。叁种配位聚合物均对多种芳香硝基化合物进行荧光滴定检测,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上述物质。且叁种配位聚合物相比于配合物1来说,其电化学性质有所改善,导电性有所增强。3.利用Cu2+和K+/Na+,构建了一个新型的二维配合物5和一个叁维配合物6:[CuNa2(asba)2(H2O)6]n(5),[CuK2(asba)2·(H2O)4]n(6),配合物 5 中,每个 asba2-离子利用羧基氧原子及氨基氮原子连接一个Cu2+离子,利用磺酸基氧原子连接一个Na+离子,再通过配位水分子连接下一个相邻的Cu2+和Na+,基于asba2-配体和配位水分子相间连接相邻Cu2+和Na+的连接模式,从而构筑成一条无限的环状链。进而通过配位水分子(O2W)连接两个Na+,形成二维平面结构,配位水分子O1W和配体asba2-羧基氧原子03之间存在的氢键作用将这些二维面进一步自组装成叁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6最显着的特征是,由asba2-阴离子的磺酸根形成的单维K链沿着b轴桥接双核K+二聚体,以该连接方式形成一维链,再通过配体asba2-和配位水O1W相间连接Cu2+与K+得到二维层状结构,通过配体asba2-配体进一步拓展形成一个叁维框架。本章利用其良好的荧光性质对Fe3+,H2O2,Cr(Ⅵ),抗坏血酸,硝基芳香化合物进行直接或间接荧光检测研究,由于电子层结构不同,配合物6表现出最佳导电性能,因此我们利用这一特点,并对其进行后修饰处理,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毛婕[6](2019)在《金属配位键合离子液体后修饰MOFs材料制备及其在CO_2固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CO_2因为过度排放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而备受关注,将CO_2资源化利用是针对其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而CO_2和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因为符合“绿色化学”和高度原子经济双重优势,已经成为CO_2化学转化的主要反应。因而,环加成反应关键是设计一种经济稳定高效的催化剂。目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一种多孔,高比表面积材料被广泛应用于CO_2环加成反应中。但是大多数MOFs因为活性位点单一、需较为苛刻的反应条件等问题,所以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这个问题,引入其他活性位点合成功能化MOFs是环加成反应的一个热点。而MIL-101因为高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是很好的载体,通过引入对环加成反应有高活性的离子液体达到高效催化CO_2的目的。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以反应机理为导向,通过MIL-101上的不饱和金属中心(Cr)负载高催化活性的离子液体(ILs),合成具备多个活性位点的催化剂。本课题的工作如下:(1)采用后修饰的方法逐步将离子液体负载于MIL-101上。MIL-101上具备金属不饱和位点Cr,易与叁乙烯二胺(DABCO)上的N原子形成Cr-N配位键,再与2-溴乙醇反应形成离子液体,最终得到MIL-101-IL。然后在无助催化剂的条件下,考察其作为多相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示,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100 ~oC,1.5 MPa),仅需40分钟,碳酸丙烯酯的产率即达到97%。在5次循环之后,产率和选择性没有明显下降。MIL-101-IL具备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的循环性能。(2)利用后修饰的方法通过简单的步骤合成了具备多个活性位点的功能化MOFs。选择催化活性相对较高的ZnBr_2和咪唑盐反应合成功能化离子液体(APIm)_2ZnBr_2。再通过MIL-101上的金属不饱和位点(Cr)和离子液体上的(-NH_2)形成Cr-NH_2配位键达到在MOFs上稳定负载离子液体的目的,构建了一种具备多个活性位点的MIL-101-(APIm)_2ZnBr_2多相催化剂。在Lewis酸、碱性位点以及(APIm)_2ZnBr_2中氨基、卤素离子之间良好的协同催化作用下。在120~oC、1 MPa、1 h反应条件,碳酸丙烯酯的产率和选择性分别为97.3%和100%,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相比于均相咪唑盐离子液体的难回收利用,MIL-101-(APIm)_2ZnBr_2具有优异的可回收性,在5次循环之后,产物的产率和选择性几乎没有变化。(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9-06-01)

