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
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论文文献综述
王莉[1](2018)在《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面层复合式路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探讨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面层复合式路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问题,论文在分析中通过对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面层复合式路面结构基本内容的介绍,结合相关工程实例探讨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12期)
赵鹏程[2](2015)在《连续配筋混凝土在沥青路面基层裂缝病害处理中的应用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江苏某高速公路为例,针对现场施工工期紧、通车要求高等客观情况,提出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基层解决沥青路面基层出现的裂缝病害的方案。连续配筋混凝土与沥青路面相接处及与构造物相接处设置过渡段和锚固结构,并对过渡板块接缝的设置形式和填缝材料的技术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该方法的提出和应用为沥青路面基层裂缝病害的处理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可操作方案,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5年15期)
胡春华,于芳[3](2015)在《GFRP筋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刚中有柔,以刚为主,具有承载能力高、行车舒适性好、路面病害少、易于维修养护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重载交通。但是,该路面结构存在钢筋拉断、钢筋锈蚀的问题。提出用GFRP筋替代传统钢筋,以克服钢筋耐锈蚀性差的缺陷,形成GFRP筋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本文来源于《华东公路》期刊2015年02期)
宋柳,刘斌清[4](2015)在《基层类型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烟威高速公路大修工程实例,介绍了试验路的原材料、配合比、测试方法和预成缝技术,并通过不同基层类型对CRCP的早期性能影响,分析了基层类型的影响因子,为我国开展同类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5年01期)
范海军,唐侦湛,黄开宇[5](2013)在《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组合优化及疲劳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复合式的优缺点,并根据各层的功能性特点,分析其各结构层的材料类型及合适的厚度范围,提出"按连续配筋砼基层作为计算疲劳层,将沥青表面层作为大修年限"的理念进行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最后分析了各路面结构层的计算参数对其疲劳寿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3年05期)
王志军[6](2010)在《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厚度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CRC+AC)是利用CRC的高强度与AC的行车舒适性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复合式路面结构。本文通过建立CRC+AC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将旧路面补强的思想应用到新建路面上,提出以厚度差额补缺的方法进行CRC层厚度设计。在CRC层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CRC板差额设计计算公式,提出了相应的CRC层厚度设计流程,从而简化了厚度设计过程。(本文来源于《铁道勘测与设计》期刊2010年06期)
贾建峰[7](2010)在《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面层与基层间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是高等级路面的重要结构型式,具有使用寿命长、养护工作量小、能源消耗少、施工简便以及对交通等级和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为了延长CRCP面层使用寿命,通常在CRCP面层与基层间设沥青混合料功能层,本文对其厚度、材料要求、组成、设计方法进行研究,该研究对减少CRCP面层的早期破坏,改善CRCP使用性能,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基于CRCP层间作用机理和过渡层理论,分析了CRCP常见破坏形式,指出CRCP面层下设置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的必要性,功能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基层的抗冲刷能力并减少面层中的反射裂缝。通过试验研究了抗冲刷和抗反射裂缝所需的沥青混合料最小油石比,又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功能层模量和厚度与板顶临界应力的关系,得出沥青混合料最佳厚度和最小油石比,然后根据马歇尔法制作了AC—16和AC—13两种沥青混合料,对其进行水稳定性和弯曲破坏试验,最后综合确定了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的最佳厚度和能满足抗反射裂缝和抗冲刷性能的最小油石比,并分析了沥青混合料作为功能层时的材料要求,根据试验结果得出功能层的油石比比马歇尔确定的最佳油石比小0.3%,不会影响其抗反射裂缝的能力。(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0-04-25)
赵亚兰,陈拴发[8](2010)在《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层间剪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为层间剪切破坏,运用BISAR软件定量分析了轮载、模量、厚度等参数对层间剪应力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层间最大剪应力的位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沥青层厚度设计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期刊2010年04期)
赵亚兰,陈拴发[9](2009)在《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的力学分析结果,并结合其主要破坏形式,建立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标准、结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提出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与沥青面层的厚度设计范围。经试验路验证,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在重载交通中使用效果较好,基层、面层的厚度范围合理。(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09年04期)
王志军[10](2009)在《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AC+CRC)是利用CRC的高强度与AC的行车舒适性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复合式路面结构。它能够在重载交通情况下,提供较好的路用性能,并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结构性破坏,只需对沥青混合料层进行维修养护,具有寿命周期内总费用低的特点。因此,设计合理的AC+CRC路面结构具有长寿面路面的特点,同时能够承受重载交通的作用,其结构特性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在CRC层厚度设计和AC层反射裂缝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1)建立了AC+CRC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分别对荷载应力、温度应力以及反射裂缝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2)将旧路面补强的思想应用到新建路面上,提出以厚度差额补缺的方法进行CRC层厚度设计。在CRC层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CRC板差额设计计算公式,提出了相应的CRC层厚度设计流程,从而简化了厚度设计过程。(3)计算在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作用下反射裂缝发展至AC层中间位置时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大小,以此代表反射裂缝贯穿整个AC层的平均水平。根据Paris公式和路面结构开裂机理,推导出AC层反射裂缝疲劳寿命和疲劳损伤预估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以AC层反射裂缝疲劳破坏为路面结构破坏标准,CRC层配筋率较CRCP配筋率低;在裂缝发展过程中,轴载是引起反射裂缝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9-04-20)
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江苏某高速公路为例,针对现场施工工期紧、通车要求高等客观情况,提出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基层解决沥青路面基层出现的裂缝病害的方案。连续配筋混凝土与沥青路面相接处及与构造物相接处设置过渡段和锚固结构,并对过渡板块接缝的设置形式和填缝材料的技术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该方法的提出和应用为沥青路面基层裂缝病害的处理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可操作方案,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论文参考文献
[1].王莉.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面层复合式路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2].赵鹏程.连续配筋混凝土在沥青路面基层裂缝病害处理中的应用与探讨[J].科技展望.2015
[3].胡春华,于芳.GFRP筋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J].华东公路.2015
[4].宋柳,刘斌清.基层类型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
[5].范海军,唐侦湛,黄开宇.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组合优化及疲劳性能分析[J].公路工程.2013
[6].王志军.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厚度设计方法研究[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0
[7].贾建峰.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面层与基层间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研究[D].长安大学.2010
[8].赵亚兰,陈拴发.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层间剪应力分析[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
[9].赵亚兰,陈拴发.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
[10].王志军.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湖南大学.2009
标签: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 沥青路面; 设计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