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探索适合辰溪县环境条件的稻田重金属镉污染防治技术,在4个区域开展了"淹灌+施石灰"降镉技术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降镉效果显著、稳定,技术有效率为100%,降镉幅度为24.3%~87.6%(平均53.1%);该技术适合在稻谷镉污染值为0.264 mg/kg以下的区域推广应用,可将稻谷镉污染值降至安全限0.2 mg/kg以下,实现镉污染稻田安全生产的目标。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明书,向朝云,王圣晚,陈军富,周智华,钟望东,陈春春,刘明福
关键词: 稻田,淹灌施石灰降镉技术,应用
来源: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0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辰溪县正绿农业科技发展中心,辰溪县火马冲镇农技站
分类号: X53
页码: 135-137
总页数: 3
文件大小: 2259K
下载量: 27
相关论文文献
- [1].滴灌和淹灌栽培模式下水稻光合生理、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植物生理学报 2016(05)
- [2].某水库下游用小流量配合工程措施进行生态淹灌的思考[J]. 小水电 2015(02)
- [3].控制灌溉下三江平原稻田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11(02)
- [4].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02)
- [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额河生态淹灌监测系统[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8(04)
- [6].淹灌量和施氮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生殖分配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03)
- [7].塔里木河上中游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对淹灌的响应[J].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3)
- [8].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9(05)
- [9].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各生育期光合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7(01)
- [10].膜下滴灌和淹灌对水稻叶片PSⅡ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5(06)
- [11].叶尔羌河下游河岸胡杨种群长势与植物多样性对淹灌的响应评估[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07)
- [12].不同灌溉方式及施肥量对稻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03)
- [13].几种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述评[J]. 中国稻米 2016(04)
- [14].辽河下游平原区淹灌条件下水稻的需水规律[J]. 东北水利水电 2010(02)
- [15].土壤田间持水量实验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3(08)
- [16].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华南双季超级稻群体生长及物质生产特征[J]. 中国稻米 2013(04)
- [17].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生长、水分和辐射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 2019(11)
- [18].缓释肥条件节水灌溉对水稻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节水灌溉 2020(04)
- [19].水稻间歇灌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01)
- [20].不同灌溉方式及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评估[J]. 水利技术监督 2020(03)
- [21].高浓度沼液淹灌土水系统中氮、磷和有机物的动态变化[J]. 水土保持学报 2011(02)
- [22].水肥交互作用对稻田氮素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09(04)
- [23].水稻节水控污灌排技术集成研究及推广应用[J]. 江苏水利 2017(03)
- [24].淹灌和间歇灌溉对晚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影响[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6(08)
- [25].不同灌溉方式对棉花氮素吸收利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 [26].三江平原水稻水分生态效益试验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0(03)
- [27].水炭运筹下稻田土壤氮素分布与盈亏~(15)N示踪分析[J]. 农业机械学报 2020(06)
- [28].滴灌条件下不同氮素水平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J]. 新疆农垦科技 2017(04)
- [29].辽河下游水稻需水规律分析[J]. 东北水利水电 2014(01)
- [30].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07)
标签:稻田论文; 淹灌施石灰降镉技术论文; 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