雷伟岩[7](2019)在《纳米铂(Ⅳ)-铁(Ⅲ)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用于肿瘤的化学和化学动力学联合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疗是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作为一线化疗药物,顺铂对多种肿瘤都具有治疗效果,但因其存在副作用和耐药性等缺陷,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四价铂前药以其良好的稳定性、较好的脂溶性和较低的毒性等优势,克服了传统铂类药物的缺陷。然而,四价铂前药在肾脏中被快速消除,导致了有效治疗剂量的减少。除化疗外,其他的肿瘤治疗手段有光热治疗、光动力学治疗、化学动力学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其中,化学动力学治疗利用铁基的纳米材料在肿瘤的微酸性条件下解离产生金属离子,通过芬顿或类芬顿反应,催化体内过量的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导致细胞凋亡。将四价铂前药和化学动力学疗法结合起来,利用化学动力学疗法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和四价铂的还原产物二价铂共同杀伤肿瘤细胞,同时降低体内谷胱甘肽和过氧化氢的含量,可降低顺铂毒副作用和改善肿瘤微环境。为克服顺铂毒副作用大的缺点,同时增强化学动力学治疗效果,改善肿瘤微环境,以顺铂为原料,对苯二甲酸为轴向配体,利用氧化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配合物Pt(Ⅳ)-HBdc_2,再以Pt(Ⅳ)-HBdc_2和高氯酸铁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纳米铂(Ⅳ)-铁(Ⅲ)双金属配位聚合物Pt/Fe-Bdc。采用NMR、IR、MS等手段对Pt(Ⅳ)-HBdc_2进行表征;采用SEM、TEM、XRD、BET、Raman和IR等手段对Pt/Fe-Bdc进行表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Pt/Fe-Bdc在不同pH环境中的稳定性进行测定;采用MTT法测试了Pt(Ⅳ)-HBdc_2和Pt/Fe-Bdc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测试Pt/Fe-Bdc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亚甲基蓝降解法和共聚焦荧光成像法对Pt/Fe-Bdc产生活性氧能力进行了测定;通过分光光度法探究了Pt(Ⅳ)-HBdc_2和Pt/Fe-Bdc处理后细胞内谷胱甘肽的水平;使用nu/nu nude小鼠建立了皮下荷瘤小鼠模型,对Pt/Fe-Bdc的肿瘤抑制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t/Fe-Bdc为90 nm左右的正八面体纳米晶体,其中Pt(Ⅳ)-HBdc_2和Fe~(3+)离子以1:1的比例配位;Pt/Fe-Bdc在弱酸性(pH=5.4)条件下可逐渐解离,释放出Fe~(3+)离子和Pt(Ⅳ)-HBdc_2,其中Fe~(3+)离子可以在肿瘤组织发生类芬顿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杀伤肿瘤细胞,Pt(Ⅳ)-HBdc_2在肿瘤细胞中被谷胱甘肽还原成顺铂,杀伤肿瘤细胞。Pt(Ⅳ)-HBdc_2和Pt/Fe-Bdc只对肿瘤细胞有较为明显的杀伤效果,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影响;Pt/Fe-Bdc在肿瘤细胞中催化过氧化氢产生羟基自由基,并降低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Pt/Fe-Bdc可以有效地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和顺铂相比毒副作用较低,抑瘤效果更好。Pt/Fe-Bdc结合化学治疗和化学动力学治疗,有较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此外,消耗了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和过氧化氢,可有效改善肿瘤微环境。Pt/Fe-Bdc具有对正常组织毒副作用低和抗肿瘤活性强等优势,为实现肿瘤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徐凯凯[8](2019)在《席夫碱类多金属配位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剂按照催化反应系统物相的均一性可以分为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又称多相)催化剂。其中均相催化剂分类下的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尤其是金属席夫碱配合物催化剂有着很好的催化性能。但是均相催化剂存在后期分离困难等缺点,而非均相催化剂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点。本论文中,基于对金属席夫碱配合物催化剂进行改进,我们合成了两种不同的席夫碱类的多金属中心配位催化剂,这两种催化剂对CO_2的环氧化反应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实验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水热合成法设计合成席夫碱类的双金属管状聚合物催化剂,实验证明配合了钴的席夫碱管状聚合物性能更加稳定,而且在加入助催化剂的条件下对CO_2的环氧化反应表现出极好的催化活性,催化产率高达96%,选择性几乎达到100%,此外,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在重复6次实验后还有较好的催化性能。(2)进一步探究席夫碱类双金属管状聚合物的其他应用,发现此管状聚合物有顺磁性,还有独特的电子结构,钴离子的引入减小了带隙,使费米能级左移了0.5eV。(3)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席夫碱类手性大环叁钴催化剂并且得到了它的单晶结构,通过单晶结构确定了其晶形并进一步探究了其手性催化性能。实验证明此席夫碱类大环叁钴催化剂在不加助催化剂的情况下,对CO_2的环氧化反应有极好的催化效果,并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选择性的生成环状碳酸酯。(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31)

