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对现代生态建筑的启示——以河源林寨古村为例

传统民居对现代生态建筑的启示——以河源林寨古村为例

(1.河源市规划设计院,广东,河源,517000)

(2.东莞市南城房地产管理所,广东,东莞,511700)

【摘要】随着世界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生态建筑设计也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本文以我国传统民居为出发点,以河源市林寨古村建筑为例,从建筑选址、建筑取材、通风采光、保温隔热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对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传统民居;现代生态建筑;启示;林寨古村

前言

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生态建筑作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而在我国很多传统地方建筑中,有很多生态建筑所借鉴的地方。

1.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是根据生态学、建筑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依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建筑物和周围的环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1]

生态建筑还具有一下三个特点:第一,生态建筑的设计具有“5R”原则,5R是指5个以R开头的英文词,即Revalue,Reduce,Reuse,Renew,Recycle。5R原则要求我们树立具有生态理念的价值观、吸取传统的精髓、减少对自然和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注重现有建筑和一切材料设备的再利用,注重资源和材料的循环使用;第二,生态建筑尽量依附当地的自然资源,尊重自然环境、节约资源、优化设计;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人的感受,保障人的舒适性和使用的方便性。

我国在2006年制定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这个标准主要是针对居民住宅的,主要参考LEED认证体系,基本目标是“促进住宅小区节约资源(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及防止环境污染”。这个评估标准分为五个大项: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按照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了各项评分标准和细则。

2.林寨古村

广东省和平县林寨古村以中国最大的四角楼建筑群著名,位于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内,是广东省省首批27个古村落之一,拥有"全国最大四角楼古建筑群"的古村落,现仍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24座,是典型客家风格的四角楼,规模大、数量多、建筑艺术精湛、文化底蕴深厚。

林寨镇境内属丘陵地带,浰江河一江穿越全镇,两岸一马平川,是一个因水而兴、因人而盛的古镇,为避水患,乡中多为建木石结构的楼房,众多的古建筑群闻名海内外、既有西式洋楼、又有中式庭院,整体保存比较完好。每座楼三层以上,每层面积数百至数千平米不等,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是无以伦比,是中国历史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洪、防卫、居住、仓储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田园古堡。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艺术之精湛,文化底蕴之厚重,这在全国实属罕见。堪称中国最大的四角楼古建筑群,保存最完好的东江客家文化古村。[2]

图1四角楼效果图

3.林寨古村建筑对现代生态建筑的启示

虽然从提出生态建筑开始,很多人就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但是生态建筑早就在我国很多传统地方建筑中有所体现。不管是西南地区的干阑式房屋,还是西北地区的窑洞,都是为了适应当地环境而出现的。而这些生态建筑的特点在林寨古村中也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来,它对现代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完善有重要启示作用。

3.1选址

林寨镇境内属丘陵地带,浰江河一江穿越全镇,两岸一马平川,是一个因水而兴、因人而盛的古镇。自古以来,村落等聚集地的选址就讲究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这种选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良好的局部小气候。背山可以屏挡冬日北方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南来凉风;朝阳可以争取良好日照;近水可以取得方便的水运交通及生活、灌溉用水,且可适于水中养殖;缓坡可以避免淹涝之灾;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调整小气候,果林或经济林还可取得经济效益和部分的燃料能源。

随着人类工程技术不断进步,现代城市建设中往往将山体直接夷为平地,水体不断被填平,这样就很难选择到像传统建筑那样理想的环境。但我们仍然可以吸取传统建筑中的精髓,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技术条件作进一步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将传统的生态哲学和现代建筑结合起来,将建筑物的外部环境作为重点,充分利用并适用自然环境以达到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3.2取材

传统建筑对于建材可以说是做到了物尽其用,人们根据不同地区所提供的建筑材料,根据地区特点进行选择,所以我国建筑材料是多样化的。林寨古村地势低洼,常遭水浸,为避水患和匪盗之扰,因此对建筑材料的耐水性能、防护性能要求较高,在这样的需求导向下,周边地区丰富的石材就成为了首选,因此林寨古村房屋多为木石建筑。

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可以像传统建筑一样就地取材,尽可能多的使用生态建材。生态建材的特征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容易回收循环利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善利用,例如竹子具有强壮的纤维,其压缩强度可以达到混凝土的2倍,因此,如果可以将竹子应用到现代建材中,将是非常环保的生态建材。

3.3通风采光

在我国风水学上有“纳气”一说,要求调整气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达到阴阳平衡,可见,我国自古就重视室内空气流通。因此,林寨古村落中建筑中采用的梳式布局,村前村后的水塘、农田和树木形成低温空间,村内建筑群构成高温空间,村内外由于冷热温度差的作用形成冷热空气的交换,构成自然通风;民居中的天井,利用天井的烟囱效应,增加内外的空气对流。

图2通风采光布局

如何创造一个明亮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在建造建筑物时不可忽略的一方面。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采光上,无论南方北方都有一个通性———坐北朝南。在林寨民居中,为了更好的让阳光照进屋内,大多采用了天井和天窗,或在屋面上用几块明瓦代替传统的瓦片,也可以起到采光的作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通风采光往往依赖于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然而从我们对传统建筑的分析当中可以看到,自然通风和采光足以满足室内通风采光的需求,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能源减少废气的排放,还可以营造自然健康的室内环境。因此,我们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时,可以从传统建筑中总结经验加以利用,达到最大化接近自然,利用自然。

图3通风采光布

3.4保温隔热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地理条件的不同,导致我国各地气候差异大。因此,我国各地对于保温隔热有种不同的侧重点。林寨古村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隔热效果,建筑物的墙体选择了较厚的石材,东西向墙体很少开窗,开的窗户也较小。一般建筑物的外墙以颜色鲜亮为主,利用反射隔热的办法,将热量反射在建筑物的外部空间,以达到隔热的效果。

而现代建筑没有充分考虑保温隔热等方面的要求,经常出现不考虑南北气候差异、选色不当、东西向开窗等等情况,造成了建筑保温隔热效果不佳,这些都应引以为戒。

4.结语

我国传统建筑种类繁多、形态万千,存在于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在展示着它们美的同时也展示了历代先人们的智慧。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也要考虑与生态系统共存。我们要从传统建筑中吸取精华,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不断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吴培.传统地方建筑对现代生态建筑的启示[J].中华民居.2014.3.195—196;

[2]河源市志[M].方志出版社.2012;

[3]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方建筑[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4]徐伟,石铁茅.浅谈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原生态”思想[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7)

标签:;  ;  ;  

传统民居对现代生态建筑的启示——以河源林寨古村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