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人民医院危重症学科广东清远511800)
【摘要】目的:阐述1例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PCI术后使用体外膜肺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以1例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样本,于PCI术后使用体外膜肺治疗期间,从抗凝、出血、心理干预、疼痛干预、气道干预等方面出发,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护理后,患者心率为108次/分,SPO2为100%,住院12d后出院。结论:从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气道干预等方面出发,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PCI术后使用体外膜肺治疗期间的舒适度,避免患者死亡。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PCI术;体外膜肺治疗;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7-0165-02
急性心肌梗塞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因。对于严重急性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尽早再血管化是治疗重点,而临床中仍有部分病患在PCI术治疗后仍处于严重心源性休克状态,需予以体外机械循环辅助治疗,体外膜肺治疗近来年使用日益增多,大量临床数据证实其可有效降低此类患者的短期死亡率。针对此类病患,强调综合治疗,对临床护理要求较高,在此期间,如护理不善,患者的康复速度将有所减缓。为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本文取本院2019年1月收治的1例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样本,阐述了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观察了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55岁,因“反复胸痛2年,再发16天,加重4小时”于2019年1月7日入我院心血管内科一区。入院后,心绞痛症状持续不缓解,心电图提示房颤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结合既往冠脉CTA,考虑左主干病变可能性大,有急诊冠脉介入指征。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患者于8:18到达导管室,左冠冠脉造影见左主干尾部闭塞,考虑为罪犯血管,于回旋支远段病变处(跨过OM3开口)植入支架1枚。处理完左冠病变后再完善右冠造影。右冠脉正常。术后诊断为心源性休克,成功经右侧股动脉植入IABP,术后考虑病情危重,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转ICU一区重症监护治疗。
1.2.2术后治疗方法①术后1d,患者神志模糊,予高频+面罩通气,指尖血氧85%,血压75/46mmHg,双肺可闻及大量啰音,按医嘱予微泵静注多巴胺10ug/kg/min、多巴酚丁胺10ug/kg/min。予床旁留置深静脉置管、动脉导管。咳粉红泡沫痰,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床旁行ECMO置管,持续V-A治疗模式,SpO2回升至97%,多巴胺5ug/kg/min、多巴酚丁胺3ug/kg/min,气血比1:1,患者平均动脉压维持60~70mmHg治疗区间,心率维持90~110次/分。持续泵入肝素(800U/h)抗凝,维持ACT(180-200S)。②术后2d:静脉泵入新活素,停IABP辅助治疗。③术后3d:患者持续镇痛镇静下呼吸机辅助呼吸。④术后4d:停ECMO辅助治疗,血管活性药物均已停。
1.2.3护理方法①转入监护:对于心源性休克转入病患,转入后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情况,快速检查IABP管路及监护情况,若出现生命体征报警,需及时上报及处理。②置管配合:当决定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做好置管物品准备、术区备皮、术中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警惕出现心室颤动、心跳停止等恶性心血管事件,需做好随时抢救准备,必要时需予以充分镇静、肌松。③术后抗凝:发生心源性休克后,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ACT值。ECMO治疗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发现异常,需及时处理。④出血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引流情况、排便情况进行观察,严密监测皮肤黏膜情况。发现出血,需及时处理。⑤疼痛及气道护理: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播放轻音乐,使疼痛得以减轻。需及时为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
2.结果
患者术后6d转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住院12d后出院。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患者,疾病治疗难度高。常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可有效恢复心肌供血,促进病情康复[1]。PCI术后,给予体外膜肺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脏器灌注,促进脏器功能恢复。
术后使用体外膜肺治疗期间,患者的心理状态、气道情况、疼痛程度均可影响治疗效果[2]。为促进病情康复,本院实施了综合护理。护理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ACT值、凝血时间,可提高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观察引流情况、排便情况的方式进行护理,并辅助患者取仰卧位,可有效预防颅内出血,避免昏迷或死亡。针对负面情绪严重者,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给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播放轻音乐等方式实施疼痛护理,有助于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痰液分泌量过大,易阻塞呼吸道,影响体外膜肺治疗效果。通过吸痰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可预防误吸风险,进一步减轻病情。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上述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术后1d心率维持90~110次/分,SpO2维持98%左右。术后2d心率维持90~110次/分,SpO2维持98%左右。术后3d心率为108次/分,SpO2为100%。术后6d转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住院12d后出院。该研究结果表明,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从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气道干预等方面出发,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PCI术后使用体外膜肺治疗期间的舒适度,避免患者死亡。
【参考文献】
[1]许万紫,周庆.体外膜肺氧合联合右心室成型及三尖瓣置换治疗晚期右心衰竭并发巨大右心房右心室1例[J/OL].心脏杂志,2019,23(01):124-125.
[2]叶卫国,夏柳勤,王婷.体外膜肺氧合联合心肺复苏治疗暴发性心肌炎不可逆心搏骤停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8,17(10):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