肖怀秋,李玉珍,刘军,周全,姜明姣[9](2019)在《花生肽亚铁金属配位螯合物结构解析及稳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试验采用紫外(UV)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制备得到的花生肽亚铁金属螯合物的结构进行确认,同时考察了其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醇溶性。紫外光谱结果表明,花生肽与亚铁进行了有效螯合;FTIR分析结果表明,亚铁离子可能与花生肽配体的羰基以共价配位键形成共轭结构环,花生多肽中氨基N与羧基O均参与亚铁配位螯合。结构稳态性研究结果表明,花生肽亚铁在温度10~60℃范围内和pH值1~8范围内均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亚铁螯合率均>80%;醇溶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纯水和10%稀乙醇溶液中,花生肽亚铁保持较好的溶解性,溶解性达到95%以上,高浓度乙醇溶液中溶解性变差。结果表明,花生肽亚铁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在纯水和体积分数10%的稀醇溶液中保持较好的溶解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05期)

鲁雅,管全银,张敏芝,赵国良[10](2019)在《由2-(4′-羧基苯基)咪唑-4,5-二羧酸构筑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溶剂热条件下,由2-(4′-羧基苯基)咪唑-4,5-二羧酸(H_4L,C_(12)H_8N_2O_6),合成了4个配位聚合物{[M(H_3L)_2]·2H_2O}_n(M=Zn(1),Cd(2),Co(3)),[Cd(H_2L)(H_2O)]_n(4)。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3是异质同晶。配体失去1个质子以H_3L~-的形式通过单齿和N,O-双齿螯合的配位模式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构成一个略有变形的八面体结构。对于配合物4来说,配体失去2个质子以H_2L~(2-)的形式分别通过单齿和N,O-双齿螯合的配位方式与Cd~(2+)配位,中心离子采取扭曲的七配位五角双锥配位模式,并且通过配体苯环上羧基氧原子的双齿桥联作用连接2个中心离子,形成四元环的双核结构;同时呈现双节点(3,6)-连接的二维拓扑网络(4.4.4)(4.4.4.4.4.4.5.6.6.6.6.6)。测定了产物的固体荧光光谱;用EtBr荧光探针法研究了配体及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金属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室温下,烯基膦氧化合物能够快速地替换掉零价钯配合物Pd(PEt_3)_4中的两个膦配体,高产率地合成对应的烯基膦氧配位的钯配位化合物3a~3e.烯基膦氧配位的镍和铂配合物3f和3g也能够通过类似的反应方法获得. 3e能够与HOAc反应缓慢地释放出烯基膦氧化合物;在相似的条件下再加入2倍量的PEt_3,反应能够进行彻底,并缓慢沉淀出一个季磷盐4.与Pd(PEt_3)_4类似, 3d也能够与苯乙炔和亚磷酸二乙酯发生钯氢化反应生成对应的乙烯基-Pd-磷酰基配位化合物,但是反应速度相对比较慢,该结果说明,在钯催化炔烃膦酰化反应中,生成的烯基膦氧化合物将一定程度上抑制催化循环中钯氢化环节的发生.所合成的配位化合和季磷盐4都经过核磁表征,其中两个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还经过X射线衍射技术确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配论文参考文献

[1].张漫波,郑少九,肖卓杰,雷凯斌,宋丽华.二维和叁维3d-4f异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9

[2].陈铁桥,刘龙,黄添增,韩立彪.烯基膦氧配位的第10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英文)[J].有机化学.2019

[3].冯子坤,熊刚,孙亚光.锶-铜异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质研究[J].沈阳化工大学学报.2019

[4].张晓龙.基于磺酸类配体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5].李鹏程.基于2-氨基-5-磺基苯甲酸Cu/Cu-M(碱金属/碱土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扬州大学.2019

[6].毛婕.金属配位键合离子液体后修饰MOFs材料制备及其在CO_2固定中的应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9

[7].雷伟岩.纳米铂(Ⅳ)-铁(Ⅲ)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用于肿瘤的化学和化学动力学联合治疗[D].河北大学.2019

[8].徐凯凯.席夫碱类多金属配位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探究[D].南昌大学.2019

[9].肖怀秋,李玉珍,刘军,周全,姜明姣.花生肽亚铁金属配位螯合物结构解析及稳态性研究[J].中国酿造.2019

[10].鲁雅,管全银,张敏芝,赵国良.由2-(4′-羧基苯基)咪唑-4,5-二羧酸构筑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19

标签:;  ;  ;  ;  ;  

金属配论文-张漫波,郑少九,肖卓杰,雷凯斌,宋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